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751

  当杨来顺看到这些人时,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作为跟随杨峰多年的管家,杨来顺便是闭上眼睛也能分辨得出,这些人便是跟随杨峰东征西讨多年的心腹家丁了,既然这些家丁今日出现在了这里,必然意味着杨峰也会出现。
  而他的猜测果然是对的,很快一个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杨来顺的眼前。
  看着来人,杨来顺肥胖的脸情不自禁的哆嗦起来,肥胖的身躯立刻从躺椅上滚了下来,嘴里哆哆嗦嗦的说了句:“老……国……国公爷!”
  杨峰慢慢的走到还没从地上爬起来的杨来顺面前,脸上露出了淡淡笑容:“好久不见啊杨老爷,我们又见面了。”
  “完了……”
  看着虽然一脸笑容,但眼中却犹如冰冷无比的杨峰,杨来顺知道一切都完了,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朝着杨峰拼命磕头,一般磕头一边哭泣道:“国公爷,小人知罪,您就绕了小人一遭吧。”
  这时,一个人影也从后面的院子跑出来,同样跪在了杨峰面前嚎嚎大哭:“国公爷,我们夫妇两都被猪油蒙了心,贪了您许多的银子,我们该死,我们不是人,您就绕了小人夫妇吧。”
  这个跑出来的人自然是杨来顺的老婆杨周氏,杨峰看着她心中暗叹口气,他还记得当年刚见到这对夫妇时,全都是肤色黝黑瘦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可现在却全都变成了白白净净的富态模样,哪还有当初逃荒的影子。
  看到这对正对着自己拼命磕头的夫妇,杨峰不但没有丝毫恻隐之心,心中的怒火反而更盛了,只见他厉声道:“来人,把这家给抄了,把这对背主的奴才抓起来送到顺天府衙门去,让顺天府尹审讯!”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挠头
  皇宫乾清宫
  刚起床的朱由校,在皇后张嫣的伺候下吃完早餐,正准备去御书房批阅奏折时,他收到了顺天府尹送来的杨来顺夫妇的供词。
  朱由校放下供词,重新坐在了椅子上,从口袋里掏出了香烟点燃后深吸了一口,这才问道:“三德子,这份供词给杨爱卿送去了没有?”
  三德子赶紧躬身道:“回陛下的话,还没呢。信国公已经交代过顺天府尹了,供词出来后要第一时间给您送来。”
  朱由校摇头失笑道:“你赶紧将供词给杨爱卿送去,朕估摸着他肯定气得不轻。你再转告他一句,再英明的英雄也难免子孙不孝,更何况是一两条蛀虫,让他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
  “喏!”
  待到三德子下去后,朱由校忍不住笑了起来,“杨爱卿啊杨爱卿,亏你平日里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原来也会被人占便宜啊。”
  张嫣好奇的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大事。”朱由校忍着笑道:“杨爱卿府上一个深受信任的管家,居然瞒着这贪墨了大明皇家商行巨款,不但在金陵购置了大量的田产商铺,还在京城买了一座府邸。
  虽然规模上比不上信国公府,但若论其奢华程度却犹有过之,却是把杨爱卿给气坏了,昨天亲自带着家丁把那管家给抓了起来,移交顺天府严查,刚才三德子送来的便是那厮的供词,好家伙,这个管家这些年光是贪墨的银子便不下五十万两,简直是触目惊心啊,你说杨爱卿能不生气吗?”
