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30

  这也难怪未央宫外,正焦急等待的陈平,等来刘弘宣见的消息,就长出一口气,旋即快步走向温室了——能见,愿意见,就说明小皇帝没有什么大问题!
  下达‘宣丞相觐见’的命令后,刘弘又派王忠持印前往宫墙,让虫达将禁卫,即强弩都尉部撤回南营。
  ——要说起来,这种莫名其妙的宫禁,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假设刘弘真出了什么事,或许原本还能隐瞒一段时间;但只要宫禁一紧,几乎等同于将‘陛下抱恙’之类的信息传达出去,徒使四方猜疑。
  尤其是在陈平、周勃等人还活跃于朝堂,并与刘弘阵营分明的现在,这种突兀的军事调动,还是少一些的好。
  不过借着这个偶然的机会,刘弘也算是无意间见识到了如今,自己这个皇帝的安全工作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在刘弘血染粥碗后不到三十秒,凡当天进出过尚厨的宫女宦官上百人,就已经整整齐齐跪倒在了温室殿外,等候着宦者令王忠的审判!
  从殿外零星传入的辩解声中,刘弘就不难得知:除非王忠、田叔、刘不疑三人同时想要弑君,否则,原主喝下的那一杯毒酒,应该就是刘弘这具躯体所摄入的最后一点毒素了。
  刘弘所吃下的每一碗饭菜,都出自未央宫东北角,毗邻钟室的‘尚厨’;而‘尚厨’属衙中,有少府尚食、宦者尚食两方,合作烹饪御膳的同时互相监督;另有奉常所派监礼官数人,全称监督饭菜的制作过程。
  除此之外,所有流入宫中的米粮肉蔬,都出自少府府库——由少府自己生产或从市场购买,并由少府监用印确认来源,最终从少府府库输入宫中。
  在食材抵达‘尚厨’之后,宦者令会派人同少府交界,当场以银针、喂食等手段,测试食材是否安全无毒。
  即便是最终被少府和宦者令双重确认为‘安全’的食材,在被用于烹饪御膳之前,也会再一次进行测试;饭菜准备好之后,还要再测试一遍。
  夸张一点的情况下,就连饭菜已经被端到皇帝面前之后,也要有专人出来试毒。
  而这繁杂到数不清多少道的试毒过程,都在奉常监礼官的监督下进行——奉常礼官要监督这个过程中的一切是否合乎礼法。
  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少府尚食、宦者尚食、奉常监礼官等位置,都是不规则轮换制!
  换而言之,任何一位御厨,都无法保证自己明天能走进尚厨属衙,为皇帝掌勺。
  在这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防范手段下,刘弘被下毒只有一种可能——宦者令、少府令、奉常卿三人合伙,派了绝对心腹轮值,在刘弘地饭菜里下毒!
  且先不说此三人会不会如此做,光是这三个职位,就使得这三人达成一致几乎毫无可能!
  宦者令,以残缺之身掌宫中禁省,外朝几乎无一例外,都对其抱着‘不得罪不来往’的态度。
  少府,典型的被‘铜臭玷污’的职位;再加上汉室历任少府的努力,使得少府与几个不太美好的词扯上了关系——皇帝心腹(狗腿子),均输重臣(老财迷),国之命脉(官商!)……
  而无论是躯体残缺的宦者令,还是私德有亏(满身铜臭)的少府令,都入不得视礼法为准绳的奉常卿之眼——若说汉室的老顽固都聚集在哪里,那除了宗正属衙外,就都在奉常了。
  也就是说,未央宫从内部瓦解,刘弘被毒杀的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
  刘弘的关注点也不是这个——如果忙里忙外这小半年,还不能保证吃饭喝水的安全,那刘弘也不用再做皇帝了。
  重中之重,还是外部安全,即:武装防御力量。
  就结果而言,刘弘还算满意——如果将这次意外视作‘假设天子出事’的演习,那卫尉属衙和郎中令的表现,都称得上优秀!
  危急时刻,虫达虽然没有想到控制武库,但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达成对未央宫的全面防护,就已经算是合格了。
  令勉的表现更是让刘弘眼前一亮——要是换个人,都未必能想到控制宫中侍女宦官,封闭各宫殿!
  而如今的新禁军,即原飞狐军强弩校尉部,如今的强弩都尉,在这次‘意外演习’中的表现,无疑算得上上佳——秦牧以卫尉丞的身份亲自领兵,驻剑立在了未央宫司马门之上,亲自参与了未央宫‘正大门’的防守任务之中!
  说起来,将飞狐军强弩校尉部单列出来,升格为强弩都尉部,原本是刘弘的提前布局——刘弘原本的打算,是收秦牧某个姐妹入后宫,给秦牧安个外戚加驸马都尉的身份,以此为身份加持,让秦牧顺理成章的出任强弩都尉。
  这样一来,待等虫达淡退,秦牧在捞一笔军功,转正任卫尉时,刘弘就能悄悄恢复‘卫尉掌禁军’的状态,就如过往卫尉掌南军,亲人南军主将一样。
  只可惜,那件事居然被王忠阻止了……
  “陛下年齿尚幼,实不当溺于女色也!”
  ——到现在,刘弘都能想象得到王忠那副视死如归的坚定目光!
  当然,宦者令一届家奴,不可能让刘弘因此,便放弃自己原本的规划。
  但最终,老太傅王陵出面,苦口婆心的劝刘弘:将此事押后。
  王陵拿出的原因,才是刘弘答应将此事延后,甚至连新名字都没给起,只以‘强弩都尉’这种类似‘机枪手团’的敷衍名称,做为禁军名称的缘故——凡后宫入良姬,皆需太后懿旨,方可成行!
