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51

  看着周围因为没有水而变得干裂的田地,杨峰叹了口气。明明长江就在旁边,但周围的田地却得不到灌溉,这简直就是最大的笑话。不过杨峰也知道,这段时间正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这样的糟糕气候要一直持续十多年才会得到缓解,历史上这样的气候也间接或直接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又走到江边,杨峰发现长江的水位确实很低,已经露出了江边一大片的河床。虽然江边倒是有一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链斗式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但这些汉唐时就出现的灌溉工具只能将水源引到江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可奈何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进行肩挑手背,可这对于那么大的一片田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就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看到这里,杨峰总算是明白了。在这种大旱大寒之下的小冰河时期,可说到处是赤地千里,就连靠近长江边的南京这个水源丰富的地方都是如此,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缺水的后果就是百姓没法开垦荒地、没法种田,大量的良田不得不废弃,老百姓没饭吃自然就要闹事,加之北方的满人不断入侵,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第四十章
修缮水渠
  杨峰一边观察周围田地的情况,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千户所的良田几乎都被权贵们给侵占了,剩下的那可怜巴巴的两千多亩田地几乎都是距离江边较远的地方,想要取水实在是太麻烦了,难怪千户所穷成那样呢。
  正在田间走着,原本牵着马走在杨峰身后的宋晔突然指着前方说道:“大人,快看,耿大人正带人修缮水利呢?”
  杨峰抬头望去,只见位于千户所附近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千户所的军户。这些军户和家属们正挥舞着工具或是挖坑或是搬土,在他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被翻出来的崭新的黄土,虽然天空中依然飘着小雪,但众人却干得热火朝天。
  看到杨峰到来,正在干活的众人纷纷朝笑着跟他打招呼,虽然杨峰来到江东门千户所的时间还很短,但军户们对于这个给他们分发了粮食和饷银的千户大人却是发自肺腑的尊重,军户们的观点很简单,谁对他们好,能给他们吃饱饭谁就是他们的恩人。
  杨峰一边微笑着跟路田间的军户们打招呼一边来到了耿秉义所在的地方,今天的耿秉义脱下了往日穿惯了的棉袍和明军的制式皮扎军靴,和干活的军户们一样还上了一件破旧的衣裳和一双草鞋,配合上他脸上的风霜之色,就跟周围正在干活的那些穷军户们没有什么两样,根本就看不出来这个正拿着锄头干活的中年人竟然是一个从五品的副千户。
  走到耿秉义身边后杨峰停了下来笑着道:“耿副千户,我们的水渠修缮得怎样了,能赶得上春耕吗?”
  耿秉义停下了手中的活,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他的额头依旧是湿漉漉的,很显然他已经干了不少时间了。他将锄头杵在地上,一只手扶着锄头一只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答道,“没问题,兄弟们干活都很卖力,依照这个速度咱们完全可以在大年三十前就将这些水渠修缮完毕,只是……”说到这里,他的话顿了顿。
  杨峰摆了摆手,“只是什么,耿副千户,你什么时候有了说话只说半截的毛病了?”
  “好吧,那卑职就说了。”耿秉义老脸一红:“大人,咱们千户所的军田原本是不少,可现在大都被权贵们占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远离江边的下等田,取水困难不说而且难以浇灌,卑职以为单凭这么一点地方很难养活咱们千户所数千人口啊。即便是大人怜悯咱们,愿意每个月都拿出银子发给咱们,可这并非是长久之计,卑职担心……”
  杨峰点点头:“本官知道,你是担心长此以往本官无以为继,最后又回到老样子,是这样吗?”
  “大人明鉴!”耿秉义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这些天包括耿秉义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恍若在梦中一般,好日子来得太突然,让过惯了苦日子的军户们都觉得有些不敢置信,虽然杨峰有言在先,领了他的饷银就要替他做事,可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端人家的饭碗就要替人家卖命,现在的问题是杨峰给出的价码也太高了吧,大家都担心万一杨峰的开销过大,几千口子万一把杨峰给吃垮了那可怎办?这也是耿秉义最担心的问题。
  杨峰没有解释什么,他只是拍了拍耿秉义的肩膀诚恳的说道:“老耿啊,你的担心本官明白。但是你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咱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你担心的问题是不会出现的。”
  杨峰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耿秉义还能说什么呢,要是再说的话那就是明确表示不信任杨峰这个顶头上司了。
  “对了!”
  杨峰突然大声喊了起来:“李革,李吏目跑哪去了?”
  “大人……学生在这呢?”
  随着杨峰的喊声,一个瘦小的人影一溜烟的跑了过来,杨峰一看却乐了,“李吏目,你是怎么搞的,怎么弄了一身的泥啊?”
  李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杨大人有所不知,适才学生带人去挖淤泥了,所以还没来得及换衣裳呢。”
  “那也不用这么拼吧?”杨峰无奈的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大人此言差矣。”李革正色道:“大人既然给学生发了粮饷,那就是学生学生的衣食父母,学生又怎敢不尽力为大人办事?”
