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566

  可是,想起太子的告诫,他也只能把真相隐瞒下去。
  清清嗓子,周记之大喝道:“还不快去!”
  眼见衙役捕快们都离开了,周记之才松了一口气,可是看到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县丞,顿时又头疼起来。
  这孩子,性子根本就是一头倔驴,看样子,不会轻易妥协的。
  周记之才要再说点什么,张柬之却开口了:“周县令,下官跟您相处虽然没多长时间,但是对您还是比较了解的。说实话,以您的性子,可不会因为被胡人欺骗了,就掀桌子。所以,您上奏以后,收到的回复,绝对不是单纯的禁止胡人立庙吧!
  而且,您这样的所为,怎么都让我有一种熟悉感。朝堂中的那些老古董,才不会玩这一手。所以,下官推断,您的奏折,多半是太子殿下回复的,并且准备让你假罪贬官,实则另调吧!”
  听着张柬之语气平淡的把自己的老底揭了出来,周记之惊恐无比。
  这小子,竟然这么聪明?
  见周记之点头了,张柬之顿时笑了:“县尊放心,下官没有揭露您的想法,或者说,太子殿下想要达成的目标,咱们得好好的完成才是。只是,下官刚刚步入官场,得到您的不少教诲,您调官他处,总要告知下官吧,免得下官记念的时候,书信都不知道往哪儿送。”
  周记之伸手拍在张柬之的身上,无奈道:“真难想象,你这么聪明的人,为何只是万年县的一个县丞。也罢,太子殿下准备派本官去温州,升官为温州刺史,放心吧,本官今年不过三十有九,有生之年,没准儿还能混回长安来,哈哈。”
第四百六十五章
收获
  张柬之闻言也笑了笑,话说同届学生,除了进入三省六部的一些需要从低做起以外,只要是进入仕途的,不少都混到了县令一级。他自认并不愚笨,虽说县丞也大大小小算个官儿,但是怎么也不如万年县县令这个官位啊。
  听到外面传来万年县百姓的呼喊声,周记之跟张柬之对视一眼,收起笑意,面色沉重的走了出去。
  ……
  第二天,万年县百姓暴动,砸掉了胡人寺庙的事情,就传到了长安。作为万年县县令,周记之勇敢的站了出来,愿意为百姓一力承担罪责。经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判定,只是免掉了他的官职,流放五百里而已。
  袄教的长老不服,想要上诉,却被长安县县令直接轰了出去,并丢给了他一本《新唐律》。
  《新唐律》,涉外则,第一条:一切非大唐户籍拥有者,均视为外人,不享受大唐百姓拥有的权力,不享受大唐百姓的对待。如有作奸犯科触犯律法者,当处罚加倍……
  自知理亏的袄教长老,虽然怨恨,但是只能落荒而逃。
  一样受到这样待遇的还有圣火教、景教等。虽然长安城内不乏他们的信徒,但是在民间百姓舆论一面倒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反驳,甚至一些教徒连教都退了,生怕引起误会。
  旁门小教受到打压,佛门和道门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慈恩寺召开了法会,宣称为太上皇祈福,不用朝廷皇家一分钱粮,完全自己承担。而老君观尽管还没有打好地基,却依旧召开了动工大典,免费为过往百姓祈福送符。
  一时间,道门和佛门又收获了大批的信徒。
  ——东宫丽正殿书房
  虽然狄仁杰没有查出一点蛛丝马迹,就连户部的官员,也没能查出太原有什么异常,但是,既然已经锁定了方向,那就不能真的放置不理。所以,百骑司依旧没有放弃对太原地区,甚至是晋阳的排查。
  魏征求见的时候,李承乾刚好把一道命令写完,匆匆的藏起来,才邀请他进来。
  今年已经六十岁的魏征,跟后世六十岁的小老头比起来,老了不知道多少。长须已经有一半变成了白色的,头发也花白一片。
  待到魏征躬身行礼以后,李承乾才开口说:“魏相,以后只要不是在公共场合,就用不着跟孤行礼了。六十岁的年纪了,得注意身体才行啊!”
