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30

  作为每一个匈奴人心目中的在世神,冒顿却已经有足足七天,没有“排泄“了。
  常年以牛羊肉为主食的恶果,冒顿终究还是没有躲过。
  用后世的话来说,冒顿的身体除了因长期食用肉食,微量元素严重匮乏之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便秘。
  不严谨的说,游牧民族死于便秘的人数,几乎不少于战死人数!
  这也是游牧民族最常见的致死病症,也是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茶叶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通便。
  在中原只做清热降火之用的茶,对匈奴人而言确实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可冒顿这几个月,几乎已经以茶汤为主食了!
  但光从冒顿发白的嘴唇,在寒冷的清晨也布满冷汗的额头,以及肋骨之间明显凸出的胃部,就不难看出:茶叶,已经救不了冒顿的生命了。
  这一点,无论是冒顿自己,还是身边的亲子,如今作为单于大位第一继承人的左贤王,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也是冒顿在北抵龙城之前,就将爱子征召到身边的原因——万一有个什么意外,冒顿可以第一时间将各部头人,以及本部贵族召集在单于庭,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
  ……
  ps:关于匈奴史上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龙城所在,历史研究者众说纷纭,但最大的可能性,我有幸在读者赞助的匈奴通史上找到端倪。
  ——匈奴龙城所在地不统一得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最原本的龙城被霍去病所破,而后匈奴四分五裂时,很可能每一部分都各自建了一座所谓龙城。
  而从考古角度出发,并从史册中匈奴龙城大致所在地和方向推断,最受广泛认同的龙城所在地,应该是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以西450公里处出土的“故匈奴龙城遗迹“。
  文中关于匈奴宗教信仰,政治秩序,习俗等资料,考自《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匈奴通史》等书籍文献。
  
第0177章
单于将亡
  “月氏(rùzhī)人那边,如今是何境况?”
  费力的灌下一碗滚烫的茶汤,冒顿感觉胃部的疼痛稍缓,旋即长出一口气,对身边的中年人询问道。
  在几十年前,匈奴还只不过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族,就像如今的白羊、楼烦等部族一样,只有十几万人,几万战兵,以及一块相当贫瘠的牧场。
  彼时,中原大地七国分据,而草原上的两个霸主,则是东胡和月氏。
  在那个时候,匈奴别说是参与到争霸当中了,就连东胡、月氏两部的欺压,都没有丝毫反抗的胆气。
  待等后来,中原被秦所统一,那面令游牧民族胆寒的黑龙旗,便出现在了慕南草原之上。
  作为草原老大的东胡部,在黑龙旗面前却根本不敢吹响进攻的号角,就连撤退,都是慌乱间顾不上部众牧畜。
  那段时间,便是匈奴最黑暗的时光——失去慕南的东胡部对草原各部族的压榨愈发严重,而东胡和月氏人的争霸,也让匈奴等一干小部族被殃及池鱼,只能在两大巨人之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当时的匈奴单于,或者说匈奴王,便是冒顿的亲生父亲:挛鞮头曼。
  在头曼统治时期,匈奴部族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部族每年的产出几乎都被距离更近的东胡夺去(贡献),就连身为头曼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冒顿,彼时也被送去东胡部,以为质子。
  匈奴部真正的崛起,还是在秦王朝崩塌之后。
  让草原部族不敢弯弓相向,只望风而逃的那支中原部队,在某一天突然火急火燎的撤回了中原;而原本用于防备草原部族的关隘、堡垒乃至于武器军械、粮食辎重等,却都原封不动的留在了原地。
  靠着那一批精密的弩机,以及锋利的青铜刀剑,匈奴部族在那个草原上还普遍以骨器甚至是石器的年代,瞬间成为了所向披靡的强悍部族。
  其中武力最高,最勇敢,也最有胆识的匈奴勇士,正是在东胡部强忍屈辱数十年,才侥幸回到部族的头曼长子:冒顿。
  在冒顿的带领下,匈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统一了慕南?草原逐渐呈现出中原几百年后那般‘三国鼎立’的局势。
  而人丁稀少?只能凭借大幕,即蒙古大沙漠天险?才能勉强保卫自己的匈奴部?就像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属于最弱小的那一方。
  在匈奴部逐渐强盛,单于却依旧忍受东胡部压迫?不敢拔刀讨伐的情况下,冒顿做出了那个让匈奴人为之欢呼雀跃的决定:鸣镝?弑父!
  或许按中原的价值观来看?冒顿此举可谓大逆无道;但在只看重生存,只尊重勇敢者的草原,弑父一事,却让冒顿彻底成为了匈奴人心中的英雄!
  而后?便是冒顿与东胡部虚与委蛇?逐渐扩张势力,并最终讨伐东胡,取得最终胜利而告终。
  如今的草原,却也还没有彻底统一——此时的匈奴,就像三国后期的曹魏?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则成为了蜀汉灭亡之后?只能在江东苟延残喘的东吴。
  而在冒顿心中,月氏人的威胁甚至大于长城内的汉人!
  没有马匹骑乘?不懂畜牧,只以种田为生的汉人?即便可以对匈奴形成威胁?也不过是单纯的战略威胁而已;而同为草原部族的月氏?却是可能对匈奴统治地位直接形成威胁!