  “啧啧……”
  杨峰不说话了,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生活条件虽然比后世要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相对的现在的风气也要比后世要淳朴得多。从现场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军户们无论男女老少干起活来都非常的卖力,偷奸耍滑这种事情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就连李革这个瘦弱的人也在卖力的干活,更别提其他人了。
  想了想,杨峰对李革招了招手示意他凑近一些后才说:“李吏目,今晚吃饭之前你到我那里去支取一笔银子,你再招几个帐房先生过来,成立一个财务司,你就担任这个财务司的头目,从今往后咱们千户所所有的财物账目都要经过你们的手,明白吗?”
  刚开始的时候李革还不敢相信,瞪大了眼睛呆滞了好一会才不可置信的指着自己道:“大人,您……您就如此相信学生吗?”
  “当然了!”杨峰笑了,“本官打听过了,你在千户所担任吏目多年,所有经过你手的账目都井井有条从无纰漏,足可证明你的清廉和能干,这个财务司不给你管给谁管?”
  看着杨峰微笑的脸,李革朝杨峰长长做了一个揖,声音中带着激动和坚定:“敢不为大人效命!”
  杨峰也正色道:“好……那么今后咱们千户所的内务就拜托李吏目了!李吏目,从明天开始,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市场上购置水耕牛,不要吝啬钱财,要多多益善,过了年我们就要开始春耕了,没有耕牛的话对咱们的计划会有很大的阻碍的,你明白吗?”
  在农业社会里,春耕是百姓的头等大事,即便是皇帝也不敢稍有疏忽,是以李革也肃然道:“学生明白,绝不会耽误了春耕的大事!”
第四十一章
人才难得
  接下来的几天,杨峰也陷入了忙碌之中,他一边督促军户们修缮水渠,一边带领一部分人对千户所的道路进行修缮,他甚至还让人专门在千户所外面修缮了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道路,并且还盖起了一栋栋房子,下面的人询问时,杨峰的回答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当然是做商铺用拉,日后若是有商贾进驻,我们总得有地方给他们入驻吧。”
  听了杨峰的回答,不少人都觉得目瞪口呆,以商贾那无利不起早的性子,他们会进驻穷得叮当响的千户所吗?
  不管军户们怎么无法理解,在杨峰的坚持下,军户们还是开始平整道路的工作,而李革在得到了杨峰的信任后也正式担任起了千户所的内务工作,再招收了好几名帐房后,财务司这个从未在大明出现通过的部门就这么新鲜出炉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杨峰也没有闲着,不断的往返在千户所和南京城之间寻找商机。如今的他可不是先前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了,千户所数千口子的吃喝拉撒可全都压在他的身上呢,而且他发现由于这段时间他不断的购买古玩,已经导致了古玩价格开始攀升,而且石忠义也告诫过他,聚宝斋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他大量收购古玩的事情,这段时间古玩价格快速上涨的背后明显是有聚宝斋的身影,所以杨峰不得不寻求另外的财路。
  不过还别说,在杨峰的努力下,他又发现了一条来钱的路子,那就是翡翠。
  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云南腾冲入进入到翡翠的集散地勐拱经商,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腾冲的玉石业已经呈一定的规模了,那时候的大明已经开始有人玩起了翡翠,但是明代时期翡翠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么高,明代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把翡翠当成了一种石头而已。
  另一个时空的纪昀(纪晓岚)曾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中有这样一段话:“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
  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翡翠刚进入华夏的时候汉人只是将其当成一种较为漂亮的石头而已,直到满清入关后,在满人的推动下华夏人才开始将翡翠列为玉石的一种,它的价格才开始水涨船高,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翡翠资源的枯竭,翡翠的价格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杨峰则是从这里看到了发财的契机,他立刻找到了李革。
  “李吏目,我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替我做事,因为要到云南腾冲以及缅甸等地来回奔波,所以这个人必须聪明可靠,头脑也比较聪明!”千户宅里杨峰对刚赶来的李革说道。
  “要去云南腾冲甚至缅甸等地奔波?”李革惊讶的问道:“莫非大人是要购买那些翡翠石吗?”
  “正是翡翠!”杨峰点点头,心中却是暗想,若是李革知道数百年后翡翠的价格上涨到何等地步就不会把翡翠蔑称为石头了。
  李革不解的问:“大人,若学生没记错的话石掌柜所在的东来银楼每个月都有人往返云南等地,而您与东来银楼的关系颇为融洽,您为何不委托东来银楼来采购呢?”
  “李吏目,你要记住。”杨峰郑重的告诫道:“咱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李革嘴里慢慢的咀嚼着这句话,良久才赞道:“大人见地确实不烦,能在这个时候未雨绸缪,学生确实是远远不及。既然如此学生就斗胆向您举荐一个人,他是学生的同窗名叫陈添字思远,当年跟学生一样屡次落第后就绝了继续靠举人的心思。不过学生是来到了千户所当吏目,他则是在南京魏国公府里当幕僚。其人虽然机警聪明,但由于只有秀才功名,所以并未受到重用,若是大人不弃学生愿意进城一趟劝说他投奔大人。”
  “魏国公府?”
