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751

  看到这里,皇太极眼睛眼中掠过一丝痛苦的神色,良久才缓缓说道:“全军将士都撤回城内了吧?现在都去勤政殿,朕要召集所有大臣议事!”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丢脸
  劲风凛冽,鳌拜率领最后数十名清骑被无数明军的骑兵围困在了一个山坡下,伴随着火铳声不断响起,鳌拜身边的骑兵也越来越少,他明白自己在这个世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鳌拜被十多名白甲兵拥簇在队伍的中间,此时的鳌拜样子非常狼狈,全身上下都沾满了血迹不说,就连左臂的护肩也被打飞了,露出了血肉模糊的肩膀,右边的额头也不知被什么兵器扫过,鲜血正不停的从额头往下渗,显得格外的狼狈。
  努力睁大了眼睛,使劲看着周围缓缓逼近的明军骑兵,鳌拜看得出来,这些明军骑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隶属于江宁军的骑兵,这些骑兵全都身披红色披风下身是绿色的裤子和马靴,非常好认,另一部分的骑兵则没有披风,盔甲外罩着的是明军传统的鸳鸯战袄,刚才他正在跟江宁军的骑兵激战的时候,就是这些骑兵从侧后攻击他们,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损失惨重后被围困在这里的,若是没有这些人,鳌拜估计自己即便败落但也应该能逃出生天,但是现在一切都晚了。
  这时,鳌拜看到前面明军的骑兵缓缓让开了一条路,一名明显跟周围骑兵不一样的军官策马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说他跟周围的骑兵不一样并不是说他穿着打扮或是铠甲有什么特别,而是鳌拜看得出来这个人无论是神情还是举止都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久居上位的人根本装不出来。他年纪不大,鳌拜估计应该只有二十多岁,他只是在鳌拜面前这么一停,一股不怒自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只见这名军官缓缓问道:“你就是鳌拜?”
  鳌拜嘿嘿一笑,随手擦掉了额角的血迹,这也使得他的脸上全都沾满了血迹,看上去显得很是狰狞,“老子正是鳌拜,你又是何人?小娃娃你是来劝降的吗,老子只能告诉你,你就别费这个心思了,大清国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投降的孬种!”
  来人点点头,“你放心,我也没打算劝降,我就是想看看,你这位满洲第一勇士到底长什么样子,现在看起来不过如此!”
  鳌拜怒问道:“你又是何人?敢这么小看我?”
  “我叫杨峰!”来人淡淡的笑了,“我想你应该听说过我的名字。”
  “你就是杨峰?”
  看着来人,鳌拜眼中露出了骇人的目光,右手紧紧抓住了自己的虎头枪,一股不可抑止的念头涌上了他的脑海,若能杀了此人,别说自己和刚才死掉的五千大清勇士了,就算是再死掉五千人也是值得的。
  似乎看出了鳌拜的想法,杨峰冷笑道:“怎么……是不是很想杀了本侯啊?不过本侯可以告诉你,你就别妄想了,凭你的本事就算三个绑一块也动不了本侯一根寒毛。”
  “我不信!”鳌拜突然举起手中的虎头枪指着杨峰厉声道:“杨峰,你可敢与我决一死战?否则我绝不服气!”
  “白痴!”看着变得暴躁的鳌拜,杨峰失声笑了起来,良久才摇了摇头,策马转身就朝着身后的骑兵人群里走去。
  看着即将进入人群的杨峰,鳌拜再也忍不住,暴喝了一声策马朝着杨峰就冲了过去,若能在临死前杀了杨峰,他就算再死十次也值了。
  鳌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他的想法注定要落空了,就在他刚刚策马举起手中兵器的时候,前面响起了一阵炒豆子般的枪声,十多名早就盯住了他的骑兵突然举起手中的那支有着长长枪管的火铳对着他扣动了扳机。
  鳌拜整个人就这么从马背上凌空飞了起来,随后重重的摔到了地上,当他落到地上时,整个人几乎都被打烂了,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好肉。
  听到枪声的杨峰缓缓转过了身子,看着倒在地上两眼圆睁死不瞑目的鳌拜,眼中露出了一丝快意。其实他刚才之所以出来见鳌拜,纯粹就是对这个人的好奇。
  杨峰第一次看到鳌拜这个名字,还是念初中的时候从金大侠写的《鹿鼎记》上看到了,当年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杨峰除了羡慕韦爵爷的桃花运之外,最痛恨的就是鳌拜这个手中沾满了汉人鲜血的刽子手了,长大后杨峰又看了不少的资料,发现鳌拜这个人还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他高举屠刀毫不犹豫的屠戮汉人百姓,另一方面他则是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甚至在皇太极死后也还跟摄政王多尔衮对着干,甚至为此还差点送了命,所以清史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对于这个颇有争议的人杨峰还是很好奇的,所以才特地来见他一面的,只是见过之后对他的杀意也更坚决了。
  全歼了鳌拜和他率领的五千清骑之后,城外的战斗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卢象升率领的三万京营咬住了西城门外正要进城的一队清军的尾巴,不过皇太极做事极为果断,毅然使出了壮士断腕的招数,勒令位于后队的三千人死死的拖住了京营两刻钟,最终以殿后的三千人全部战死的代价掩护了西门外的清军全部进了城。
  直到这时,卢象升、虎大威、杨国柱和赵率教四人这才见到了杨峰。
  “下官(末将)等参见侯爷!”