  张嫣黛眉一蹙,嗔怪道:“陛下,杨峰再怎么说也是您的臣子,大明的栋梁,况且大明皇家商行也有咱们的份子,那个管家贪墨的银子也有您的一份,您怎么能说出这种幸灾乐祸的话呢。”
  “不是。”朱由校摆了摆手,忍俊不住道:“其实吧,银子倒是小事,朕就是想到,向来算无遗策的杨峰也有灯下黑的时候,朕就忍不住发笑,这回他若是再摆出那副模样,朕就把这件事抖出来,看他还有什么话好说。”
  “陛下……”
  看到朱由校乐不可支的模样,张嫣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自家丈夫越来越像个小孩了。
  要不怎么说朝廷就是个大筛子,但凡是两个人知道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得人尽皆知,更别提这种能让杨峰吃瘪的事了,在某些官员有意无意的纵容之下,京城里很快就有了传言,信国公府出了个硕鼠,几年时间居然偷盗了上百万两银子的消息。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便传到了信国公府的耳中。
  大玉儿得到消息后,第一个跑到杨峰跟前问他:“相公啊,外头传得这么厉害,您也不出面管管?”
  “管……你让我怎么管?”躺在椅子上的杨峰眼皮子都没抬含糊不清的说,米莉亚和卡娜娅母女俩一个替他捶腿,另一个则是将剥好皮的橘子喂到他嘴里。
  “如今京城里都传遍了,说您用人不明任人唯亲,以至于大明皇家商行被贪走上百万两银子,这回肯定惹得陛下龙颜大怒,您就要倒霉了。更让人气愤的是,儒报也在推波助澜落井下石,今天出版的儒报上就刊登了这则消息,不行,我要去一趟报社,让人反驳他们一下。”
  “诶……等等……”
  杨峰喊住了大玉儿,“你慌什么,现在反驳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儒报那帮家伙正在那里等着你呢,你现在登报反驳岂不是正中了他们的下怀?”
  大玉儿气鼓鼓的说:“那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嗯,这件事确实有些棘手啊。”杨峰苦笑一声,原本以为只是一件家事,没曾想在有心人的宣传下居然闹得沸沸扬扬,后续的发展也出乎了他的意料,甚至还有言官上折子,请求将大明皇家商行查封,看看到底有没有违法乱纪之情。
  在这件事里,不得不提到儒报。
  经过这么些年的争斗,杨峰的真理报固然占据了京城舆论的半壁江山,儒报的发行量最低时甚至不足一千份,但它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般坚挺,愣是存活了下来。
  对此杨峰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儒报也学乖了,原本曲和高寡的他们也开始走亲民路线,也不再坚持用文言文,而是白话文和文言文各半。
  不仅如此,他还照抄了真理报的模式,也开始刊登什么广告、笑话之类的东西,你还别说,儒报这么做之后发行量居然提高了不少,虽然比不上真理报,但情况也变好了许多,至少不再亏损了,这也使得他背后的人欢欣鼓舞不已。
  大玉儿甚至把心一横:“相公,这么些年了,儒报总是跟咱们做对,我看不如派人把这家报社给烧了吧?”
  “胡闹。”
  杨峰把眼一瞪,“今天你烧了儒报,那明天他们也派人来烧咱们的真理报怎么办?你还能天天派重兵把守不成?”
  被杨峰训斥了一番后,大玉儿赌气坐到一旁不做声了。
  杨峰看了她一眼,这女人这些日子的火气有些大,杨峰估摸是看到海兰珠都有了身孕,而自己的肚子却迟迟没有动静心里有些上火导致的。
  正当杨峰想着怎么给那些人一个教训的时候,有丫鬟来报,三德子公公在外头求见。
  “让他进来吧。”杨峰不假思索的吩咐。
  很快,三德子便走了进来,满脸堆笑道:“国公爷,陛下让咱家给您送口供来了。并嘱咐您,不要着急,陛下是信任您的,而且还说这份口供看完之后烧掉即可。”
  杨峰接过口供看了看,点点头,“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那好,咱家先走了。”
  等到三德子走后,杨峰将口供递给了大玉儿,叹息道:“你看看吧,杨来顺自己供出来的,这两年他至少贪了五十万,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咱们呢,看看咱们要如何处置这件事。”
  大玉儿不假思索道:“这还用问,当然是直接杀了了事。”
  “要是这样倒也好了,你不知道啊,他们的儿子杨大牛如今已经是江宁军骑兵营的统领,官封游击将军,我若是杀了他的父母,你想想看他会怎么想?”
