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751

  呵呵……不存在的,有了江宁军的加入,辽东众将谁都没考虑过战败的可能,真以为天下第一军的称号是白叫的,别说是江宁军了,就算是辽东军这些年也陆续装备了六千支棕贝丝火铳和六十多门拿破仑铁炮,论起实力来跟满清鞑子相比也不差多少。
  退一万步讲,即便这次不能一举歼灭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清,但全身而退还是不成问题的。
  看着下面的众将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主帅的问题,祖大寿突然大声道:“诸位都别吵了,咱们还是听听督臣怎么说吧。”
  听到这里,众人都将目光望向了孙承宗。
  看着众将们那炙热的目光,孙承宗心中轻叹了口气,其实他有些有些纳闷,不知道朱由校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指定主帅,就发来了这么一道圣旨,实在是让他感到为难。
  要说孙承宗不想当这个主帅那是假话,从这道圣旨里他就能感受到朝廷是打算一举解决辽东问题,若是能将满清鞑子彻底歼灭,这可是能青史留名的事情啊。
  可作为一名宦海沉浮了多年的官员,孙承宗也明白这件事如果真要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而且杨峰可不是一个易与之辈,这点从这些年他的做事风格就能看出来,真要闹僵了那可就麻烦了。
  思索了良久,他手捋胡须缓缓说道:“此事光是咱们自己商议是没用的,毕竟陛下在圣旨里也说了,让咱们和辽东军共同对鞑子发起攻击。
  咱们连江宁侯的面都没见着,岂有自己把自己封为主帅的道理?所以此事莫要再提,还是等江宁侯到来再说吧。”
  “呃……”
  众人闻言也是一愣,是啊,人家杨峰都没来了,他们自己却开始自吹自擂的要自封为统军主帅,让外头的人听见了恐怕要被人笑死。
  最重要的是,如果杨峰不同意,他们自封的这个主帅又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感到脸上有些火辣辣的,甚至还有人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刚才是不是太积极了些,若是自己今天的表现日后被人告诉了江宁侯,自己岂不是把这位给得罪得狠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卒在门外大声喊道:“启禀督臣,江宁侯派人送信来了!”
  众人微微一惊,孙承宗赶紧道:“哦……快快呈上来……”
  士卒走到孙承宗跟前,恭敬的将一封公文放在了桌上,随后立刻退了出去。
  孙承宗拿起信封,检查了一下信封口的火漆印迹确实是完好无损后这才撕开了信封,拿出信笺看了起来。
  看完后孙承宗久久不语,神情有些发愣。
  一旁的众将见状,不禁有些面面相窥起来,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孙承宗看到杨峰送来的信函后就变得如此古怪。
  吴三桂到底最为年幼,有些沉不住气的高声问道:“督臣,敢问江宁侯在信中说了什么,居然让您如此失态?”
  还没等孙承宗说话,祖大寿便瞪了他一眼骂道:“休得放肆,督臣正在想事情,岂是你能打搅的!”
  说完,他有些担心的偷偷看了眼孙承宗,生怕他会动怒。
  孙承宗倒是没有生气,只是长叹了口气,扬了扬手中的信笺道:“诸位恐怕很想知道江宁侯送来的这封信件说什么吧?本官也不怕告诉你们,江宁侯在这封信里说了,此次对满清鞑子发起总攻,他愿奉本官为主帅,他以及一众江宁军都在本官的账下听令。”
  “什么?”
  “真有此事?”
  众将全都吃了一惊,杨峰就这么放弃了主帅的位子,心甘情愿的当孙承宗的副手?
  别看刚才众将一个个都喊着非孙承宗不足以担当这个重任,但其实他们的心里跟明镜似地。
  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以往的功勋战绩,杨峰都丝毫不在孙承宗之下,尤其是这两年他在福建弄出的大动作更是时刻都牵动着朝廷的神经。
  如果杨峰铁了心要跟孙承宗争夺主帅的位子,孙承宗还真不一定争得过。可现在他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这跟以往杨峰表现出来的强硬性格不一样啊,还是他转了性子了?
  孙承宗却是长叹了一声,有些愧然道:“枉老夫今年已是六十有七,却不如一个比自己小了大半的后生看破虚名,真是痴活了那么多年,实在是惭愧啊!”
  看到孙承宗如此表情,众将不禁齐声道:“督臣!”
  “罢了罢了!”孙承宗摆了摆手:“江宁侯在信里说了,他们将在二月初旬便会在福建水师的护送下在盖州登陆,然后赶赴西平堡,于我等在西平堡会和后大军一同杀向盛京。”
  赵率教上前一步问道:“督臣,那江宁侯有没有说他出动多少兵力?”
  “江宁侯说了,此番他将出动三个营的步卒,两个营的骑兵以及两营炮兵和辎重兵,加起来共两万五千人左右。”
  “两万五千人,这个兵力倒也不少了。”
  赵率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大家都知道杨峰麾下的兵力自然不止两万多人,但是他还要留一部分坐镇南京、福建以及台湾,自然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带出来,看来这两万多人已经是杨峰能拉出兵力的极限了。
  “督臣,那咱们呢,咱们这次要出动多少兵力?”下面又有人问。
  辽东军这两年的日子过得可是比以前好了许多,由于这两年辽东军的军饷是朱由校自己掏的腰包,并没有经过户部,发放及时,并没有拖欠的现象,所以兵力也膨胀得很快。
  经过两年的发展,辽东军目前已经拥有总兵力八万多人。
  孙承宗盘算了一下,这才缓缓说道:“此番出兵,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军外,本官打算出兵五万,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出兵五万?”
