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38

  其次是五里寨的农户们的面貌也变了不少,以前街上的人普遍都是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但现在基本上很少见了,各人脸上都带上了红润,不少人还穿上了新衣。比起以前农户脸上的麻木,现在众人的脸上都是充满了对生活希望向往的笑容,笑容似乎带来了活力,让整个五里寨的精神面貌大大不同。
  现在街旁的房屋虽然还有不少的茅屋,但更多的则是正在新建的瓦房。不管哪个朝代,盖房子都是华夏人的头等大事,手中有了闲钱的华夏人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不少精明的商人立刻就在五里寨周围开办了砖窑炼制砖瓦,生意很是红火,虽然目前的五里寨看起来还有些乱,但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见所闻
  
  五里寨原有人口一万多,但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一个拥有人口近六万的大型城镇。
  这六万人中,其中三万多人是十八到四十岁的壮劳力,一万多人是可以做事的老人,妇女。还有一些十岁到十五岁可以做事的小孩。而且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五寨堡各地农场和工厂做事。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雇佣童工之说,只要能填饱肚子,人们什么都会做。
  除了在五里寨定居的六万人外,还有约一万多外地的流民和民户在帽子山等各处的厂矿做事。如果将五里寨比作一个大农场,大工厂的话,里面就是些稳定的工人,他们每月有固定的薪水和粮食,每日还有伙食,相当于后世大工厂的包吃包住。
  这数万人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还是比较有消费力的市场。特别是现在五里寨还处于生产阶段,除了粮食意外,布匹、青菜、肉食等物资都显得不足,这些都需要向外界购买,因此这一年多来,已经吸引了诸多商人前来。
  商人向来以消息灵通而闻名,山西的晋商尤为突出,特别是那些手眼灵通,感觉敏锐的大商人,立刻就察觉到了五里寨的商机,这些人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般不断地向五里寨内涌来,在五里寨各处建房设店,流寓定居。如今,五里寨周围平日里原本不值一文的土地已经象坐了火箭般一天一个价格的往上窜。
  但是最令这些商贾无奈的是,对此早有预料的岳阳竟然早就预料到一般,早在一年前就把周围数十里的土地用白菜价买了下来,到了现在这些地价早已价比黄金,那些闻讯而来的商人只得含泪用高价从岳阳手中买下这些土地。
  如今的五里寨最繁华的三条大街上,更是每隔几天就有一家晋商的新店开门营业,琳琅满目的商业街道使得五里寨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变化着。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在此贸易,让五里寨越来越热闹。
  如今的五里寨可谓处处是商机,只要你愿意干就不用发愁饿肚子。无论是种菜、扫大街还是到工厂干活,这些工作都能让你填饱肚子,加上五里寨连续的丰收,更是吸引了不少的粮商纷纷前来。
  卢象升几人越走越是吃惊,五里寨如今的情形也只是比太原、大同等重镇稍逊一筹而已,而这只是在短短两年时间造成的变化,这对于习惯了用时间来沉淀的大明的人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当卢象升走到一条小巷时,周围传来了一片叫卖声,他们定眼一看,前面全都是卖蔬菜、肉食和粮食的地方。
  看到这里卢象升快步上前走到一名卖菜的老妇人跟前问道:“这位大娘,您的菜怎么卖呢。”
  看到卢象升身上的衣服和身后站着的几名随从,这名老夫人脸上笑开了花:“好让这位官人知道,这里的韭菜每斤一文钱,青菜一斤三文钱,大蒜每三个一文钱,茴子白每斤二文钱。”
  “哦,这菜还是挺便宜啊!”卢象升和身旁的杨廷麟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
  “那是,官人若是不信您到周围瞧瞧,就属老身这里的菜最新鲜价钱最便宜,老身在这里买菜了几十年,从不缺斤少两,周围的乡亲都是知道的。”这名老妇人很是骄傲的回答。
  卢象升又看了看这名老夫人身上的衣裳,很明显是新裁剪的,再看到她脸上的并没有自己一路上普遍见到的那些面带菜色的流民和农户,心中暗暗点了点头又问道:“大娘,这五里寨这两年变化可真大啊,您的日子比起应该应该好了许多吧?”
  “可不是嘛。”说到这里,这位老妇人脸上尽是骄傲之色,“说起来啊,这五里寨这两年的变化老身是看在眼里的,那得多亏了岳大人啊。往年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伙除了饿肚子就是整天想着法的去挖野菜、树皮充饥,自打前年岳大人弄来了良种,修了水渠,挖水井之后,那粮食一个劲的疯长,今年不就得了大丰收了吗?那些农户的家里的粮食都堆得满满的,这样的情形老身以往做梦都不敢想啊。”
  在老妇人的唠叨声中卢象升等人继续向前行走……
  卢象等人走到最为繁华的东大街时发现了颇为有趣的一幕,一辆看起来颇为光鲜的马车行驶在大街的中央,和一辆迎面而来的看起来挺破旧的马车眼看就要相撞,幸亏避让及时这才没有出事。
  而那辆破旧马车的车夫竟然停了下来指着那辆光鲜马车训斥道:“哪来的土包子,连走路都不会,没听说过靠右行驶吗?”
