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30

  田兰的出现,则给刘弘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造神。
  这种手段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文娱工作者被经纪公司包装打扮,从而获得庞大的利益,几年之后,再造新神,继续捞钱。
  这种以流水线造神的末世,刘弘后世自是咬牙切齿;但现在,刘弘却有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既然后世的经纪公司,能包装戏子揽财,那为什么不能在这汉室,打包出一个‘正直仁义’的商人出来呢?
  如今的田兰,甚至已经不需要刘弘打包了——孝子这个政治成分,在汉室绝对算得上仅次于‘丰沛子弟’的根红苗正!
  通过打包田兰,来让商界形成一个政权可接受的价值体系,如玄高那般为了生意安稳,而时刻将国家安全谨记于心的思想,无疑算是商贾阶级最好的处置方式。
  作为后世人,刘弘心里十分清楚:国家要想富裕,就绝对不可能将商贸丢在一边;但放任民间资本毫无家国观念的追逐利益,又很可能形成类似明末晋商那样的群体。
  人性深处深埋的仇富心理,以及商人血液中流淌的本性,更是会让商人阶级长期处于整个社会的对立面,从而加速商人阶级国家认同感的缺失。
  这个问题,也同样属于刘弘要花费数代汉皇的经历去解决的事。
  至于田兰,则算是刘弘地一个尝试——以温和的手段,从根源解决商人阶级与社会对立的问题,增强商人阶级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尝试。
  刘弘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商人们真如管子那样为国为民,只要大多数商人具有玄高那样的忧患意识,就足够了。
  即便最终失败了,对刘弘而言也毫无损失——无论包不包装,田兰都已经成为活着的孝道典范。
  即便最终没能改变商人阶级的价值观,也不过是随手种下的一粒种子没开花而已。
  “关中粮价安稳,民安居乐业,田宗主可谓功不可没啊。”
  毫无吝啬的赞赏一番,刘弘便带上标志性的淡笑,暗自打量起眼前这位商人子弟中的佼佼者。
  对于田兰,刘弘原本的感官其实算不上太好:急功近利,为人极端,意气用事等等评价,都曾在登闻鼓事件之后,被贴在了田兰头上。
  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刘弘略有些惊讶,对田兰的感官也逐渐得到改观。
  刘弘借着田兰击鼓鸣冤之事顺利收割了一波民心,并彻底解决长安粮价问题的同时,田兰都在一旁出力,丝毫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
  无论是少府售粮与未央宫北城墙外时,田兰毅然捐出的十万石粟米,还是之后田兰强硬出面,统一粮商界的举动,都无一不证明:田兰,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若田兰果真是意气用事,一时冲动才敲响了登闻鼓,那事成之后,田兰必然会选择韬光养晦,逐渐淡出舆论视野,以免自己的商贾身份引来太多注意——尤其是丞相陈平的注意。
  但田兰却选择了一条近乎破釜沉舟的道路,毫无刻意的投身于刘弘地阵营,为刘弘的事业忙前忙后,丝毫不顾及利益之得失。
  事后,年不过二十余岁的田兰,更是极有担当的站了出来,将人心惶惶的商界人士尽皆笼络,颇有一副统一关中商界的威势。
  这样的事发生在政权首都,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会选择宰了吃肉,或是养肥留给儿子吃。
  但刘弘却是在两件毫无关联的是当中,发现了一丝极其美妙的可能性。
  既然田兰意外的统一了关中商界,少府麾下的主爵都尉也成功拉起了框架,那么……
  作为后世人,刘弘在‘破坏商界统一,采取制衡’之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既然统一了,那还能少费点功夫……
  ——借此机会,直接将关中商人群体,尽皆归入体制掌控之中!
  官商。
  一个遥远时代尘封的词,出现在了刘弘地脑海之中。
  既然田兰如今隐隐成为了关中商界的头子,那要是让田兰做第一任主爵都尉……
  出于这个考虑,刘弘才对田兰赤裸裸的‘攻城略地’冷眼旁观,甚至默许王忠,借助此次粮价事件,帮助田兰清理一批不愿归附的刺头。
  ——最终结果自是有点惨烈:整个粮商阶级,全都是刺儿头!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刘弘已经开始推动‘国家垄断粮食’的经济政策了,粮商们没了就没了吧,省的刘弘将来费心思。
  想到这里,刘弘看向田兰的目光,便不可抑制的带上了一丝期待。
  ——仪表堂堂,身高臂长,虽有些瘦弱,但也算得上一表人才。
  ——孝子的名声,也足以弥补‘商户出身’的政治污点。
  就是这名头……
  “该以什么名义,让田兰入仕为官呢?”
