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751

  江宁军的方阵前,由于毒气已经消散,加上烈日悬空,所以视线看得很是清楚,看着对面那三个排得整齐的方阵,鳌拜大声疾呼道:“大清的勇士们,为了陛下为了咱们大清,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只要拖到大军撤入城内咱们就可以回家了,现在分成两队再跟我绕过去,冲啊!”
  隆隆的马蹄声中,五千骑兵分成了两队冲向了对面江宁军的方阵,在距离一百多米的时候骑兵没有停留,依旧从两旁绕了过去,而在绕行的时候这些骑兵们纷纷弯弓搭箭朝着军阵射了过去,借助战马奔驰的速度原本只有七八十米的射程也能对军阵构成了威胁。
  “嗖嗖嗖……”
  一支支箭矢落到了军阵的里,虽然大多数都被军士们的铠甲弹开,但也有少数倒霉鬼被箭矢射中面部。
  看着受伤的军士被后面的同伴迅速抬下送给医护营的医士救治,负责指挥的耿秉义有些恨得咬牙,经过这些日子的交手,清军对于江宁军装备的棕贝丝火铳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棕贝丝火铳的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左右,超过这个距离棕贝丝火铳的杀伤力和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所以他们也很狡猾的掐着这个距离对江宁军发起攻击。
  “唉……若是侯爷能将那种米尼步枪也装备全军就好了,凭借米尼步枪高达四五百米的射程,这些鞑子安敢如此猖獗!”耿秉义不无遗憾的想,只是不知为什么杨峰却没有让全军换装米尼步枪,截至目前为止也只有他的家丁大队,夜不收等一些精锐的部队才装备了这种武器,其他的部队至今依旧只能装备棕贝丝火铳。
  就在耿秉义心中思虑万千的时候,就听见后面传来轰隆隆一阵剧烈的马蹄声,一队队铁甲骑兵从两翼冲了过来,隆隆的马蹄声中,数千名骑兵朝着清军骑兵迎了上去。
  看到明军的骑兵冲过来,鳌拜不惊反喜,作为一名信奉勇武的人,鳌拜一直坚信真正的男人应该喝最烈的酒,用最锋利的刀,去斩杀最强大的敌人,这才是一名勇士应该做的事,但跟江宁军交战了几次后鳌拜觉得很是憋屈,人家压根就不跟你刀对刀枪对枪的干,江宁军就是凭借着火铳、火炮好几次打得清军损失惨重损兵折将,现在他们竟然派出了骑兵要跟自己对决,这正合了鳌拜的心意了。
  抽出了腰间的长刀,鳌拜大声喊道:“大清的勇士们,报效陛下的时候到了,杀死这些尼堪!”
  “杀尼堪!”
  数千名骑兵跟在鳌拜的身后蜂拥着朝着江宁军的骑兵冲了过去。
  说来也巧,杨大牛率领的骑兵营正好也是五千人,跟鳌拜率领的五千骑兵人数正好相当,双方就象两股迎面而来的洪流,眼看着就要撞到了一起……
  清军手中的兵器大都是长枪、大刀、虎头枪等重型兵器,这也是这个冷兵器时代的特点,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许多士兵身上的铠甲可都是很厚的,只穿着棉甲还算好,许多骑兵还在棉甲外面穿上锁子甲、鳞甲等重型铠甲,面对这些恨不得将自己包裹成铁罐头的敌人,稍微轻点的兵器连人家铠甲的防护都破不了,更别说杀敌对方了。
  而这点江宁军一开始也是吃了亏的,刚开始的时候杨峰为江宁军装备的是仿制了后世的63式骑兵刀,这种马刀既锋利又轻便,但在装备了骑兵营后就出现了状况,下面的骑兵很快将情况反馈上来,说这种骑兵刀虽然锋利坚韧,但重量太轻,面对那些穿着重型铠甲的骑兵很是吃亏。有鉴于此,杨峰只能重新给骑兵装备了诸如厚背刀、骑兵枪等重型兵器。
  “杀尼堪!”