  能坐得起那么光鲜马车的人自然也不是善茬,被人骂了自然不会服气,赶车的马夫把车停了下来回骂道:“爷爷我赶了这么多年车,从未见过什么靠右走的。你要是想讹人就直说,爷爷我不怕你!”
  另外一名车夫打量了对方一眼,冷笑道:“呵呵……好大的口气,等街上的巡捕来了有你好看的,希望你到时候还能这般硬气。”
  “来啊,爷爷我倒要看看谁敢动我家老爷!”
  两人就这么吵了起来,两辆马车就这么停在大街上对骂,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国人好看热闹的天性立刻在这一瞬间显现了出来,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就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群人。
  看到这样的情形,杨廷麟等人不禁好奇心大起,卢象升指着前方笑道:“伯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如何啊?”
  杨廷麟微微一笑道:“大人既有此意,愚弟又岂有不从之理!”
  “走!”
  卢象升把手一挥,几个人顿时也凑了上去,卢象升仗着身高力大,很快就从层层的人群里杀出了一条缝隙挤了进去。
  争吵还在继续,很快大街就被马车和围观的人群给堵塞了起来。不到一刻钟,随着几声尖锐的哨声响起,两名身穿黑衣,腰间挎着铁尺的巡捕一边吹着哨子一边跑了过来。
  一名年轻的巡捕大声喝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为什么将马车堵在这里,不知道大街上不准停靠马车的吗?”
  一名马夫指着另一名同行道:“大人,这辆马车他不但擅自占道行驶,而且还不讲道理,小人跟他说了他还不服气。”
  巡捕将目光转向了另一名马夫问道:“是这样吗?”
  “这位官差大人,这事明摆着是这家伙无理取闹,小人走遍了山西,向来都是走在中间的,也没见过谁是要靠右走的。”另一名马夫依旧是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
  周围围观的人一听,顿时就嘘声四起,“靠,我当是什么人呢,感情是第一次来五里寨的土包子啊!”
  巡捕一听,顿时就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瞪着那名马夫道:“你肯定是第一次来五里寨的,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也情有可原。这次我们就不重罚你了,但是你要记住,在这里就要守这里的规矩。五里寨有规定,无论是行人还是马车,行走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走,还有,所有的马匹后面都要放一个粪兜,这两条规矩无论是谁都要遵守,谁若敢违反的第一次罚银十文,第二次罚银一百文钱,第三次就得到衙门接受教育并处以劳役,你明白吗?”
  “什么?还有这种规定……”这名车夫和车上的人顿时就焉了,原本他以为是巡捕在吓唬自己,但看到周围人那鄙夷的目光后他立刻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真的,最后只有老老实实的掏出十文钱后灰溜溜的走了。
  众人散去后,卢象升看着那名马夫的背影若有所思,良久才对杨廷麟说道:“伯祥,看来这五里寨很不简单啊。”
  “嗯……确实很有意思。”杨廷麟点头道:“粗看五里寨这条规矩很是有些荒谬,但细想后却发现无论是行人还是马车都要靠右走,这就避免了行人拥挤相撞踩踏的可能,而在马匹后面装上粪兜这就可以让街道更加清洁,光是这两条小小的规定就不简单啊。”
  卢象升赞道:“嗯,伯祥说得对,俗话说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别看这两条规矩不起眼,但却是很有深意啊。早就听闻这岳阳善于练兵,没想到这五里寨也被他搞得如同兵营一般守规矩,这可真是难得啊。”
  看着早不绝口的卢象升,杨廷麟不禁笑道:“大人,莫非您还想巡视一下那岳阳的麾下士卒不成?”
  “嗯,自然是要巡视的。”卢象升的眼中闪烁着一丝丝精芒,“圣上既然将三晋之地的安危交给了本官,岳阳身为北路游击自然也归本官统辖,他手下既然有八千劲旅,本官若是视而不见岂不是大罪。”
  说到这里,卢象升把把手一摆:“走,咱们到应州城去会会这位明威将军!”
  说罢,他从身后的一名随从手中接过马缰,跳上了战马朝着来路小跑而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卢象升到来
  
  应州城明威将军府的大堂内。
  “什么,你再说一遍,想要多少?”
  “一千匹!”
  “这不可能,我没有一千匹战马给你们!”岳阳的态度很坚决。
  “可这是张大人说的!”
  “即便是张总督说的本官也没有那么多战马给你们!”
