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530

  百亩田,即便是按关中大亩算,也不过是一块宽百步,长二百四十步的农田而已。
  至于投入,更是约等于零——百亩田所需粮种,至多不过一石!
  而在匈奴,要想维持一个有五六口人的家庭温饱,则需要最少五匹马,二头橐驼,六头牛,以及二十只羊。
  ——就这,还只能勉强保证够吃!
  若是碰到强大的部族压榨,乃至于单于庭摊派供奉,那就更是连吃饱肚子都无法保证。
  且先不提这几十头牧畜能否按照理想中那样,吃到足够多的牧草,产出足量的奶②;光是这几十头牧畜所需要的投入,便远高于汉室百姓的耕作成本。
  而相较于汉室一户人家所要耕作的百亩农田,匈奴一户五口之家需要畜养牧畜的草场,更是以‘方圆x十里’为单位。
  这便是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前的相对优越性——汉室百姓只需要百亩田地,就可以养活一家人,而匈奴人,则需要一片方圆数十里的草场,才能在保证草场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将家中赖以为生的牧畜养好,从而获得生存资源。
  到了韩昭这种部族领导者级别,那要考虑的事,更是只能有‘让人崩溃’来形容。
  通过简单的计算就不难得出:一个匈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大约五头牛羊牧畜,以及至少方圆三公里的草场作为保障。
  如今韩昭掌控下的韩王部,部众却高达数万人!
  也就是说,排除进献单于庭、供养部族高层等因素,韩王部为了养活部众,就起码需要十万头各类牧畜,以及方圆五百里的草场!
  ——如今整个匈奴数百部族,能拥有如此规模草场的,除了匈奴本部的几位大人物之外,恐怕也只有左右贤王,才能勉强达成。
  韩王部生存所需的五百里牧场,右贤王部倒是有;但右贤王部,难道就能保证生活了吗?
  ——右贤王部的部众,几近五十万③!
  整个南池,以及周围方圆五百里的草场,仅仅能让右贤王部的青壮勇士勉强吃个半饱;右贤王还要通过压榨幕南各部,与汉人商队交易,乃至于间歇性的掠夺汉室,才能保证第二年春天到来时,部众和牧畜的死亡率不超过一成。
  就连身处单于继承第二顺位的右贤王本部,其生存状况也不过如此,就更不用提其他部族,乃至于韩昭的韩王部了。
  除了生存之外,韩王部最近更是遇到了一个关乎部族存亡的难题——韩王韩昭,被单于庭怀疑其与汉室有勾连!
  这对一个已经背叛了本民族,寄身于宿敌下的部族而言,可谓是致命的灾难!
  自韩昭被单于庭的本部骑士‘请’走之后,韩王部便陷入一片诡波之中。
  好在今天,在部众翘首以盼,以及王太子韩婴翘首以盼下,韩昭的王棋,终于出现在了数里之外。
  “叔父……叔父……”
  伴随着一阵青涩稚嫩的呼唤,一个脸颊被晒的干裂发红,嘴角更隐隐开裂的少年飞奔回部族驻扎的营地之内。
  没等少年走多远,营地中央的一定毡帐之中,走出一位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的大汉,稍抬手遮于额前,等候着少年的脚步。
  “阿婴。”
  大汉话音未落,少年便止住了脚步,只遥一挥手:“叔父,父王归矣!”
  言罢,少年便顾不得礼数,撒丫向着远处矮丘上,逐渐显露雏形的人马跑去。
  看着侄子欣喜的模样,大汉亦是如释重负般长出口气,对身旁的亲卫交代一句‘禀与王后知’,便也快步向营地外走去。
  在韩王部陷入欣喜若狂的欢庆之时,引发这场狂欢的韩昭却驻马于丘顶,遥望着部众残破的衣衫,营地内骨瘦嶙峋的牛羊牧畜,满是苦涩的哀叹一气。
  待等看清矮丘下那道飞速靠近的身影后,韩昭又不得不换上一副淡笑,策马缓缓走下山丘。
  ……
  勉强将爱子打发出王帐,再费劲好大力气将啼哭的妻子安抚回侧帐,韩昭再也顾不得粉饰太平,疲惫的瘫靠在卧榻之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大兄?”
  见韩昭这幅模样,一旁的大汉纵有心询问,也是不忍心再让韩昭烦心。
  ——侄子或许不知道韩昭此行单于庭所为者何,王后就算隐隐有猜测,恐怕知道的也并不全面。
  但大汉心里十分清楚:韩昭这次能从单于庭全须全尾回到部族,绝对算得上是捡回了一条命!
  “如此之境遇,也不知父王当年因何之故,舍故土而至此……”
  语气中满带着萧瑟从榻上坐起,韩昭苦笑着摇了摇头,挥挥手,示意大汉靠近些。
  “寡人自龙城而归,沿途怎不见左贤王军于外?”
