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51


第三十七章
不同的声音
  整个屋子呆滞了半起来,良久耿秉义才颤抖着嘴唇道:“千户大人,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废话,本官说的话难道自己还不知道吗?”杨峰翻了个白眼:“本官正在给你们定下粮饷,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满意……王八蛋才不满意呢。”
  屋里的众位军官都要傻了,按照杨峰定下的标准,普通的军士每个月一两银子,还有粮食三升(40斤),这样算来一名军户每个月光是粮饷就足以养活一个三到四口之家。这样的待遇就算是如今大明最精锐的营兵也不过如此,另外杨峰还说了,所有人的武器铠甲千户所全都包了,这哪是在养军户啊,这简直就是在养祖宗啊!
  “大人,您此话可当真?”
  这时,刚被杨峰收拾了一顿的曹迎矛也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大声问道。
  “废话,本官骗你这个穷鬼有什么好处?图你那百十斤臭肉么?”杨峰不耐烦的在曹迎矛的屁股踢了一脚,“你这厮还在杵在这干什么,等我给你发银子啊,你只是一个百户,撑死了每个月八两银子和一石粮食,多了肯定是没有的,明白吗?”
  听了杨峰的话,曹迎矛呆滞了半晌有些颤抖的问道:“大人,卑职也能领银子和粮食?”
  看到曹迎矛那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杨峰也懒得理他,转身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曹迎矛还想上前问哥明白,却被旁边早就急得不行的褚茂光和许立两人上前架了起来强行拉回了回来。
  杨峰走回了自己的位子后扫了眼众人突然露出了笑容,“怎么,大伙对本官的话不相信吗?”
  “这……”
  作为众人当中除了杨峰之外官职最高的人,耿秉义长吐了口气苦笑道:“确实是有些不敢置信,您知不知道,这么一来您每个月要花掉多少银两和粮食?咱们这些穷军户值得您花这么多的银子养起来么?”
  “本官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杨峰不屑的摆了摆手,“本官算过,如此一来本官每个月花费在你们身上的银两就得两千多两,粮食近三百石,一年下来就更多了。但是……”
  说到这里,杨峰的声音突然变大了,“你们要记住,天下不会白白的掉下银子和粮食,本官也不是开慈善堂大善人,过年以后,所有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一下的军士每天都要重新进行操练,本官要训练出一支虎狼之师来保卫本官的产业!剩下的军户家属也要干活,修缮水渠、耕种田地等等,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有报酬的不会让大伙白干,具体的章程等年后本官就公布出来!”
  听了杨峰的话,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果不其然的神情,原来杨大人是让大伙替他看家护院和干活啊。不过说来也怪,听了这话后众人原本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耿秉义和几名军官对视了一眼,原本提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这才正常嘛,否则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又发银子又发粮食的,真以为人家是圣人转世啊,人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又是发粮饷又是发兵器铠甲的,感情是要大伙替他卖命啊,不过这才是正理嘛,端人家的饭碗就要替人家卖命,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更何况杨大人开的价码还足够高呢。
  就这样,原本应该是欢乐的一场宴席众人都吃得有些食不知味,所有人都被杨峰抛出来的这个重磅炸弹给炸懵了,众人匆匆吃了一些饭菜喝了几口酒后便纷纷告辞回去了,而杨峰也没有拦着大家,他知道大家需要时间来消化他说的这一切。
  当天晚上,整个江东门千户所都震动起来,最受到震动的就是那些衣食无着的军户了。原本就一无所有的他们只能靠给军官当佃户、做苦力甚至乞讨来糊口,如今给杨大人干活不过是换了个东家而已,跟谁干活不是干啊,不过怀疑的人也不是没有,每个军士每个月发一两的实饷和三升的粮食,这样的待遇简直能跟九边最精锐的营兵相提并论了,杨大人能养得起那么多人?