  “万胜!”
  两群杀红了眼的骑兵很快就接近了,江宁军的阵形排得很密集,他们狂飙电驰,有若滚滚铁流,挟带碾碎一切的气势,即便是那么快的速度但依然保持严整的阵列。
  而在对面,清军也犹如潮水般涌来,双方都加快了速度,丝毫没有相让意思。
  当双方距离三四十步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上千名江宁军骑兵从腰间掏出了三眼手铳对着前方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一连串几乎同时响起的轰鸣声响了起来,伴随着浓浓的白烟涌起,冲在最前面的清军骑兵只听到轰鸣声响起,不少人便从马背上栽了下来。
  射完第一轮后,冲在最前面的骑兵根本没有丝毫犹豫,右手拇指一按,压下击锤后食指又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枪声响起,又是数百名骑兵被铅弹巨大的冲击力打得或是凌空倒飞或是胸口多了个大洞,经过两轮射击,至少有五六百名清军被击落下马,在这样的冲锋队形里被击落下马,经过这一轮打击后,原本阵形齐整的清军终于变得混乱起来。
  开了两轮火后,骑兵们将手铳插回枪套,然后从马鞍上或是拿起厚背刀或是拿起长枪朝着近在咫尺的清军刺了过去。
  轰!
  两队骑兵终于接触了,如同两波汹涌的激流,双方硬撞在了一起。
  这一次接触,保持严整队形的江宁军一下就冲进了队形已经变得混乱的清军阵营中,有如锋利的长刀般轻松的切开奶酪,一路将清军撞得马翻人仰,直接破开一条血路。
  “好!”
  带领骑兵冲锋的杨大牛大喊了一声,策马冲进了清军的队形里,一时间喊杀声兵器撞击声乃至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在江宁军的大阵里,举着望远镜观战的杨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看到己方的骑兵竟然在和清军骑兵的对决中占了上风,他又是高兴又是骄傲,看来这一年多来杨大牛他们没有松懈下来,终于练出了一支能战敢战的骑兵。不过这一切还是多亏了自己的便宜老丈人宰桑啊,没有科尔沁部落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良战马,杨峰就算是再有本事也练不出骑兵来。
  而正在指挥大军撤退的皇太极也从千里镜里看到了这一幕,他的神情凝重之极,“江宁军的骑兵长进得如此厉害,竟然能在与大清铁骑的正面对决中占了上峰,看来此战鳌拜是凶多吉少了。”
  豪格也是一脸的惊愕,“怎么会这样,我大清的铁骑竟然不是江宁军骑兵的对手?不对,这里头一定有什么原因,对了……刚才在接触之前江宁军用手铳击落了我军数十人马,导致我军阵形大乱,然后我军才失利的,一定是这样!”
  江宁军骑兵在和同等数目的清军正面硬碰硬的对决中击溃了对手,这在江宁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杨大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冲破了清军的阵形后呼哨了一声,就要从率领部队重新绕回去,杨大牛已经下了决心今天一定要将这五千清军全部留在这里。
  “呜呜……呜呜呜……”
  正在这时,一声声激昂的号角声又从远处隐隐传来。
  随着号角声的传来,正在厮杀的双方都愣住了,怎么又有人马到来,听着号角声似乎还是明军的兵马。可是那些辽东军不是都蜷缩在锦州吗,他们怎么敢擅自出城呢?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答案,西南方向开始出现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跟一般明军所用的日月旗还不一样,这面旗帜上面绣着一只红色的麒麟,看到这面旗帜后,大阵里的杨峰第一个惊呼出声来。
  “京营……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败
  对于这面旗帜,杨峰是熟悉的,纵观整个大明,以麒麟为旗帜的部队只有一支,那就是从成立之初便拱卫京城的京营,据说这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同志亲自拍板决定的,因为老朱同志认为作为祥瑞标志的麒麟必然能给大明带来好运,所以这个标志便一直沿用至今。
  杨峰没有看错,经过紧赶慢赶,卢象升、虎大威、杨国柱率领的三万京营和赵率教率领的六千骑兵终于赶到了盛京,当他们来到盛京城外时则是被眼前的这一幕看呆了。
  说实话,卢象升一行人是抱着陷入苦战甚至以身殉国的准备来的,但是当他们赶到盛京后却发现事实跟他们预想的情况截然相反,江宁军不但没有被清军压着苦苦抵抗,反倒是清军正忙不迭的要撤入盛京,对了还有一队清军骑兵正被江宁军的骑兵压着打,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出现集体幻觉了吗?
