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51

  宴会进行到现在,杨峰俨然成为宴会的主角,不知不觉间宴会的节奏已然被他给把握住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讲课
  不少人都有一种错觉,现在对着他们款款而谈的人不是一名只会舞枪弄棒的武将,而是一名饱学的大儒。
  “那不知杨大人又有何妙法?”冯友伦有些不服气的问。
  “妙法?”杨峰似笑非笑的看了看冯友伦:“杨某人不过一介武人,上阵杀敌开疆扩土是杨某人的本份。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却是地方官的职责,若是连这个也让杨某人做了,那还要尔等读书人何用?”
  “我……”
  杨峰的话一出,包括冯友伦在内的不少书生的脸上都感到脸上有些火辣辣的。
  看到众人脸上不自然的样子,杨峰微微一笑:“冯公子,这种事你放着吴大人、蓝大人这些贤达不去请教,却来问本官,岂不是缘木求鱼?不过这种事咱们就不说了,还是言归正传吧,不知郑大家还想问些什么?”
  被突然点到名字的郑妥娘精神就是一阵,看着杨峰的眼睛变得亮晶晶的,她好奇的问道:“杨大人,您说在距离咱们大明万里之遥有许多国家,也有许多的人,不知他们有哪些出名的国家或是好玩的事么?”
  “当然有。”
  杨峰点点头,看了眼众人问道。
  “不住诸位有兴趣继续听杨某人的唠叨么?”
  此时的众人已经被杨峰的话勾起了兴趣,蓝善佑捋须笑道:“杨大人你就别卖关子了,还是赶紧说罢,本官也是很想听听杨大人说欧巴罗的事呢,吴大人您说呢?”
  吴振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抿了口酒,不过意思却已经是很明显了。
  “那好!”
  杨峰点点头,重新走到地图前用手中的筷子指着地图的左上角说道:“这里就是欧巴罗了,在公元前一世纪,嗯……是在咱们的西汉,也就是汉成帝刘骜时期,在这里诞生了一个罗马帝国,当时咱们称其为“大秦”。”
  “哦,这个奴家却是听说过。”
  听到这里,郑妥娘精神一振拍手道:“奴家曾在《后汉书·西域传》看过有关“大秦”的记载,上面说:大秦国一名广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不知奴家说的对不对?”
  “郑大家真是博学。”
  杨峰夸奖了她一句后,用筷子在地图上花了一个范围继续道:“这个罗马帝国可了不得,它诞生于西汉时期,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达到了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比现如今咱们大明实际控制的疆土还要大一些。历经一千六百年,也就是直到咱们大明的景泰四年才灭亡,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帝国。”
  听到这里,包括吴振良、蓝善佑等官员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大明还有哪个国家竟然有那么大的领土和那么悠久的历史。
  最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个朝代竟然能持续近一千六百年,这是什么概念。
  自从三皇五帝以来,在汉人统治下最长的王朝是周朝,可即便如此周朝也只是存在了八百多年,可这个什么罗马帝国却存在了一千六百年,这说明什么?这说名这个什么罗马帝国比起汉人统治的任何朝代都要长寿啊。
  接下来杨峰洋洋洒洒的从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凯撒说起,说到罗马的共和制度,说到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何会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最后一直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一直洋洋洒洒的说了一个多时辰。
  在场的不少人虽然自问见识广博,可哪里听说过如此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尤其是郑妥娘,在杨峰说话的时候,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简直就象是在放光,一双小手也随着故事的情节而仅仅握着手中的古筝,由于太过用力连手指关节都有些发白了也不自知。
  直到杨峰说完后,众人还沉浸在杨峰说的故事情节里不能自拔,良久吴振良才长叹了一声道:“好一个罗马帝国……好一个大秦,可惜了啊……”
  杨峰微微一笑:“吴大人和诸位大人也不必感怀,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自古以来就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如今我大明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如今正是内忧外患之时,若想要继续兴盛下去还得靠我大明百姓百姓以及官员共同努力才行。
  下官今晚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诸位贤达,咱们汉人的老祖宗确实留下了许多好东西。这是咱们的优势,但是也请诸位记住,许多东西都是会变的,四书五经、子经史集固然好东西,但咱们不能抱着它们永远啃下去,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子曰孟云,时代在变咱们的眼光也要跟着变才行。
  譬如井田制,大家说好不好呢?当然好,可如今为什么咱们不用井田制了?还不是因为井田制已经落伍不符合如今的需求了么?再譬如如今咱们大明洪武永乐时期为何可以年入上千万两白银,可到了如今却连五百万都没有,还不是……”
  “杨大人……”
  吴振良突然出言打断了杨峰的话,只见他苦笑道:“杨大人,今晚的宴会是为您接风,咱们还是莫谈国事为好。”
  杨峰一愣,这才意识到感概自己的话已经有些逾越,再谈下去恐怕就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了。
  微微长叹了一声,有些意兴阑珊的杨峰随手将手中的筷子一扔,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拿起酒杯道:“吴大人、蓝大人、郑大家,诸位贤达,杨某今晚还要去巡营,看来是不能陪诸位一醉方休了,杨某最后敬诸位一杯。”
  “干!”
