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746

  而在浙南的婺州州城东阳城中。
  “恭喜具美了,这次怕是要得以大用了。”
  刚从金华山中带着诸多山哈夷俘获回来的钱具美,就从左右当中得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这让他不由的心脏激烈的跳动起来了,他本以为自己要参加的是将来针对福建观察使五州的攻略,而一直率部在山区中征讨那些流窜啸聚为匪的残兵败将,以及不受教化的山夷土蛮之流,练兵以为应对。
  但没有想到会被安排北上去充当别人的副手?要知道太平军的升迁转调都是自有严格的制度使然,想他这样的降人背景想要更进一步,除了日常努力熬资历之外,也需要更多相应表现的契机才是。
  当然了随后他也得得知,作为他的搭档温州主播孔利落这个藩人也没有落下,此君将会率领数只番外义从队伍搭乘沿海巡检的顺风船北上,伺机登陆淮东沿海以为牵制和骚扰作战。
  只是他随后也有些期待和好奇,自己将要辅佐的又将是大都督府内的哪一位人物呢。
第八百一十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中)
  而在大江上游采石矶/牛渚矶对岸的横江大寨中,身为这次淮南讨击军首发大将的第三军中郎将朱存,也刚刚结束了登陆江北的第一场军议。
  然后,他才来到另一处场所当中,对着十数名当地投效或是收降的义军头领和地方武装头目,大马金刀的座下而开门见山道:“我可不敢要你们的谢意和感恩戴德,无论是生杀赏罚,这一切自当都归诸于大都督府才是正理。不过你们也莫要胡猜乱想。”
  “须知晓大都督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的;哪管你是山野草民还是官宦贵家,只要有所脚踏实地、务本求源的真才实干,就敢用你任事。”
  “然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他老人家又格外注重义理和德行;与我太平军理念不合者绝对不用,自身德行不足者可用而不可大用;你们又可是明白么?”
  “但是相反之下,大都督又事个念旧尚忠的人物。只要能够忠勤于事而不犯过失,就算是才具不足以当大用,亦可得以安养天年的善存之道,或是优处余生的一席之地。”
  “毕竟也算是旧识的渊源,所以依照太平军的例制,看在首义从事的份上,大可给尔等两条路子好走。若是有自觉受不住太平军规矩的,尽管交出部属带着身家细软到南边去购产置业,做个安养天年的富足人家。”
  “或是有意投奔我军清平世间大业的志士,同样交出部属接受整编和调遣,然后自个儿拿了推举文书到江陵去,重新修习太平军的义理主张和战阵事务之道,才可酌情叙用用。”
  “当然了,也有这两条路都不想选的,尽管出得这门去日后自有一番相见情形;但若有贪恋权柄财货而侥幸反复以首鼠两端者,就务怪我军言之不预!!!”
  虽然朱存说起这些话的时候口气一点都不激烈,配合他有些沉稳朴实的长相,实在没有多少威慑力;但是依旧惊得这些头领们冷汗涔涔的争相拜倒在地道:“小人不敢。”
  “多谢提点。”
  “自当唯以是从。”
  然而,当他们谨小慎微的苦着脸相继告退出来之后,却还是有人忍不住抱怨起来:“好歹是两岸往来有年的干系和渊源,这太平军还真是不讲情面,难道真要将我辈逼走绝路不成么。”
  然而很快就被其他人给大惊失色或是声色俱厉的斥责起来道:“闭嘴,都说了不要胡乱揣摩和开口,你想要作死也莫要连累我等的前程所在啊!。”
  “依仗彼方的章程,哪怕再不济也能做个富足人家,可要是恶了太平军,怕不是要抄家没族累计子孙身后,永世再难翻身的境地了啊!”
  “以太平军如今之势,难道你还指望能留下来这点人马来作甚,还不够刘汉宏或是杨行慜之流一口吞的。”
  而在排队横渡江上的连云船队当中,组织本地丁员、物资前来接洽的江东三路善后处置副使李瓒,也在对着一众聚附在身边听用和行走的亲族子弟,半是得意半是感叹的捋须道:“你等可知道大都督这次出兵用了多少时日?先发的上万人马,自用三月配备,前后就只有五天,五天啊!!”
  “从江陵得令开始,各方就近调拨军资物用和畜马车船行具,编组参佐和帐幕人员,召集夫役丁壮以为转输,前后就只用了两天!两天功夫啊!”
  “然后待统将自江陵登船放流而下,沿途自备行囊装具前来汇聚的徒手士卒,也早已经得令在地方预设的粮台和宿营地,分批等候点集和归建了啊!!”