  看着田兰恭敬的低着头,刘弘不由陷入思考之中。
  与后世所不同,封建时期大多数时期,尤其是礼乐尚未完全崩坏的汉室,尤其注重‘师出有名’。
  具体到政治规则当中,则是掌权者‘不无的放矢’。
  以刘弘拜令勉为郎中令一事举例,在此时的政治规则中,就属于典型的‘师出有名’——柴武年老将退,将柴武的接班人令勉召回中央视察一番,并增添一些阅历,这就属于符合政治规则,朝臣百官挑不出错。
  那怎样才是不符合政治规则的呢?
  ——假设刘弘莫名其妙的点了一个不知名的军官,毫无理由的要将其拜为九卿,这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通俗来说就是:刘弘不论做什么,对朝堂都不能做出一副‘不用知道为什么,照做就是’的态度,而是要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让朝臣百官深切了解到这个安排的前因后果,将政治意图完整的展露在朝臣百官面前。
  而现在,刘弘打算将田兰任命为第一任主爵都尉,若是直接一道诏书,冷冰冰的说一句‘从今天开始,田兰就是主爵都尉了,大家配合工作’,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狭义而言,田兰将自此被贴上一个‘幸臣’的标签,在于有司部门沟通时,也会遇到一些刻意的刁难。
  ——何谓幸臣?
  乍然贵幸,无有资历而居高位!
  这种事偶有发生,对刘弘的影响倒不算很大,朝臣会将其理解为皇帝正常的安插党羽,培养心腹。
  可若是经常发生,就很可能让朝臣百官有一种错误的猜测:陛下这是对朝堂不满,想要全面撤换了?
  届时,朝堂就将充斥着消极氛围,人人自危;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瘫痪!
  ——非暴力不合作,同样属于华夏古人的智慧范畴之内。
  “田宗主大才,朕以为,当入仕为官,以效家国。”
  “即入仕,田宗主当不便留有商籍。”
  想不出个所以然,刘弘也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循序渐进——先让田兰把户籍改回农籍再说。
  ——即便如今成为了舆论所赞扬的‘孝子’,田兰也必须以农户的身份入仕!
  若不然,汉家‘以农为本’的国策就将被动摇。
  诚然,整个长安乃至于关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田氏是商贾,朝臣百官清楚,诸侯大臣清楚,身为皇帝的刘弘也同样清楚。
  但为了规避‘可能动摇过本’的风险,还是尽量避免‘以商籍直接入仕为官’的事发生好一些。
  对于刘弘的安排,田兰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早在粮价再次上涨之前,王忠就已经隐晦的向田兰透了风。
  所以实际上,田兰今日能出现在未央宫,实际上就已经证明他同意了刘弘地安排。
  虽然说,面对身为皇帝的刘弘,作为商人的田兰也没有别的选择……
  “承蒙陛下知遇之恩,民纵万死,亦不足以报陛下恩之十一。”
  “然民出身粗鄙贱业,不敢劳陛下赦民商籍……”
  听闻田兰此言,刘弘下意识的稍皱起眉,就听田兰继而道:“臣粗鄙贱户,辛得陛下恩蒙,愿散尽家祡,以捐为郎,侍奉陛下左右,孝犬马之劳。”
  “若民侥幸,立得些许功勋,陛下再赦民商籍以为恩赏便可。”
  “民粗鄙,言语无礼,君前失仪,罪当万死……”
  言罢,田兰便满是决然的叩首一拜,等候着命运的宣判。
  看着匍匐于面前的声音,刘弘呆愣许久,终是未能缓过劲儿来……
  ——这特么!就是被评价为浑身恶疮,脚底流脓,一心只知道驱逐利益的商人?
  这简直就是个大小长短正合适的官僚坯子!
  且先不论政治手段,光凭这一手彩虹屁的手艺,田兰就能在后世的官场混的如鱼得水!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的庞大信息量,更是让刘弘对眼前这个浓眉大眼,隐隐散发出一股锐意的青年大为感叹!
  刘弘已经隐隐承诺将田兰从商籍挪入农籍,光此一桩,放在任何商人面前,都是绝对无法抵抗的诱惑!
  ——曾经的关中商界巨头安陵杜氏,直到家破人亡的那一刻,都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农籍!
  如此大的诱惑,田兰愣是眼皮都不眨一下,一句‘无颜消受’,等以后有了功劳再说的姿态,洒然放弃了!
  试问什么才能让一个人类,抵制住无法拒绝的诱惑?
  更大的诱惑!
  田兰的后半句话,暗中透露出自己野心的同时,也隐隐展现出了他揣摩圣心的能力。
  ‘若立得些许功勋’,功勋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