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746

  乃至在成德军中有个中依旧心向朝廷的部属提供消息称,这成德军一旦彻底平定横海军全境,便就是得陇望蜀而南下图谋位于青州一带的平卢镇。
  至于已经公开尊奉了贼军旗号而攻入河南之地的魏博镇,崔安潜的使者根本没有机会抵达节帅韩简所在军前,就已然莫名其妙的失踪在了行走的道路上了;哪怕他提出可以赦免对方而重归朝廷也没有任何用处。
  因此,崔安潜放眼望去自己竟然只有区区河东(今山西大部及内蒙延边)道的一隅之地,可以作为讨贼的凭仗和根本了。
  而其中作为河东大地西南门户的河中府(山西临汾)及河中节度使留后王重荣,已然杀了监军院使公开投降了贼军,而转过头来逐步侵占和吞并,汾水上游依旧忠于朝廷旗号的州县。
  东南上党盆地的昭义军平而复叛;还需要重新征讨和平定;他实际上所能凭仗的不过剩下位于河东腹地的北都太原及其河东镇,以及雁门以北的故代北行营所属各州了。
  然而代北各州虽然民风彪悍而城傍藩落众多,但是同样山多地狭土地贫瘠而物产不丰;与朔方等沿边军镇一样,长期需要朝廷输供来维持。
  因此他只有太原各州所在的“晋中盆地”,来维持和供养河东镇所属的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等各路人马。
  因此,如果不能尽快平定泽潞各州,取得当地的财赋和库存为补充的话,别说是南下讨贼收复失地,就算是维持麾下这数万大军都要成为问题了。
  再想到正在凤翔镇的奉天城,苦苦维持和支撑西北局面的宰相郑畋,崔安潜一时之间竟然有些逆时背运的无尽怅然和暗自伤怀起来。
  只是他这种情绪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就很快的振作起来;正因为事实如此的艰难,才是他们这些名门显望之家,应时而起而力挽狂然的大有可为之处。
  最起码,就算日后朝廷是在难以振作再起,他在这里的作为也足以给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乌水房,留下足以凭据数代的人望和基业了。
  毕竟,虽然他一刻忠于朝廷报效家国的心思矢志不改,但是随着年事渐高而门下依附的族人子弟愈众,也要有所为身后的长久计和家族的未来盘算了。
  这时候,一份从长安辗转自关东送来的消息,再度让他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下来。因为那个窃据两京的贼首黄逆,不知道发了什么失心疯而同时在长安和洛阳开科举士。
  虽然因为彼辈出身鄙陋而愚盲,在相应的“科举”过程中因为缺少章法和经验,闹出过不少笑话和是非来;但是在不拘出身的号召下,最后居然在两地还有分别上千人参加了这场“贼试”。
  而其中甚至还不乏有读书人和下层官吏。这摆明是进一步要与朝廷争夺大统和人心了;而留在当地的崔氏支族亦是不免派出了相应人选参加,以为内应和暗子。
  其中有两位崔氏子弟,竟然也通过了初试和再试,进入到了只剩百余人的上殿复试;同时也将贼试的文卷给加急送到了崔安潜这里来。
  其中并没有什么经义大道,也没有判词和诗赋;而是些七拼八凑起来缺少关联和次序,具体实务和事例对策的问答。可以说与朝廷传统的科举试目相去甚远,更类似旁枝末节的胥吏之学了。
  但是越是如此,却让崔安潜越发不安起来;因为他可以想象到这些题目的趋向,对于那些一直苦于不入流的吏目和生员们的吸引力了。随后,他在就在回复去信当中的额外交代:“一定要想方设法破坏和扰乱此事,可鼓动人上书攻吁和辩驳之,以折辱读书人体面为由,先把水给搅混了再说。”
  然而,就像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般的道理。当崔安潜从天井关班师再度兵临潞州,接受监军院使吴全勖的投降,又准备再进泽州之际,从淮南境内又辗转送来另一个让他有些不免当场有些失态的消息。
  “太平四愿?真是该死,岭贼竟敢微言大义,岂不是要动乱本朝的文法,篡夺国家的义理人心么么。”
  这一刻,崔安潜也不免有些悲观失望起来了;前有窃据中原的伪朝以科举笼络吏目之选,后有荆湖、两岭的太平贼,假称大义而与朝廷争夺文法和大义所在。
  而天下忠于朝廷的力量,却被分割做难以呼应的三处地域各行其是,而对此几乎无能为。然而他也因此再次下定了决心:随即派使前往雁门以北许以一切的权宜和便利,以再现咸通年间的接力助剿之故事。
  ……
  而在漫天风雪交夹之中,刚刚艰难跋涉的穿过了一片残破汴州境内,又渡过了济水和白沟的一支人马,也不得不在比邻滑州的原武军城中停驻下来而且作稍息。
