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2120


唯一不爽的只有百济王族。
不过做王族真的好吗?
可以问问你们义慈王,天天打新罗,又担心被新罗打,或者被高句丽打,这王当得也不安全。
说不定哪天脑袋就没了。
现在去我大唐做个富足的安乐翁,说不定扶余义慈高兴还来不及呢。
总之是一番说辞,说得黑齿常之心动了。
在百济做武将,和在大唐做武将,这个舞台,自然大不相同。
与公与私,好像都可以哎。
现在唯一的问题,还是有点拉不下面皮。
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黑齿常之就会明确投向大唐,登上属于他的历史舞台。
以赫赫军功,在青史留名。
对此,苏大为是满意的。
通过自己的手招揽,和刘仁愿代表的大唐投靠,那自然是不同的。
哪个人没有私心?
苏大为走到这一步,既然已经在都察寺铬下自己深深的铬印,既然已经涉入军中,与苏定方有了师徒关系。
那自然,也要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如此,方能打胜仗。
手里没有自己的班底,可以看看薛仁贵。
哪怕是苏大为推荐了许多能将给他,依旧处处受到掣肘,十分力用不出五分。
毕竟,薛仁贵的出身低了,又没有一个好靠山。
他后来的大非川之败,也是败在这一点上。
勋贵出身的郭待封根本不鸟薛仁贵,对薛仁贵制订的战略,不屑一顾,存了争功之念。
结果被论钦陵找到破绽,一战,将大唐不败的威名给断送了。
收起杂念,苏大为看了一眼大呼小叫的阿史那道真,向他招手道:“道真,你素来喜欢兵法,我来考考你,如果征高句丽,该如何做?困难在哪里?”
“困难,那自然是辽东这鬼天气了。”
阿史那道真显然是做过功课的,扬头道:“昔年太宗曾言,泉盖苏虽然有些本事,但大唐要灭,也易如翻掌,然唐军进辽东,最大的敌人,乃是天气与环境。”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用兵无数。
然而在他当上大唐皇帝之后,用兵极为谨慎。
基本上是每休养个几年,才用兵一次,而且力求速胜。
第一个五年,从武德九年,到贞观三年休养生息。
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了东突厥。
其后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
尔后又是休养四年,在贞观十四年打服了西域。
此为大唐版“五年计划”。
在第四个五年,依旧是休养四年,第五年准备拿下高句丽,并且选择了亲征。
在第个五年里,李世民的日子并不舒坦,十几年没亲自领兵的他,这次选择亲自上阵,更像是一种对压力的发泄。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第五子李祐谋反了,为此他伤心不已,一边痛哭写下:往是吾子,今为国仇汝生为贼臣,死为逆鬼。
这样严重的诏书。
做为玄武门之变,杀兄和弟,逼父退位夺权的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难以跨越的心理阴影。
这就像是一个魔咒一般。
他最怕的,就是玄武门这样的事,在自己儿子间上演。
但,天意就是这么玩笑,仿佛是惩罚他一样,大唐这种夺嫡之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回到辽东上。
在唐贞观四年灭了东突厥之后,高句丽大为震恐。
李世民同时派人跑到高句丽,把隋末攻打高句丽遗留的隋朝兵士的尸骨给收拾掩埋了,并把高句丽为炫耀武功的“京观”给毁了。
当时高句王高成大为惶恐。
以为大唐下一步就是要灭高句丽。
为此,在边境修了一条长达一千多里的长城。
之后,唐与高句丽关系恶体化,高句丽开始阻挠新罗到长安的朝贡。
对高句丽的挑衅行为,李世民选择了忍让。
结果到大唐贞观十六年,高成见大唐没有与自己动手的意思,静极思动,忽然想找点事情干,便想把自己的宰相,也是权臣的渊盖苏给干掉。
结果行事不秘,消息走漏。
渊盖苏一不做二不休,搞了个鸿门颇具,把高成这帮人全都杀了。
除了高成,连亲近高成的一百多名朝中大臣,一齐剁成了碎块。
而且还不许人收尸,就这么暴露着。
再之后,泉盖苏立了高成的侄子高藏为王,自己总揽内外一切大权,为王上王。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听说这事时,感觉有机会下手,还挺高兴的。
不过后来被长孙无忌给拦住,说硬碰硬对大唐的消耗太大,不值当,不如用计吧。
长孙无忌给的法子是捧杀。
于是大唐派使者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
这一顶顶子给得高高的。
还没等李世民看到效果,自己儿子李祐、李承乾反了。
新罗这个时候也跑来告状,说高句丽和百济联合攻打了他们四十多座城,请求大唐出兵,惩罚破坏规矩的小弟。
李世民大怒,让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去警告五把刀泉盖苏,再不撤兵,当心明年大唐来揍你。
不料五把刀也是个硬骨头,不但没吓到,反而跟相里玄奖讲起了道理。
说以前隋朝打高句丽时,新罗这贱种贼兮兮的在背后玩背刺,强占了高句丽五百里的土地。
只要新罗把这些土地还给高句丽,我一定罢兵。
要换普通人,遇到这种问题,只怕就给绕糊涂了。
但李世民派出的玄奖也不是普通人,这人是活脱脱小机灵鬼。
当即放出“自古以来”大招。
“辽东各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我大唐都没问你要土地,你居然翻旧帐去找新罗要地?要不先把大唐的土地还一下?自古以来,你高句丽都属我中国的。”
这一下,把泉盖苏直接怼懵逼了。
憋了半天,也不知说啥好,但他正应了一句话:死也要做鸭嘴兽,死鸭子嘴特别硬那种。
讲道理讲不过,那就掀桌子吧。
贞观十八年,相里玄奖从平壤回到长安,说明了情况,李世民大怒,下达亲征诏书。
七月,李世民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营二个都督府的兵马,以及契丹、奚族等士兵,先去攻打辽东,刺探敌情。
十一月,所有大军集结完毕。
此时承乾谋反一事已告一段落,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令李治临国坐镇定州,房玄龄留守长安,萧瑀留守洛阳,自己御驾亲征,分兵两路对高句丽发动灭国级的战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