  “诸位大人,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骑着战马的赵率教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巴大张,好一会才有些疑惑的问一旁的众人。
  “还能怎么办,鞑子如今正在入城,难得碰上这个好机会,咱们正好干他娘的!”虎大威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后心痒难耐,不假思索的喊了出来。
  杨国柱也赞同道:“不错,如今机会难得,难得看到鞑子败退,咱们若不咬上一口怎么对得起这些日子赶路的辛苦。”
  卢象升也不是磨叽的人,看到如今的形势对己方有利,他也点头道:“不错,虽然咱们不知道为什么鞑子十多万大军就这么仓皇撤入城内,但这么好的机会咱们可不能错过,待会赵将军可以率领骑兵协助江宁军先围歼那些还在跟江宁军纠缠的鞑子骑兵,京营的人马则是兵分三路朝西门进攻。记住,咱们的目的是占便宜,不可与鞑子太过纠缠,以免被鞑子反过来给包围了,诸位以为如何?”
  三人异口同声道:“确实如此!”
  由于四人都是自愿来支援江宁军的,之间并无统属关系,所以一路行军过来办事都是商量着来,不过在京营的三营人马里,由于卢象升的地位最高,加之这一年多来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不俗的武力值,虎大威和杨国柱俩人都有了隐隐以他为首的架势。而赵率教虽然隶属辽东军,但军中以实力为尊,既然这支队伍中卢象升三人的实力最强,他自然也不会傻到和三人唱反调,加之卢象升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他自然没有不听的道理。
  卢象升等人数万大军的到来自然瞒不过清军,当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刚进了城门,接到探子的禀报后他迅速登上了城墙,手下人赶紧呈上千里镜。当皇太极从千里镜里看到京营的旗帜时,他咬了咬牙轻哼道:“这个京营还真是阴魂不散啊,竟敢跟着咱们来到盛京。”
  豪格咬着牙道:“江宁军欺负咱们也就罢了,那些什么京营的也敢来招惹咱们,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皇阿玛,儿臣请求率领一支兵马去将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京营给灭了!”
  “不可!”旁边代善不假思索的说:“大阿哥,再有两刻钟咱们的大军便可全部入城了,此刻咱们若是再带人去跟明军纠缠太不明智了,若是再陷入与明军的纠缠,让明军趁机冲入城内的话那就糟了!”
  “你这个胆小鬼,竟然如此畏敌如虎,你到底还是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皇太极还没说话呢,豪格就受不了了,瞪着代善就骂了起来。
  看到豪格竟然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代善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自己说什么也是豪格的长辈,豪格竟敢当着大臣的面训斥自己,这也太嚣张跋扈了吧?
  代善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刚想说话,就听到皇太极的声音响了起来:“你给朕闭嘴!”
  “你知道自己在跟谁说话吗?”皇太极浓浓的眉毛几乎竖了起来,怒视着豪格道:“大贝勒是你的长辈,也是朕的二哥,谁给你的胆子敢这么跟长辈说话,当年大贝勒跟着先汗东征西讨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投胎呢,你有什么资格训斥他?现在你马上给大贝勒道歉,否则朕饶不了你!”
  豪格被皇太极这么一训斥,有些着急的看着皇太极道:“父皇!”
  皇太极神情严肃的瞪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朕不想再说第二次!”
