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2120


“陛下,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书,备言百济戍兵疲惫,征役劳苦,奖赏无信,西归无期。恐师众疲老,立效无日。”
突然,殿中一个声音,令苏大为一个激灵。
刘仁轨?
熊津都督府。
第六十三章
府兵
说朝中别的事,苏大为不太了解,也不感兴趣。
但说起辽东半岛的事,那可就不困了啊。
更何况现任熊津都督刘仁轨,正是苏大为的继任者。
也是苏大为认为能力出众,有本事可以坐稳百济局势的能将。
昨日在苏大为与众兄弟之间的私人聚会上,苏大为还特意问到了关于百济和辽东之事,听高大龙和周良、安生他们说,百济那边刘仁轨做的不错。
许多苏大为在任上留下的策略都在坚决执行。
具体而言,就是继续分裂扰乱新罗。
镇压住百济局面。
外联倭国诸岛。
同时也配合安东都护府高侃,向高句丽方向施压,维持住当地的局面。
镇压那些心怀旧国的高句丽遗族。
局面确实稳定得不错。
刘仁轨并没有透过安生和周良等人,向苏大为有任何抱怨或诉苦。
一来安生他们主要负责的是倭国方向。
二来,刘仁轨为人方正,换句话说,就是进退皆恪守为臣之道。
苏大为只是前都督,大概让他知道如今的局面就可以了。
具体的困难,是绝不会向苏大为这边提及的。
而是以正规奏折的方式,向朝廷去说,向天子李治,请求支援。
对这一点,苏大为隐隐也有所预料。
之前他就曾在各场合,对兵部萧嗣业,和对安生等人时说过,朝廷如今对立功府兵的奖励大不如前。
如今府兵征召困难,长此以往,将会对唐军的战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其实通过数次对外的征战,苏大为已经明显感觉到兵员素质的下降。
今天的大唐府兵,对外虽然仍维持着战无不胜的战绩,但只有这些领兵的将领,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唐军在外,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军中大量混入了游侠,长安破落户,犯罪之人,戴罪立功者。
过去的良家子,比例急速下降。
作战的素质,已经大不如前了。
就这种情况,朝廷的赏赐仍不能及时到位,而且超期的服役。
过去打仗半年能解决。
如今常常一打就是数年。
就算是恶少年和犯罪立功之人,也无法忍受这么长久的征战,而且战后不得抚恤和奖励。
迟早要出大事的!
在历史上,唐军真正的出现大败,被几乎全歼,还要到未来大唐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
一战戳破大唐不败的神话。
之后,四夷动摇?
叛乱频发。
直接震动了大唐的“天可汗”、“朝贡蕃属”体系。
正是今天的这一切?
导致那样的恶果。
并非只是单纯某一个将领失智?
导致大唐的大败。
而是多种因素的集合。
其中?
根源正源自今天大唐上下,对府兵制的奖惩越来越懈怠。
有的崩坏,是制度根不上环境变化。
有的崩坏,却是明明有好的制度?
却逐渐废弛。
有法不依。
苏大为还在低头思索着如今的府兵制度情况?
耳听殿上高宗咳嗽了几声?
喘息着道:“遣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兵渡海以代旧兵?
并敕仁轨俱还。”
这就是李治的答案。
熊津都督刘仁轨说士兵疲惫了?
奖赏也不到位?
征役劳苦,而且朝廷说好可以回国的日期?
一拖再拖。
朝廷无信义,将士们思归。
再这么下去?
战斗力可就保不住了啊。
李治很干脆,回?
都回来。
朕派刘仁愿去接替你。
至于所说的封赏
呵呵。
李治的回应?
虽然解决一部份问题,但肯定没解决驻守百济那些将士所有的问题。
甚至是回避了一些问题。
派刘仁愿去接手?
也不过是重复刘仁轨所遇到的局面。
而且从心里说,刘仁愿虽然不错?
但能力比刘仁轨还要略逊一筹,换他去,还能否稳住局面,还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大为在一旁,欲言又止。
沉吟犹豫再三,眼看着李治身边有书记官和起居郎开始记录,还有太监开始写旨,终于忍不住,上前半步,扬声道:“陛下,臣有事请奏。”
沙沙
毛笔书写的蚕音,微微一顿。
殿上所有的声音,仿佛安静了一瞬。
隐隐有数名官员向苏大为这边投来质疑的目光。
还有高坐在殿上的李治,阴沉的目光看向苏大为。
那眼神里,明显透着不悦。
苏大为低头垂首,心中既有自己一时冲动的忐忑,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如果仅为自保,那他不开口对自己最有利。
但他非无情之人,刘仁轨和百济上的诸将士,皆与他有袍泽之情。
如今李治调他们回来容易,但付出的血汗怎么计算?
为国家流血流泪,安能不以重赏?
朝廷无信,今后如何再说动大唐将士们戳力向前,去替天可汗开疆拓土。
有些话,做猾贼的官僚,可以闭嘴。
但有信义,有热血的人,绝对无法坐视不理。
苏大为自认,自己心里的热血,仍未变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