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51

  听到这里龚大献的脸色立刻就变了,杨峰让他上去唱小曲,这岂不是将他堂堂的五品守备比喻成不入流的戏子了吗?
  “杨峰,你莫要欺人太甚!”龚大献铁青着脸吼道。
  “欺人太深?”杨峰冷笑道,“不过是让你唱个小曲,你就说本官欺人太甚,那适才挤兑杨某让杨某当场吟诗作赋,那又算什么?”
  “你放肆!”龚大献再也抑制住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多有头脑。的主,否则也不会刚打完仗就急吼吼的跑下城墙来抢贼寇的首级了。
  拍案而起指着杨风的鼻子道:“你不过一南京来的穷军户,竟敢跟上宫如此说话,真以为老子治不了你吗?”
  “砰……”
  只听见一声闷响,正指着杨峰的鼻子臭骂的龚大献就觉得鼻子一阵酸痛随后整个人被举了起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这一下可摔得不轻,龚大献整个人都被摔懵了,只觉得眼前金星直冒,随后一股剧痛从全身各处传来,龚大献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胸口上多了一只大脚,他定眼一看,原来是杨峰将脚踏在了他的胸口上。
  看到这里龚大献几乎气得晕了过去,当着几乎所有镇江府官员士绅的面被人用脚踩在胸口,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
  龚大献好几次挣扎着想爬起来,无奈胸前的那只大脚犹如山峰一般压在他胸口,无论他如何使劲,也不能让踩在胸口的那只大脚移动半分,看着胸前的这只大脚以及周围传来的低低的笑声,龚大献的眼睛几乎都在充血。
  “怎么,看来龚大人心里应该是恨不得把我砍成十八段吧。”看着龚大献怨毒的目光,杨峰冷笑道:“杨某知道龚大人恨我,还不是今日想要抢功没抢成么?不过你也不想想,但凡龚大人稍微争点气,也不会短短三日内接连用六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哭着喊着要援兵了。
  好不容易援兵来了击败了贼寇,连城都没进呢,龚大人又急吼吼的从城墙上跑下来要抢贼寇的首级,本官就纳闷了,龚大人你到底是有多无耻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啊,难道本官从南京匆匆赶来就是给你送首级的么?话说咱们江南一带还有不少贼寇呢,你真想立功的话大可以带兵出城去围剿啊,大丈夫功名只向马上取莫在曲中求,您至于做出这么下作的事情么?”
  听了杨峰的话,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士绅和官员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感情这位龚大人是因为今天想要抢杨峰他们的首级遭拒,是以怀恨在心,这才不断的撩拨挑衅杨峰,不曾想却依旧被人打脸了。想到这里,不少人看向龚大献的眼神里不禁带着浓浓的鄙夷之色,既然你没本事不能击败倭寇,急吼吼的向朝廷请求援兵,好不容易援兵来了击败了倭寇你又忙着跳出来抢功不说,还拼命的诋毁人家,你做人要不要这么无耻啊。
  就在大厅里一片寂静的时候,突然一阵激昂的琵琶声响了起来。这个琵琶声响得是如此的突兀,以至于让所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琵琶声由散渐快不断的交替转换着,杨峰循着声音望去只见郑妥娘不知什么时候原地盘膝坐在了地上,怀里抱着一把琵琶,左手扶着琵琶右手正在弦上来回拨弄着,随着激昂的琵琶声不断响起,众人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名名矫健勇武的将士正在列队行进的雄姿。
  随着琵琶声的继续,乐曲变开始变得气息急促。杨峰分明看到坐在大厅中央的郑妥娘右手飞快的滑动着,划、排、弹、排的手法看得人眼花缭乱,随着她的手快速拨动一时间他仿佛听到了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这个时候这个曲子也到达了高潮,大厅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一个个都听得心潮澎湃。
  慢慢的,琵琶声逐渐缓和了下来,变成了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众人仿佛看到了一队将士战败后落荒而走,另一队骏马则是紧追不舍的场面,听到这里旋律开始变得悲壮起来,到最后郑妥娘右手五根手指同时猛的划过丝弦后用力在丝弦上用力一按,音乐嘎然而止。
  大厅里沉静良久,即便是丝毫不懂音律的耿秉义、曹迎矛等人也沉浸在适才的音律中久久不能忘怀。
  不知过了多久,吴振良才长叹了一声道:“好……好一曲十面埋伏啊!能聆听此曲此生无憾矣!”
