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746

  毕竟虽然太平军在各地推广改造和兴建各种水力工场、作坊,但是还是不免残留了大量的手工业因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似乎建造水力传动机构的。
  而且就算是水力工场同样也会受到四季潮汐涨落的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在枯水期招募大量的人手,或是借助畜力来把持足够的开工规模。
  至少在初级工业孵化器的关键节点之一,使用煤炭等植物化石燃料的蒸汽机科技,被完全攀升出来之前,就只能这样因陋就简的半机械半手工化了。
  因此,这些产量加在一起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换算成后世的吨位就显得有些可怜了,甚至就连政府整顿关闭的六七十年代“五小工业”的产能之一都远不如。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工场和矿山,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外,吸收和容纳了大量社会闲余劳动力,一方面减低了社会治安地维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和维持了一大批,通过集体生活和生产协作的磨合,具有一定军事动员基础和组织度的潜在兵员。而从其中逐步选拔出来的技术工人,更是产业升级换代必不可少量变到质变的基数条件。
  不过,好在原始蒸汽机的基本三大要素:高热值的燃料来源(交州露天煤田),足够强度的管道和轴承材料(南海锻钢),以及耐热耐腐蚀的密封手段(杜仲胶和棕榈、剑麻纤维);目前都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初见端倪了。
  因此距离实验成型到投入运用的样品,也只是剩下不断试错和测算出最大权衡的亢余量,最终得出最佳配比和设计方案的漫长过程了。
  因此,眼下的时间不是去参合北边那些乱事,而是先把或其科技树点齐全了,做好军事装备和战术升级换代的准备才是。
  当然了,能够从孟楷那里取得联系,完全就是一个意外之喜。之前的义军中虽然不乏暗自与太平军互通曲款之人,但是多数是利益往来的关系。而且大多数在进入中原而黄巢大军日渐得势之后,就逐渐疏远和断开了联系了。
  毕竟,以利益维持的关系终究会随着环境的时过境迁而改变,但是以某种潜在共同理念和目标所维系的关系,却是可以在因势利导中,比较长久的经营和扶持下去的。
  ……
  而此时远在关内长安城中,被称为大齐“执金吾”的孟楷,也似有所觉是得忍不住狠狠打了个喷嚏;然后看着有些阴郁的天色不由发愣起来。
  因为相比天气尚且暖和的荆襄一带,如今的关内之地却是已然进入到了深秋飒飒的凉意当中。而身在前沿的大多数义军所部,居然还没有筹备齐全冬衣,帐毯之属,而只能各自转而想方设法向着南方采买。
  而关内的战事也是屡有不顺,虽然前方不断发回的战败总是宣称,只要再加把劲下一刻就能打败官军了;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奉天还是大散关,朝廷的残军都巍然不动的继续坚守着。
  然而就算是身在相对舒适的长安城中,孟揩充满烦虑的心情也没有多少改善。别看他担当的令人羡慕和畏惧的京兆尹兼诸门巡防大使,但是却更加怀念其那些在阵前争战的日子。
  毕竟,在经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与热度之后,大多数人剩下的也只有日复一日的麻木和懈怠了;因为作为巡城使所属的衙下,每天都要处理海量的琐碎事务。
  其中大多数都是偷鸡摸狗、争衅斗殴之类的鸡毛蒜皮事。最严重的也不过是两位义军将领在平康里争风吃醋,而各自叫来部众在白日里上演了一场延及数条街的全武行。
  此外就是针对义军层出不穷的造谣和传谣了,在街头巷尾总是屡禁不绝;虽然有言再三提点过这是朝廷余孽的阴谋,而不可以滥捕滥杀;但是在尚太尉那儿却是正在逐渐失去耐心而开始施压了。
  孟楷才知道当初在广府时,是如何的省时省心的取巧了。因为大多数的琐碎事情和庶务,都有那个“虚和尚”,及其他挑选的人手承当起来,身为留守使只要接受最终的结果,决定相应的赏罚就可以了。
  但是在这里,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再来。光靠义军安排和分派下去的人手,上阵杀敌还有几分把握,可是埋头下去做事就有些捉狭,甚至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是又从何做起;而靠那些衙门中原本留用下来的官属、老吏,却是隔了心眼的不怎么好使;或者干脆就是畏威不怀德的有十分气力,却驱使不出三四分的本事来。更加令这个局面雪上加霜的,则是不断涌入的关内难民。
  偌大的关中之地,经过了连年的灾荒和如今的兵火,眼看又是个颗粒无收的惨淡局面。虽然长安城中依旧号称储集甚多,但是各方面的支给和用度更多;同时还有许多遭灾的饥民慕名涌入长安想找口吃的。
