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1005

  好啊!
  徐醇灿然一笑,带着几分潋滟!
  夜半,英姐儿蹭的从床上坐起来,轻轻的捂住额头:是他!还是那么潋滟的对她笑。
  她压下心底的情绪,只问躺在脚踏上的阿丑,“几时了?”
  寅时初刻了。
  “起吧!”她直接起身,将秤砣又挂在手腕上,这才拿起小弓箭,练了起来。
  一箭一箭的放出去,她又吩咐阿丑,“明儿出去替我转转,就说给二表姐找新婚贺礼的。记着,去一家珍宝斋的铺子,找一对三尺高的珊瑚。带着我的印鉴,别管多贵,你拿了东西,给人家盖个印章。叫他们自己去府里找我爹要钱去。”
  阿丑应了一声,连问都没多问一句。
  腊月初三,是个好日子。今儿是给琳姐儿添妆的日子。一早起来,乌泱泱的客人上门,好不热闹。
  当然了,添妆也就是讨个热闹。
  宾客都到了,这添妆有个亲疏远近,自然是从亲近的开始。
  在金家,自然得从老太太开始。好些亲眷也都是头一次见这位老太太,听说金匡已经上书给老太太请诰命了。因此,大家对老太太那也是给了足够的尊敬。
  老太太的家底有多少,除了金匡大概是没人知道。
  这回老太太特备大房,叫小厮抬来一个箱子,箱子倒是不大,像是妆奁盒子大小。但这盒子打开,里面是纯金打造的一套十二属相,个个都比拳头大,怪不得这么沉手。
  怪不得那么大点的箱子却两人抬着,这可都是真家伙。
  孙氏笑的牙花子都出来,越发得意的看她娘家的嫂子。
  老太太拉着琳姐儿的手:“祖母就盼着,你这一辈子,往后的祖祖辈辈的,都把这当个吉祥的玩意摆着,别当钱花。”
  连这么一大笔钱都不动地方,可这可过的是最最上等的日子。
  到了徐氏,徐氏添了一匣子各色的宝石,这是她从何徐家带出来的嫁妆,当年的徐家,何等豪富,这点东西,都不算太起眼的。但放在庶孙女的添妆里,可相当的阔绰了。
  这也就是许时忠当年抄家,金家的东西都不叫动。要不然。这些好东西,你就有钱都没地方踅摸去。
  大房没给别的,就是一箱子各色的古玩字画,这些东西有钱都难寻。金仲威叫人从辽东送来一箱子虎皮熊皮各色的熊兽皮,一箱子人参鹿茸这样的药材。桐桐给准备了南边水田庄子五百亩,铺子两个。这都是年年有进账的。金麒和金世遗在南边,四爷交给他们,叫他们帮着置办的。置办好之后,过陈管家的手捎带到京城的,“在琳姐儿名下,这是地契,以后添置在嫁妆单子上。”
  孙氏手都颤了,这单论,哪一房都比她给闺女准备的多。
  金家在京城再次亮相,就是扑面而来的富贵之气。
  金家送完了,得姑太太那边添妆的。可能是老太太帮着准备的,姑太太今儿端的住的很,添了一套玉石的首饰,少说也价值千两银子。这是很大的手笔了。
  这姑太太完了,该姑奶奶了。姑奶奶没了,这许家不还有人呢吗?
  许家二房的周氏来了,她今儿来,没想着金家给庶房出的闺女动这么大的干戈,所以,准备的有些简薄。原本打算给一只九两九钱的金凤就差不多了,谁知道辽东来的姑太太家都这样的手笔,她那东西显然就不够。可不够……就不够呗。大伯子又没另外叮嘱。
  她笑着把她准备的送上去,这就算事了了。
  谁知道这东西才给,外面就有人禀报,说是宫里的懿旨到了。皇后赏了玉如意,贵妃赏了如意锁。
  东西不在贵重,在于一个宫里出来的。反正圣旨从宫里来,是皇上的意思还是许时忠的意思,那看大家怎么想了。
  好容易接了东西,气氛更上一层楼,正热烈呢,这英姐儿就拍手叫人进来,“我爹的心意是我爹的心意,这些是我替我娘给二表姐备的。”
  两盆珊瑚,三尺高。通红盈透,罕见的很!