  “前后也只用了三天,三天之内就抵达江宁附近;与当地游曳江上水军的汇合一处,而开始登陆对岸了啊;若论上下一心、雷厉风行的用兵神速,这天下直达又谁堪比之?”
  “若是当初的朝廷还有这种齐心协力,运筹帷幄、指如臂使的能耐,又何须丢了两京逃避蜀中了……这不是人心所归的天命使然,又什么算是天命呢?”
  “是以这淮南攻略从来就不是大问题,真正要紧乃是事后的布局和安排啊……这也是我能够为尔等争取一二的地方了。”
  而在另一艘大船上,经过了长相粗狂峻黑了不少的王仁寿,也在对着身边的一名文质十足的年轻士子到:“千万记住,从今往后不要再口口声声什么祁县王门了,那又是什么?咱们现在就是袁州新渝王氏的远支分家一脉,你就是我为数不多在世的族亲了;我还是那么句话,若是拎不清楚这些干系得话,就还请赶紧滚下船去,以免牵累了他人?”
  “我将你们从长安城那个死地带出来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家门宗祀的传续么?要知晓我前后可是承担了若大干系,好不容易才给你保举来这个阵前试用机会的名额。”
  “是以到了地方之后就给我放下身段沉下心思去,好好的体会一番斗升小民的生计疾苦,再用心想想自己究竟能够做到些什么。太平军讲究的是经世务本的学问,而不是躲在家宅里死读书,钻学问的功夫!”
  “若不是依旧不懂得体察民间疾苦,而善加以调和疏解的话,就算是经学传世之家的声名卓隆,也难逃哪天被人打杀上门来的存亡之厄。但若能因此站稳脚跟而又有出人头地之望,那兴许将来的河东本家反而还要仰仗我辈来传续了。”
  就在百里之外下游的扬州城中。迎着一片山呼海啸声,一身衣甲鲜明的杨行愍一行将帅,也策马步入了扬州的南门楼;而享受着来自万众瞩目的荣耀与辉煌的时刻。而努力绷住自己面皮才不至于大笑出来的杨行愍,亦是心潮澎湃不已;这才不过几年光景而已,这座淮左名都、天下第一富邑,终于落到了自己的手中了。
  在此之前他本以为还要有一番苦战和周折才能得手呢。但是那个狡兔三窟一般逃出来的吕用之,却是给了他连番的惊喜使然。因此,他仅仅是布阵围困住广陵城四周,而轮番作出了佯攻之势后,就有人忙不迭里应外合的开门出降了。
  当然了,严格说广陵城还未完全落入手中。因为见势不妙引兵败走的毕师铎依旧盘踞在靠北面的子城里,而手中还挟持着那位高令公呢。不过且观眼下扬州城中的人心都是无限趋向于己的,因为只有自己才给他们带来久违的安定与庇护。
  此外,他还镇压收并了城中乱战多支人马,斩杀军将而收聚士卒顿然得以胜兵两万有余;又夺取得了运司和盐院中来不及烧掉的大批钱粮财货,号称是兵强马壮一时。更兼以城中的士民百姓皆视己为解于倒悬的救星使然,成就一番基业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都具备齐全了。
  当然了,作为保留下这些钱粮财货来的功臣,权淮南转运副使萧胜正满脸堆笑着亦步亦趋在他身旁,口口声声的“留后”恨不得就是下一刻跪下来舔他靴根子似得。他表现的是如此的情真意切和口绽如花,以至于让左右人等暗自鄙视和唾弃之余,却又生不出多少嫌弃或是斥走的心思来。
  这却让他不由想起了进城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督率,广陵城中谁人都可以宽恕,但是这吕妖道却是万万不能留下啊!……不然真心是有损清誉了啊。”
  这是以谋士严可求为首的帐下幕僚、属官的一致态度。当然了,在他们背后不乏地方上那些因吕用之而破家灭门,各种苦大仇深的渊源和关系。
  “大兄如今基业初成,更当爱惜羽毛而守信践诺为表率,怎有可擅杀投献……此为大不祥呼。”
  这是他妻弟朱延寿为首军将的一番说词。则代表的是没有多少切身利害,却希望能够成屡用之身上谋取到更多利益和好处的趋向。
  乃至两边为此争执不休,最后还是他不得不出来调和和仲裁,以大业尚未底定为由当众宣布搁置争议。再命令将吕用之继续幽禁在大明寺中以待侯处,然后又暗中交待予以优待和礼遇之以为安抚一时。
  当然了,他已经私下对着严可求等人说好了;只要能将吕用之身上的价值彻底榨取干净之后,就会交给他们明典正刑以为收聚人心。相比之下,这个知情知趣的萧胜倒是可以留下来,作为寿濠军宽待降附的榜样而继续留用下去。
  然而作为他的好心情并未能够维持多久,就被来自城外的一则消息给打破了。“江南的贼军主动出击了,飞射都并海陵城外各军皆已阵溃,只余长驱都败退回来。”
  杨行愍不由叹了一口气,该来的还是终究会来得,只是这次比他料想的还要更快一些。然后他对着左右道:“来得好,传令严守诸门;如今我军既有坚城厚垒,粮械无算,军民百万。还请诸位齐心用命,我辈定基淮南的成亡兴灭,就在此一举了啊!”