  看到皇太极那肃穆的神情,豪格这才意识到这位向来疼爱自己的父皇今天是来真的了,要是不按照他的话来做,自己接下来就要倒大霉了。
  豪格虽然性子鲁莽一点,但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立即对着代善躬身道:“大贝勒,豪格适才无理出言顶撞了您,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计较。”
  看到豪格竟然这么快就服软认错,代善心中暗自一叹,表面上则是正色道:“大阿哥言重了,大家都是为了大清,我自然不会往心里去的。”
  看到这一幕后,不少人心里都觉得有些惋惜。
  其实刚才代善的话是对的,在这个时候确实不宜再派兵出城跟明军作战了。如今清军初败,士气低落兵无战意,若是强行出战的话搞不好又要陷入明军的包围中,这样一来损失就更大了,可提出这个建议的代善竟然被豪格骂得狗血淋头,这无疑会使得正红和镶红两旗的人新生怨言,甚至会让其他各旗的人也生出同仇敌忾的心思。
  要是代善当场跟豪格翻脸那就更有热闹看了,不过看来代善还是颇有城府的,皇太极的反映也狠及时,否则若是任由豪格这么指着代善的鼻子大骂他却不处置豪格的话,恐怕就要让不少人失望了。
  接下来皇太极没有派兵出城拦截京营的人马,而是下令城外的清军自行组织人手对京营展开拦截,而这样一来却是正和了卢象升等人的心意。
  京营虽然是卢象升、虎大威和杨国柱等三人在统领,但他的底子却是杨峰在重组京营的时候搭建起来的,他们所使用的兵器铠甲也全都是杨峰一手置办,除了京营穿的是明军传统的鸳鸯战袄,而江宁军穿的是从现代购置的迷彩服之外,其他的东西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京营和江宁军几乎都是一模一样。
  既然都是同一个人创建的军队,作战方式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在发现正在后撤的清军分出数千人来阻击己方后,卢象升等人也毫不犹豫的挥动大军直扑过去,一阵阵排枪打得那叫一个密不透风,西门外那些担任阻击的清军一排排倒下,三千多人的阻击人马不一会就损失了上千人,这样惨重的损失也让一直关注他们的皇太极等人看得眼皮子直跳。
  皇太极长叹道:“看来明军装备火器的军队是越来越多了,先是江宁军而后又是京营,日后不知还有多少明军会装备此等火器,我大清又将如何应付。”
  众将没人说话,皇太极能想到的事情他们自然也想到了,只是面对着这种问题,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
  就在这时,下面的人来报,岳托、多尔衮、阿济格和佟养性也分别率领溃兵陆续撤回了盛京,不一会便有戈什哈领着这几个盔甲歪斜的人来到了城头,看到皇太极后四人全都跪在了地上向皇太极请罪。
  “陛下……臣弟(奴才)有负陛下重托,将您交待的差使给办砸了,请陛下治罪,臣弟(奴才)甘愿受罚!”
  “哼!”
  皇太极冷哼了一声这才说道:“你们的事稍候朕再找你们算账,现在朕没空搭理你们!”说罢,皇太极将目光重新望向了城外。
  “陛下,鳌拜他们被围住了!”突然,我们多尔衮指着城外大声喊了起来。
  随着多尔衮所指的方向,众人已经看到无数身披铁甲背后红色披风,人数足有上万的明军骑兵将人数已经不足一千的清骑团团围在了一个土坡下。
  “鳌拜完了!”
  不知谁说了一句,城头上众人的目光变得悲呛起来,就在今天早上,上至皇太极和清军王公将领们都是信心满满,坚信今日一定能全歼江宁军,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但战斗的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随着对方祭出了毒气弹这个大杀器,清军便开始一败涂地,四万打头阵的大军能回来的还不到一半,现在更是连鳌拜率领的五千精骑也要全军覆灭,这还不算,随着京营的出现,西门外撤退的队伍也损失了数千人,这样一来今天他们损失的兵马可就太大了。
  皇太极眼睛微闭,当他再次将目光望向远处鳌拜所在的地方时,正好看到无数明军正蜂拥着朝鳌拜所在的山坡冲了过去,随着持续不断的手铳声响起,山坡上的清军也越来越少,很快最后一名清军也倒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