  “这……”这下大玉儿也挠头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舆论
  国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恨家贼更甚于外敌,同样一件事,如果是敌人做了,虽然心里同样不爽,但总算还能理解,但如果是自己人做了那就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否则当年那位慈禧老佛爷也不会喊出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话了。
  从这里就可以理解杨峰在得知杨来顺居然贪墨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后为什么那么生气,那种被自己人在背后挖墙脚捅刀子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没有理会正在冥思苦想的大玉儿,杨峰又对正帮他捶腿的卡娜娅和米莉亚问道:“你们说,要如何处置杨来顺夫妇。”
  卡娜娅扬起娇俏的小脸,毫不犹豫的说:“一个背叛了主人的奴仆,是不值得原谅的,在我们荷兰,如果奴仆敢偷盗主人的钱财,肯定是要被吊死的。”
  “米莉亚,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米莉亚犹豫了一下后说道:“虽然是残忍了些,但我不得不说,卡娜娅说的对。背叛主人的奴仆确实应该处死,因为背叛是会上瘾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宽恕背叛的人是最愚蠢的行为。”
  杨峰轻叹了口气,好吧……看来叛徒的下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相公,你真要杀了杨来顺夫妇吗?那杨大牛怎么办?”早已熟悉杨峰脾气的大玉儿看到杨峰的表情,便知道杨峰下了杀心,有些担心的问了起来。
  苏童想了想:“把杨来顺调回金陵,安排一个闲差给他吧,必经杨大牛也算是江宁军的元老了,便让他在那里养老吧。”
  “嗯,这样也好。”
  看到杨峰这么坚持,大玉儿便不再说什么了,至于杨大牛,虽然在这件事当中他是无辜的,就这样从一个手握兵权前途无量的年轻军官变成了混吃等死的米虫,这样对他确实很不公平。
  但这个世界的规矩就是这样,一人犯错全家遭殃。
  世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否则为什么会有一人造反就要被诛九族,甚至就连刚牙牙学语的婴儿也要处死,这岂不是更不人道吗?
  而杨峰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保险起见,要知道杨大牛可不是普通的军官,现在的他可是江宁军驻福建的第一骑兵营的统领,游击将军,麾下五千骑兵全都是江宁军的精锐,要是他获悉了自家父母给杨峰宰了之后,一怒之下提兵造反怎么办?
  要知道杨大牛可是杨峰起家时就跟着他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骑兵第一营更是呆了六七年了,带过的下属和同僚不计其数,这样的人一旦做起乱来,其破坏力更是巨大,所以他这个骑兵统领的职务是一定要撤掉的,任何一位合格的上位者都不会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一个人的忠心上,尤其是自己还杀了他的爹娘。
  “就这样吧,待会我就写一道手谕,把杨大牛的统领一职给撤了,再将第一骑兵营调往南洋,将第二骑兵营换回来。”
  九月的京城依然是秋高气爽,只是由于这个时代京城的植被逐渐减少,天气依旧很是燥热,是以来茶楼喝茶的人愈发的多了起来。
  大相国寺门前的茶楼依旧伫立着,只是这家茶楼已经换了主人,那对姓金的夫妇早已不见了踪影,唯一不变的是来这里喝茶的客人依旧很多。
  这些茶客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说书先生的评书,要么就是听旁边某位消息灵通的人事说一些京城最近发生的奇闻异事,当然了,最近两年他们则多了一个爱好,那就是听说书先生读真理报上的内容。
  真理报自从办报以来,就一直以其敏锐的视角以及趣味性得到了底层百姓的喜爱,它不像儒报那样充满教条性以及那种高高在上的味道,而是非常的接地气,什么家长里短的事情都能在上面看到踪影。
  经过几年的耕耘,真理报已经从每期四五千份扩展到了两万多份,这个成绩已经是非常惊人了,要知道在如今这个年代里,文盲率可是非常高的,一百个人里头也未必有几个人识字。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真理报能每期都能有两万多份的成绩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