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2120


大唐也非不重视情报,像之前派往百济的李大勇,还有许多如李大勇这般的,都是大唐散布出去的重要秘探。
在敌方境内,组建情报网,收集一切情报,给远在长安的李治,提供情报支撑。
但说起来,对外的情报是够重视了,对内,这方面,大唐确实还有些不足。
毕竟,大唐刚建立起来时,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可是时移世易,做为一个区域性的大国,做为当世第一强国,天可汗的帝国。
大唐长安,早已成了各国争相渗透,争相打探情报的“谍报之都”。
对这一点,李治并非一无所觉,否则也不会拍板成立倭正营。
“如果你不能去吐蕃……”
“陛下,臣虽不能亲去吐蕃,但却有合适人选举荐。”
“哦,是谁?”
“安将军之子,安文生。”
李治微微皱眉,在脑海中仔细回忆。
他对安文生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一时想不到关于此人的印象。
“安文生此前做过长安县不良人的副帅,与臣为知交好友,之前入吐蕃时,是他替臣指路,他对吐蕃之情,比臣更熟悉。”
“他为何对吐蕃熟悉?”
“因为他的师父是袁守诚,袁守诚常年游走于西域诸国,想寻找传说中西王母之邦,安文生跟随袁守诚去过许多地方,也去过吐蕃。”
提起袁守诚,李治立刻有了印象。
“你既推荐安文生,可愿为他做保?”
做保的意思就是,如果出了事,你得负连带责任。
苏大为毫不犹豫:“臣愿意。”
“朕准了。”
李治长呼了口气。
有熟悉地形地理的人才引路,再加上苏定方之能,至少能保证唐军不败。
如果能稍稍扼制住吐蕃的势头,拖住他们吞并吐谷浑的战略,为大唐争取时间,也就够了。
“阿弥,你上次说过,吐蕃拥兵数十万?”
“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
“这些苦寒之地,真是出战士的好地方。”
李治长叹一声:“朕意已决,派苏定方出征,阻吐蕃,救吐谷浑,令安文生为副,率兵两万。”
噗~
苏大为好悬,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给咬下来。
他一脸错愕的看向李治,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陛下,两万人……是不是太少了点?吐蕃人占地利,人数也有优势,给苏将军就两万人?”
神特么两万人,两万人对人家禄东赞十几万人?
虽说苏定方擅长以少胜多,打出逆风翻盘的战绩,但能不能别这样欺负苏老将军?
是看不起吐蕃人还是怎么回事?
“朕意已决,对了,朕同时还会派程名振及薛仁贵前往辽东……新罗金春秋已经派使者数度告急,若不去救,只怕新罗不保。”
李治的话,飘飘缈缈,仿佛从天边传来。
苏大为一时愣在当场。
第五十二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安定西北,使大唐免除后顾之忧,不用在地势上和战略上陷入被动,这是苏大为以穿越者的眼光,洞察这一切。
而对李治来说,有着更重要的选择。
那就是辽东。
征服辽东,平定高句丽,是政治上的考量。
太宗李世民在世时,已经将消灭高句丽提上日程,数次征辽,也斩获颇丰。
只是还未达到他平定高句丽的最高战略,太宗所以才说征辽没有胜利。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胜利,而是战术胜利,战略目标还未达成。
在贞观后期,太宗一直派大将对高句丽进行骚扰,使其不能安心恢复生产。
高句丽的国力,也因此大为削弱,已不再是隋朝时的区域霸主。
太宗驾崩前,正筹谋再一次亲征高句丽,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彻底消除中原这位北方强敌。
可惜最后天不假年。
征高句丽的事,便被耽搁下来。
到了现在李治朝的时候,李治的皇位得来的并不容易,他是幼子,头顶上两个哥哥素有贤名,曾是争夺皇位的大热门。
最后太宗是被长孙无忌说动了,为了避免再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惨剧,所以才立最小的嫡子李治为太子。
但李治素来以“柔弱、恭孝”著称。
在登基后,整个永徽年间,都被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臣压得透不过气来。
虽然近两年已经将局面翻转,也刚刚取得平定西突厥这样的大捷。
但对于李治来说,还需要在另一个战场上获得胜利,以证明自己。
还有什么比完成太宗未竞的事业,更有说服力的呢?
何况,如果此时大唐不出兵,据三韩那边的情报,新罗已经连丢数十城,国土沦陷近半。
再不拉一把,这新罗小弟只怕真的要躺下了。
相比于吐蕃和吐谷浑,大唐更在意半岛的局势,这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惯性。
谁叫前朝大隋,便是亡于征高句丽。
大唐建立,虽然消灭了突厥这个强敌,但高句丽还在。
无论用何种方法,耗费多少时间、人力,大唐的最高战略目标,一定是灭掉高句丽。
往小里说是李治接过太宗李世民的政治遗产。
往大里说,便是大唐超越前隋,正统性无可动摇。
这一切,都是李治心中的考量。
他并非不懂西北局势对大唐的重要性,但是两者都很关键,两相选择,优先要照顾的,是辽东。
至于吐蕃和吐谷浑,派苏定方前往,已经代表李治足够重视了。
抬头看一眼脸色有些难看的苏大为,李治心中忽有所感。
在大唐年轻一代的将领里,能如苏大为这般有远见,而且还敢在自己面前仗义直言的,似乎还不多。
要不要提点一下呢?
在永徽末年,他曾担心过。
担心苏大为与武媚娘走得太近,成为武媚娘在外的援助。
将苏大为踢去西北军,既是支走他,方便接下来的计划,也是换一个环境,查看此人品性。
结果出乎李治预料的是,苏大为在军中居然也表现出色,深得征西唐军上下的一致好评。
无论是大总管程知节,还是苏定方等人,都对苏大为的表现赞誉有佳。
除了一点,在班师回朝前,苏大为居然留书出走,做出违反军令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