  “呼……”
  直到这时,郑妥娘也长吐了口气,此曲弹奏起来极为耗神,所以此时的她鬓角已满是细碎的汗珠,俏脸上一片红晕呼吸急促,她的酥胸微微起伏呈现出一道道动人的曲线波澜。
  而坐在吴振良旁边的蓝善佑则是心疼道:“妥娘,十面埋伏固然是慷慨激昂荡气回肠,但此曲太过耗神,你身为女子也不宜过多弹奏,否则对身体有碍。”
  郑妥娘没有说话,待到呼吸稍微平稳后她才说道:“多谢吴大人夸奖,蓝大人您也切勿为妥娘担心,妥娘平日里也极少弹奏此曲,今天妥娘是为了向杨大人以及一干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将士表示一番敬意这才特意弹奏的。”
  说到这里,郑妥娘对着杨峰嫣然一笑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前些日子贼寇围城之时,妥娘原本以为此次必然无法幸免,若是贼寇攻破镇江府,妥娘这些弱女子必然无法逃脱贼寇的侮辱,妥娘等一干姐妹已然下决心一旦城破吾等便吞金自尽。没曾想杨将军却带着虎贲之师从天而降,解救了镇江府数十万百姓免受了贼寇的茶毒,将军此举可谓功德无量,妥娘在此谢过将军!”
  说完,郑妥娘朝着杨峰郑重的道了个万福。
  看到郑妥娘如此郑重其事的向自己道谢,杨峰赶紧拱手回礼道:“郑大家客气了,杨某不过区区一介千户,如何当得将军之称。况且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乃军人之本份,更不值得郑大家如此对待。”
  郑妥娘抿嘴一笑:“杨将军太客气了,妥娘以为龚大人虽然得罪了将军,但也受到了教训,不知将军可否高抬贵‘脚’,让龚大人起来呢,毕竟您二位都是同殿为臣,闹僵了对大家都不好,您说呢?”
  杨峰也没想过要杀了龚大献,毕竟他和龚大献都是武将,打个架什么的倒也没什么,可若是当众杀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郑妥娘这么一说他很自然的就借坡下驴,他晒然一笑抬起了腿:“好吧,既然郑大家都这么说了,杨某人自然不能不给面子,若是龚大人能答应不再寻杨某人的麻烦,放他一马又如何?”
  看到杨峰将脚收了回来,不少人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要是堂堂一个五品官员当着他们的面被杀,那这件事无论如何也是掩盖不下去的,势必要惊动朝廷,届时追究下来他们都得倒霉。
  杨峰松开脚后,龚大献也趁势爬了起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有脸面再继续待下去了,他怨毒的盯了杨峰一眼快步从大厅里离开。对于他的这种目光杨峰并没有放在心上,老虎会在意一只土狗是否记恨他么?而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士绅和文官,平日里对龚大献这个武将颇为看不起,自然不会在意他是否离开。
  看到杨峰放过了龚大献,郑妥娘又对着杨峰盈盈一拜樱唇轻启道,“杨将军大量,妥娘佩服。不过妥娘有个疑问还想请杨将军解惑。”
  杨峰不禁苦笑起来,这个小娘们还没完没了了,难道这年头的女人都那么啰嗦么。
  一旁的众人自然不知道杨峰心里的想法,不过若是知道的话不知有多少人会捶胸顿足,多少人想要亲近郑妥娘而不得,杨峰却嫌对方啰嗦。
  郑妥娘好奇的问道:“妥娘在秦淮河的时候就听闻过将军大明,得知将军不久前才从海外归来,不知将军能否为妥娘讲解一下海外又是何种模样。”
  “你调查过我!”杨峰的眼睛顿时就是一凝,刚消散而去的一股煞气立刻重新凝聚起来,当他将目光重新注视到郑妥娘身上后,郑妥娘立刻便感受到了一股莫大的压力,仿佛有一只猛虎在凝视着她一般。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把握节奏
  看到这个年轻书生被自家老子打耳光,在场的不少人也是暗自摇头。
  今天晚上在这里那么多人几乎囊括了镇江府大半有头有脸的官员士绅,他们的见识和学问难道还比不上你一个年轻书生?没看到那么多老成持重的人都没说话么,偏偏就你跳了出来,还真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啊。
  这名士绅骂完儿子之后这才拱手对杨峰施礼道:“杨大人,犬子少不经事出演顶撞了大人,望大人海涵一二不要跟犬子计较,老夫在这里替犬子向大人赔罪了。”
  “爹……明明就是他胡说……”年轻书生兀自不服气还想说话,不过话刚说了另一边脸上又挨了一记耳光,这回可是把中年人气坏了,指着书生喝道:“你这个逆子,还敢顶嘴,你真以为我不敢行家法么?我冯安建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蠢货。”
  说完,中年人伸手又要打人。
  “好了,冯员外且息怒!”
