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3/2120


郝处俊本来还在嘴角带笑,被李治一点,脸色微变,嘴角抽搐了一下。
心知自己方才替苏大为说话,没逃出李治的眼睛。
这解释陛下对府兵的政令,可不是轻松的活啊。
说得好,无功。
说得不好,只怕还会惹陛下动怒,甚至被抓到把柄。
不过已经被李治点名,他也无法托脱。
能走到这个位置的,都不乏智慧。
郝处俊站出列,先向李治行礼,然后轻轻咳嗽一声,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轻轻抖了抖衣袖,向苏大为道:“苏少卿之前在百济,久在军阵,所见所闻,自然都是军士们的难处,可你不知道陛下和朝廷的难处。”
“愿闻其详。”
苏大为向郝处俊拱手,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有理没理,硬着头皮也要把这事掰扯清楚。
弄清楚李治对唐军赏赐苛刻的之所以然,对自己,和军中的袍泽也有个交代。
若能稍稍改变李治的主意,能稍微厚待一些兵卒,那便是善莫大焉。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滁州刺史郝相贵之子,前侍中许圉师外甥。
早年失去父亲,知礼能让?
好读汉书。
是贞观年间的进士,得吏部尚书高士廉看中,授著作佐郎?
袭封甑山县公,人称为郝甑山。
李治即位后?
迁吏部侍郎。
辅佐李勣讨灭高句丽有功,拜东台侍郎。
也就是说?
郝处俊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官?
他多少是知兵的。
在李勣征高句丽的时候,他担任的便是后勤调度之工作?
熟悉府兵和大唐兵部、吏部情况。
因此李治点他出来向苏大为说明?
眼光还是挺有一套的。
这也是李治的本事?
会用人。
“苏少卿先前说到兵卒的赏赐问题,那苏少卿知道现在我大唐有多少兵吗?”
“这”
苏大为犹豫了一下:“只知有几十万兵卒,具体的人数我不知。”
郝处俊点点头,接着道:“我大唐以府兵为主?
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军,以及不脱产的地方团练?
苏少卿可知?”
苏大为:“”
知道个屁。
府兵他是知道,禁军就是左右领左右府,知道一点。
边军
嗯,应该有吧。
至于其它所谓兵募?
团练,他就有些懵逼了。
“就说府兵制本身,苏少卿应该清楚,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所,每所按上中下三等,为千二百人,至八百人不等。
若按均数算,全国大致有兵员六十三万。
这里还不算许多配套的机构,和后勤辅兵。
若全数算上,只怕数字还要翻上一翻。
而要提供这些折冲府的辅助和军事储备,全国同时将有数百万人,投入军事。
我大唐如今人口近一千七百万,以户部和兵部计,若保持府兵的满员,全国上下,将有三百余万人,要投入脱产备战。
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听到这里,苏大为脸都绿了。
按人口比例,也就是大约六分之一的国民,要投入军事机构,而且是高强度的备战。
就算大唐府兵是采取轮换制,常年也保持一半的人在役。
那也是上百万人,脱产为军事服务。
随时有战事,随时就得上战场。
还不算战损减员那些后续的事。
这对农耕时代,任何大帝国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沉受的包袱。
是,大唐富庶,万国来朝。
可再富,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苏大为明白,郝处俊这是在以列数字的方式,提醒自己,大唐如今无法再保持开国时的重赏厚赐。
“陛下,东台侍郎,道理我都懂,我相信军中的袍泽也都明白朝廷的难处,可是有些事,我以为不光是钱财,比如对兵卒的荣誉,对伤残病死后的抚恤,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个问题很复杂,苏少卿,你看到的,只是兵卒待遇,但朝廷要考虑的,是万世之法,是长久。”
郝处俊轻叹一声:“之前我负责后勤调度,支援英国公征高句丽,所以看到许多,有些事,并非你想像的那样简单。
如果按过去的方略,先不说哪有那么多田地可封赏,就说战后的抚恤,你知道为数万人的抚恤,又需要动员多少人力物力吗?”
郝处俊双眼凝视着苏大为:“我算过,若一战有五千人的损伤,为其后事和家人抚恤,安抚,需费钱粮将是募兵的数倍,负责此事的官员,需要两百人左右。而此后至少十年,都需要占用朝廷大量精力去完成这些工作。”
停了一停,待苏大为消化后,接着道:“如今的朝廷,无力做到尽数安抚,若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若全数作罢,只发抚恤钱,其余不论。”
这话,听着就有些冷血了。
意思很简单,大唐朝廷如今没有那么多钱和人手,去常年累月做这种没有“回报”的事。
苏大为心绪一时难平。
他深吸了口气道:“并不是没有好处,将士在前面杀敌,都希望能得到奖赏,无后顾之忧,如此才能奋勇。
东台侍郎说朝廷的难处,我理解。
但太宗时是如何办到的?”
“时移世易,太宗时,我们还有足够的田亩,战事也不如现在频繁,而且一战灭东突厥后,缴获颇丰,且数年可以休养生息。”
这话说得有些隐晦,但苏大为还是听懂了。
首先太宗时,天下还有无主之田。
但是现在,基本能分的田,都分完了。
在大唐境内膏腴之地,是找不到良田可赏赐给军功贵族了。
至于偏僻角落,你说有没有田,那肯定是有。
但苏大为不至于傻到提这种问题。
换任何时代,大城市的房子,和十八线农村的破土坯房,价值天差地别。
就唐代的生产力,给赐了犄角旮旯的地,也没人会去种。
而且郝处俊之前的话说明了,与其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令基层生出攀比和怨望。
不如一刀切了,大家都没有,也就无话可说了。
再则,太宗李世民时期,灭掉东突厥,属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
但是到了李治朝,大唐四面扩张,也四面轮战,府兵无日不战,永无休止。
作战环境和强度不一样。
不像以前,能抢到那么丰厚的战争红利。
四周的敌人,富庶的,已经被大唐胖揍和搜刮过一轮了。
以前大唐的钱,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在四周人口不是穷,就是大唐的蕃属,这种战争财越来越难挣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3/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