  虽然他们人人都身披厚实的大氅和棉袍,连带坐骑都盖上了保暖的毡毯;但是这场断断续续的冬日进军,还是让这只专门挑选出来的队伍,陆陆续续出现了频繁的掉队和减员。
  因此当他们进入空荡荡的原武军城中时,许多人已然是被冻的浑身僵硬而连坐骑都没法自行下来了。用迅速升起的篝火和围炉,烤化敲落那些顶级而在鞍具和车毂上的冰雪,又将士卒们紧靠着坐骑的身体暖和过来之后,胡子眉毛上都是白绒绒的朱老三,才端起一碗加糖和姜末的茶汤慢慢的啜饮起来。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中)
  “今日这一路过来,又走散。走丢了十七个,冻伤、冻倒了怕也有几十个呢……可都是咱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士卒啊。”同样满脸冰粒子的朱珍,努力缩着脖子大声抱怨道。
  “俺真是犯了失心疯,才会冒着这大雪天随你来打这啥老子的滑州(今河南滑县)……满打满算出来三千人马,在路上就先折了一成多了。”
  “这还算好的了,俺们随补天王(仙芝)打宋州那会,一个晚上就能躺倒成百上千号人呢……那叫不起来的真就起不来了。”已经在炉火前喝完了一碗热汤,容颜苍黄而干瘦的老将张存敬叹道:“好歹咱们这回还是干粮罐头炭火冬衣准备周全才过来。走到哪儿都有热汤水和炉火烤着……你没看路上那些城邑、市镇里的义军和百姓是个什么情形,再多抱怨就是不知福了。”
  “毕竟那长安派来的严(实)监军已经到了河阳南城了;再不动起来的话,咱们的一番策划就要落的空了。如今也只能委屈一下兄弟们了。”
  看上去依旧是浓眉大眼憨厚朴实的朱老三,亦是宽释道:“那诸葛(爽)使君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这个消息和内情的,人家在卫州那儿可是直当魏博军的兵马颇为艰难了……咱们也就在这路上额外辛苦一点,到了地方上边会好些了。”
  这时候随着扑卷而来的呜呜风雪大作,吹动着厚实的布帐哗哗作响声中;一名全身都被染成素白色的军士,步履蹒跚的迈了进来,用一种僵硬颤颤的声音道。
  “俺……回来了”“真是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先喝口热的缓过身子再说吧。”
  朱老三连忙上前拍打对方身上的雪花,又解下镶皮毛的大氅披在对方身上道。
  “不辛苦,就是道路有些难走……暨此差点儿就掉到雪窝子里去了,两匹坐骑也折了一匹,只能半道丢下了。不过总算是把路子给探出来了。”
  这位河南濮阳本地出身,不过十七八岁年级的捉生小校贺瑰,却是有些感激接过去好好大半碗,才喘着气呵着烟继续道。“我这回可是一直摸到了那匡县城外,又沿着城下转了一圈都没人发觉;反而撞见了许多冻死送出来的弃尸。又往北边十多里外的蒲城镇去了一趟,虽然墙头插旗更多一些却也是同理。如今四野里已然没有任何的巡哨,就连几个隧台、卡子和戍寨也是空置。”
  “另外,周旁那几条大小河汊子都已然十分硬实的冻上了,用镐头敲下去也就一个白点儿,走马过车是不成问题的,其中好些路程,我便是用滑子(爬犁)给拖过来的。”
  “这便好了……传我令下,让头批造饭取食过的将士,就地寻找物料制作更多的滑子。待到第二批取食完毕之后,取出多于的帐毯衣被来,做好牲口和坐骑的保暖手段。该喂足的草饼、豆料都不要可惜了,怕就要有用大用场了”朱老三闻言挑动粗大眉头欣然道。
  “得令。”
  “晓得了。”
  “这便就去。”
  众人连忙相继应声道。
  而贺瑰自行也从筒子炉边上靠贴烘热的饼子中取下两块来,又从陶制罐头里挖出一大块凝固着白花花油脂的菜炖腌肉来,用两片饼子夹起来就着加了杂面糊、茶梗、肉干、盐菜和醋纸,而滋味十足的热汤水大口吞吃了起来。
  数个时辰之后,这支人马就继续顶风冒雪的重新踏上了行路;而在迷迷蒙蒙的视野当中,他们只能靠前方被大雪覆盖的道路上,所隔三差五立下的杆子来引导和辨识方位了。
  只是天越来越黑了,风也越刮越大,几乎把斜举的战旗都要刮破了,而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天上的云层也越压越低,仿佛是破了个窟窿而将所有的雪花给倾倒下来一般。
  那些行军的将士们哪怕裹着冬衣又用各种织物卷缠在身上,还是感觉像是在冰窖里一般,冷得浑身筛糠一般地打颤。身上的铠甲和兵器也像是灌了铅一般的变得越来越重。
  有些身体稍微弱一点的将士简直快要受不了了,好些人只觉的腿都要冻僵了,仿若是抬一下都非常困难。他们真想停下来不走了,但是一想也许只要一停下脚就有可能被冻死,与其在这半道上被冻死,还不如咬咬牙坚持到滑州地界。