  看着齐齐拜倒在自己面前的四人,杨峰赶紧上前将四人搀扶了起来,微笑道:“诸位请起,看到诸位能不畏艰险亲自前来驰援,本侯感激不尽,待到战后本侯必定上奏陛下,为几位将军请功!”
  四人心中也是一喜,说实话今天这一战他们赶到的时候清军已经败退,他们不过是帮忙扫了个尾而已,真正的功劳跟他么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既然杨峰这么说了,那么今天这一战的功劳簿上肯定会有他们的名字。大明到了末期虽然吏治腐败,但有一点却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于军功向来都是厚赏的,有了杨峰的背书,他们肯定能捞到不少好处,看来今趟是来对了。
  “谢侯爷!”就算是卢象升这样正值的人也面露喜色,赶紧出言道谢。
  “对了侯爷。”杨国柱又问道:“今日之战我军虽然大胜,但如今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我等还需尽快将鞑子的尸体掩埋,否则天气炎热之下很容易引发瘟疫啊。”
  “杨将军言之有理。”杨峰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冷笑道:“不过收敛尸体这种活凭什么让咱们来干,传令下去,将鞑子的首级全都砍下来,然后将所有的尸体铸成京观,做完后全军后撤二十里,本侯倒要看看皇太极还能不能坐得住?”
  “筑京观?”
  卢象升四人先是面面相窥了一下,说实话,这种流行于上千年前的行为太过血腥残忍,自宋朝以来这种行为已经慢慢变少甚至绝迹了,这位怎么又要弄这个东西?只是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他们才想到面前这位是什么人?人家就是靠筑京观起家的啊,想当初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时,奉命去镇江打倭寇,第一仗后就将那些倭寇的人头筑了个京观,现在当上了侯爷了,再筑个京观好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好吧,只要您老人家高兴就好,四人如是想到。
  天色已晚,盛京皇宫勤政殿内依旧灯火通明,太监宫女垂手伫立在一旁,皇太极则是和数十名王公大臣坐在一起,不少人的面沉如水,会议已经开了好几个时辰了,但却一点结果都没有。
  皇太极沉着脸道:“诸卿,事已至此,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吧?”
  众人都苦着脸默不作声,今天这一仗光是两万江宁军就够他们头疼的了,现在还加上了三万京营和六千辽东铁骑,这下子就更难办了。
  豪格咬着牙道:“父皇,不管怎么说,咱们和杨峰早已是势不两立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自然是继续跟他打下去了!”
  “打?怎么打?”脸色有些苍白的多尔衮摇头道:“今天的战斗大家都看到了,若是说江宁军只是仗着火器的犀利,咱们尚可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与其周旋决战,但咱们要如何对付那该死的毒烟,要知道那可不是凭借着勇武就能对付的。”
  一提到毒烟这个词,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惊悚的神色,今天这场战斗给他们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整整四万大军在这些毒烟下根本就不堪一击,任凭你往日里是多么勇武,只要闻到这种毒烟后便会口吐鲜血而亡,死状极为凄惨,可以说这种毒烟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为了掩护他们撤退,就连鳌拜这么勇武的人也阵亡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走了进来对皇太极低声道:“陛下,城外的探子回来了,说是……说是……明军将咱们今日在城外阵亡的勇士的尸体脑袋砍下来后身体全都用来筑了京观了。”
  “什么?”
  皇太极脸色立刻变得一片惨白,堂堂的大清国,被人家打到了都城门口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连阵亡勇士的尸体都被人筑了京观,这下子大清的脸面实在是丢尽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阿敏的惊人言论
  勤政殿上的众王公大臣们也是一阵骚动,不少人气得脸色都白了。堂堂大清国被人打到了都城门口来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被人在自家的都城门口筑了京观,这种奇耻大辱简直就是用尽黄河之水也洗刷不尽啊。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这下就连代善这个平日里最稳重的人也忍不住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豪格更是愤怒得将牙齿咬得格格响,可以说杨峰的这个举动将所有清国的人都激怒了。
  “父皇!”
  豪格朝皇太极跪了下去泣声道:“如此奇耻大辱,儿臣实在是不能再忍受了,您就让儿臣带兵出城与那江宁军决一死战吧!”
  “对……咱们跟那江宁军拼了!”一些将领也跟着嚷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勤政殿上响彻着众人的声音。
  不过皇太极却没有生气,反而肃穆的问豪格:“你想出城于江宁军决战?”
  “是的!”豪格大声回答。
  皇太极继续问:“那你需要带多少兵马才能全歼江宁军?”