  可这东西一抬出来,在坐的大部分人,都变了脸色。
  这珊瑚原本是宫里出来的,是金平安出嫁的时候宫里赏下来给金平安添妆的。后来,琼姐儿出嫁的时候,金平安都没了。许时忠就把这珊瑚又送回金家,替金平安给侄女添妆。
  按理说,这东西该在贺家才是!这是琼姐儿的嫁妆。
  林雨桐起身,围着珊瑚转了两圈,然后就朝面色羞红的亲家母看过去。
  琼姐儿这会子还满脸惊愕,她有大半年都不在贺家,回去的时候都快临产了,这紧跟着又忙着做月子,事情就没断过。嫁妆在库房里锁着呢,真真是没想到,她的嫁妆兜兜转转的,以这样的行事出现在了眼前……
第209章
清平人家(39)三合一
  英姐儿一脸的懵懂,
用大家都能听见的声音低声的‘悄悄’的问她二婶周氏,
“……可是有什么不妥当。这是我叫人查了家里的成例,替我娘送来的。在家的账本上有记录的,大表姐出嫁的时候,
爹是给送了一对珊瑚,
说那珊瑚是出自宫里的……我想着二表姐出嫁,
宫里的也不好求,外面总能买到的吧。叫人好一顿找,在珍宝阁里找到这么一对宝贝,
买回来的……”
  周氏用帕子摁住了嘴角,
挡住了那一丝嘲讽的笑意,
“……你这孩子太粗心了……以后且不可这么鲁莽行事。”
  林雨桐的手指从一处非常隐蔽的印章那里划过去,对着贺家大太太叫了一声:“亲家……”
  贺家大太太马上抬起头来,“家里的下人不做法,
这事我回去一定查。一定要给琼儿一个交代……”
  “哦!这样啊!”林雨桐点点头,一脸的认同,“下人是该好好管束。连这么大的东西都能偷着搬出去,
这可不是小贼能有的能耐。琼儿这孩子,都当娘了,
也就大半年没在府里,回来就又生孩子做月子的,
还真是疏忽大意了。想必她那院子现在且乱着呢。亲家母,不是我心疼闺女,实在是你看她现在瘦的这一把骨头的。我想着,
她这回去,家里也是乱糟糟的。干脆叫她在娘家住几天,一则,她妹妹要出门子了,姐妹们聚一聚。二则,也省的吵吵嚷嚷的,再惊着了哥儿……”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没把这一层窗户纸给捅破,却要接了女儿和外孙回家住。是啊!你不是说下人该管束了吗?那这能偷了这么大件东西出来的下人得多大能耐!这府里上上下下的,这得多少人牵扯到里面。万一这些人逼急了,伤害了主子怎么办呢?你们查吧!我家孩子我们接回来。
  那内里的意思就是,处理的不满意了,人家就把闺女留家里不放回去你又能怎么着?不怕惹笑话,不怕臭名声,你们就只管叫儿媳妇在娘家住着。
  何况,人家许家那姑娘说的清清楚楚,是从珍宝斋买的。
  珍宝斋是谁家的买卖?
  谁不知道那是贺太太的陪嫁铺子,这个人啊,丢的大了去了。
  这会子偏还不能发作,只一味的点头,“应该的!应该的!我本也是要让她带孩子回娘家住的……只是这孩子孝顺,愣是没答应……”
  胡扯!打从金家回来的第一天,琼姐儿就想在家住一段时间的。谁知道这一去,再难过来。见面也就是去行宫那次,那么多人中,见了一面而已……连个叫母女单独说私房话的机会贺大太太都没给。
  孙氏在一边直接打断了贺家太太的话,上前拉了琼姐儿,“你这站了不少时候了,赶紧看看孩子去。”
  不叫她站在这里尴尬。
  琼姐儿团团福了福身,勉强维持了笑意,转身出去了。
  剩下的谁家送什么的,除了孙氏也不太有谁注意。三三两两的,都在嘀咕贺家。贺家这些猫腻,早不漏晚也要漏的。叫林雨桐惊讶的是英姐儿,她现在可以肯定,英姐儿确实是有问题。
  但显然,她没有要害自家的意思,相反,她在护着琼姐儿的。
  忙忙碌碌一天,送走了客人回来,琼姐儿正坐在林雨桐这边的炕沿上,一手抱着绥姐儿,一手揽着茂哥儿出神。绥姐儿打盹了,茂哥儿拿着布老虎不停的往嘴里塞,怕是快长牙了,开始发痒了。边上丫头站着,乳母在外间等着。
  一见林雨桐进来,琼姐儿就有些不安:“娘!”
