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751

  老朱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却低估了人的野心。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这些言官已经变成了一群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空气的二愣子,在他们看来整个大明就没有他们不能管的事情。
  发展到现在后,这些言官生怕自己提的建议不够标新立异,往往捕风捉影,凭着小道消息,就极尽夸张之能事。他们提的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无非是希望能通过小题大做乃至骂皇帝来哗众取宠,名垂千古。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来刷纯在感的。
  譬如在万历年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一无是处的皇帝。这哪是进谏,分明是人身攻击啊!
  若是换做洪武朝的时候,这个雒于仁能活过三天都是老朱同志大发慈悲了。
  可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此后,谩骂皇帝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万历皇帝不愿背上“杀言官”的恶名,于是选择了沉默和躲避。
  皇帝尚且如此,内阁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听到这些滚刀肉对满人的态度后,就连朱国桢和韩爌也有些忌惮起来。
  其实,老朱同志设立言官这个职能部门本意是好的,若是言官们能勇于进谏、尽人臣之责,这就是件好事,但若是无端放纵,奖罚不明,逐步扭曲了言官进谏的本意,最终反倒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这就是祸非福了。
  过了一会,顾秉谦突然说道:“文宁(朱国桢)、虞臣(韩爌)韩爌,老夫且问你们,江宁侯要收复沈阳击垮满清鞑子,这件事对我大明有益还是有害?”
  “这个……”俩人犹豫了一下,韩爌才说道:“自然是有益的。”
  顾秉谦沉声道:“既然是对我大明有益你们为何不坚持?反而畏惧一群只会夸夸其谈的言官,莫非你二人是替那些言官清流当的差?”
  看着顾秉谦罕有的严厉神情,韩爌和朱国桢羞愧的朝他一躬身,惭愧的说:“大人说得对,下官受教了,”
  看到俩人罕见的向自己认错,顾秉谦轻叹了一声:“你们都是老夫看重的栋梁之才,老夫如今已是七十有九,明年就该向陛下祈骸骨了,老夫走后,内阁就要由你们挑大梁了,你们若是还不能将独当一面的话,让老夫如何安心离开啊?”
  “说得好!”
  一个声音在门口响了起来,三人转头一看,一身常服的朱由校大步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三人赶紧拜了下去。
  “罢了罢了!”
  朱由校双手虚扶,示意三人起身。
  他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朗声。
  “尔等三人适才的话朕都听到了,顾阁老说的话很有道理。尔等身为内阁阁老,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大明成千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的国运。
  若是做点事都要首先考虑那些言官清流的反映,朕还要尔等来何用,干脆把内阁交给那些言官来掌管,让他们来决策国事岂不是更好?”
  “陛下教训的是!”除了顾秉谦外,韩爌和朱国桢全都低下了头。
  看到二人都认了错,朱由校也不以为甚,继续道:“江宁侯送上来的那份折子朕已经知道了。对于江宁侯的担忧朕深以为然。
  那些建奴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别看这一年多来他们那么老实,又是上表称臣,又是要求开通互市,但朕可以保证,但凡大明有一丝衰弱的趋势,第一个扑上来咬咱们的就是他们。”
  对于这点,顾秉谦三人自然是没有任何疑问,萨尔浒的大败还没过去几年呢,沈阳如今也还在满情人的手里,这些耻辱他们如何能忘。
  最后朱由校就象作总结似地一挥手,大声道:“总而言之,这次朕已经下了决心。既然江宁侯要将沈阳拿回来,将那些建奴都赶回他们的老林子里,朕不能不捧这个场子。顾爱卿……”
  “老臣在!”
  “传旨给孙承宗……让他配合江宁侯一起将那些建奴赶回他们的老家去,让他们永远也不能威胁到大明!”
  “臣……遵旨!”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主副之争
  辽东锦州
  孙承宗正伏案奋笔疾书。
  “我大明以文御武已是蔚然成风,但此法却弊端丛丛。武将领兵,文官练兵;武将指挥作战,文官指挥调遣;武将防守边疆,幕僚却全是文官;将帅领兵在外,却问朝廷攻守之法。
  试问长期如此,朝廷还要武将何用,不若全都让文官来统兵好了。是以,臣以为此乃我大明最大之弊端。
  这些年,不少人一直在思索,为何江宁军自从成军以来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老臣以为,除了装备精良将士用命之外,江宁军没有文官的制约才是最大的原因。
  故老臣以为,我大明应放权给武将。挑选有气量、有谋略的人全权代理边疆事务,不受文官管制。不关心他们的小胜小败,武将的任务就是守住关隘,不让敌人擅自进入山海关,随后再徐徐收复失地……”
  “督臣……”
  正在孙承宗写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
  孙承宗头也不回的说:“元素啊,你等一下,老夫一会就写好。”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袁崇焕。只见他无奈的说道:“督臣,非是末将不愿意等,而是外头来了天使,说是要给您宣旨呢。”
  “朝廷来了天使?”