  豪格犹豫了一下道:“儿臣需要三万……不……五万……不……八……”
  “到底多少?”皇太极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这个……”
  豪格一下变得犹豫起来,他看了看皇太极又看了看周围的王公大臣,刚刚上涌的热血这才降了下来,今天自己的老子带着十多万大军出城想挟万钧之力一举将杨峰和两万江宁军吃掉,就算是这样还是灰溜溜的被人家打回了盛京,自己现在竟然想要出城跟人决战,这是嫌死得不够快啊。
  想到这里,豪格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父皇,儿臣鲁莽了,请父皇降罪!”
  看到自己的大儿子下跪认错,皇太极原本严肃的脸色这才柔和了下来,放缓了声音道:“你还年轻,性子急躁了些朕可以理解,但你要切记,军国大事事关大清的生死存亡,不可凭借一时热血冲动将大清陷入绝境。”
  豪格只觉得额头的汗都出来了,颤声道:“儿臣谢父皇指点。”
  皇太极没有理会豪格,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众人朗声道:“朕知道尔等心里都有一股怒火在燃烧,恨不得立刻带兵将那杨峰和江宁军碎尸万段,但是你们但心自问即便我咱们尽起大军出城便能全歼江宁军吗?”
  大殿上没有人吭声,要是能打得过江宁军今天他们也不会损兵折将,被江宁军打回来了。
  看到众人都不说话,皇太极语重心长的说:“你们要记住,明国是大国,咱们大清是小国。此战杨峰纵然战败,他还可以退回大明,不出两年便可又组建起数万精锐大军,可咱们若是败了能去哪?退回赫图阿拉重新回深山老林打猎吗?告诉朕,你们谁愿意再过那种日子?”
  众人沉默了,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由奢入俭难。勤政殿上的这些人如今哪个不是家中妻妾成群仆役如雨,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若是让他们再回到赫图阿拉过那种衣不遮体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们宁愿去死。
  皇太极的话让众人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今的盛京可谓是集结了整个大清国八成的兵力,若是战败的话他们除非愿意重新回到深山老林里打猎,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而反之若是杨峰战败的话,他大不了逃回大明境内,用不了两年他绝对能重新打造出一支不逊色于现在的江宁军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国和小国的差别了,对于拥有几乎无穷无尽人口的大明来说损失十万八万的军队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无关痛痒,只要有银子有物资,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重新拉起一支大军,可若是换成大清的话,要是损失了十万八万的大军恐怕立马就要亡国了。
  感受着大殿内悲观的气氛,皇太极只觉得一股沉重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他抚摸着椅子的扶手,这把椅子曾经是他老子努尔哈赤做过的,努尔哈赤就是
  在这里发号施令将大清从一个弱小到女真部落逐渐发展成如今拥有上百万人口占地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家,自己绝不能将他的心血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皇太极问众人道:“不知诸卿有何退敌良策?”
  这话一出,粗心的人或许还没察觉,但细心的人却立刻听出了话中的无奈。放在一天前,他们还想着怎么将杨峰和江宁军全部歼灭掉,但现在皇太极却只求能让对方退兵,这中间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坐在皇太极左下首的代善皱眉想了半响才说道:“陛下,臣听闻杨峰和江宁军是乘船从海路一路打过来的,咱们不如派出一支大军重新占领盖州、耀州和辽阳一带,切断他们的退路,如此一来江宁军必然不战自败。不过这里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军在盖州一带到底部署了多少兵力,这点还需要仔细确认才行。”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面色不愉的看向了阿敏。可以说江宁军能一路顺利的杀向盛京,跟阿敏有着直接的关系,就是这个家伙的无能才使得江宁军可以势如破竹一路杀向了盛京,但凡是他有点本事的话,江宁军也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攻击盛京啊。
  面对众人不善的目光,阿敏却没有半分愧疚的神色,他站了起来朝皇太极施了一礼:“启禀陛下,据臣所知,江宁军在辽东到盖州一带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不足五千人,只是江宁军火器犀利,我军若想收复这些城池的话还需得多加小心才行。”
  看到阿敏竟然如同没事人一样,坐在多尔衮下首的阿巴泰忍不住喝道:“二贝勒,你奉命率领镶蓝旗镇守辽阳至盖州一带,如今这些城池全都被江宁军占领,难道你就没有一丝愧疚吗?”
  “当然是有的。”阿敏点点头道,“此事我事后自会向陛下请罪,不劳你操心。”
  看到阿敏如此无赖,皇太极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这个阿敏丢城失地不说,事后竟然连一丝愧疚悔恨之意都没有,这也太过份了吧。
  就连代善也忍不住皱眉道:“阿敏,你率领一万多镶蓝旗的将士奉命镇守城市,如今丢城失地不说,你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陛下请罪,你眼里到底有没有大清有没有陛下?”
  看到这些人一个二个的竟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阿敏也恼了,他也站了起来不忿的说道:“大贝勒既然说到这里,那我也要好好说道说道。刚才大贝勒也说了,我镶蓝旗有一万两千多将士镇守辽阳诸城还丢城失地,说起来确实是应该论罪,但我想请问,如今盛京城内聚集了多少兵马呢?怎么也跟我阿敏一样被人家打得损兵折将啊,不知今日之战又是谁之过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