  林雨桐摁着她坐,顺手把茂哥儿抱在怀里掂了掂,孩子倒是养的好。她看琼姐儿有些羞愧,很是不安,就道:“当时咱们家的情况,保全你自己最要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莫说这事你不知道,便是知道了,当时也只能装着不知道。她拿了你的东西手软,你的日子就松散。这比什么都要紧。”
  琼姐儿红了脸,“……也是我无能。我是压根就没想着,她会动我嫁妆的主意。”
  动用儿媳妇嫁妆是不对!但琼姐儿生了孩子顾着孩子,没约束好下人。至少嫁妆该是给陪嫁丫头守着的,怎么就落到别人手里去了。所以,那些个丫头,谁也逃不开干系。饶是主子有大半年不在府里,当家的太太要拿东西,她们拦不住,但至少得给琼姐儿报信儿过去。如果报信都不能,那至少得在她们主子回来之后说一声。这可倒是好,叫人揭在了当面。
  只贺家丢人吗?
  琼姐儿难道不丢人!这事里面那边有十成的错,她至少得有两成。
  更何况,亲婆婆丢人了,姑爷不丢人呀!夫妻本是一体,姑爷丢人,就是她丢人。这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夫妻关系跟感情。
  琼姐儿带着懊恼:“也是我蠢……当年出嫁的时候,大伯母跟我说,打小伺候我的丫头,对我的性子太了解。这些人的心大了,我辖制不了。告诉我说,出嫁了就好好的先把这几个丫头安顿了。我想想也有道理,就给了嫁妆银子,陪嫁了不少,都给嫁出去了,在嫁妆庄子和铺子上放着呢。二等的……是出门的时候祖母才挑出来的……”
  二等的年纪能小些,三五年之后才能长成。这些姑娘必然是姿容比较出挑,三五年之后,琼姐儿也能生下子女了,跟姑爷也该进入疲乏期了。这些丫头就是为了给姑爷准备的通房丫头。
  林雨桐是一口气哽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这要是小徐氏给安排的,她还有个出气的地方。偏偏的,这是徐氏这个孩子的亲祖母安排的。当然了。以时下的三观,这当祖母和当大伯母的,那也真真是操碎了心了。不过她就纳闷了,那位大姑奶奶出嫁的时候,不知道徐氏这个做母亲的有没有为她闺女准备这一套。
  林雨桐心里叹气,琼姐儿这孩子嫁人了,但有些事,还得重新教。现在还不能劈头盖脸的说,得慢慢来。
  正说着话呢,四爷回来了。不光自己回来了,还带了姑爷。
  贺知庭见了林雨桐就行礼,没有解释,也无从解释。只满脸羞愧对林雨桐弓着身子行礼!林雨桐看四爷,四爷轻轻摇头。
  林雨桐这才道:“你这孩子……赶紧起身!这是做什么?贺家的事我多少有些耳闻,这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留琼姐儿下来,不是怪罪,实在是怕她们婆媳回去尴尬。”她将人扶起来,“快坐,都没吃好吧,我叫人备饭。”
  一会子琨哥儿珅哥儿琪哥儿也回来了,今儿的事在外院肯定也都听说了。三个人没一个人为难贺知庭的,反倒是对这个大姐夫尊敬有加,多是问一些京城里的人和事。这一年不在,许多事这不是都不清楚了嘛。
  这一说,就宵禁了。宵禁了,那就留在金家吧。
  贺家那老儿被气的把大儿子两口子叫过去骂到深夜,还是不见二孙子回来。
  留在女儿外孙也情有可原,把女婿也留下……这是几个意思?有事你得叫知庭回来处理这事呀。
  但金家肯定是不乐意叫他们私下说的。贺知庭是做小辈的,母亲哭一哭家里的艰难,做父亲的说说体己话。当祖父的又叹上几声,然后这事也就是处理几个下人到头。顶多把欠了琼姐儿的嫁妆给补齐。
  贺家太太更熬心,因为之前她打发去的下人,帮着金家给儿媳妇捎回来一万两银票。这银子她私下里扣了。儿媳妇一住过去,这银票必然是要问清楚的。
  这钱桐桐知道贺家并未给琼姐儿。原本这也是个尾巴,那时候计划着叫琼姐儿两口子去西北的。四爷和桐桐怕贺家留着儿媳妇,不愿意叫琼姐儿带着孩子跟着女婿去。因此,这本就是放的饵,等着贺大太太咬呢。
  如今,正好!
  借着这回这事最好能叫贺家把闺女和女婿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