  说不定还能立点功受点赏,然后有个避风保暖的场所好好休息,吃上热气腾腾的汤食。就在这种勉强坚持下去的精神期许当中,他们亦步亦趋走了不知道多久,又累倒下来和摔滚受伤了数十人之后,终于再度接到停了下来的号令。
  而满是冻结冰凌的青灰色匡城城墙,赫然就矗立在了因为风雪稍微停歇下来,而变得清明的大多数人视野当中。而满是厚厚积雪的城头上,这时候依旧是一片的死寂,只有城堞垛口之间隐约点点的笼火,还在昭示着可能守军的存在。
  随后几具滑子被推过冻结起来的窄窄城壕,又抵靠着满是霜雪的墙根,连接组成了数根长长探上城头的杆子;然后将带着挂钩的引绳一点点的升高上去,最终斜斜嵌在城堞的内里。
  然而城头上依旧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就连拉升上去的绳梯悉索声也被掩盖在呜呜呼啸的寒风中;随后数十个脱掉了厚重累赘的棉袍,而只剩下皮毛袄子衬着镶铁甲的矫健身形,闷不作响的攀缘着摇曳晃动绳梯而上。
  不久之后,在墙头上晃动起来的火把,让朱老三提起来的心眼重新放了回去。
  “这些魏博镇的狗东西,大多散在民家里窝着呢,倒让人还得多费一些功夫搜杀出来……倒是衙门那边收拾的快,只是就没有什么像样的缴获了,也就一个镇将守着。”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衣甲上的血水已经凝结的朱珍,半是得色半是抱怨对他禀报道:“留下受伤和疲累的士卒,我们再去蒲城走一回。”
  朱老三当机立断道。
  又过了大半夜功夫之后,如法炮制的朱老三已经站在了,比起匡城更高一些的蒲城镇墙头上;然而这处军城中的激烈战斗和嘶号、吼叫声却已然不绝于耳。
  不过已经无伤大雅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因为在脚下的门楼内,他亲自率领亲兵斩杀了负隅顽抗的十数名魏博将校,可笑的是在破城而入之前,他们还在招妓会宴而喝的酩酊大醉有之。
  但是尽管是醉意熏然之下,但是还是无愧于“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名声,在狭促的会宴之所当中他们仅凭随身的短兵和随后抓起的案几,就能负隅顽抗的多次将攻入的义军士卒,给打杀和驱赶出来。
  直到朱老三率亲兵以刀牌抵入其中,才见他们挤入墙边逐一的斩杀、戳翻在地,而在此期间居然没有一个乞降或是求饶的,反而是在垂死挣扎之中,砍破了他防护精良的明光铠,而在臂膀上留下一道伤口。
  “赚大了啊……里头可都是好东西啊……还有许多大牲口呢。”
  随后朱珍喜形于色奔走而至的喊道。
  随着在洋洋洒洒的雪花飘摇之中,被争相打开的一处处库房大门,顿然在火把照耀下露出其中队列成老高的一袋袋麦豆,一捆捆的布帛和衣被,一筐筐新旧不一的铜钱,一坛坛的青盐和酒水,还有成挂的干脯和风腊……
  最后几个略小库房之中,则是摆满架子上的兵器和拆解装箱的弓弦、箭矢,一领领码放整齐的甲衣和成叠的盔子。大多数还是崭新和铮亮的。
  “乖乖的,这魏博狗子怕不是把一整个军的家什,都摆在了这儿了。”
  “竟然还有马厩,里头可都是上好的平州马呢。”
  “这可不行。”
  巡视完这些库藏的朱老三,却是给他们泼了捧冷水。
  “咱们这回可不同以往,能用的兵马不多,讲究的是一个快打快,乘其不备而速战速决……所以除了些直接能用上的家伙和轻贵之物外,其他这些累赘千万不能带上了,不然等到魏博军惊觉过来,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那可真是可惜了啊,好赖是这多的粮草和物用,都要白瞎了……就算是就近散发给百姓也好啊。”
  朱珍不由恋恋不舍收回目光,撇了撇嘴遗憾无比道。
  “这儿可是军城啊,最远的民家也在十数里外的,这天寒地冻谁能跑这么远来拿你的粮食……只可惜了这些搜刮来的膏血了……就算用不上运到南边,也能换来许多好东西吧”在旁的张存敬却是摇头道。
  “打住了,莫忘了咋们眼下最大的指望和目标所在,难道只是为了贪图这些许斩获么。”
  朱老三有些无奈的打断他们思维发散。
  第二天天色发白之后升腾起的漫天烟火前面,一支满载而出的队伍蜿蜒而去,只是他们都换上了魏博军的衣袍和铠甲,而用刀枪剑戟弓弩武装到了牙齿。
  “接下来咱们再接再厉,且去胙城。”
  骑在换乘来的青灰色高头大马上,朱老三意气风发的道。
  “这儿才不过时一个粮料小使停驻,那儿可是有着节衙判官监管的转运粮院所在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