  就这样,在一片怀疑声中苏晋开始了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改革。
  杨峰做的第一步就是挑选军士重组军队,经过几天的挑选,杨峰总共挑选出了八百二十六名军士,而且杨峰说了,挑选出来的这些军士只是暂时的,过年后还要进行三个月的训练,只有在训练中合格的人才能最终留在队伍里,不合格的人则会打法到农场里去种地和修缮水渠。
  尽管不少人对杨峰的作法表示怀疑,但在杨峰的金钱和粮食的攻势下所有的怀疑都被压了下来,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杨峰给他们所有人发了粮饷那就是他们的东家,无论他要干什么他们跟着干就是了……
  江东门千户所前面是莫愁湖,后面则靠着长江,水力资源之丰富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些年里由于水利年久失修,千户所的不少良田竟然发生了缺水的情况,而且由于长江水位比较低,所以取水灌溉就成了问题,所以杨峰正式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军户们修缮水利,而他则是抓紧时间来到了南京城。
  “杨大人,这就是您谨献给皇上的宝贝?”
  在东来银楼的一间雅间里,石掌柜看着桌上摆放着的东西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足以塞下一个鸭蛋,嘴里喃喃的闻着一旁的曹大忠。
  这是一件缩小版的木屋,木屋的里面无论是床铺、被褥、茶几乃至凳子、桌椅无不一应俱全,里面还有几个惟妙惟肖的女子,更令曹大忠感到吃惊的是这个东西若是发亮,当它亮的时候会发出一层耀眼的光芒,上面还有一个发条,将这个发条拧紧后竟然会响起一阵阵悦耳的隐约,屋子里的那些女子还会翩翩起舞,刚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曹大忠甚至以为这里面就是仙境。
  “巧夺天工……实在是巧夺天工!”
  一旁的曹大忠也是惊叹不已,他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形容这件宝贝了,此时的他已经可以断定,当他把这件东西送入宫中的时候,天启皇帝会如何的惊喜。
  “杨峰你这一次立了大功……立了大功啊!”
  曹大忠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想象着自己把这件宝贝献上去后得到的好处,丝毫没有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杨峰。
第三十八章
曹大忠的“忠告”
  这个做工精致的东西自然是杨峰从现代弄来的,它有个名字叫做音乐盒,是由玻璃、金属、树脂等材料做成的,非常的漂亮,而且最令曹大忠感到惊讶的是这个东西它竟然还会发出如此优美动人的音乐来,这已经不是巧夺天工的问题了,这简直就不是凡间之物啊。
  曹大忠在担任南京镇守太监之前是曾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一职,也就是替皇帝起草一些旨意的太监,能担任这个职务的太监本身文学造诣就不低,不说才高八斗吧,但考个秀才举人还是不成问题的,但即便是他看到这么精致的东西后也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良久,曹大忠才抬起头对杨峰道:“杨峰,这份重礼很好,相信皇爷收到后也会很高兴的,你这份心意咱家记下了,现在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咱家能办到的一定会满足你。”
  辛苦了这么久,杨峰等的不就是这句话吗,只见他肃然道:“曹公公,下官前几日到江东千户所上任后发现千户所实在是太过穷困,那些军户们几乎是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下官实在是不忍目睹,是以这几日打算带领军户们重修水利种植粮食,只是下官发现千户所的大部分良田都已经被豪强们侵占勋贵所侵占,所以下官打算请公公做主将这些良田要回来,不知可否?”
  “嘶……”
  杨峰的话音刚落,曹大忠就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旁的石忠义更是如同见了鬼一般看着他。
  良久曹大忠才摇头苦笑着用尖锐的声音说道:“杨峰啊杨峰,咱家今天总算知道什么叫胆大包天了,你知不知道这件事甭说是你了,就算是九千岁来了也得寻思半天,你这是打算把天给捅破啊!”
  杨峰兀自不服争辩道:“可是曹公公,这些良田原本就是千户所的,现在要回来不是理所当然吗?”
  曹大忠和石忠义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哭笑起来。曹大忠无奈的说道:“杨峰,你刚从南洋而来,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咱家不怪你,按理说你适才说的话是对的,但是你也不想想,江东门千户所的良田是昨日里才被人侵占的吗?这些良田被侵占的时间短的也有十数年,多的长达上百年,人家已经占据了那么长的时间了,又怎么可能因为咱家的一句话就还给你!咱家若是帮你开了这个口,那就是跟南京所有的权贵做对了!”
