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751

  “这有什么不对吗?”李岩不解的问:“流寇实在太过弱小,遇到大股官兵围剿只能跑,否则岂不是白白送死?”
  “道理是这样确实没错。”杨峰耐心的解释道:“但是你要知道,初期当你弱小的时候是可以这么做,但当队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这么做就不合适了。
  试问,一支随时都想着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逃的军队如何能指望其成为一支铁血之师?本公问你,任何一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军队,诸如秦军、汉军、北府军、白袍军、唐军、岳家军等等哪一只军队是遇到强敌就逃的?哪一支军队不是抱着必死之心,靠着跟敌人浴血厮杀死战不退杀出来的威名?
  若是都像贼寇那样欺软怕硬,碰到打不过的敌人立马撒腿就跑,他们还会有如今的威名吗?”
  “这……”
  李岩呆滞了好一会,脑海里闪电般的闪过前些日子在李自成麾下时的情形。自此之前他对李自成等人的治军理念也深以为然。
  打仗嘛,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非常正常,总不能明明知道打不过了却依旧傻乎乎的送死,这不是脑子缺根弦吗?
  现在回想起来他这才明白,原来脑子缺根弦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啊。
  良久才对杨峰深深一躬,“多谢国公爷指点,卑职受教了。”
  杨峰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在现代时空里,他曾经翻看了许多关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发家以及各种战例,发现这些流寇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灵活,深得后世伟人游击战的精髓。
  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李自成就是靠着这套战术,外加就算逃不了就诈降、收买奸细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活生生的耗死了大明,最后聚齐了数十万大军将北京城攻了下来,将崇祯皇帝逼得跑到歪脖子树下上了吊。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套战术对付早已腐烂的大明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对上了当时兵锋正盛的清兵和吴三桂联军后便原形毕露了。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几乎带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二十多万精锐与吴三桂和清兵共八万联军展开了决战,双方刚打了四天李自成就撑不住了。
  看到己方伤亡太大,李自成便不假思索的使出了自己成名多年的脚底抹油的绝技,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好家伙,他这一下令不打紧。原本大顺军虽然落入下风,但至少还能撑得住,大顺军们一听到撤退的命令后,立刻就放了羊,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等回到北京城后,二十多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多年的心血就这么完蛋。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杨峰看来,尽管后世的一些人拼命的吹捧李自成,往他的脸上贴金,说他是什么不堪腐朽的明朝统治者压迫的农民起义军代表,尽管最后功败垂成,但终不愧为明末起义军的一名雄才大略的领袖等等。
  可不管这些人怎么吹捧,杨峰始终认为李自成就是一个小农意识浓厚,鼠目寸光的贼寇头子,比起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来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正因为对李自成没有任何的好感,所以杨峰可以接受李岩的投诚,但他从来没有动过收服李自成的任何念头。
  长吁了一声,杨峰转过头对李岩道:“好了,李自成跑了,下面的事情就交给曹迎矛,咱们还有事情要忙呢。走吧,咱们去会会那位巡抚大人!”
  这时候,战场上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李自成的数万大军溃逃后,苟醒马和严狄所率领的步卒依旧在打扫战场捉俘虏,只有曹迎矛的骑兵跟在流寇的后面追了上去,只是战场上太过混乱,一时间没有人注意到这点。
  城门口的骚动终于平静下来,正当潘汝桢和一群官员商议着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时,就看到一名百总急匆匆的跑了过来,急声道:“巡抚大人,不好啦。江宁军要进城啦!”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撕破脸皮
  江宁军要进城?”
  众人一听不禁微微一怔,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左手被绷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马四迪在一旁叱喝道:“你这蠢货,江宁军乃是信国公带来救援的人马,进城不是理所当然然的吗,你如此紧张所谓何来?”
  “不是啊大人。”这名百总苦着脸道:“问题是要进城的江宁军有些多,小人不敢做主,只好来禀报诸位大人了。”
  “有些多?多少人?”
  “他们说全部入城。”
  “全部?”
  “这也太多了吧?”
  周围的官员们纷纷议论起来。
  一旁的潘汝桢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如果说就在今天早上的时候,潘汝桢希望援兵是多多益善的话,那么现在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流寇既然已经退走,杭州府之围已解,杭州城再驻扎那么多兵马已无必要,而且最要紧的是在刚才的战斗中,江宁军已经将自己强悍的战斗力展现在众人的买年前,如果让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进城,不光是他,恐怕杭州城里的富户士绅以及官员们晚上该睡不着觉了。
  “不行,不能让他们进城,你去告诉他们,大军只能在城外驻扎不得进城,以免骚扰百姓。”很快,潘汝桢立刻便做出了决定……
  清波门的内城门,一名小旗陪着笑脸对面前的江宁军百总连连作揖道:“这位大人,小人没接到上头的命令,实在是不敢擅自开城门放大军进来啊。
  大家伙都是吃这碗饭的,您也知道擅开城门是什么后果,小人若是真开了城门,恐怕脑袋就得搬家了。”
  这名百总冷笑道:“擅开城门?好大的罪名,老子当兵也算是有些年头了,还第一次听说守城的将来驰援的援军拒之门外的。
  你们既然这么有本事,当初干嘛哭着喊着让咱们来驰援的?
