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751

  看到朱慈杰一边奔跑一边咯咯大笑的模样,朱由校和张嫣对视了一眼后笑了起来,一种名叫幸福的东西从心头涌起。
  朱由校情不自禁的说道:“没想到一眨眼慈杰就已经会走路了,一想到这里朕就愈发的想念杨爱卿,也不知道他现在到哪了?”
  张嫣也叹道:“是啊,臣妾也想海兰珠和妥娘几位妹妹了,以前她们在的时候还能不时的进宫陪臣妾说话,自打她们都去了福建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么之心的人陪臣妾聊天解闷了。”
  “梓童别急,上个月江宁侯给朕上了折子,他正率领大军进攻吕宋的那个叫做什么宿雾岛的地方。朕琢磨着,等到他把那个地方拿下来后杨峰自然就会回来了。”
  “嗯……是的呢?上次江宁侯送来的那些片子臣妾和宫里的一帮姐妹看了大半年早就看腻了,等到江宁侯回来臣妾一定让他给臣妾送一大堆新的片子过来。”
  看着张嫣眼中那期盼的模样,朱由校不禁很是无语,自己这位皇后虽然嘴里说已经看腻了,但依旧看得很是起劲,和后宫的几名嫔妃打着怀旧的旗号每天都在重复温习那些旧片子,也真难为她们了,每天看这些情情爱爱的也不腻味。
  在朱由校看来,这些东西剧情非常幼稚,而且杨峰也曾悄悄告诉他这都是有人演的,就如同唱曲一样是假的,只不过是人为的拍到了那个黑匣子(电视)里而已。
  想到杨峰,朱由校心里不禁心生愧意。自打杨峰去了福建后,这两年来福建的变化可谓是有目共睹,解除海禁、设立海关、剿灭郑芝龙、收复台湾、覆灭了满清鞑子,如今更是远征吕宋。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是大功,换作旁人的话立下这么多的功劳恐怕封王都够了,可杨峰至今为止也不过是侯爵,自己更是连像样的赏赐都没给人家。
  这也就罢了,可现在自己遇到了难事,却第一时间要把人家调来,说起来自己这个皇帝实在是太吝啬了,倘若自己和杨峰调换一下角色,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吧。
  正在出神中,感觉到衣袖被人拉了几下,耳边传来了张嫣的声音、
  “陛下,您在想什么呢?”
  朱由校一转头,看到的是张嫣那娇嗔的俏脸,他有些歉意的笑了笑:“哦……没事,朕在想杨峰呢,他在南洋忙着为国征战,朕却不管不顾的将他召了回来,他心里肯定埋怨朕呢。”
  看到丈夫眼中那掩饰不住的内疚以及一丝疲劳之色,张嫣心疼的握住了他的手安慰道:“陛下想多了,江宁侯是个识大体的人,肯定不会埋怨陛下的!”
  “但愿如此吧。”朱由校轻叹了口气:“说起来大明如今能有如今的气象多亏了杨爱卿啊。若不是杨爱卿东征西讨卫国征战,如何会有如今的安定?
  按理说平定流寇这种事让卢象升、杨国柱或是虎大威这些人出马足矣。可这些人打仗虽然没有问题,但如今牵扯到了东林党和陕西、山西等地的士绅,如此复杂的事情可不是凭借杀戮就能解决的,朕思前想后,此事还得让杨爱卿来处理才行。”
  张嫣想了想,“陛下,或许还有一个人也可以呢。”
  朱由校不禁大感兴趣:“哦……是何人啊?快快说来!”
  张嫣微微一笑:“陛下,您忘了您的老师孙阁老么?”
  “孙承宗?”朱由校苦笑起来:“你以为朕没想到么,可孙阁老毕竟年事已高,此去西北路途遥远,且又要行军打仗,若是让孙阁老去的话,朕担心他的身子吃不消啊!”
  张嫣不说话了,孙承宗出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如今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让这样的人率领大军鞍马劳顿的去西北平叛,最大的可能就是倒在半路上,这样的话朱由校的罪过可就大了,要知道孙承宗可是他最尊敬的老师呢。
  就在夫妻二人相对无语的时候,朱由校麾下的总管三德子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的说道:“陛下,大喜啊!江宁侯一行人已经抵达京城,如今正在进城呢?”
  “太好了……马上让他进宫见朕!”
  就在朱由校说话的时候,杨峰正骑在马上,看着面前城门上那硕大的正阳门三个大字沉吟不语。
  现代社会时他也曾经去过京城,瞻仰过正阳门,并在下面照过相。可那时的正阳门在现代社会的洗礼下早就没有了这个年代特有的沧桑和古朴,反倒多了几分商业化的味道,如果自己把现在的正阳门照个相并带到现代社会,恐怕立马就会引起全国性的轰动吧。
  看到杨峰盯着正阳门怔怔不语,一旁的曹化淳还以为他在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发愁,不禁在一旁劝道:“侯爷,您也莫要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以您的威名和能耐,那些跳梁小丑根本奈何不了您!”
  杨峰楞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起来:“那就借曹公公吉言了,我们进城吧!”
