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746

  “。除了荫蔽你的哪所小茅观外,还有汨罗坊的开源号、光正街的故衣铺、善光寺旁的益明居,南家质铺……可是收获颇丰啊。”
  几乎每说一个场所和名字,她身上摇曳的铃声就变得略加急促起来。
  因为,随着荆十三娘和赵中行的捕获,而相关人等中顺藤摸瓜起获了一大批来自淮南方面的眼线和密探,前后相关牵涉其中的人士,足足抓获了百余之多。
  其中以来自淮南方面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顺带牵连出来的其他势力。其中一些人甚至可以上溯到高骈刚到任镇海节度使时,所埋下的暗桩和伏子。
  由此也可见当初转任淮南的高骈,是如何对于继任镇海节度使的结义兄弟周宝麾下,处心积虑的布局和图谋手段了。
  然而,作为荆十三娘的上线,又让人有些看不懂了因为对方乃是身在广陵城中,身为淮南镇观军容使,兼东南招讨行营都监,却一直甚没有存在感的内供奉张泰。
  也就是说,如今刺客世家荆氏一脉余孽的上线,乃是把持朝廷大内的那些公公们。所以,周淮安也不由起了一些兴趣。
  要说晚唐五代那些此起彼伏的风云人物之中,同样也少不了这些没卵子的公公们浓墨重彩的一席之地。
  其中既有田令孜这般败坏天下的始作俑者,也有二杨兄弟这样奋力维系下去或是力挽狂澜的裱糊匠。
  当然,还有更多只是随波逐流,最后迎来当头一刀的庸碌、苟且浑噩之辈,却不知道这位监院淮南的张泰又是哪一个类型。
  “你都晓得了,还想怎样。”
  趴伏在脚边的女子突然变成另一种语气出声道。
  “我要你在广陵城中的所有关系和人手,以及与张泰的联络方式。”
  周淮安摩挲着她玄色羽衣下摆椎椎骨处滑不留手的位置,最后拽住那根毛茸茸的狐狸尾巴,稍加用力的旋转挪动起来。
  “如果你下辈子只想作个人形玩物的话,就当我没说好了……小聂继续。”
  “张公……张公早已经不闻外事了负责联络和支持我辈行事的,乃是他的养儿人称承业郎君的小张将军,”慢慢哀鸣起来的女子喘息着断断续续道。
  “张承业?!!!”
  这个名字顿时让周淮安不由一愣,这不就是历史上那个唐末五代的最后一个忠臣么。只是他不该呆在北方等着自己的天命之主么。
  怎么就莫名其妙的随这名不见经传的养父张泰跑来淮南来,还顺带策划怎么对付自己了这又是什么历史节奏和画风呢。
  虽然江东的战事依然初步平定,但是由此产生的而影响,却是随入侵不成败退而走的淮南兵马,一直波及到了全天下的各方势力当中去。
  ……
  郓城郊外的原野之上,万里晴空漂浮着几朵淡淡的白云远处是隐约青翠的群山绵连,大片黄褐色整齐成条的田土里,已经长满了嫩绿幽幽的禾苗来。
  如今的天平军节度使曹翔,却是穿着一身汗水浸透的寻常布袍,而混在一条河渠之畔那些汗发如雨的忙碌人群中。
  只见随着他奋力踩踏翻滚的龙骨水车,一股又一股清亮亮的水流,欢快流淌在各条田垄、横沟之内,又滋润着那些嗷嗷待哺的禾苗。
  作为重整之后的天平军上下主要的改变之一,就是以曹翔为首的各部将士,都要定期轮番参加诸多军屯田地里的农业生产。
  而天平镇残余的诸多兵马,也被他经过选汰之后,重新划分成为大量平时务农和劳作,只在秋冬作训的半脱产屯营兵以及少部分精壮强干驻守要点,待机而战的镇防军。
  虽然在此期间经过了好几次的反弹和抗拒,相继死了百几十个人,曹翔甚至被人当中射了臂膀一箭但是最终还是被他坚持了下来,并且推行到了已经收复天平各州去。
  相比之下重新丈量无主的地界,徕民屯田和鼓励士民百姓开垦荒地,组织鱼户和船家在大野泽里捕鱼捞藕以为足食驱使魏博军的俘获开山伐木,就实在不足为奇了。
  当然了,他能够这么做的最大凭仗,主要还是用自魏博军斩获的财货军资,及本地的丝、葛、绢、绵在楂岈山和文城栅以南,所互易而来的大批干粮、盐巴、农具和药材。
  因此彼间往来的多了,这位小曹节帅暗中“通贼”而颇以为厚利,在天平军内部已然不是什么孤陋寡闻之事了更别说那些操着山南等地的口音,活跃在天平五州境内的各色行商人等,难道真就是千里迢迢冒险过来做善事的么。