  杨峰出言喝止了冯安建的举动:“冯员外且住手,本官倒想跟贵公子好好聊聊。”
  说完,杨峰转头对书生道:“看这位公子的打扮应该是读书吧?不知如何称呼啊?”
  这名书生虽然被自家老爹打得两边脸都有些发肿,但还是很不服气,听到杨峰问话后站直了身子昂然道:“不才冯友伦,去年乡试蒙学政大人错爱点为镇江府举人。”
  “哦……居然是举人?”
  这下杨峰倒是有些意外起来,看这位冯友伦的年纪也不过二十三四岁,竟然已经有了举人的功名,这可是很难得啊。
  不过杨峰也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上下打量了冯友伦一眼,发现这厮身材挺拔五官端正,重要的是还长着一张国字脸,要知道这年头当官也是要看颜值的,国字脸就是公认的最适合当官的脸型。
  俗话说得好,居移气养移体,杨峰当了好几个月的千户,又跟朱由校这个皇帝打过了一段时间的交道,加上每日里训练兵马今日还带着大军跟倭寇血战,亲手斩杀了数十名倭寇,就连杨峰本人也没察觉,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培养出了一名官员的威严和军人的铁血之气,当他认真凝神注视后,冯友伦只感觉一股莫大的压力笼罩在身上,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正当冯友伦紧握着双手,脸色渐渐有些发白的时候,杨峰说话了,“冯友伦,你适才说本官是一派胡言妖言惑众,不知你有何凭据说这句话啊?”
  冯友伦强忍着紧张颤声道:“本来就是如此,想我大明泱泱天朝四方臣服,其疆土广阔无垠。可大人却说我大明不过占据了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在外头还有那么多的国家与我大明不相上下,这不是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是什么?”
  杨峰无奈的摇摇头,凝视着冯友伦道:“本官曾经听到过一句话,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意思就是说一件事情你如果没有详细的去了解或是亲眼目睹,你最好就不要随便乱说。
  你所言的我大明泱泱天朝四方臣服这不过是你们这些书生坐在家里关上门自个意淫而已,事实上我大明如今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别的不说,如今的东北边,贼酋努尔哈赤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辽东,前些日子将咱们的沈阳城占据了并改名为盛京,如今已然改国号为后金公然跟咱们大明分庭抗礼。
  沿海有贼寇袭扰,海上又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占据了大员(台湾),内有流民遍地,这样的大明也能说得上泱泱天朝四方臣服吗?”
  听到这里,在场没有人出声,冯友伦更是低下了头不说话。
  毕竟这种事都是众所周知,他们也不能硬着头皮否认,不过冯友伦依旧鼓起勇气道。
  “杨大人这么说,难到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不成?”
  “当然,本官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些地方那个本官都去过。”杨峰一边底气十足的说一边在心理安慰自己,哥是在电视上看过的。
  “本官八岁便跟随家人出海,阻击遍布大半个世界。无论是英吉利、佛郎机、法兰西还是荷兰、葡萄牙都留下了本官的足迹,那副地图是本官用了十多年时间一笔一划亲手画出来的,本官可以排着胸脯跟任何人说这副地图上面的所有国度都是真的。而冯公子仅凭着自己读过几本书便站起来质疑本官的话,你倒是说说看,到底是谁在胡言乱语啊?”