  魏征笑道:“行礼了几十年了,腰早就习惯了,多谢太子殿下担心,老臣还没老到那个份上,还能为大唐奉献几年。”
  说完,他就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李承乾也离开办公桌,拿着茶壶坐在魏征身边,请他喝茶。
  一杯茶下肚,魏征也不旁敲侧击,直接说明了来意:“太子殿下怂恿万年县县令攻击胡人宗教,然而,就没想过,他会遭到报复?”
  “想到了啊,所以现在亲率有足足两百人的护卫,在他身边,一直到将他护送到温州为止。再说了,伴随着胡人开始注意新唐律的内容,估计也知道该老实了。”
  又喝了一口茶,魏征道:“太子殿下可是想到了就有这么一天,当初才会给老臣送信,强行加上这一则对外的律法?”
  李承乾笑了笑:“不完全是,对外的律法,是完全有必要设立的。如今咱们大唐盛世开启了篇章,盛世风华,必然是万族融汇的。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伴随着咱们大唐国际地位的提升,势必有好多胡商,选择在大唐定居,甚至想要加入大唐的户籍。
  但是,对于这些人,咱们完全没必要笑脸相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无数次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强大,才能直着腰交流。而一旦咱们大唐弱小,那么哪怕最平凡的一个胡商,也能在咱们大唐肆意妄为。
  只要是贸易,就会产生利益。这些胡商的利益,注定不会作用于咱们大唐。别看他们住在大唐,吃在大唐,实际上,大唐疲靡了,他们是最先跑路的。既然他们对大唐没有忠诚,也就别扯什么想要权力了。”
  魏征深有同感的点点头说:“确实如此啊,对外,必须临之以威,才能换回以敬。实话说,当初您要求老臣将这些条款加入新唐律里面的时候,老臣就拍案叫好,只是,如果能更严厉一点就好了。”
  李承乾端起茶壶,给魏征续了一杯,苦笑道:“想在这样,对胡人量刑处置之类,高于大唐百姓的二成,已经很严厉了。再严,咱们大唐不就成了恶邻居了?”
  虽然很清楚魏征是比较痛恨胡人的,但是,李承乾觉得,这老家伙的思想有点太激烈了,有些时候还是得限制一下比较好。
  又喝了一杯茶,李承乾才问道:“您今天来,恐怕不单单是说这件事的吧。”
  魏征点点头,随即道:“如今已经进入深秋了,去年太子殿下新引入大唐的几种庄稼,怎么也该收获了吧。前几日,老臣去学院农学院的实验区看了,结果农田都没靠近,就被轰了出来。实话说,老臣对那几样新庄稼,实在好奇的很。这不,听闻您最近挺悠闲的,想让太子殿下带着老臣去看看。”
  看着魏征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李承乾顿时笑了。想他也是堂堂侍中,竟然连新庄稼都看不到,也难怪这么无奈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土豆等暂且不论,玉米现在可是经过育种以后,就能直接推广种植的。事关天下百姓的肚子,自然不能懈怠。别的不说,单单实验田周围看守的将士,就有足足五千多,而且都是配备了火药武器的。农学院的所属,吃住都在实验田附近,各种标准,完全是按照火药司的标准,稍微弱化了一点点弄的。
  算了一下日子,李承乾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对魏征说:“既然您要去,孤就带您去,不只是您,反正这些日子,朝廷比较闲,干脆就让父皇带着咱们一众朝臣,过去秋收吧。”
  听到这话,魏征大喜道:“正应如此,那殿下,老臣这就去觐见陛下,请求下令。”
  说完,已经六十岁的魏征,就像是小孩子一样,边走边搓着手,自顾自的就走了出去。
  对新庄稼感兴趣的自然不只是魏征一个,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想提起而已。
  亩产千斤的粮食啊!在没有印证以前,谁敢相信?
