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3/2120


一双微眯起来的细长双眼都似带着笑意。
从外表来看,实在无法将他和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许敬宗联系在一起。
他看起来完全是和善的,好似人畜无害。
但苏大为心中却暗自警惕。
越是这种人,往往城府越深,不可小视。
当年追查倭人间谍案,查蛇头之死时,最后有些线就隐隐指向李敬宗。
而且贺兰敏之的新宅,就在许敬宗的宅子旁边。
总觉得其中有什么联系。
苏大为心中虽然思绪电转,面上却依旧带着恭敬,向已经年逾七旬的许敬宗行礼道:“见过右仆射。”
大唐承隋制,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分别为中书省掌决策,尚书省掌执行,下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
此三部的首领大臣每部都有两人,所以这六部首领皆为宰相。
许敬宗此时为尚书右仆射。
也就是俗称的右相。
同时,他还被加封光禄大夫衔,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
荣宠至极。
李治再向另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道:“这位是东台侍郎,郝处俊。”
此人的名字在后世并不显赫。
但苏大为却是心中一动,恭敬向郝处俊行礼:“见过东台侍郎。”
东台侍郎,即门下侍郎。
龙逆二年,也就是去岁,李治改门下省为东台。
不过后来又改回去了。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郝处俊其人,苏大为并不陌生。
之前李勣征高句丽时,在唐廷内,是由郝处俊来协调后勤事宜。
那时郝处俊还是吏部侍郎。
在不久前李勣平定高句丽,战报传回长安,郝处俊也因功被升为东台侍郎。
苏大为暗自观察郝处俊。
见此人面色坚毅,双目炯炯有神。
虽然满头银丝,但依旧精神健旺,看似强硬刚直之人。
与许敬宗恰似两个极端。
李治继续介绍剩下两位大臣。
“这位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
这句话听在苏大为耳中,却像是一记响雷。
令苏大为的精神瞬间集中。
上官仪?
好像是上官婉儿的老爹?
记得历史上好像此人想整武则天,但最后被武则天给扳倒了。
苏大为向上官仪过去。
这位西台侍郎看上去年约五旬上下,身材不像之前几位胖大,而像是典型的文臣,比较削瘦。
他的颔下三缕长须显然经过精心梳理,显得光洁润泽一丝不乱。
身上的官服也是异常平直,细节处十分考就。
上官仪的脸颊瘦长,鼻梁高挺。
在一双花白的眉梢下,细长的双眼炯炯有神。
显然属于那种精明强干之臣。
苏大为藏下满腹心事,向他见礼道:“见过西台侍郎。”
虽然西台侍郎,听起来不是门下省一把手。
但加了同东西台三品,那又不一样了。
等于虽无宰相之名,但有了宰相实权。
并且还加了银青光禄大夫,仍兼弘文馆学士,及太子中舍人。
当之无愧的大佬。
“最后这位……”
李治的目光看向坐在最西省,面带微笑的一位老臣。
“这位是中书令,李义府。”
果然是他!
李治为东宫太子时,李义府为太子舍人。
在“废王立武”事件中,积极支持李治和武媚娘。
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李治和武媚娘心腹大臣,进爵广平县侯。
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
龙朔二年,李治更改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
司列太常伯,也就是吏部尚书。
不过今年,李治已经升李义府为中书令,也即俗称的“右相”。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义府
苏大为仔细打量这位右相。
李义府啊。
也算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了。
后世提起武媚娘,必会提起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位功臣。
若无他们在“废王立武”事件上的支持,武媚娘想当上皇后,只怕要等很久。
李义府年纪在五十上下,是四位大臣中看起来年纪最轻的。
他的头发乌黑有光,鬓角十分齐整。
若不是额头上有深刻的皱纹,几乎让人忽略他的年纪。
颔下胡须不甚长,也是齐整的乌色。
五官精致,高鼻深目,双眼隐带褐色。
苏大为向李义府拱手行礼:“见过中书令。”
李义府向他抚须微笑。
脸上虽在笑,但是眼里却似乎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审视味道。
似乎是属于“笑面虎”那类型。
好在苏大为眼下是武媚娘的人,与李义府也没什么利益冲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3/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