  “那千户所的军户们怎么办?难道就活生生的看着他们饿死不成?”杨峰饶是已经对这个时代的黑暗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曹大忠亲口说出来后饶是他自诩已经练得坚硬的心肠也有些受不了了。
  曹大忠皱了皱眉头说道:“杨峰,你要记住,能够对你的仕途产生影响的是那些权贵,而不是那些穷军户!那些穷军户不管死多少也不会有人替他们叫屈,可是你要是动了那些权贵的钱袋子,他们可是要跟你玩命的!”
  “玩命?”
  杨峰的脸色由错愕转为惊讶,随后化为一股不屑,最后他不怒反笑道:“曹公公,下官明白了,这件事就当下官没说吧!”
  “嗯,你能想明白就好!”曹大忠没有主意到杨峰的神情变化,还以为他已经想通了,这才“欣慰”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就换一个要求吧,咱家说过,只要不过份都可以满足你。”
  此时的曹大忠虽然依旧面带微笑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但杨峰原本对他的一丝好感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深吸了口气道:“曹公公,下官的千户所如今军户已经逃亡近半,是以下官希望可以招募一些流民补充到千户所里,否则日后朝廷若是下达旨意下官恐怕无法响应征召啊。”
  曹大忠看着杨峰简直有些哭笑不得,“杨峰啊奉养,本官之所以将你任命为千户所的千户,那是因为给你一个官身而已,你有必要这么尽职尽责吗?”
  杨峰正色道:“曹公公,正所谓在其位则谋其政,如今下官身为千户所千户,自然要为下属们谋福利才是。”
  看到杨峰坚决的神色,曹大忠无奈道:“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咱家也不会拦着你,你去做就是了。不过咱家可要把丑化说在前头,这流民招募容易可要解散他们可就难了,到时候你可别来找咱家哭诉就好。”
  杨峰拱手道:“曹公公尽管放心,下官替那些可怜的流民谢过曹公公!”
  曹大忠轻哼了一声:“唉……你这小子,真以为那些流民那么好的救济的吗?行了,若是没事你就下去吧。”
  “那下官就告辞了!”杨峰没有逗留,一拱手后就退了出去。
  曹大忠没有理会离去的杨峰,扭头对石忠义道:“石掌柜,你马上将此物仔仔细细的包裹起来,立刻派人快马用六百里加鞭送往京城,务必要送到九千岁的手里,咱家能否在九千岁和皇爷面前露脸就看这一遭了!”
  “明白!”石忠义赶紧躬身答应了下来,随后他偷偷看了曹大忠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曹公公,那在给九千岁的奏报中咱们要不要将杨大人给报上去?”
  “这个嘛……”曹大忠犹豫起来,手掌不住的摩挲着光滑的下巴,好一会才有些不不舍的说道:“好吧,你就在奏报中顺便把他的名字也报上去吧,不过也不用说太多,简单的提上一嘴就可以了。顺便禀报九千岁,请他老人家抽动将那个杨峰这个代理千户转正吧,咱家也只能为他做到这了。咱家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杨峰也不是安份的主,虽然咱家已经将利弊说给他听,但他未必能听进去,若是真惹恼了南京城的那些权贵,恐怕有的他苦头吃!行了,你先下去吧!”
  石忠义恭敬的低声应了声:“是!”
  曹大忠坐在椅子上,看着石忠义离开的身影喃喃说道:“杨峰啊杨峰……咱家已经将你一介白身提拔为一个五品的千户已经对得起你了,所以这一次的功劳你就不要想了……”
第三十九章
早情
  杨峰出了东来银楼,早有等候在门口的六名身穿鸳鸯战袄,腰胯腰刀的军士牵着杨峰的黄聪马迎了上来,为首的就是前天出来挖野菜最先遇见杨峰的年轻军士宋晔。
  自从杨峰给众位军户发放了粮食以及千户所进行改革后,立刻就得到了千户几乎所有军户的支持和拥戴,这些军户们可不会理会千户所的军田到底归谁,他们只知道杨大人要重新整训军队,所有入选的军士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份丰厚的粮饷,足以让他们的亲人吃上饱饭,这就够了!