  说完杨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一把抓起桌上的斩马刀大步离开了大厅,随着噌噌噌的脚步声,一阵歌声也响了起来。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听着从楼下传来的高亢激昂的歌声,所有人都沉默了,良久一个清脆的声音才响了起来。
  “好一个汉终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吴振良的请求
  宴会结束了,随着众人的口口相传,杨峰的名字和《汉终军》这首歌也随之在镇江府流传开来,并有迅速扩大的趋势。
  随着杨峰名气的增加,那天晚上他和龚大献的冲突也开始迅速流传开来,毕竟在这个信息贫瘠的时代很少有什么新鲜事,老百姓整天里能够谈论的也就是家长里短的,如今难得出现了一件新鲜刺激的事情那还不可劲的吹,新来的千户跟他们的守备大人当场打架,这样的新鲜事几十年也难得碰上一会啊,没有几个月的时间这件事的热度恐怕都不能降下来。
  在口口相传下,那天晚上的事情不仅在镇江府发酵,而且还有飞快的往周围譬如南京、溧阳、常州府、扬州府等地扩散的趋势。
  对于杨峰打了龚大献一事,虽然有人公然抨击杨峰太过嚣张公然殴打同僚太过嚣张跋扈,毕竟龚大献怎么说也是镇江府的守备,而且在前些日子里守城也是有功劳的,再怎么样也不能动手打人啊。
  但是大部分人却站在杨峰这一边,首先两人都是五品武官,武官打架这不是很正常么,什么时候武官也跟文官那样奉行君子动口不动手那才是麻烦事呢。
  而且龚大献先是要抢首级在先,而后抢首级不成又在宴会上挑衅让杨峰作诗,杨峰一怒之下才动的手。最重要的是杨峰刚刚救你,你不感恩也就罢了,竟然转身就要跟救命恩人抢功劳,这样的人品怎能让人喜欢信服,这才是最遭人鄙夷的。
  第二天,吴振良也将杨峰请到了府衙特地跟他说起过这件事,嘱咐大家同殿为臣应该以和为贵,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生事端了。
  看着杨峰有些不在意的样子,吴振良就感到自己的头有些疼。他和龚大献两人一个是喜欢抢功气量狭小,一个则是眼里不揉沙子,喜欢用拳头说话,但是作为镇江府最高长官的他由不得不在两人之间和稀泥。
  说实话吴振良很讨厌做这样的事情,作为镇江府的最高长官,他希望的是平稳。要是换了以前他早就把杨峰狠狠的教训一顿了,谁给你的胆子让你一个外来人这么嚣张的。不过现在却是非常时期,镇江府周边的倭寇还没清剿干净,若是真把杨峰给得罪狠了他直接召集兵马返回南京自己上哪再找这么一支能打的兵马去。
  不过接下来杨峰的举动却也让吴振良感到了一些意外,杨峰竟然主动同意将倭寇的首级让出五百枚分给吴振良、龚大献等镇江府的官员。
  “杨大人,你此话当真?”
  镇江城知府府衙的签押房里,吴振良吃惊的看着坐在他面前的杨峰。
  今天的杨峰并没有穿戴铠甲,而是穿着一身青袍常服,胸前补子上飞熊栩栩如生,脚上蹬着一双厚底官靴,再配上他高大的身材,看上去有种神采飞扬的味道。
  “正是!”
  杨峰正色道:“此番下官能立下功劳也多亏了吴大人以及镇江府的将士用命,这才坚持到了下官到来,否则若是镇江府在下官到来之前就陷落,下官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徒呼奈何,此次大捷吴大人和镇江府的将士也有一半功劳,至于龚守备嘛……”
  说到这里,杨峰沉吟了一下才道:“至于龚守备当日首城他也是有功的,昨日下关跟他发生了冲突,但这并不能抹杀他的功劳,下官以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此方为治军之道也。”
  “此言大善!”吴振良称赞道,“杨千户果然有大将风范,如此本官就替龚守备谢过杨千户了!”
  “吴大人客气了。”杨峰点了点头,看到吴振良那掩饰不住的喜悦之色,心中也暗道今天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说来也有意思,明末时期虽然是文贵武贱但却非常重军功。按此时的军功计算,若是军士独斩一颗首级者,便可以升实授一级或是赏银三十两,不过这里说的是斩获后金鞑子的首级,蒙古鞑子的首级则是减一等,至于倭寇又是再减一等,不过尽管如此五百具首级那也是相当可观了。
  当然了,吴振良是文官,自然不能这么算,而且他也没有亲自斩杀倭寇,但是作为镇江府的最高长官,能指挥部下斩获那么多的首级,这对于来年吏部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得一个“优”字,那么来年他的职务铁定就会往上挪一级。
  这还不算,五百具首级可以用来做的人情可就很大了,无论是分配给下面的官员用来收拢人心还是卖人情那都是非常好使的,对于加强他的权威也是大有益处,这也是吴振良如此高兴的原因。
  得到了好处的吴振良心情大为好转,他捋须问道:“杨千户,不知你可有表字啊?”
  杨峰先是一愣,他没想到吴振良的思维竟然如此跳脱,竟然关心起了他的表字。
  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有劳大人关心,下官未曾有表字。”
  “这可不成。”吴振良含笑道:“杨千户以前长期在南洋吕宋行商,不曾起表字尚有可原,可如今你既然已是我大明官员岂能没有表字啊,若不嫌弃的话本官倒是可以为你起一个表字,你意如何?”
  “起表字?”
  杨峰看着吴振良含笑的表情,他心知这是吴振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自己送他功劳的谢意呢。
  原本生长在现代社会的杨峰对起表字这种事是不怎么感冒的,不过既然要在这个时代里混,总不能太特立独行了,既然人家想给自己起名字那就随他的便吧。
  想到这里,杨峰也不以为意的点点头:“承蒙吴大人错爱,下官谢过了。”
  “唔……”
  吴振良看到杨峰答应了,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他想了一会才说道:“如今我大明正值危难,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杨千户又是勇猛善战,昨夜里又做出了汉终军这么脍炙人口的军歌,足见你为国为民的忠心。这样吧,既然你如此推崇西汉,本官就为你取表字为仲卿你看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