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2120


“如今神宫给你的命令,就是对你的考验,如果完成这件事,今后,我们会给你自由之身。”
“多谢,谢神官。”
名为苏我弥鹿的老者,眼神微动了一下,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一丝激动。
他低下头,向着两名神官鞠躬。
“去准备吧,你麾下苏我族残余的五百死士,神宫还会派出三百夜叉鬼助你,好自为之。”
“嗨依!”
苏我弥鹿再次深深鞠躬,强忍住心情的激动,擦拭了一下眼角,转身匆匆离去。
这么多年了,苏我一族,能否翻身,全靠这次任务。
这是唯一的机会。
也是苏我族的救命稻草,一定要好好抓住。
看着苏我弥鹿远去背影,两名神官轻声细语道:“苏我族可靠吗?”
“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应该会好好珍惜吧。”
“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三百夜叉鬼足以将苏我氏残族夷灭,不用担心。”
“说来,昨晚的新右三郎那边……”
“没有回讯,多半是出事了,证明唐人不可小视。”
“好了,我们也准备一下,回报神官,还有筑紫那边……”
余音袅袅。
一微春风拂过,大石阴影下微微一花。
早已不见了两名神官。
日影渐移。
新月县的平静,突然被隆隆的马蹄声给打破。
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惊讶的抬头,一眼看到往日里在新月县横行的大老爷,那位新右三郎带着一群凶神恶煞的人闯进了村子。
这些人里,有一些是大家平时眼熟的,是新右三郎手下的武士老爷。
但更多的人,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穿着一种精美衣甲的武士。
这些人手执的大刀,寒光闪闪,口里喝着一种新月县村民比较陌生的语言。
田间里,一位年纪在五旬的老人颤巍巍的站出来,拄着拐仗向新右三郎鞠躬道:“武士老爷,不知出了什么事?”
“原来是田下啊。”
新右三郎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老农,脸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你是村头,给你个任务,告诉其他人,现在新月县,已经属于大唐的管辖了。
我现在是大唐都督的家臣。”
新右三郎用力拍了拍胸膛,让自己显得更加神气一些。
他是有理由骄傲的。
都是做武士,但是做这破落小村的武士,怎么也比不上做大唐熊津都督的武士,听起来威风。
他已经打听过了。
在大唐都督手下,那个黑齿常之,还有沙吒相如,都是百济的将军,现在都投靠了大唐的都督。
而且提起那位苏都督,这两人都是一脸佩服。第九
显然跟着这位大唐苏都督才有更光明的未来。
他新右三郎脑子一直很聪明,不然也不会被人称之为聪明的新右卫门了。
如今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好好的抓住。
没准将来,自己也能混个大唐将军当当呢。
至于苏都督是多大的官职,新右三郎也不清楚,但是他心里估算,应该是很大很大。
百济王扶余丰,据黑齿常之说,就是被苏都督给抓到的,在苏都督面前,还要跪下说话。
百济王,和我们倭王,差不多平级吧?
那这么说来,这苏都督,岂不比我们倭王还要大得多!
想到这里,新右三郎真是喜得抓耳挠腮,只求有个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让苏都督看到自己的忠心。
他是武士,一向是效忠主公的。
对,主公是可以换的,只有忠心永不变。
就在新右三郎与村老田下谈话的时候,远处隆隆的蹄声更近了。
大片的烟尘扬起,吓得田间的农夫扛起农具掉头就跑。
但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没跑出多久,这些灰头土脸的农夫又被大唐的铁骑,如同赶鸭子般赶了回来。
“三郎,新月县的青壮都在这里了吗?有多少人口。”
唐军战马上,一位年轻的队正以唐音发问。
新右三郎记得这位队长是唐军中某个将领的亲卫,好像叫赵黑子。
不知为何,他总喜欢把自己的姓氏省掉,直接呼自己为三郎。
愣了一下,新右三郎才理解赵黑子话里的意思。
忙点头哈腰道:“小将军,这个村只是新月县的一部份,还有两个村落,这里大概也就两三百人。”
田间劳作的青壮两三百人。
加上村里的老幼妇孺,也不过千人左右的人口。
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一个自然村。
还比不上大唐的下等村落。
“既然如此,我留五十人给你看管这些青壮,务必让他们乖乖听话。
你再派几个人带路,申时前,整个新月县都要在大唐的控制下。”
“嗨依!”
新右三郎忙并起双足,卖足力气向马上的赵黑子,鞠躬到地。
“请交给我吧,保证会办得漂漂亮亮。”
回答他的,是赵黑子马尾后扬起的烟尘。
滚滚的烟尘在倭国带路党的领路下,向下个村落赶去。
……
唐军的人数不多,真正参与攻占倭人村落的人就更少了。
除去那两三百带路党,剩下的只配了一百五十余名唐兵随行,算是监军。
而剩下两千余唐军,并没有投入到这样低级别的行动里。
以苏大为首的唐军,沿着地图上标注的一条线,绕着路向前行进。
安文生看看左右陌生的地貌,向苏大为有些担忧道:“这边的地形多山,颇有些类似百济。”
“倭国多山。”
苏大为回忆着前世的记忆,笑道:“据说倭岛上的山多金银,若是尽夺其地,想必此次出征的将士都能收获颇丰。”
安文生还没怎么反应,跟在后面的王孝杰倒是眼前一亮。
他自幼家贫,参军也是为了混碗饭吃。
做战勇猛,也是盼着多得赏赐。
近年来,跟着苏大为倒是立了好些军功,可惜朝廷的赏赐却是越来越薄。
田产就不指望了,不过如果能多得金银,在长安能置处宅子,娶房媳妇,再添几个美婢下人,那日子倒也极安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