  “再派出信使,前往光州和楚州以为交涉;下一步,我们要收聚各路人马,以扬州为前沿应对当下局面了。”
  而后杨行愍又对作为信使的人选分别嘱咐道:“刘汉宏好利而反复无常,可许以财货、田土户口;只要与我共同进退既可。”
  “孙儒残暴酷烈,可以示之以利害,言明太平贼的一贯行事手段。彼辈自会有所触动的。”
  最后,他又私下对着最早追随自己戍边的三十六位乡党之一押衙徐温道“敦美,还需你去往丹徒一趟了……就说我愿去诸多名号,而献土屈从太平大都督府之下,唯求淮扬一隅自养之地……只要应予之,则诸事皆善从之。”
第八百一十一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下)
  江陵城中的大图舆厅内,周淮安也在看着代表江东和淮南部分的沙盘上,由当值的参谋和参军们所推演出来的最新部署。
  这一次针对淮扬的用兵,主要是以沿江的鄂州、江州和润州防戍区为支撑点,动用了长江下游东面四路(江西、宣歙、浙东、浙西)的驻防力量和预备役体系;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对于关内战以后,已经解除追加服役和中长期征召的山南、荆南、湖南各路,后续休养生息的调整恢复过程和大型基建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
  至于作为两岭核心的广府方面,则是以北上的巡海船队作为主要支援力量。乃至安南都护府的旧地,依旧是作为大后方的粮仓和资源产地,除了追加工矿生产配额之外,就基本不动。位于西蜀要冲的峡江道情况比较特殊,也是同理对待。
  而来自大都督府本阵方面的主要军事准备,则是在总体协调和调拨、组建粮台(兵站)的前提下;追加了打击军,骑兵和水军/舟师,战斗工程团等序列,作为新编淮南讨击军在相应特殊/技术兵种上的加强。
  因此最终指标分摊到了地方之后,就由守备江西的第六军和第八军小部,共计十五个营(战锋/驻队);镇守江东三路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已经完成基本编成的三十七个营(战锋/驻队),在各自营下抽调一个团出来;也不至于影响到整体架构和日常军事勤务。
  然后按照就近原则分别乘坐车马舟船等载具,集结到沿江的鄂、江、池、绕、宣、润、常,沿海的苏、杭、越、台、温等各州州城,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整备之后,由沿江而下的前敌指挥司逐一接管和重新编列为讨击军的主体部分。
  再加上前指司带来的附属部队/技术兵器,因此最后预计满编之后的淮南讨击军将达到十五个营,约一万六千名的战兵/驻队兵。其中又被分作东西两个集群,西面集群为主力集群,以宣州(今马鞍山附近)当涂的采石矶为集结点;选择对岸相对薄弱的和州境内为渡江攻击的突破点。
  东面集群则是作为偏师,以浙东境内的动员力量为主而在沿海越州境内集结,因此也被称为沿海集群;然后利用江东的河网水系北上而通过润州燕子矶的浮渡大桥,大张旗鼓的支援对岸海陵县内的前进据点,以为佯攻和牵制性的力量。
  此外,在与淮扬比邻的江东(浙东)境内,还有来自江东三路善后大使衙门,所就地组织和提供负责水陆流转输运的约两万名民役和杂夫,以及新编而成的八营辅卒;作为上游水运物资汇集之后就近支援和维持的后勤保障。
  稍后,大都督府还将从两岭、湖南、荆南、山南等地抽调“三支队”的精干成员,再加上来自大讲习所的见习生员,部分接受改造和甄别的士子,重编成更多相应的随军“三支队”,以充作日后占领区内宣传、肃清和行政地方的基层执行人员。
  因此在这么一连串的部署下来,这支先发的讨击军领军人选其实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太平军主动介入淮南局面的初期目的,还是为了打击河削弱杨行愍为首寿濠军事集团,牵制和打破其统合淮南的趋势而已。
  因此这场维持这场战事的投入,对于太平军整体而言不过是一场犹有余力的局部战争而已。在各方面投入的相对短板都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领军之人只要不是太过愚蠢,或是贪功冒进到出现重大失误,就大可以按步就搬的推进下去好了。