  孙承宗微微一惊,赶紧道:“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召集众将迎接天使啊。”
  半个时辰后,一名中年微胖的太监将一道圣旨交给了孙承宗,满脸堆笑道:“恭喜孙大人贺喜孙大人,又可以为朝廷立下大功了。”
  孙承宗接过圣旨,对身边的一名中军官使了个眼色,这名军官赶紧上前领着这名天使道一旁的偏厅奉茶去了,当然了,自然还有一些白花花的心意奉上。
  孙承宗手捧圣旨,领着众将来到了大堂,将圣旨恭敬的放好后这才对众将道:“诸位,陛下的圣旨大伙都听到了,不知诸位对此有何想法啊?”
  早已有些迫不及待的赵率教抢先送说道:“督臣,这是好事啊。鞑子在咱们辽东耀武扬威了那么多年,这次终于要对他动手了,这不是咱们这些年一直想做却没法做到的事吗?”
  赵率教的话引起了一部分将领的赞同,自从杨峰连续几次教训了满人后。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早就成了一句笑话,这也让明军上下看到了满清的虚弱。
  但满清虚弱归虚弱,但依旧不是目前的辽东军能够吃下的。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喘息,皇太极又重新将满八旗梳理了一遍,目前清军八旗的总兵力约为七万左右,加上蒙八旗以及汉军旗,清军的总兵力约莫为十三四万左右,这样的兵力可不是辽东军能够啃得动的。
  所以一直以来辽东军的诸将即便有心想发起进攻收复失地,但打了几仗后双方却是互有胜负,这也让孙承宗和辽东诸将意识到满清即便已经衰弱,但也不是他们能够单独吃得下的,而现在这道圣旨却让众人都看到了希望。
  江宁军啊,这可是目前号称国内第一强军的存在,若是有了他们的加入,想必他们一定够可以一举将为祸大明数十载的满清鞑子一举全歼吧?
  一想到能够将原本的心腹大患一举歼灭,包括赵率教的不少军官神情都变得激动起来。
  但也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跟赵率教同一个心思。
  祖大寿沉吟了一下后才对孙承宗抱拳道:“督臣,此番升值上说了,让咱们与江宁军一同对鞑子发起总攻,可末将却斗胆问一句,此次作战到底是以谁为主?到底是咱们辽东军听江宁侯的还是江宁侯听您的?这事总得有个主次吧?”
  “咦……是啊!”
  “祖将军说得有理,这事有些不好办啊。”
  众将也纷纷议论起来。
  大家都是老行伍了,当然很清楚行军作战时号令统一的重要性,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若是大家谁都不服谁各打个的,这场仗也不用打了。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这还不简单,咱们督臣镇守辽东多年,对辽东极为熟悉,又身为帝师。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都是此次统帅的不二人选,江宁侯虽然地位显赫,但比起督臣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这个主帅自然应该由您来担当!”
  众人一看,说话的这个人乃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这名少年长得身姿挺拔鹰鼻虎目,他不是别人,正是祖大寿的外甥,时任千总的吴三桂。
  看到吴三桂站出来说话,祖大寿瞪了自家外甥一眼骂道:“督臣当前,在场还有那么多叔伯长辈,哪容得你一个小小的千总说话,还不速速退下!”
  看到祖大寿骂人,在场的众将都翻了个白眼,你这家伙假惺惺的在骂给谁看呢,整个辽东谁不知道你是把这个外甥当亲儿子来培养。
  吴三桂虽然被骂,但依旧梗着脖子道:“末将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蛇无头不行的道理,若是让我等辽东军听远道而来的客军的军令,末将第一个不服!”
  看着这对甥舅的表演,旁边也有人不阴不阳的说道:“吴小将军好志气,只是这话跟咱们说没用,过些日子等江宁军来了,您亲自跟江宁侯说,说不定江宁侯心虚之下就不跟咱们争这个主帅之位了。”
  “你……”
  吴三桂的脸不禁涨得通红,别看他现在信誓旦旦说得理直气壮,真要让他面对威震大明的江宁侯,别说是他了,恐怕就连他舅舅祖大寿都不敢那么说。
  “好了,别吵了。”
  这时候孙承宗说话了,只见他捋须道。
  “不过是一个主帅之位罢了,若是江宁侯能率领大伙打进盛京,本督臣纵然是做他的副手又如何?再说了,江宁军威震天下乃是我大明的栋梁,本督臣屈居下首也没什么可丢人的。”
  “督臣!”
  听孙承宗这么一说,不少人急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主副之争啊,这可是关系到将来能捞到多少好处的问题啊。
  谁都知道盛京乃是鞑子的老巢,真要拿下了盛京,里面的金银珠宝奴隶、美女乃至许许多多的物资的分配,里面的名堂可就多了去了,这可是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哪能这样轻易让出去呢。
第七百二十二章
甘愿为副
  锦州城的众将们全都被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给惊动了,很快大部分人便将目光盯在了主帅的位子上,毕竟这个位子可是干系后战后战功、财富以及俘虏的分配主导权啊。
  将士们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就是金银珠宝功名利禄吗?
  什么?若是打输了主帅承受的责任会更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