  通俗点讲,刘弘无论是娶妻还是纳妾,即立皇后还是收嫔妃,都需要太后懿旨,才能具备法律效益。
  即便是在皇帝大权在握,口含天宪说一不二的时代,皇后、嫔妃的册立诏书,也都是通过太后懿旨为程序——后妃,是有食禄的!
  当然,如果没有太后,那皇帝自然可以随便来;可问题是,刘弘并不是没有母亲……
  ——刘弘理论上的母亲,孝惠皇后:张嫣,此时就在未央宫内的深宫!
  如果刘弘在这种情况下册立嫔妃,那朝臣必然会将目光撒向‘无主’的长乐宫,以及简居深宫的张嫣。
  这件事,让刘弘可谓是左右为难,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按理来说,皇帝即位,尊立母亲为太后,本就是封建时代亘古不变的道理;刘弘坐上皇位的那一天,张嫣就应该被尊立为太后了。
  但这件事,尴尬就尴尬在:在丈夫刘盈去世后的这八年间,张嫣一直是以‘孝惠皇后’的名号,简居未央宫的……
  这件事,刘弘也怪不到陈平周勃的头上;这一切,都归咎于那位让刘弘又爱又恨,恨不得破口大骂,却还是只能毕恭毕敬的祖母——汉高后:吕雉。
  公元前188年,即汉孝惠七年,惠帝刘盈驾崩于未央宫,太子刘恭即皇帝位,史称汉前少帝。
  但前少帝刘恭登基时,不过七岁而已……
  别说尊立太后了,刘恭连自己的人身自由都无法保证!
  而真正掌权的吕后,即高帝皇后、惠帝太后,前少帝朝本该成为太皇太后的吕雉,却做出了一件非常迷的决定:不尊自己为太皇太后,仍称太后;亦不尊皇后张嫣为太后,而是以‘孝惠皇后’称之。
  对这种颠倒礼法纲常的迷幻操作,满朝勋贵大臣却是一片漠然,只当这件事不存在!
  几年后,前少帝喊出那句‘吾未壮,壮即为变’,并因此被幽静废杀,才有的常山王刘义改名刘弘,即皇帝位,史称汉后少帝。
  但身为刘盈嫡子(刘恭在刘氏宗谱上为皇后张嫣所生)的大哥都被吕后幽杀后,比刘恭还小两岁的原主,能做什么呢?
  就这样,这桩伦-理难题便从八年前诞生起,一直存在到了现在。
  ——就连如今的官方档案中,吕后依旧不是‘太皇太后’,而是‘吕太后’!
  这就让刘弘左右为难。
  穿越当初,刘弘也曾想过尊立张嫣为太后,但出于‘稳住陈周集团’等等复杂原因,暂且搁置了。
  之后,刘弘也曾想过尊代王太后薄氏为太妃,不过最终一出高庙事变,让刘弘地局势瞬间好转;尊立薄后为太妃,也就没有了必要——局势好转之后,刘弘想要将刘恒移封梁国,也不再需要以薄后为筹码。
  代王太子,历史上的景帝刘启,以及历史上的梁孝王刘武被刘恒留在了长安,以为质子,刘弘也就没必要去动薄后的心思了——那别人的母亲做威胁,怎么说也有点不光彩。
  现在,真正面临某一件事因‘东宫无主’而耽搁的时候,刘弘便不得不面对这个早晚会面对的问题了——究竟怎么办?
  如果刘弘直接下诏,尊立张嫣为太后,那刘弘必将面临一个问题:陛下都登基四年多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尊立太后?
  奥……是了。
  是吕太后没有尊立……
  这样一来,刘弘就等同于明晃晃打吕后的脸!
  这样做的结果,刘弘已经不需要多想了——吕后,无论如何都必须光明伟岸!
  但不尊立张嫣,法理上又说不过去:母亲明明在世,却不尊立,是个什么道理?
  虽然不太可能会有人直言道破,但刘弘早晚要面对——将来册封皇后,立太子,甚至刘弘往后宫赛妹子,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后妃册立,须太后懿旨!
  真到了那时,刘弘绝对没有底气,去反驳一句‘东宫无主’‘今无太后’……
  “丞相臣平,谨拜陛下,吾皇万寿无疆……”
  一声苍老的喝唱,打断了刘弘繁杂的思绪,抬起头,陈平那双审视着略带些担忧的目光,便映入刘弘眼帘。
  “丞相来了啊。”
  自然地换上标志性的淡笑,刘弘向一旁的王忠摇摇手:“赐座。”
  “谢陛下。”
  在王忠拉来一块筵席之后,陈平一板一眼跪坐下来,目光中略带些询问:“北平侯安好。”
  “丞相安好。”
  在张苍回礼安坐之后,刘弘也是从卧榻上坐了起来,笑着摆手道:“这几日忙于匈奴时节之事,朕展转无眠;又时值冬春之际,遂偶感风寒……”
  “徒使丞相担忧了。”
  说着,刘弘不着痕迹对一旁的王忠交代道:“去,转告虫公、令郎中,解除宫禁。”
  看着刘弘目光中的淡然,陈平审视片刻,终是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但即便是远远这一看,陈平也是看出了刘弘面色中暗含得病气。
  沉吟片刻,陈平心中的天人交战,最终化为一句官方的关心:“陛下尚年幼,还当多保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