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751

  郑妥娘摸了摸线娘的小脸蛋扑哧一笑:“好了,我知道你伺候老爷辛苦,今天我原本想让彩儿和月儿替你分担一下的,只可惜老爷却拒绝了。”
  “彩儿和月儿?”线娘惊讶的看向了躲在郑妥娘身后羞得小脸通红的俩人。
第六百一十章
拜访兵部
  作为最早跟随郑妥娘的人,线娘当然知道郑妥娘的心思。
  后世的一位流氓作家古龙曾经说过,不吃饭的女人这世上也许有好几个,不吃醋的女人却连一个也没有。
  换句话说,拈酸吃醋和争宠那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无法避免的。
  郑妥娘很清楚,不管杨峰愿不愿意,如今江宁侯府的后院已经隐隐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海兰珠为首的三个蒙古女人,另一个阵营就是她和线娘。
  这样区分的阵营乍看起来似乎毫无对比性,海兰珠她们三人是什么人?
  三个女人全都是蒙古贵族出身,海兰珠身为科尔沁部落首领的女儿,身份尊贵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哲哲和大玉儿是曾经嫁过人的,可人家曾经的身份那也是大清国的皇后和妃子,她们的身份来比起秦淮河出身的郑妥娘来简直就是天上的凤凰和地上的蚂蚁的区别,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可为什么府中依旧还有不少人愿意亲近郑妥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海兰珠三女全都是蒙古人,而郑妥娘和线娘的出身再差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女子,更别提郑妥娘在入风尘之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出身呢。
  虽然杨峰也极力避免自己的后院出现妻妾争宠这种现象,但人心这种东西别说是他了,就是神仙也管不了。
  女人一旦怀孕,情绪和心思就会比以往更加敏感,郑妥娘的小心思也开始转了起来,以前自己没身孕的时候,自己和线娘主仆联起手还得全力以赴才算是勉强满足得了杨峰,如今没了自己这个主力军,凭线娘的小身板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自家这位怪胎的,所以才将主意打到了彩儿和月儿的身上的。
  彩儿和月儿是妥娘两年前花了大价钱才从牙行那里买来的,原本就是作为替补之用,没想到现在就用上了,只是略微有些遗憾的是俩人的年纪还是有点小,若是能再等个一年时间,等她调教好就更好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杨峰自然是不知情的,现在的他刚到兵部衙门,见到了兵部尚书崔呈秀。
  崔呈秀这个名字,在后世只要是稍微了解过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可是号称是阉党五虎之首,也是魏忠贤的头号打手。
  历史对于崔呈秀的评价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满人修撰的明史上更是说此人爱财如命,在担任巡按御史的时候疯狂索贿,每到一地,便置酒高会,日费千金。罪犯只要给他行贿,就一律定为冤假错案予以释放。淮扬方面的地方官,不给贿赂,就一律差评上奏,地方官只能纷纷行贿花钱买赞。
  明史里洋洋洒洒的把崔呈秀贬得一无是处,但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尽管明史翻来覆去的骂崔呈秀,但其实也只有一个罪名,那就是贪墨。
  而这就比较搞笑了,因为在明朝末期的大环境里,你想要找出一个不贪墨的官员出来,估计比大海捞针也容易不到哪去,因为就连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大明救星的东林党们也是一边口口声声的今天骂这个明天弹劾那个,但暗地里他们贪墨的银两也不会比别人少到哪去,毕竟象海瑞这样的官员遍数整个大明也只出了这么一个。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贪污,那为什么崔呈秀会被那些读书人按在地上摩擦几百年呢,原因很简单,谁让他是魏忠贤的人呢。
  又有人说了,崔呈秀乃是进士出身,好好的清流官不当,反而要去给阉党卖命,这不是犯贱吗?
  其实在杨峰看来,崔呈秀“被反贪”,并不纯粹是贪污问题,而是牵涉太多党争因素。东林党人行事太过理想,太过激进极端,把太多官员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连身为东林党的夏允彝也说,阉党之祸,“诸贤亦不可谓无咎也”,他们“讥论高而事功疏,名位轧而猜忌起”,凡是异己者就算清廉也要驱除,附己者虽然污秽也要接纳。就算东林党的领袖们再贤能,嫉妒者自然也就非常多。
  崔呈秀就是最好的例子,既然东林党想要断了他的仕途之路,不想回老家种地的他自然要另外找一个靠山,就这样一名原本颇为能干的官员就这样被他们推向了对立面。
  他投靠阉党之后,便对对东林党大加迫害,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大玩笑。
  得知杨峰到来,崔呈秀赶紧从自己办公的房间出来相迎:“下官见过侯爷,不知侯爷前来,下官未能出门相迎还望恕罪!”