  说完,他一夹马肚子,率先朝着城门冲了进去……
第九百六十三章
详细说说
  朱由校在御书房里转着圈,两只手因为兴奋而不停的搓着,已经快一年没看到杨峰了,朱由校觉得自己有好多话要对杨峰说,也有好多问题要跟他商议。
  说实话,朱由校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他的父亲朱常洛在当太子的时候并不受他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所喜爱。
  朱翊钧当时更中意的继承人是福王朱常洵,所以当时宫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朱常洛这个太子迟早要被废掉,作为朱常洛儿子的他就更不能可能受到重视了。
  加上他的母亲早逝,无论是爷爷还是父亲都对他漠不关心,所以朱由校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多少家庭的温暖,而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唯一照顾他的只有奶娘客氏和他的贴身太监魏忠贤。
  这也是为什么长大后的朱由校会这么重视亲情了,在杨峰出现以前,他最信任的人除了皇后张嫣就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客氏和魏忠贤了。
  不过尽管朱由校很宠信魏、客二人,但俩人毕竟一个是奶娘、一个是宦官,对他的帮助着实有限。
  而自从杨峰出现以后,无论是成立大明皇家商行、开海禁、灭满清、平定海盗,弄来了高产的农作物种子,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无不是对大明有重大贡献的功劳。
  不仅如此,杨峰先是救了他一命,后来又因为杨峰,自己和张嫣才重新有了子嗣,这些事情用恩重如山来形容绝不为过。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在朱由校的心里杨峰已经变成了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或许他不愿意承认的是,在他的内心里,早已将杨峰当成了一个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兄长,现在听闻杨峰回来,他哪有不激动的道理。
  “皇爷……皇爷……江宁侯到了……他已经进宫了!”
  就在朱由校有些坐立不安的时候,三德子兴匆匆的跑进了御书房,嘴里还不停的嚷嚷。
  这种极为失礼的事情若是在往常早就被朱由校叱喝甚至被拉下去打板子了,可今天朱由校却罕见的没有责怪,反而露出了喜色,“杨爱卿到了?他到哪里了?”
  “陛下,江宁侯就在门外等候!”
  “快……快让他进来!”
  “呵呵……不劳陛下传召,臣自己进来了!”
  随着声音的响起,一个身影也出现在了御书房的门口,那个笑吟吟看着他的人不是杨峰是谁。
  “杨爱卿!”
  看到杨峰出现,朱由校大喜过望,快步上前两步,仔细的打量了杨峰好一会,深吸了口气后这才让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
  千言万语最后只说了一句:“瘦了……也黑了!”
  看到朱由校那做不得假的激动神情,杨峰的心里也是一暖,躬身道:“臣惶恐,让陛下担心了!”
  “哈哈哈……看到爱卿平安归来,朕比什么都高兴!”
  朱由校丝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立即吩咐道:“三德子!”
  “奴婢在!”
  “告知御膳房,朕要和江宁侯一块用午膳,让他们多做点拿手的东西来。”
  “奴婢明白了!”
  三德子答应了一声立即走到一旁对着一名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这名小太监立即领命而去。
  杨峰则是犹豫了一下,“陛下,微臣刚回来,尚未回府沐浴更衣,贸然跟陛下用膳恐怕不大好吧,再者说了,微臣的家眷还在宫外呢。”
  “这有什么。”朱由校不以为意的一挥手:“你们又不是外人,不用讲那些俗礼。你的那些家眷皇后会招待他们,咱们现在御书房对付一顿,晚膳的时候咱们再一起吃。”
  皇帝都把话说道这一步了,杨峰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同意啰。
  只有一旁的三德子有些羡慕的看了杨峰一眼,陛下对江宁侯哪里是对待臣子的态度啊,这跟对待自家亲人也没啥两样了。
  皇帝吩咐开饭,御膳房自然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情办妥。
  很快,几名御膳房的小太监已经捧着食盒进了御书房,熟练的开始摆放起来,不一会一桌子酒菜已经摆放完毕。
  “杨爱卿,坐下吧!”
  朱由校招呼了一声便率先坐了下来。
  “那微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杨峰也不客气,跟着坐了下来。
  他先是扫了一眼,桌上摆放着六菜一汤,三荤三素,而且看起来色泽很是醒目,一看就让人胃口大开。
  他暗暗点了点头,看来明朝的皇帝还是有节操的,至少比起另一个时空里一个人吃顿饭就要一百二十道菜,嘴里还不要脸的说自己节俭的满清鞑子皇帝要强得太多。
  就在杨峰走神的时候,朱由校却亲自端起酒壶替杨峰斟了杯酒,这才端起酒杯道:“爱卿,这些年来你一直为国征战,实在是辛苦了,这一杯酒,朕敬你!”
  杨峰赶紧端起酒杯:“多谢陛下,此乃微臣分内之事,不敢劳陛下挂念,这杯酒臣先干为敬!”
  说完,杨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一旁的三德子却是看得眼珠子都瞪出来了,皇帝亲自给杨峰倒酒,而这家伙却一脸坦然的喝了,他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喝完这杯酒后,这次三德子可不敢再眼睁睁看着朱由校动手了,赶紧走了过来亲自替两人倒酒。
  “这一杯,朕替大明的百姓敬你,爱卿带来的高产种子可是救活了太多的百姓。”
  连干三杯的朱由校脸色一下红了起来,只见他哈哈一笑:“这些日子朕一直为了西北之事而头疼,如今爱卿回来了,朕也能睡个好觉了,这都是爱卿的功劳啊!”
  “陛下过奖了!”杨峰赶紧谦虚道:“微臣不过是俗人,能力有限,未必能帮得上陛下呢。”
  “唉……”
  几杯酒下肚的朱由校明显有些飘了,只见他把手一摆。
  “连满清鞑子都被爱卿剿灭了,区区一些流寇算什么,只要爱卿出马必定是马到成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