  闻言,本低头感怀的大汉下意识抬起头,就见韩昭目光隐晦的瞥了眼毡帐外,旋即将上半身前倾了些。
  大汉赶忙靠近了些,附耳低语道:“自单于召大兄于龙城后数日,左贤王便已撤军。”
  言罢,大汉稍迟疑片刻,终是一咬牙:“大兄,回故土吧!”
  听亲弟弟提出如此骇人的提议,韩昭猛然一睁眼,大汉顺势跪倒在韩昭面前。
  “弟生于胡地,不知故土之景;大兄亦苦于部众生计艰难。”
  “今左贤王又已撤军,大兄何不率众暗涉大幕,沿途尽散牛羊牧畜,易得幕南部族之暗助,以归故土?”
  说着,大汉的面色流露出明显向往的神情:“弟虽粗鄙,亦略通养马训骑之术,以此傍身,陛下未必会因父王之故,怪罪吾等?”
  看着大汉目光中暗含的憋闷,韩昭缓缓站起身,负手来到帐中燃烧着的陶炉旁,将手缓缓伸到火炉之上。
  “时机未到啊……”
  思虑良久,韩昭终究是不甘的摇了摇头。
  “颓当。”
  一声清冷的呼唤之后,韩昭满是哀痛的回过身,对身后的大汉郑重一拜:“若事有不测,王兄丧命于胡地,婴儿与王后,便交由颓当代为看顾了……”
  “大兄何出此言?”
  看着大汉惊骇的目光,韩昭面色暗沉的摇了摇头,旋即再一苦笑。
  “为兄此行,单于虽未怪罪,然单于庭诸蛮皆以吾部无用,拟逐吾等于甚北。”
  “事已至此,吾等断无再留胡篱之理;然吾等今居幕北,距汉边者远甚。”
  “待时机成熟,为兄当以身为饵,以取部众归汉之良机!”
  说着,韩昭紧紧握住大汉的手,哀伤的目光中逐渐带上了决绝,:“谨记!为兄再入单于庭之日,便乃颓当引部南归之时!”
  ……
  PS:1.对于韩王信的家系族谱,史料上并没有记载的十分详细,目前能确认的只有韩王信本人叫韩信,次子名韩颓当,后为汉室封为弓高侯;长子所生之嫡孙名韩婴,受封襄城侯。
  至于襄城侯韩婴之生父,即韩王信世子,历史上的匈奴韩王之名讳,却无法从史料中找到参考。
  所以,是的,佐吏又开始发明创造了——韩昭,我给韩王信的长子取了一个新的名字……
  2.或许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游牧民族都应该是大口吃着肉,大口灌着马奶酒的豪爽汉子?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不光是匈奴人,包括后世的鲜卑、鞑靼,乃至于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勇士们,其主要食物来源都并非牛羊肉,而是以牛羊所产之奶所制作成的奶酪等乳制品。
  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在匈奴时期就连部族小王都做不到,恐怕也只有单于能肆无忌惮的吃肉吧。
  毕竟,恩克兄弟都被各路好汉吃穷了,当时穷的只剩牛羊的匈奴人,又怎么敢杀鸡取卵,杀食赖以为生得牛羊呢?
  3.匈奴右贤王部究竟是否有五十万人?又有何证据?
  简单说一下吧,免得有人说我水字数。
  从初代单于冒顿到军臣血洗右贤王一系之间这四五十年内,右贤王部作为匈奴双头鹰政策中,主要负责对汉战略的主力,几乎都以‘率骑十万’这种规模出现在汉匈边界,撇开从别的部族抽调、奴隶冲抵,以及男女比例、老幼占比等因素,幕南能拉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那起码是有百万以上的人口的。
  而幕北的单于庭和幕南又隔着蒙古大沙漠,右贤王部对于匈奴而言,可以说是镇压幕南的‘都护府’性质,无论从战斗力,兵力,乃至于人数等方面,最起码都应该占据幕南整体数量的一半以上。
  这便是佐吏得出‘右贤王部有五十万人’的论证思路,若有高人指点,佐吏洗耳恭听。
  
第0187章
大变将生
  短暂的混乱之后,未央宫再度重归于庄重和宁静。
  反倒是过去这段时间似被尘封的长乐宫,在今日迎来了空前‘繁华’的场面。
  ——汉制,朝仪之后,朝臣百官无一例外,均需自未央宫东门徒步走出,入长乐宫拜厄太后,以彰汉‘以孝治国’的国策。
  这也是汉两宫制最根本的来由——通过朝会后的请安拜厄,朝臣会就朝仪内容向太后打一个简短的总结报告。
  基于此,汉太后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朝局保持基本的了解和掌控,并保证国家大政不会太脱离正常轨道。
  对张嫣而言,今天,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成为汉室太后之后,张嫣将第一次迎来朝臣百官,功勋大臣的正式拜会。
  早在天还没亮,朝臣勋贵都还没入未央宫,朝会都还没开始的清晨,张嫣就已经从卧榻上爬起,在宫女宦官的侍奉下洗漱更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