  故而,在作为东路集群领兵官的人选之上,周淮安直接选中了江东本地人士出身的钱具美;道理很简单,他常年效力于杭州八都之中,熟悉相应江南水乡河网环境下的作战模式,到了类似的淮南境内也有许多用武之地;更何况还有冥冥之中潜在的气运之子加成,对上另一个时空线上宿敌杨行愍,就算落了下风也未必会有什么事。
  但是西路集群的主将人选就有些争议。或者说主动请战的人选有点多。除了先前主持过长安攻战的柴平主动退避之外,包括朱存、曹师雄、张居言这些军率级别的高层将领,就连年事已高的王崇隐和水军出身的王重霸,骑兵大将刘六茅,身为一军佐副的苏无名和吴星辰,都表现出想要争取一二的态度来。
  但是权衡再三之后,周淮安还是点了朱存这位军中“老大哥”的将。不仅仅是因为他资历最老、人缘颇好,也不仅是为了新、老义军潜在山头间的平衡计;也因为他是太平军高层中为数不多的河南人,家乡距离刘汉宏老巢的申光之地也相去不远。在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说不定可以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场。
  反正在太平军如今的军事体制下,只要领兵官负责的整体大方向上不出错,自然有相应受过足够教育和事务经验的参佐人员,为之拾遗补缺而减少各种意外因素和偏差使然;根本不需要主将刻意去发挥所谓“智计奇谋”的用兵手段。这才是在工业基础支撑下的近现代军事体系,与中古时代战争模式最大的分野之一。
  所以东路偏师钱具美所负责的是,在支援江北海陵防御战的同时,尽量吸引来自敌方的注意力;而带领西路主力的朱存,只要堂堂正正的依靠装备和兵员上的实力差,稳稳当当的直接平推a过去好了。
  至少根据太平军的敌工部门主动刺察,和走私往来中先期收集的情报表明;正在淮南四方争据当中的各支武装势力,虽然有强有弱各有特色;但比起在长安城附近交手过的河东军和代北行营各部,还是差了一两个量级。
  其中吕用之的地盘最小,只有扬州州城广陵及其近郊一些市镇;但是继承了淮南行营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不但带甲五六万且钱粮丰足,还有城内数十万口民为凭持;不过因为他上位和掌权的过程不正,内部本身就是矛盾重新;如今一旦自爆掉之后就基本再没有可能起复了。
  相对而言其中比较值得重视的,反而是在他手下起兵反乱的毕师铎等人。这位本身就是从黄巢战败后降伏的前义军将领,早年的经历也是颇为丰富多彩的。为人性情隐忍凶狠之余也是个久于行伍的治军和用兵老手,所以才能在弱势之下挡住北面蔡州军那么久。
  但是相应的劣势也很明显,他在扬州城以外的淮南地方没有足够根基和地盘;一旦被杨行愍战败或是驱除出广陵城之后,他是否还能够维持的住部下不至于消亡,就实在有些前景堪忧了。所以他能够再广陵城里多抵抗一日,就对太平军而言多一分潜在的好处。
  其次是作为外来者的蔡州军都知兵马使孙儒所部;他麾下蔡州兵随秦宗权往复辗转于官军和贼寇之间,养成了凶狠好杀又擅长裹挟的行事作风,也是是淮南的一大强梁和横项;但是他带到淮南来的核心战力数量不多,属于各方之中兵力规模最小的一方。
  因此这次在扬州多方对决中战败之后,只能龟缩在山阳城中聊以自保而苟延残喘。但他毕竟代表的是蔡州军的一路偏师而已,不排除日后得到更多后援而声势复起;在太平军的情报运作和军事打击序列中,属于长远方向上需要重视,但是眼下暂时不足为患的存在。
  然后是盘踞在淮西各州的刘汉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在黄巢席卷天下的数年光景当中,反复无常跳反了多次的五姓家奴,才是这乱世夹缝中求生的好手和一等一的墙头草。虽然他眼下还是站在同属义军的阵营里,但是那一天想不开或是为心的利害关系所诱,再度跳反而重新倒戈相向也是完全不足为奇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