  1584年出生崔呈秀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但表面上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要小一些,或许是生活条件较好的原因,如今的他皮肤白皙,颌下一缕胡须,加上一副和蔼的笑容,看起来十足一名颇具魅力的中年大叔模样。
  看到崔呈秀这么客气,杨峰也微笑道:“崔大人客气了,本侯不请自来却是有些冒昧了。”
  “哈哈……侯爷这是哪里话,您可是咱们大明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今日来此足以让兵部衙门蓬荜生辉!”
  “诶呀,崔大人可别把客气话说得太早了,弄不好待会您可是会骂娘的。”
  “哦……那下官倒要看侯爷如何让下官骂娘的。”
  俩人一边寒暄一边来到了崔呈秀办公的房间。
  一张黄梨木做成的大桌子,两张高背椅、一张装满了书籍的大书柜以及摆放在旁边的茶几和一套茶具,这就是崔呈秀办公房间的摆设。
  当杨峰看到这样的摆设时,神情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才笑道:“崔大人果真是节俭啊。”
  崔呈秀却直言不讳道:“侯爷过奖了,此处不过是下官办公之所,说不定过上一年半载的下官就要道别处去任职,即便是装饰得再奢华也是无用,所以下官从来就不会将办公场所做过多的装饰,若是侯爷喜欢奢华的话,改日不妨道下官蜗居做客,下官必然竭诚款待,使侯爷尽兴而归。”
  “哟……这家伙说得够直白啊。”杨峰意外的看了他一眼,崔呈秀话里的意思他当然明白。
  这里公家的地方,我就算是弄得再好也没用,弄不好过段日子这里就是别人的地盘了,所以你如果想要玩的话就道我家去,保证让你开心满意。
  不愧是魏公公麾下的五虎之首,连拉拢腐蚀人都是这么的光明正大。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下血本
  “崔大人过奖了,本侯若有闲暇一定到崔大人府上做客!”
  对于崔呈秀的好意杨峰并没有拒绝,而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看到杨峰竟然答应了自己的邀请崔呈秀也是大喜,虽然他的背后靠着魏忠贤这座靠山,但加上自己也贵为兵部尚书,当官当到了他这个地位原本除了皇帝和魏公公之外也没有谁能让他放下身段,但杨峰却不同。
  作为如今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同时也是大明战功赫赫且手握重兵的人。你可以爱他也可以恨他,但却没有办法无视他。
  崔呈秀自然也不例外,别看他这个兵部尚书看似掌管着天下卫所军官的选拔授予、训练、车辆、武器管理等政令,杨峰这个南京总兵在名义上也归他管辖。
  但事实上对于杨峰这样一个有钱有粮又有兵的人来说,兵部对他的制约其实已经微乎其微了,加上他和皇帝那超乎了一般的友谊,可以说只要杨峰自己不造反,整个大明他几乎是可以横着走。
  现在这样一位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接受了自己递过去的橄榄枝,崔呈秀要是不知道怎么做的话那简直就是太傻了。
  只见崔呈秀大喜道:“既然侯爷愿意赏脸,俗话说得好,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晚上下官做东,请侯爷过府喝一杯薄酒,不知您意下如何?”