  “我……这……”
  冯友伦被逼问得说不出话来,一时间脸色涨得潮红,一些原本也跟冯友伦一样想法的人也哑了,人家已经说了,自己亲眼目睹看到了,你还能怎么样?总不能闭着眼睛不承认吧。
  杨峰继续道:“吾辈读书人,不能光是坐在家里面读书,还要走出去看看世界,看看我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最后只能是读书读成了傻子。如今的世界早已不同往日,在遥远的欧巴罗,那里的人虽然依旧贫穷,但他们却敢于冒险敢于拼搏,他们几十个人就敢驾驭着一条小船话费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穿越茫茫大海来带相隔万里的地方冒险,
  那些佛郎机人和荷兰人,他们从我们大明买了瓷器、茶叶,回到他们的家乡后转手一卖就是十倍数十倍的利润,然后又从他们家乡贩运香料、玻璃或是时钟等物品来我大明贩卖。他们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冒险精神建立起了一个接一个强大的国度。反观咱们呢,整天抱着四书五经,信奉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人即便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也只是一个糊涂官,你们还别不服气。”
  看到周围不少人眼中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杨峰对冯友伦道:“冯公子,如今你有了举人的功名,按照我朝规矩你也有了当官的资格。那么本官问你,若是朝廷此刻下放让你当一个知县,而今年你们县遭了灾,全县粮食收成不足往年的一半,你身为一地父母应该如何处置啊?”
  听到杨峰这么一说,大厅里的人都是一愣,杨峰这道题问得很实在啊。而一些跟冯友伦年纪相仿的朋友或是一些秀才、举人也不禁开始思索,若是换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冯友伦没想到杨峰会突然向自己发难,他犹豫了半晌才说道:“若是如此的话,学生当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有……还有,请求朝廷下拨赈灾粮食,让百姓度过灾荒。”
  “哈哈哈……”
  杨峰听到这里不禁大笑起来,他笑得是那么大声,直笑得冯友伦有些面红耳赤,甚至有些恼羞成怒起来。
  他忿忿道:“杨大人,你为何发笑,莫非学生说得有什么不对么?”
  “不……你说得很对。”杨峰止住了笑声后摆了摆手:“只是若真若你所言的话,遇到灾荒就只知道向朝廷伸手要求减免赋税,请求朝廷下拨赈灾粮食,别的什么也不干,这个官也太容易当了吧,别说一个举人进士了,就算我们这些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也能当个知县知府了,如此一来你等十年寒窗苦读又有何意义?”
  “这……”
  冯友伦有些傻眼了,他看了看周围,发现他的一些好友和年轻人眼中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是啊,若是官这么好当大伙还读那么多书干嘛,只要念了两年私塾的人完全就可以胜任了。
  坐在大厅一个角落里的郑妥娘看着站在地图前款款而谈的杨峰则是张着小嘴眼中露出了异样的神采,当她听到杨峰调侃冯友伦等读书人时,一双大眼更是笑得弯成了两轮弯弯的圆月。
  当冯友伦从友人的脸上看不到答案时,不由得又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父亲,这一次冯友伦却发现自家的老子脸上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其实当杨峰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就连吴振良、蓝善佑这些镇江府的官员也有些愣住了,因为杨峰抛出的这个命题实在太大了,别说是冯友伦了,就算是他们也自问也是答不好这个题的。
  大厅里的人都沉默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杨大人,官府遇到灾荒若是不向朝廷要求减免赋税下拨赈灾粮食,那又该如何?据奴家所知官府历来都是这么做的啊!”
  杨峰转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轻叹道:“郑大家问得好,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咱们大明的官历来都是为了当官儿当官。在当官之前,大家整日里都是抱着子集经意苦读,一直读到考中进士后才有闲暇,可随后被朝廷下放到地方后却发现平日里所读的书对于治理地方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帮助。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官员到任后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以至于不少官员就这么样被下面的小吏给架空,这就是如今官场的一大弊端了。”
  听到这里,不少人官员脸上都露出了感慨之色。如今的大明绝大部分官员上任后才发现自己以前读的四书五经对于如何治理地方其实一点帮助都没有。他们还要从头学起,既要学如何收税、如何劝耕农桑如何跟下面的官吏打交道,一个不好还会被下面的人架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