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751

  随着说书先生的拍板落下,今天的说书结束了。
  慢慢的品了一口茶后,说书先生拿起了一份报纸对着大伙扬了扬,“各位父老乡亲,今儿个又倒了真理报的发行日了,这里有一份刚出炉的最新真理报,不知大伙想听哪个版块的?”
  “这还用说,当然是娱乐版块了,我就想听听秦淮河那位新出炉的花魁叫什么名字,她又是凭什么被选为秦淮河最新花魁的。”
  “谁要听这个,我想听朝廷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
  “我要听国防情报,看看哪里又有战事发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说书先生摇了摇头:“诸位,老朽以为,这一期报纸最精彩的不是别的,而是那名叫做小鱼儿的作者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论江南新法的利弊。”
  茶室里经了一下,随后哄然乱了起来。
  “哇,这位小鱼儿怎么什么都敢写,难道他就不怕被那些有钱人报复吗?”
  “谁敢随便欺负小鱼儿,你们还没发现吗,小鱼儿压根就不是什么穷苦人家,我听他说话的口吻在至少也是富贵人家出身,所以他之所以敢评论新法利弊,自然是有自己底气的,否则真理报又怎么敢随便把这篇文章刊登出来。”
  众人在周围议论纷纷,一时间茶楼上热闹非凡,最后不知是谁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够了,吵什么吵,大家都听听这片文章是怎么说的,想吵的等听完了再吵也不迟。”
  说书先生轻咳了两声后,开始念了起来:“大明天气八年九月初六,皇上终于下达了在江南试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旨意。
  何谓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免去了官员、士绅乃至读书人不交赋税的特权,从现在开始,江南但凡是有田的人都要交赋税。”
  光开头这段话就让整个茶楼沸腾起来……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困难重重
  是的,听到这段话以后,茶楼里所有人几乎都要疯了。
  自古以来老百姓缴皇粮纳国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读书人和当官的不用交税服徭役也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在面对普通百姓时会有那么强烈优越感的原因。
  你们这些泥腿子每天都在泥土里刨食,累死累活的才能填饱肚子,老子不但不用交税,将来还有可能当你的父母官执掌你的生杀大权,谁敢在老子面前炸刺,我就收拾他。
  有人立刻就嚷了起来:“我的老天爷啊,我说张老爷子,你不是在忽悠爷们几个吧,自古以来读书人和当官都不用纳税,那是天经地义的,啥时候他们也要缴起税来了?”
  “是啊老爷子,咱们哥几个没念过书,你可不能忽悠咱们啊。”
  “谁忽悠你们了。”说书人立刻就不干了,猛的一拍桌子喝道:“你们自己看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皇上已经在九月初六,也就是前些天下了旨意颁布天下。
  这个新法率先在江南试行,为了这次新法,陛下还将原本在陕西剿匪的卢象升大人召了回来,任命卢大人为新的浙江巡抚兼江江浙总督。
  这真理报上还说了,皇上担心卢大人下江南被那些人欺负,还特地允许他带了一万新军下江南呢。”
  “一万新军,我的乖乖,这岂不是要杀得血流成河?”
  “你知道个屁,带新军下江南只是为了威慑江南那些人,而不是为了杀人,否则这件事直接让信国公干就好,还有卢大人什么事啊!”
  “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这些年的东征西讨,杨峰杀神的名头早就传遍了天下,死在他手里的人无论是建奴还是流寇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笑过之后大厅的气氛重新变得沉默起来,有人叹了一声:“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新法固然是好,但是那些官老爷和举人老爷们恐怕是不会那么轻易答应的。”
  “是啊……”
  有人也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在做的都不傻,当然知道想要推翻这个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是多么的艰难……
  茶客们的担心是对的,已经来到浙江走马上任的卢象升此时也有相同的感觉。
  杭州巡抚衙门
  一身二品官服的卢象升端坐在内堂上,一边翻看手里的卷宗眉头紧皱,在他的面前,杭州知府以及几名官员正恭敬的站在一旁。
  突然,卢象升将手中的卷宗扔到了一旁问道:“许知府,本抚半个月前便已经给各地下达了限期,为何各地府衙还没将各地的土地卷宗送上来?”