  但是在如今的朝廷已然消息断绝,关东各路藩镇自行其是、相互侵并,大多数人皆是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人会在意可以丰足赡军的钱粮物用,是从哪里来的呢。
  至少有“贼”可通并引以为援应,总比那些孤立无援而被邻镇和贼寇步步进逼,而陷入饥绥和困绝当中的感化军、兖海军之下的军民百姓,要更令人信服和安心的多。
  因此,当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曹翔,终于停下来换上其他人而端起一大碗苦味十足的茶汤,咕噜咕噜的一饮而尽,就见道插着小旗的虞候奔走而来,又半跪禀告道:“节帅,东南急报。”
  随即,曹翔看完了这封紧急军书,却是铜色脸庞上露出某种惊叹、谓然和崇敬的颜色来又沉声道:“召集衙内留守诸将,并各州守臣两日内汇聚城中,我将有大事需要宣布了。”
  而在郑州新郑县与许州长葛县的交界处,一场突发的埋伏和反埋伏的战斗刚刚结束。就在朱字大旗下,大大群赶来增援的人马正在打扫战场一身浴血的东都西北面防御使,东南行营都虞候朱老三,也站在一名披头撒发的被俘军将面前,大声的冷笑道:“顾孟六,就凭你们这些郎当货色,也想要我的命。”
  “谁叫你朱三是个吃独食的主,不但占了郑、陈、汝各州,还把持了鲁阳关的好处……只肯拿一点点而出来吊着别人”被俘军将却是惨容冷笑道。
  “莫以为勾结了河阳镇和天平军,就能在这关东为所欲为安枕无忧了……却不晓得多少人想要你的命呢。”
  “是么,那就先请你向下去等着好了。”
  朱老三却是不为所动,看着他被一刀枭首狞然道:“不管是谁指使的,有多少尽管来多少,我都会送下来陪你的。”
  “都官,已经拷问出来了,”随后,就有年轻的捉生将贺瑰走上前来低声道:“据说数日前有京中使者突然来访,随后他们就开始整营备战了……只是,暗中泄露此次都官行踪的源头,尚且有待追查。”
  “不用再追查下去了,我心中已然有数了。”
  朱老三却是摆摆手道。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乘着这个由头,把殷许河南郾城镇守使的局面给我控制住就够了。”
  “如今郑、汝、陈的春耕后才未多久,眼看又到春夏间的青黄不接之际……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了且留那些狗头到秋后,再好好算一算吧。”
  待到贺瑰拜别而去之后,又有左厢兵马使朱珍趋上前来,满脸凝重的低声禀告道:“河阳南关那已有消息回过来,李宾唐副都尚无举动倒是严监军哪儿,前日有一名从人外出采买未归呢。”
  朱老三不由深吸了一口气才叹然道:“我……知道了……来人,把这里消息送到河阳南城去,再厚赠五百彩缯于严监军,请他为我写一份陈情的表状顺便让朝廷派人带兵前来接管殷、许之地。”
  这时候,远处突然有数名背插小旗的迅兵,风尘滚滚的飞奔而至有落马粗喘着大喊道:“报,润州大捷,淮南军已然尽数兵溃江东,太平都督府正在全力追阵之中据称自此大江以南,再无旧朝旗号了。”
  朱老三不由的脸色一变,然后又当众对空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天助我也……快快替我准备一份合适的礼数,以李副都为使者火速南下往贺之……接下来,我等步伐不由且迈大一些如何。”
  而在大河奔流的北岸怀州境内,斜靠在节堂上座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也在一种将属和幕僚面前叹息道:“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这方才数载的光景,朝廷就连江东也尽易手了如此新锐的进取之势,却是越显得我这守户之犬的老朽不堪了。”
  虽然他如此自艾自怨的口称着,但是在场的诸多军将和幕属们,却是依旧威严正襟、噤若寒蝉的未有任何异样出声。
  “这样吧……好歹是交通往来一场,就派人且为致贺好了。”
  叹息了好一阵子之后的诸葛爽,才略带愁容和无奈的按着额头道。