  哦……现在贼寇跑了,就开始过河拆桥了?我告诉你们,没门!今天这个城门,老子开定了,赶紧给老子开门!”
  这名小旗也知道这事是自己一方理亏,人家大老远的来救援,现在流寇被打跑了,自己却连城门都不让人进去,这到哪都说不通啊。
  不过不通归不通,上官的命令压下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住了。
  看到这名小旗硬顶着不开城门,这名百总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冷声问道:“我再问一遍,这个城门你们开是不开?”
  小旗依旧哭丧着脸道:“大人,非是小人不开,而是……”
  “来人……”这名百总突然厉喝了一声。
  “哗啦啦……”
  站在他后面的上百名江宁军齐刷刷的端起了手中的棕贝丝火铳,闪着寒光的刺刀对准了面前的数十名守城兵丁。
  “将他们的家伙什都给我下了,若有反抗者,杀无赦。”
  “喏!”
  江宁军军士们齐齐答应了一声,朝着那数十名守城兵丁逼了过去。
  看着面前这些闪着寒光的刺刀,小旗吓得小脸煞白,颤声道:“大人,小人……小人……”
  “少特么废话!”
  一名军士不耐烦的将他的腰刀给卸了下来,另外的军士也将周围的数十名守城兵丁推到了墙边,将他们的兵器全都缴了之后让他们蹲下,之后十多名军士过去拉开了巨大的门栓。
  “吱呀呀……”
  随着阵阵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沉重的城门缓缓被推开,紧闭了十多日的清波门再一次打开了。
  “你们在干什么?”
  城门刚刚打开,城门处便响起一个愤怒的声音。
  随着话音落下,便看到潘汝桢带着一群官员,在上百名抚标营兵丁的拥簇下匆匆赶了过来。
  当他看到城门抱着脑袋蹲在墙角的那名小旗和数十名守城兵丁以及已经大开的城门后不禁勃然大怒,指着那名百总厉声喝了起来:“你们好大的胆子,未得命令竟然擅自打开城门,你该当何罪?”
  说实话,潘汝桢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一身的官威还是很大的,一般人若是被他这么一喝保不齐就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这名百总虽然不认识潘汝桢,但看到一身绯袍,胸前绣着代表着二品官的锦鸡,便知道正主来了,他不但没慌,反而不卑不亢的一拱手:“好叫巡抚大人得知,卑职是奉了信国公的军令前来打开城门,好迎接大军入城,可当不得擅开城门的罪名。”
  “你……”
  潘汝桢做梦也没想到,区区一名平日里连替他提鞋都没资格的百总,居然敢当面顶撞他,气得整个身子都颤抖起来。
  一旁的杭州府的官员们也沸腾起来,一名胸前绣着云雁的官员站了出来,指着这名百总厉声道:“反了……反了……区区一个卑贱武夫,居然敢顶撞巡抚大人。来人啊,立刻将这个以下犯上,擅开城门的匹夫抓起来,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喏!”
  身后的上百名抚标营兵丁齐齐应了一声,立刻就围了上来。
  那名百总也不甘示弱,把手一挥,周围的江宁军军士也纷纷端起棕贝丝火铳对准了正打算围过来的抚标营兵丁。
  “我看你们谁敢!”
  这时,一声厉喝在旁边响起,杨峰在宋烨和一大群家丁的护卫下从城墙上赶了过来。
  杨峰大步走到众人跟前对潘汝桢冷笑道:“巡抚大人好大的威风啊,流寇刚退走还不到半个时辰,就要把援军抓起来了,不知这算不算是恩将仇报啊?”
  潘汝桢冷冷道:“杨峰,你别乱说,你的部下擅自打开城门,此乃大罪,你还想袒护他吗?”
  “呵呵……”
  杨峰笑了,笑得如此冰冷,他慢慢走到潘汝桢跟前,浑身充满煞气的说道。
  “潘汝桢,你耳朵塞驴毛啦?没听到他说是奉了老子的命令开的城门吗?你堂堂一介巡抚,不敢来找本公,却跟一个小小的百总耍威风,一把年纪还真是越活越会去了!”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杨峰也不打算给他面子了,把一切都摆到了台面上来说。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高,高啊
  耳朵塞驴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