  既然杨峰给了他们饭吃,自然也就得到了军户们的拥戴,宋晔就是其中之一。杨峰分发粮食的当天,宋晔全家第一次吃上饱饭,看着自己的两个妹妹狼吞虎咽的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宋晔哭了,当天晚上宋晔体弱多病的父亲就挣扎着给杨峰做了个长生排位。
  第三天当杨峰要挑选贴身亲卫时,宋晔第一个就报了名,经过几番挑选,宋晔和其他三十五名军士被选了杨峰的亲卫队,在他当选亲卫的当天,他父亲将他珍藏了十多年都舍不得穿的一套鸳鸯战袄送给了他,并嘱咐他要好好为杨大人效力。
  宋晔牵着马走到杨峰跟前,将马匹递双手递给了他。杨峰接过马缰翻身上了马,宋晔等亲卫也上了马,一行人策马朝着朝天宫大街杨峰的住所小跑而去。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挑选了亲卫后,杨峰还特地派人来南京城购买了一批战马,可马是买回来了,但随后才发现他手下的这些亲卫一个个竟然都不会骑马,这下可是把杨峰给气坏了,下了严令让宋晔他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骑马,并派出了千户所骑术最好的耿秉义教他们骑术。经过几天的突击学习,宋晔他们总算是勉强学会了,不过充其量也只是会乘坐而已,想要策马狂奔或是上阵杀敌他们还差得远呢。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杨峰的宅院门口下马敲门,杨来顺夫妇闻声打开了门,看到杨峰后这两口子异常高兴,就要招呼杨峰进屋,并吆喊着让杨周氏准备做饭,但却被杨峰微笑着拒绝了。
  杨峰问道:“老杨,我此次过来是想要问问你,从今往后我就要常驻江东门千户所了,这里今后估计就比较少来,你们夫妇是打算跟着我一起去江东门千户一起住还是继续留在这里?”
  杨来顺想了想才答道:“少爷,若是小人夫妇也跟您去了卫所,那这栋房子可就没人看了,况且您在千户所想必也不缺人伺候,小人还是留在这里替您看家吧,日后您进了城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况且还有件事小人还没告诉您,前些个月小人已经托人给家里的那个不争气的小子捎去了一封信,让他们不要在辽东呆了,赶紧回来替老爷效力,昨日他已经让人回了信,等他将辽东那边的差使辞了之后就回来为少爷效力,小人也生怕一旦离开这里那不争气的小子过来后找不着小人那可就糟了。”
  “这样啊!”杨峰点了点头,这才笑道:“那也好,这边的房子也不能没人看着,既然你们不愿意去千户所那就在这里替我看家吧。等你家的小子回来了跟我说一声,我尽力给他安排一个前程就是了。”
  “小人多谢少爷!”杨来顺夫妇激动的就要给杨峰磕头,却被杨峰给拦住了。
  杨峰又坐了一会,谢绝了杨周氏要留午饭的请求,并嘱咐两夫妇这些日子多留意一下南京的粮价,一旦有什么异动就尽快到江东门千户所向他禀报,并留下了几十两银子给他们,这才带着宋晔等几名亲卫踏上了返回千户所的归程。
  在归程中,杨峰等人骑着马沿着江边一路小跑。江东门千户所所在的地势从低到高,放眼望去顺着江边两岸,参差不齐地分布着一些田地,略带浑浊的江水一直往西北方向流去。
  江的两边有一些田庄分布在那,辐射着周边的那些田地和田庄。这些田地大部分是好田,田庄大的有数千亩,小的数百亩。
  宋晔指着旁边的那些天告诉杨峰,这些田原本为江东门千户所所有,但是最好最大以及靠近河水边的田地,如今已经尽数被南京的权贵们所侵占,仅剩下一千多亩不怎么样的田地还在千户所手中,而这些田地原来也尽数被军官们侵占,千户所内的军户们要么租借军官们的田地来种,要么只能忍受着周边权贵们那高昂的地租租借他们的田地来种。不过近年来由于天气持续干旱,长江的水位也在不断下降,取水灌田变得越来越困难,大伙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
  杨峰下了马,由宋晔等人牵着,向着江边的田地而去。当杨峰走过一些田地时,只见田地旁的沟渠干涸,周围的田地上面竟然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田地的表层翘着一块块惊心的硬皮,虽然天上依旧有一些小雪花落在上面,但转眼便不见了踪影,见之令人惊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