  “先置办一份足够厚重的贺礼,再多问一声,我膝下尚有若干待字闺中的小女,可为侍奉枕席之选……还请不吝人情而愈加亲厚便是了。”
  听到这番表态之后,在场大多数人才如蒙大赦的松了口气,又纷纷的开声附和和赞同起来:“令公所言甚是。”
  “当为令公所想。”
  “此乃高瞻远瞩之言。”
  而在众人之中,唯有身为首席大将形容威猛凶狞的李罕之,是一副不可置否的冷淡表情,但也没有开口多说什么。
第六百七十六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续)
  长安,皇城大内的立正殿中。
  被一群形色各异的命妇所环绕着的曹皇后,也在面色如常而挂着隐隐的不以为然和淡然颜色,听取着这些大齐诰命贵眷们的各种奉承与试探的言语。
  然而她的心思却是已然飘飞到了远方去了;因为作为夫君兼做大齐新朝天子的黄巢,已然在数日前抱病完成了城外的兵马校阅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御驾亲征去也了。
  与之从征的还有尚书令尚让,中书右仆射李俊儒、左右枢密使庞师古、费传古、都观军容使盖洪等等朝廷重臣,以及十二卫大将军中的过半数。可谓是将星熠熠而格外的阵容鼎盛了。
  因此,如今偌大的京城之中连带京畿四州的机要事务;都是由掌管内廷庶务的曹皇后,加上政事堂留守的侍中赵璋、平章事崔缪,御史大夫郑汉章,还有一个形同摆设的王铎,在共同接受奏对和联署的。
  至于长安城中的治防和武备诸事吗,则是再度统一在了黄巢的亲信大将,诸门巡防使、京兆少尹孟楷孟楷的麾下;甚至就连黄门八子之一的京兆尹黄瑞在内,诸多黄氏宗亲和族人都被变相的架空和隔离在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自有一群亲信班底和护卫力量的曹皇后,才是这长安城中最有权势与威望的人物;也是那些夫君出征在外的命妇们,最大的主心骨和消息来源。
  但是她却并无多少大权在握的欣然和受用,反倒是有些心力憔悴或者说是力不从心起来。毕竟多年前她还只是一个以声色娱人的歌女而已。
  这些年一路走过来见识和经历的多了,才有了眼下的格局和手腕。然而,虽说她竭尽全力扮演好黄王后宅贤内助的角色,但是随之站到了这个母仪天下的位置之后,还是稍显有些底蕴和学识不足了。
  更让她心烦的是,虽然经过这场大病后的波折,已经大大弥合和拉近了,有些淡然疏远的彼此关系。但是黄巢在临出阵之前,还是私下秘密去会见了那个小刘氏。
  并且还让与自家关系较远的大内择捡使黄毅,来负责益都、襄平二王的日常护卫安排。这明显就是有所制衡和防备,或者说不信自己的气度和城府,能容得下黄王血脉的两个小儿么。
  而她最大的心病,也就是膝下没有一个亲手养大的儿女来作为傍身;唯一教养出来的养女也远嫁在南方而终究有些鞭长莫及了。所以在某位新纳的妃子传出身孕之后,她就迅速与之达成了某种协议。
  只要能够对方能够诞下子嗣来,她就会以皇后的名义养在膝下,令其天然就有了嫡系的名分和大义,然后再进行慢慢的经营和布置,但是在此之前,她绝不会做出动摇国本和根基的事情来。
  正当曹皇后越发有些不耐和无聊的,打算寻个由头将这些抱着各色心思和念头,才聚附在自身边命妇们给打发出去;却见到一名内宦恰巧就踏着碎步进来低声禀告道:“堂老发来帖子,请娘娘移步宣事殿听政。”
  随后,曹皇后就有些百感交集的看着一份急报的扎子;却是在心中暗叹道,自己那位养女壻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么。然而自己又当何以自处呢。
  “皇上亲征在外,还请娘娘拿个主张。”
  清瘦硕睿的侍中赵璋再度开口道,“吾一介妇人……岂不是要避嫌么。”
  曹皇后张口欲言又止,最后心思几转之下还是叹声道:“若是皇上许以裁断国事的娘娘都要避嫌了,那我辈岂又能独善其身呢。”
  赵璋继续劝到,顺便瞥了一眼对坐的平章事崔缪;他可是记得对方还有个女儿,也陪嫁在那位大都督的身边。
  “也罢,其他的东西吾也不懂不会,只是觉得圣上亲征在外,莫要让人徒了乱心思才是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