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2120


若非有这个把柄,那么苏大为征西之行,表现堪称完美。
不,如果真的毫无错处,只怕李治反而要担心了。
一个如此年青,毫无道德和行为瑕疵的年轻将星,未来,是可以控制住的吗?
只怕得雪藏他几年,以观后效。
正像当年自己的父皇,太宗李世民对薛仁贵所做的一样。
可以说正是苏大为最后的冒失行为,既给自己征西的表现,涂抹一抹明显的污渍,也送了个把柄在李治手中。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举动,令李治感到安心。
此后几番观察,对苏大为的忠诚,终于是打消了顾虑。
否则,就凭当年苏大为第一次救驾时,对自己说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语,就藏他一辈子,终身不录用,又如何?
沉思良久,李治决定,还是可以多信任苏大为一些,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
就像这次,倭正营此次的案子,办得就极为漂亮,令他感到满意。
想到这里,李治开口道:“阿弥,你可知,我为何打算只派给苏将军两万人?”
“不知。”
“我现在就告诉你。”
李治沉吟道:“太宗在世的时候,曾与我讨论过前朝得失,他说,隋炀帝所做的一切,虽然是弄垮了他自己,但从长远来看,他做的都是对的。”
苏大为下意识点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治手撑着木椅扶手,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得有点意思,可惜,没有功在当代,全是利在千秋了,所以天下人都反他,因为他那代人,并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
苏大为默默点头。
隋炀帝开运河,兴科举,打压世家,征辽东。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对的。
但是正确的事,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炀帝失之太急,把数代人的事,想要在短短数年间做完,怎能不透支民力、国力,怎能不天下鼎沸?”李治轻轻拍了下扶手,接着道:“所以太宗在世时,其实对用兵极为谨慎。”
“极为谨慎?”
苏大为有些诧异,这和他所知的不同。
他记得,大唐从建国开始,前几十年,打仗似乎一直没停过。
这也能叫极为谨慎?
“太宗跟我说过,他心中,有一个五年计划。”
李治这话出来,苏大为的脸色顿时微变,那是吃惊的。
神特么的五年计划,李世民居然有这个脑洞?这不是后世才有的名词吗?
只听李治继续说下去:“太宗从登基开始,到征辽东前,一共经历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令大唐休养生息了四年,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了东突厥。”
苏大为不由点头。
“第二个五年,大唐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
“接着便是又休息四年,在贞观十四年,大唐收服了西域。”
咦?
听到李治这么说,心里默默一算,苏大为不由讶然,还真是。
看起来李世民当政时,打仗是常态,许多后世的人一直奇怪,大唐初立,是如何将突厥这样的消灭,并且还没耽误经济建设。
现在听李治提及,这才恍然。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隋炀帝玩起来会崩的灭国之战,在李世民手里,却是精心策划后的举动。
“贞观的第四个五年,依旧是休养生息了四年,然后太宗准备在贞观十九年拿下高句丽”说到这里,李治便住口了,似乎觉得再说下去,就得说到太宗李世民没能拿下高句丽之事,不想再说。
“我大唐从前隋灭亡吸取到的教训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如孙子所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李治向苏大为正色道:“所以朕登基以来,只要腾出手,便驱使将士们,向四周不臣者,挥动大唐的鞭子,让他们都明白天可汉的威严。
可朕也必须得明白,一切过犹不及,绝不可滥用。
兵力是如此,民力、国力,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我大唐刚刚完成征西突厥之战,边关将士衣不解甲,尚未得到很好的休整。
然,吐谷浑事急,不可不救,只能令苏老将军再次领兵西进。”
稍微喘了几口气,李治伸指向一边指了指,那里挂着一副硕大的地图,正如苏定方在家中悬挂的一样,用鲜红色的笔触圈起了辽东。
“辽东,同样事急,朕亦不能放。如今我大唐精锐,一部在西域,随裴行俭守住四镇,一部要前往辽东,你觉得,朕还有多少兵马可派?”
李治苦笑着拍拍膝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就算我从镇守各要害的折冲府,抽调人手,你算算,这个后勤和消耗,得糜费多少钱粮?
两万,不能再多了,为了挤出这两万兵,朕还需要派六万民夫做粮食转运,西北群山峻岭,粮食转运困难,只怕六万人都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骡马,还需要大军行进之处,各地支援。
这些,都是要扰民,要误农时,要消耗国力的。
朕当这个家,就一定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力,绝不能再重蹈前朝覆辙。”
“陛下高瞻远瞩,臣受教。”
苏大为肃然起敬,叉手行礼。
心里想的则是:这还是生产力太低下了,农业社会,大规模的征调人口作战,便会耽误生产,会严重影响国内的生产力。
难怪大唐对外用兵,多数都是派数万人,大量征调胡人仆从军。
看来的确是吸取了隋亡的经验。
可惜,随着后来对吐蕃战略的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唐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逼得唐军不得不四面出击,频频救火。
一代名将苏定方都累死军中。
令李治与李世民施行了两代帝王的“五年计划”,休养生息而后对外用兵的策略,彻底失败。
唐军的战力,也自此开始衰落。
不得不大量依赖胡人仆从军做补充。
第五十三章
通天真人
“苏定方擅长以少胜多,这两万人交给他,朕相信他能打出不坏的局面,万一不顺利,我们也不致伤筋动骨,待辽东腾出手来,朕再让薛仁贵他们率军支援吐谷浑,相信能稳定局面。”
李治信心满满的道。
苏大为,却是没他那么乐观。
他知道,辽东半岛是个大泥潭,唐军在那边,不知要陷多少年,才能取得胜利。
而且胜后,得最大便宜的还是新罗的金家。
可惜这些是绝对无法对李治言明的。
不然没法解释,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去令李治相信。
心里苦笑一声,苏大为又向李治道:“陛下既然决定用兵,那么臣以为,倭正营可以在情报方面予以配合,之前破获的倭人细作之事,我们可以”
“此计可行!”
李治一边喘气,一边兴奋的拍了拍膝盖:“如此一来,朕收复辽东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日月如梭,时间如白马过隙。
不知不觉,距离上次入皇宫,已经过去半月有余。
这段时间里,苏大为都在忙于整顿倭正营内的事务,重新立下规矩、章程。
梳理人手,人员。
将倭正营内部整顿,令它咬合成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向着苏大为希望的那样前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