  杨峰看了看李革沉吟不语,而李革则是有些担心的看着杨峰。
  虽然杨峰来千户所的日子尚短,但他并没有跟身边的人隐瞒自己和魏国公府的那段恩怨,李革自然也清楚杨峰跟魏国公府有过节,可他依然向杨峰推荐了这个人。在杨峰看来李革要么是不怀好意,要么就是跟这个好友关系很好并对其很是推崇,否则不会冒着触怒杨峰的风险推荐这个人,不过在杨峰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
  看到杨峰沉吟不语,李革的心里也很紧张,毕竟杨峰跟魏国公府的恩怨并没有瞒他们,现在自己却向他推荐魏国公府的幕僚来替他做事,一般人听到这个消息恐怕第一个反映恐怕就是勃然大怒了,又哪里会答应下来。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李革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又过了一会杨峰突然笑了起来:“既然李吏目如此推崇此人,那么本官就收下他又有何妨,只是希望这个人不要令本官失望才是。”
  听到杨峰答应下来,李革心中就是一喜,连连点头道:“大人尽管放心,思远为人精明能干,绝对不会让大人失望的!”
  李革的动作还是很快的,第二天早上杨峰刚吃完早餐,李革就带着陈添来到了千户宅求见。
  杨峰在客厅接见了陈添,只见陈添这个人中等个子,相貌普通双目炯炯有神。杨峰暗自点了点头,伸手示意让两人落座。
  等他们坐下后,杨峰很直接了当的说道:“陈公子,想必李吏目已经将你要做的事情都告诉你了。本官不妨实话告诉你,这件事很辛苦,甚至路上还会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你不愿意去的话现在还来得及。”
  陈添很冷静的说道:“杨大人,子介(李革)兄已经将事情都告诉了学生,学生也考虑好了,自古富贵就在险中求,若是连这点事都不敢做,学生又如何配得上大人的器重!”
  “哈哈哈……”
  杨峰大笑了起来。
  “讲得好,既然如此,这件事本官就交给你去做好了!”
第四十二章
徐姐的“秘密”
  忙碌中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二月十六日,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也是华夏的传统节日。
  往日的江东门千户所每到这个时候大部分穷苦的军户都会苦着脸发愁这个年该怎么过,能弄到一些吃食让全家在大年夜吃一顿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但是今天事情却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了杨峰前些日子分发的米面、猪油等食物后,军户们终于不用发愁大年三十还让家里人饿肚子,于是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升起了炊烟,煮饭的煮饭烙饼的烙饼,千户所总算是有了过年的迹象。
  以耿秉义为首的那些军官们甚至还一起凑了份子请来了好几个戏班子到千户所唱大戏,一时间整个千户所张灯结彩,小孩子在道路上欢呼雀跃的疯跑打闹,整个千户所都热闹非凡。
  在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时候,杨峰拒绝了耿秉义和那些军官们的邀请,也没有到南京城的家里跟杨来顺夫妇一起过,而是一个人悄悄的来到了现代社会。
  跟明朝时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不同,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起明朝的时空丰富得太多,但过年的年味却越来越淡,起码在杨峰看来虽然是大年三十但是在他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年味,跟明朝时空里那种街上到处都是人,脸上笑意盈盈的情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或许就是物质生活太过丰富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了,人们已经习惯了网络、习惯了电视、电脑,也习惯了对着手机和电脑屏幕跟人说话聊天,当他们真正面对面的时候反而不知道怎么交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杨峰来到了江东门贸易公司,大年三十所有的员工都放了假,只有门口的两名保安在懒洋洋的聊天。跟两名保安打了个招呼后,杨峰走到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发现旁边的一件办公室的门竟然是掩着的,他推开门一看,发现一个穿着浅蓝色职业套装的窈窕身影正在埋头工作,他不禁吃了一惊,大年三十还在公司加班,这样的员工可太少见了,他不禁开口道。
  “咦,你怎么还不下班啊,今年可是大年三十啊!”
  听到声音的人影抬起了头看到了杨峰,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色,“阿峰,你回来了!”
  “徐姐?”
  这下杨峰更惊讶了,他赶紧快步上前几步,“徐姐,今天可是大年三十啊,你怎么还不回家,公司不是早在昨天就放假了吗?要是让你家里那位知道了他不得打上公司来!”
  徐姐那略显疲惫的俏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苦涩,她伸手捋了捋耳边的一缕秀发淡淡的说:“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公司里还有点事没办完,所以过来处理一下,也没花多少时间。阿峰你刚回来一定累了吧,我给你打杯水。”
  徐姐说罢站了起来,拿起一个水杯走到饮水机低头就要取水,不料脚步一个踉跄娇躯一晃整个人就要歪倒在地,幸亏杨峰眼疾手快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了她,香风扑鼻中一个温香软玉的娇躯就这样软绵绵的躺在他怀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