  没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草原,消灭月氏的壮举,让冒顿心中深感遗憾。
  不过冒顿在防备之余,也非常庆幸——庆幸自己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能成为下一个替匈奴撑起天的儿子。
  冒顿由衷的希望自己没能完成的壮举,可以在自己的儿子手上完成,所以对月氏部的讨伐,冒顿很早就交到了身为左贤王的儿子手中。
  目前来看,当时的选择十分明智——这个儿子,几乎全然继承了自己的勇敢和胆略,于此同时,又多了一分智慧和大度。
  冒顿很清楚:如今的草原虽然在表面上呈现出接近统一的架势,但无论是被誉为单于庭三驾马车的折兰、白羊、楼烦等部,还是慕北的其他部族,都是冒顿通过血腥镇压,才令其屈服于匈奴的。
  如果是草原上,有那么一个人对于‘隐忍’有深刻体会的话,那无疑便是在东胡部忍气吞声,在‘三国争霸’时期暗自蓄力,最终扫灭东胡的冒顿了。
  而继承人具有‘大度’这种草原上极其少见的品质,这对匈奴将来的稳定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撑犁孤涂,月氏人已经逐渐收缩回河西,勇士们也在逐渐压迫;不出五年,月氏人就将消失在草原之上。”
  闻言,冒顿稍有些诧异的挑了一下眉,旋即默然。
  最初将左贤王派去,全面负责对月氏人的战略之时,冒顿还饶有兴致的猜测过,儿子会选择如何打败月氏人。
  像自己一样身先士卒,鸣镝而进,勇往无前?
  还是凭借匈奴勇士最擅长的牵扯,将月氏人一点点耗死在河西?
  但最终的答案,却让冒顿稍有些错愕:自己最优秀的儿子,没有选择像自己当年那样,聚集重兵跟月氏人死磕,也没有通过分兵拉扯去蚕食;而是通过地形、天险以及军队,先对河西之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然后一点点稳步推进,缩小月氏人可以活动的范围。
  而对同样作为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要战斗力量的月氏人而言,可活动范围被压缩,几乎等同于胯下的马匹被砍下一只脚!
  即便对这种陌生的战斗方式很陌生,冒顿也不难预测出月氏人的下场——最终,月氏人会被挤压在一个几乎没有拉扯空间的狭小草原,陷入匈奴的全面包围之中!
  光是想想,冒顿就感同身受的感到了一丝窒息感!
  鬼使神差的,一句由灵魂深处自然涌上的话,从冒顿口中迸出:“如今左贤王本部,可都还在河西左近?”
  言罢,冒顿便不着痕迹的将锐利的目光移回面前的茶碗之上,就像是随口一问。
  闻言,冒顿身边的中年人目光中,顿时闪过一丝失望和伤感,旋即淡然道:“奉撑犁孤涂之命,左贤王部,如今已分散与慕北各部族附近,防备慕北各部。”
  “其中有四个万骑,都聚集于韩王部外四十里,随时等候撑犁孤涂鸣镝!”
  看着左贤王坦然的面色,冒顿心中稍稍涌出一丝愧意,但不到半秒之后便消逝。
  冒顿的注意力,也都转移到了‘韩王’这个让他愤恨的名词之上。
  想当年,汉人的韩王韩信投降匈奴,冒顿不惜亲自前去汉匈边境,甚至还和汉人的单于直接干了一仗!
  虽然韩信最终死在了那个名为‘柴武’的汉人手中,但其家中妻小、部族,都被冒顿接到了草原上好生安置。
  冒顿甚至给韩信的儿子封了王!
  如此恩遇,却只换来长城内传来的那句‘汉皇帝已知单于病重’的消息,这让冒顿感到非常难过……
  而冒顿这一生,能在让他难过之后,还活过冬天的人,除了父亲头曼之外,只有一个东胡王!
  即便是这两人,也都被冒顿亲手杀死!
  这才是冒顿不顾惯例,不惜破坏慕北草原的草场,提前一个多月来到慕北龙城的原因。
  “韩王可奉命?”
  ——抵达龙城的第一时间,冒顿都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就下令:传韩王入单于庭对峙!
  在慕南收到长城内传来的消息之后,冒顿已经召见了东胡王,并确认了这则消息并非东胡部透露给汉人。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了:韩信的长子,如今的匈奴韩王,将自己病重将死的消息,传到了汉人手中!
  这种吃里扒外的奴隶,在草原上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
  “撑犁孤涂,韩王已奉命启程,只携部众数百进发龙城,数日便至……”
  闻言,冒顿皱眉点点头,额头上旋即又冒出一层冷汗。
  强忍剧痛在狼皮榻上躺了下来,冒顿无力的挥了挥手:“且先去吧,待韩王至,再叫醒顿②。”
  看着父亲痛苦的模样,中年人稍带着一丝哀痛,旋即扶胸一拜:“您的意志。”
  走出富丽堂皇的王帐,呼吸着草原初晨的空气,中年人猛一吸气,旋即如释重负的将其呼出。
  对于父亲对自己的怀疑,中年人心中满是悲伤,却又对此毫无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