  这位许知府恭敬的回答道:“回巡抚大人的话,各地府衙送来消息,那些土地的卷宗统计极其繁琐,因此尚需时日才能统计完毕。”
  卢象升眉毛抖动了两下:“那要多久才能统计完毕?”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不过想来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大半年吧。”
  看着低着头的许知府,卢象升眼中露出一道寒芒,现在这些人是在把他当猴耍啊。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大半年,别说皇帝答不答应,光是如今驻扎在杭州府的一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嚼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地官府耗得起,他可耗不起。
  饶是他在来之前早就对到江南后遇到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他的心里也有些凉飕飕的。
  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孤独,就象一名单枪匹马准备冲锋的骑士,而他的对面却是无数已经摆好了阵形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军。
  若是旁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心灰意冷了,但卢象升是什么人,这位历史上可是敢率领数千残军直面数万鞑子大军,最后跟鞑子血战到底的人,又怎么会轻易认输呢。
  他眯起了眼睛,看了许知府一会才慢慢说道:“许知府,本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是想用这样的法子跟本抚耗着,最后逼得本抚不得不退步。
  但是这些人想错了,皇上之所以派本抚过来,是因为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再造杀戮,若是此番本抚无功而返的话,下一次来的人可就不象本抚那么好说话了。
  说句不好听的,届时整个江南大地都会血流成河,到时悔之晚矣,可莫怪本抚没有事先通知你们。现在你去告诉那些人,本抚再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若是半个月后再不将各地的卷宗交上来,本抚可就要请援兵了,你们可别忘了,杭州离金陵可不远呢。”
  许知府闻言心中就是一凛,躬身道:“巡抚大人说的是,下官这就赶紧催促各地府衙,让他们动作快点,免得耽搁的大人的事情。”
  “好了,就这样吧,你们都退下吧。”
  等到众人纷纷退去,卢象升回到了内堂,坐下后有亲兵端来了热茶,陆先生喝了一口对亲兵道:“去,将杨赞画请来。”
  很快,一名三十来岁长衫飘飘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学生见过大人。”
  这个中年人名叫杨安,是卢象升军中的赞画,平日里负责督运粮草和后勤,深得卢象升信任,这次陆先生到江南赴任,也将他带了过来。
  “杨安,你来了,赶紧坐吧。”
  “多谢大人。”
  等到他坐下来,卢象升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随后问道:“杨先生,各地府衙对新法如此抗拒,一个个阳奉阴违,本官现在都不知从何下手了,不知杨先生有何妙策。”
  杨安想了想,“大人,江南各地的官员早就被当地的士绅们喂饱了,现在大人一来就摆出了要清算的架势,他们如何不防备?
  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大人既然是为了推行新发而来,这就注定了咱们跟江南士绅是敌对的关系,所以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对咱们有好脸色,所以手段还是要强硬一点的为好,否则象今天这样的事还是会再次发生的。”
  卢象升犹豫了一下:“你是说要来硬的?”
  “这是自然。”杨安毫不犹豫的说:“否则陛下为何会让您带着一万新军南下,总不会是为了好看吧?”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措手不及
  卢象升还是有些犹豫:“可是若是动用新军的话,那浙江的局势可就乱了啊。”
  “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杨安有些急了,“皇上把在江南推行新法的重任交给您,就是希望您能在短期内将新法推行开,以便为接下来的全国推行做出示范,若是您在这里碌碌无为的话,皇上恐怕就要换个人来干这差事了。”
  “皇上可能要换个人来干这差事了!”这句话如同一通重鼓重重的敲击在了卢象升的心头。
  他不禁叹息道:“皇上啊,看来您和微臣的想法都错了。”
  原本卢象升想着,在来临之前皇上还特地叮嘱他,让他不要采取太过暴烈的动作,尽量用温和的一点的手法将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推行下去,可从这些日子士绅甚至官员们的做法来看,这样的想法是何等的天真。
  老祖宗已经告诫过他们,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自己不仅是断了他们的财路,更是要挖了他们的根,恐怕在这些人看来,自己就跟从地狱来跳出来的恶魔没有任何差别,还怎么指望他们来支持他呢?
  想到这里,卢象升突然想起了离京前在真理报上看过的一篇作者叫小鱼儿的文章,“自古以来任何变法维新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因为那些遭到了损失的既得利益群体一定会进行疯狂的反扑。
  他们会用最快的速度,最残忍的方法将那些试图变法的人消灭掉,所以千万不要试图用温和的方式去说服或是感化那些旧势力,因为这无异于对牛弹琴,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手中的刀枪,任何一次变法都会死人,因为只有用鲜血浇灌才能生长出鲜艳的果实。”
  当初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心中还暗笑这片文章的人估计就是个愣头青,哪有这么激进的变法,这不是将所有人都得罪了吗?
  从小就受到儒家教育的卢象升比较信奉以和为贵,认为凡事若有谈判的可能就不要轻易动用武力,一定要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自然看不上开篇就是喊打喊杀的文章。
  现在回想起这篇文章,卢象升这才觉得这位小鱼儿才是真看到了问题的核心,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自己来江南是要断那些士绅财路的,可自己却偏偏还天真的以为凭借着皇帝的名头和自己的威名迫使对方让步,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何等的天真。
  “不能再继续这么干等了。”
  卢象升果断命令,“杨安,你明天立刻带五千人马兵奔赴各地县衙、府衙将府衙内的田契、地契乃至各地商铺的册子全都押送到这里来,期间但凡有敢阻挠着一律拿下。”
  杨安又追问道:“倘若又碰上矿监税使事件呢?”
  卢象升的脸部肌肉抖了几下,这才咬着牙道:“一律格杀勿论!”
  “喏,下官必不辱使命!”得到卢象升的命令后,杨安退后两步,郑重的向他行了个礼。
  这里说的矿监税使事件指的是万历年间发生的事情。
  万历后期,经过了三大征的大明耗尽了张居正攒下的那点家底,财政危机已经颇为严重了,为了弄银子,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下场派出信任的太监下江南,并给了他们一个某地某矿提督太监的官衔。
  这些太监是做什么的呢,就是为了收税,所以江南人便将这些太监称为“矿监”和“税监”。
  而江南的士绅是怎么评价万历皇帝的这种行为呢,用明末思想家黄宗羲的话来说就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