  岳阳忍着心中的不快,这个自称是从大同来的家伙,自打今天早上找到自己后就一个劲的缠着自己要战马,要不是对他身后的人有些顾忌,岳阳早就让人把他叉出去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自打五里寨获得大丰收的消息传出后,岳阳和五里寨一下子就火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五里寨一出名,一些平日里从未见过的牛鬼蛇神也全都跳了出来,就象眼前这位自称是宣大总督幕僚的人一样。
  眼前这位自称是宣大总督张宗衡幕僚的人名叫倪钟云,年纪并不大,只有二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他穿着一件蓝色长衫,头戴四方巾,手中拿着一把山水折扇,腰间还挂着一块乳白色的羊脂玉佩,看起来一副高档大气上档次的样子。
  这位很有气派的家伙见了岳阳后很快就说明了来意,意思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小子,我们都知道你现在发财啦,听说你娶了个蒙古媳妇,又买了不少战马,现在我家大人想要组建骑兵,正缺战马呢,识趣的话就献上一千匹过来。
  按理说岳阳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对待这种人他一般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让人叉出去,一种是他亲自打出去。但今天这个人来头实在大了点,想到若是直接将此人打出去的话会把那位宣大总督得罪得太狠,今后会有无数双小鞋向他飞来,因此他只能用比较平和的语气拒绝此人的要求。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太过年轻气盛还是在来之前他身后那位老板的授意,依旧摆出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现在看到岳阳竟敢再三拒绝自家大人的“好意”,他也开始失去了耐心,言语中也开始不客气起来:“岳大人,在下可是听闻大人几乎每个月都有商队从边关经过,近年来我们家的总督大人可是从未为难过他们,大人也不想日后出什么麻烦吧?”
  “嗯!”岳阳的眼神立刻变得严厉起来,他虽然依旧面带微笑,话语中依然带着一丝森然:“我可以把这话当成是一种威胁吗?”
  倪钟云依旧微笑着说道:“这不是威胁,这只是一种提醒!”
  岳阳很讨厌倪钟云的笑容,这种笑容让他回忆起了一些令他很不愉快的往事。
  岳阳的脸慢慢的沉了下来:“你知不知道,就凭你这句话,我就可以让人把你打出去?”
  “在下当然知道。”倪钟云依旧是笑容可掬,“可是您更家清楚,和您自由出入关卡比起来,区区一千匹战马真的不算什么,您说呢?”
  “啪……”岳阳猛的站了起来,此时的他不怒反笑:“那就让本官来告诉你,本官别说没有多余的战马,就算是有,也绝不会给你们。总督怎么了?惹恼了本官,天王老子本官也不会给他面子!”
  岳阳确实是气坏了,好不容易刚升了官,屯田也刚有了点成绩,没想到立刻就有人上门敲竹杠了。而且一开口就是一千匹战马,你妹的,你知不知道一千匹战马值多少银子,按照现在的市价,一匹战马大约是一百两银子左右,一千匹战马战马就是十万两银子。皇帝老子就算是征老子的粮税还得考虑一下影响呢,你一个总督就敢如此狮子大开口,真把老子当死人吗?
  “好……好好……”倪钟云没想到自己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这个岳阳还是油盐不进,难道他真以为总督大人拿他没办法吗?
  “岳大人既然这么不给总督大人面子,那在下就告辞了。在下就预先祝贺大人步步高升生意兴隆了!”说完,倪钟云豁的站了起来一拱手,阴森森的说了一句后就朝着门外走去。
  看着走到门口的倪钟云,岳阳有几次都忍耐不住要叫人把这个敢敲自己竹杠的人拿下好好教训一顿,但想了想还是作罢。虽然已经撕破了脸,但如果真要把这个倪钟云打一顿的话恐怕张宗衡真的会发疯的。
  端起茶叶喝了一口,岳阳这才觉得一口气顺了点。他闭上了眼睛开始考虑对策,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岳阳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什么,他很明白,别看五里寨目前风头正盛,自己也被朝廷加封为游击将军,但在一些人看来自己依然只是一只蝼蚁,充其量也只是一只较为强壮的蝼蚁。
  这些人虽然不会明着对自己做什么,但他们却可以用官场上的规则来对付自己,比如刚才那个叫做倪钟云的年轻幕僚虽然嚣张跋扈,但有件事他却说得很对。自己有一个很要命的罩门,那就是自己和科尔沁部落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些,每个月那频繁往返于关内和关外的商队是瞒不过有些人的眼睛,先前张宗衡不动自己那是因为自己和他们没有什么利益交集,他们自然不会出手对付自己,但现在既然已经和自己翻了脸,身为总督的张宗衡要对付自己实在是太简单了,只需一句话就能封住自己通往关外的道路。
  “唉……现在的时机还是尚未成熟啊!”岳阳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如今的大明虽然暮气已深,但毕竟还是有一丝底气的。自己虽然手握数千精兵,但毕竟不能扯旗造反,所以在面对官场下来的压力时自己还是很无奈。
  “娘的,断了就断了吧,大不了老子就从别的地方绕道走,老子就不信了,你张宗衡还能一手遮天不成!”
  正当岳阳正在发狠的时候,门外又走来了一名下人,他来到岳阳跟前恭敬的说道。
  “启禀老爷,门外有客人来访,这是客人的名刺!”
  心情烦躁的岳阳接过名刺随手放在了桌上,有些不耐烦的挥手道:“又有人来访,就说我不在,让他改日再……嗯?等等,来人!马上大开中门迎接贵客!”
  原先还一脸不耐烦的岳阳此时被吓了一跳,因为他清楚的看到桌上那大红色的名词上的左下角上的黑墨用小楷字体写着“宣大总督卢象升”这行清晰的小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