  况且,当初朝廷已经将牛吹出去了,而且是公告天下的那种,一旦搞砸了……
  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第二天一大早,以皇帝的车驾大头的车队长龙,就驶出了长安城。
  往年这个时候是秋收大典,朝廷君臣是要亲自去自己耕种的田地收获的。但是今年,在玉米收获以前,皇帝还不打算去收。
  农学院的实验田就在长安不远,靠近蓝田县,清一色的都是“天”字号的好地。
  皇帝亲自过来,农学院领头的于跃还是要出来迎接的。
  这老头子,当初毫不犹豫的辞了司农寺的官,窝在农学院专心搞自己的育种实验。占城稻的成功,其功劳足够让他升爵了,但是他没有接受,反而在大朝会上直接张口跟户部要钱,要得理直气壮。
  见皇帝出了马车,于跃快走几步,上前行礼。
  李世民亲自扶起了于跃,笑道:“于卿家免礼了,卿辞了司农寺的官职,专心育种于这田畔,是朕要感谢你才是啊!”
  于跃笑道:“微臣所为,不过是为了身后名而已,当不得陛下的感谢。”
  说完,见李承乾也走过来了,于跃立刻甩开了皇帝,也不行礼,直接就问:“太子殿下,那玉米的植株已经彻底枯黄,是不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差不多了吧,植株还泛绿的时候,哪怕是深秋,依然能增加产量,既然全部枯黄了,怎么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走,咱们去地里看看吧。”
  于跃哈哈大笑,拉着李承乾的手就往实验田走。
  虽然被冷落了,但是李世民却丝毫不在意,就跟在于跃的身后,往田地走去。
  李乾他们带回来的玉米,堪堪能种满一亩地,此时望去,只见一片的枯黄色,明明是死寂的颜色,但是这个时候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
  李世民自顾自的走到一株玉米面前,只觉得这东西很像是高粱,但是玉米的顶端,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能吃的样子。到底是见过玉米的实物,只看斜斜插在植株上的一穗,就知道是玉米了。
  朝李承乾摆摆手,李世民问道:“这东西怎么收获?”
  李承乾笑道:“只要把外皮扒开就行了。”
  说完,他亲自动手示范了一下。
  天字号的田地,再加上农学院众人恨不得给它跪下来的悉心照料,让玉米的产量格外的高,仅仅地头这一穗玉米,就有成年人小臂粗,大半个小臂的长度。上面的玉米粒略有风干,但是看着反而比圆润的更好看。
  一把抢过这穗玉米,掂量了一下,李世民惊讶道:“如此,亩产别说千斤以上了,两千斤都有可能!”
  李承乾苦笑道:“您忘了,玉米里面的棒子是不能吃的?现在还只是相当于把麦子割下来,过后还要脱粒的。”
  李承乾还在这边说着,一旁看清楚怎么收获的魏征,已经迫不及待的动手了。他发现太子收获的植株,底下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立刻上手扒起来。
  没几下,又是一个小玉米被魏征拿到了手里。
  或许这个小玉米跟大的比起来格外的寒颤,但是上面的米粒却是一样的饱满。
  看看自己手里的小家伙,再看看皇帝手里那个大的,当魏征下定决心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房玄龄等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了。
  完全不是后世那种掰下来丢成一堆的收获方式,每个掰下玉米的,都像抱着自己刚出世的孩子一样温柔。垫着棉被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被掰下来的玉米一排排的摆在上面,怎么看都是很值钱的样子。
  并不是所有植株都能一株生俩,也不是每一株都能长出那么大的家伙。所以,掰到大的人,就狂笑,掰到小的,则一阵气馁。
  一亩地的玉米,在一众大臣的疯狂下,没过多长时间就被全部掰完了。偶见一穗格外嫩的玉米,李承乾的口水顿时流了出来,见没人注意,抱着就进了实验田边的看顾屋。
  烤就好,小时候跑到临近玉米地偷玉米烤着吃的回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烤玉米或许不会多好吃,还会吃一嘴黑,但是,那个时候,精神上的愉悦,比起嘴上的刺激,要更胜一筹。
  幸好出发以前,就做好了准备。小刷子、粗铁丝、油都带齐了。
  点燃木屋里的炭火,李承乾拿着玉米棒子,边烤边流口水。
  有些东西你吃惯了,或者已经不屑于品尝了,但是一旦一别多年,反而会对它留恋无比,玉米就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