  说话间,俩人已经走进了屋内。杨峰坐了下来才笑道:“崔大人别着急,喝酒的事咱们可以先放到一边,本侯今日登门拜访可是有正事想寻求兵部衙门的帮忙。”
  “侯爷有事请讲。”崔呈秀也正色道:“但凡是兵部衙门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看到崔呈秀一开始就摆出了一副义不容辞的架势,杨峰暗暗点了点头,虽然在清流当中,崔呈秀就是一个为了银子不择手段的贪官,但事实上这家伙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跟那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但一点办事能力都没有人的东林党人来说,他宁可跟崔呈秀这样的人打交道。
  “既然崔大人如此豪爽,本侯也就开门见山了。”杨峰缓缓道:“您也知道,本侯前些日子全歼了郑芝龙这群海寇,光复了苯港。此番会京城就是为了请求朝廷在台湾驻军并设立官府,并准备将那些荷兰人赶走光复台湾全境,然后以此为跳板向南洋进军。”
  崔呈秀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前天的早朝他也参加了,自然看到他和韩爌之间的交锋,杨峰在朝堂上向皇帝和诸位大臣讲述的攻占南洋后好处他自然也听到了,对于杨峰的计划他其实也是认可的,只是这种事牵扯太大,别说是他了,就连他的靠山魏忠贤也不敢乱表态。
  崔呈秀虽然以贪财闻名,但这并不意味他的智商欠费,正好相反,能在千军万马中冲出一条血路高中进士,还当上了兵部尚书,这意味着他的智商绝对要比一般人高,杨峰的话一说完,他略一琢磨就大致明白了杨峰的来意。
  想了想,他才缓缓道:“侯爷,下官知道您志向远大,若是下官所料不错,您此番来兵部想必是让朝廷派出兵马和江宁军一同对南洋用兵,是这样吗?”
  “正是!”
  对于崔呈秀能猜到自己的来意杨峰并不奇怪,如果崔呈秀连这点本事也没有他也枉为魏忠贤五虎之首了。
  “那侯爷希望下官抽调哪里的兵马呢?”
  “本侯认为只有两个地方的兵马可堪一用,一是京营的三万大军,二就是卢象升如今正在编练的五万新军!”
  崔呈秀无奈的看了杨峰一眼:“侯爷,您这是在跟下官开玩笑吗?京营身负京城安危重担,如何能随意调动,至于卢象升编练的新军嘛……那也是陛下器重的大军,近年来大明盗贼四起,陛下还指望卢象升尽快练好新军然后平叛呢,怎能轻易调动,要不您再选另外一支军队吧。”
  杨峰翻了个白眼,“崔大人,那你给本侯选一支能打的人马出来。”
  崔呈秀也被难倒了,纵观如今的大明,能打的军队也就这么几支,最能打的自然就是杨峰麾下的江宁军了,其次就是经历过辽东大战的京营。
  卢象升编练的新军若能成军的话战斗力应该不会查到哪去,毕竟实践已经证明,卢象升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不过这两支军队要么是朱由校用来看家保命的,要么是准备用来剿灭贼寇的,那是绝不能动的。
  比起这几支军队来,差一点的就是孙承宗麾下的数万辽东军了,只是这支军队还要防范辽东的满清,那也是动不得的。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宣大的军队了,只是以前那支对抗蒙元的精锐之师如今早已腐化堕落,战斗力不提也罢,若是自己提议将宣府的军队调去南洋的话,杨峰非得跟自己翻脸不可。
  崔呈秀在哪里冥思苦想,杨峰也不催促,只是自顾自的喝着仆役送过来的茶叶。
  只是我们的兵部尚书大人思虑了好半天也想不出大明国内还有哪支军队能入杨峰的法眼。
  最后崔呈秀只能苦笑着两手一摊,“侯爷,下官思虑良久,实在是想不出能调集哪支军队了,非是下官不想帮忙,实在是想不出我大明还有哪支大军可堪一用了。”
  杨峰放下了茶杯悠然道:“想我大明号称拥兵百万,难道就连一支兵马也调不出来吗?”
  崔呈秀差点急了,哀求道:“我的侯爷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大明卫所早已糜烂,能用的兵马也就那么几支,若是能调给您,下官能不调吗?”
  看到崔呈秀是真的急了,杨峰也直言道:“既然如此,兵部能否从辽东调集五千兵马交予本侯啊,还有这五千兵马最好是骑兵。”
  “五千兵马……还是骑兵?”
  崔呈秀的脸都绿了,“侯爷,虽说辽东确实有不少骑兵,但这些骑兵可都是辽东诸军的命根子,孙督臣肯放人才怪呢。其实依下官看,莫说是五千骑兵了,就是调五千步卒恐怕都难啊。您也不是不知道孙督臣的脾气,想从他手里抢东西,实在是难啊。”
  “这样啊。”
  杨峰砸吧了一下嘴巴,“你以兵部的名义给孙督臣写份公函,就说调集一千骑兵和两千步卒来福建听候调遣,本侯可以用三千支火铳和三十门火炮跟他们换,你看如何?”
  崔呈秀闻言惊讶的看了杨峰一眼:这位可真是舍得下血本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