  众人在心理盘算了一下后,也缓缓点了点头。
  孙承宗这个计划也算得上老成持重了,留下三万的兵力对锦州、大凌河、右屯等地进行防守,即便是满清鞑子对他们发起偷袭,这些兵力也能撑得到主力回援,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的决心
  商议好出兵事宜后,整个锦州以及周围的几个城市便开始忙碌起来,无数的物资、战马、装备以及子药、食物等等辎重开始潮水般朝锦州汇聚。
  数万大军的集结是瞒不住人的,尤其是在锦州这样的地方,满清不知布下了多少探子,几乎是第一时间他们便将消息发送回了盛京。
  当消息送到盛京皇宫时已经是深夜,可皇太极却丝毫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各位贝勒以及重臣都召集了过来。
  皇太极一声令下,许多原本睡着的太监宫女也被叫了起来,太监们将一盆盆炭火点燃,放到了御书房里,宫女则是烧水泡茶,等候各个王公贝勒的到来。
  一个时辰后,被深夜叫醒的王公贝勒也全都来到了御书房。
  只是他们还来不及抖落身上的雪花,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到了。
  “什么……明军已经开始集结要对咱们盛京发起攻击?明军没有发疯吧?”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
  今年已经十八的多尔衮已经成年,身材修长,一张马脸的他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的酷似他的老子努尔哈赤。
  “是啊陛下,会不会咱们的探子搞错了,这冰天雪地的,明军怎么可能发起进攻,难不成他们都活腻味了不成?”
  镶白旗的旗主多铎也是一脸的不信,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冬天本来就不是打仗的季节,尤其是在辽东这个地方,一场大雪下来就能让气温骤降十几度,搞不好就能让一支大军减员近半,所以若非是逼不得已谁也不会在这个季节挑起战争。
  皇太极缩在宽大的椅子里,一年多过去了,皇太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似乎更胖也更苍老了,今年还不到四十的他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加上丧子之痛的影响,他整个人变得更加阴冷起来,整个人看起来有种阴森森的感觉。
  由于是晚上,他也没有穿什么龙袍或是常服,只是裹了一件厚厚的熊皮大义,面前摆放着一个火盆,熊熊的炭火将他的面容映得一闪一闪的。
  他没有说话,只是扫了眼坐在他右下首的代善。
  近一年多来,皇太极的变化很大,变得更加喜怒无常,光是这段时间以来,皇宫里被他拖出去打死的太监宫女已经不下十多人。
  是以被皇太极这么一看,代善却整个人打了个激灵,他赶紧说道:“十四贝勒、十五贝勒此言差矣,这些情报可是咱们潜伏在锦州的探子连夜送来的。而且数万大军的调动,动静何等之大,岂是能作假的?
  若说是明军在虚张声势,那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把?”
  周围的人也暗暗点头,老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数万大军的调动可不是开玩笑,所需要的银子物资那可是海了去了,明军再傻也不会干这种蠢事。
  其实这个道理多尔衮也不是不明白,刚才的话不过是他下意识说出来而已,他迟疑了一下后又道:“即便是明军的调动是真的,可凭借辽东军那数万兵力想要拿下盛京又怎么可能?
  要知道咱们盛京光就有五万八旗大军常驻,更别提一旦打起来咱们还可以调动数万满八旗和汉八旗来助阵,一个不好他们这数万人马恐怕就得全部留在这里。
  是以臣弟实在想不出,那孙承宗到底是凭什么敢来招惹我大清国?”
  “凭什么?”
  皇太极轻哼了一声,原本微微眯着的眼睛睁开,露出一丝犀利的精芒。
  “当然是凭着杨峰和江宁军的声势了。”
  “江宁军……杨峰?”
  听到这里,众人齐齐色变,尽管御书房内是多盆炭火正在熊熊燃烧着,但众人却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暖意,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
  江宁军和杨峰……这两个名词几乎已经成了满清朝野的一个忌讳。
  尤其是对皇太极而言更是如此,这一年多来,根本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提这一茬。
  朝中的重臣也就罢了,若是宫中的太监宫女或是嫔妃,有谁敢提起这两个名字,等待他们的将是被活活打死或是打入冷宫的下场。
  “杨……杨峰又要来了吗?”
  多尔衮虽然同样脸色一变,但随后又强打起精神笑道:“正好,咱们这一年多来也不是白过的。江宁军先前不过是凭着手里的火器才能在我大清国的勇士们耀武扬威,如今咱们也有了火器营了。
  此次杨峰不来也就罢了,若是来了那就正好将他也一起留在这里好了。若是能将江宁军和辽东军一起歼灭,用不了一年,整个辽东就会尽数落入咱们大清的手中,届时咱们岂不是可以饮马中原了么?”
  听了多尔衮的豪言壮语,众人齐齐翻了个白眼,真要对上江宁军,能顶得住江宁军的进攻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想着把他和江宁军一举歼灭,你这自我感觉也太良好了把?
  不过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