  因此为了争夺来自长安的输给配额,在一些驻防地方的外围义军当中已然出现一些杯葛和龌蹉之事。乃至开始有人在朝会上提议,从关东留守的各位镇守官将处打起主意来了。
  就在上个月还发生了黄王新任的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朱三,因为筹办的器械被半路劫夺的缘故,悍然攻破河洛与南阳盆地间交通冲要——鲁阳关,击溃同属大齐的严选所部数千人的事件。
  而面对这种逐渐严峻起来的局面,同样受到南边那位的影响而公然与之交通往来的,显然还有大齐朝廷的那位都转运使刘塘。然而他的行事也更加的名正言顺和公开倘然的多。
  因此,在相继送走了那些终日游荡街头而无所事事,只会卖弄舆情、鼓噪文章的文人、士子之后;他已然开始未雨绸缪式的收揽城中贫户、难民中的青壮,以抄没自官府和宫中的各处作坊、匠局,安置劳作以为生计所需。
  并打算在下一步恢复起义军自岭內以来男女分营的制度来;然而这个策划却在大齐朝堂上遭到了,崔缪为首的新旧投附臣属的竭力反对和抵制;虽然这事有太师兼侍中赵璋的支持,但是对方也说服了尚太尉站在他们那边。因此黄王在拿捏不下之时,便就以避免朝廷之中的矛盾激化为由,变相否定了这个策划。
  这不由的让孟揩更加忧虑起来了,因为在义军进入了这座长安城并建朝大齐之后,从黄王到最底下的大家伙,都不约而同的发生了许多让人不知道好坏趋向的变化。
第五百二十六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中)
  而在长安北面的鄜坊节度使,又称渭北节度使的理所——坊州(今陕西黄陵)城下。已然是大齐左武卫大将军,身兼北面游奕使黄皓,也在观望着城头上依旧顽强簇立的残破官军旗帜。
  虽然他通过围城打援的手段和计策,以所擅长的步骑野外浪战,相继击破了来自鄜州、丹州等地的援兵杀获各数千人;但是这困守城中的鄜坊节度使李孝昌,却是依旧坚据着不肯投降,甚至亲手射杀了前往交涉的使者。
  然而这渭水以北的天气,却是正在一天比一天的变冷起来,而他手下的将士们,却依旧穿的还是夏秋之际的单衣和胯衫;因此,在昨天夜里又有一百多个伤兵,就这么哆哆嗦嗦抱在一起睡下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虽然他已经多次向长安催促所要更多的酒水、柴薪和衣被、帐毯之属;但是后方相继送过来的东西却是未能够尽如人意,甚至充满了纰漏和错误。
  其中送到前沿来的除了粮草和酒水还算充足,许多却是并非眼下急需的盐块和铜钱、生药之类,而他所求的鞋帽衣被帐毯,居然大多数是轻薄的绸布、鞘纱和单罗等织物,甚至还有女人裙衫混在其中。
  这就让人有些愤怒异常了。他不得不一边让人分兵出去到临近的升平、宜君各县去筹给,一边严词令斥的鞭笞和打杀了好几个相关的输运官;又上书到皇上老叔面前,据说还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但是相应的输运效率反而未有提升,而变得更加缓慢和迟钝起来了。虽然长安城中给他的答复是,已经在全城组织人手缝制冬衣和被褥帐毯等御寒之物,但是距离能够送到军前之期只怕还远得很。
  因此他也变得忧心忡忡而越发暴躁起来。因为,一旦这北地冬天到来的第一场雪下,他就不得不从这坊州城下撤军了;不然的话这数万人马在野地里立营,不要官军来攻就已然先冻死冻伤大半了。
  他也是在有些不大明白,为啥在当初奔走转战的道路上,都能够做到衣食无缺而用度充足的义军;怎么打垮了朝廷进了长安城之后,反而是变得诸事不顺起来了呢。
  然而在他所不知道的坊州城中,同样也弥漫着压抑之极的气氛。
  一些看起来面黄肌瘦的士卒也在几个校尉的串联之下,也满脸不忿聚集到了外院都虞候东方逵的面前,开始七嘴八舌的请愿道:“郑相公在奉天号召天下兵马勤王,我渭北镇固然是积极响应而出兵;何尝落过于人后的。然而今坊州受困于贼,却又有谁人能够来救援我等。”
  “节上他一心想要为朝廷尽忠,固然令人敬佩。可是我辈难道不要穿衣吃饭,供养家人么。难道有人可以不吃不喝的报效朝廷么。”
  “至今军中未见朝廷一钱一米的输供,全靠咱们自己挨饿受冻的坚持守城……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啊,难道要令我辈效法张(巡)中丞(杀妾食军)故事么。”
  ……
  襄阳城中心的牙城后侧,著名的古迹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却被兵火焚毁的旧址上,刚兴建起了一座颇为宏伟的建筑来。
  而在这座新落成名为“图衍厅”的大环柱拱顶式建筑內,最为显目的无疑就是一处占据大半数面积的分组式巨型沙盘,以及与之相对的整面墙上,足有三层楼阁高的彩绘地图了。
  其中放置着各种精确到各地县城、关卡,交通要冲一级的精致模型,以及标注这相应状态的各色小旗、符号;将如今太平军治下的的地盘和不同程度的控制区,给分门别类又一目了然的表现了出来。
  其中暂且分为安南、两岭、湖南、荆南,江西、江东等若干部分,并还有大片的留白和有限标注的不同级别区域,主要是为了日后继续拓展和增加、补充的余地。
  而围绕着这组巨型沙盘和作为整体静态参照物的墙面大幅地图,则是十二个时辰全天候轮流值守的参佐人员。他们负责根据随时送进来的消息和数据、表章,在巨型沙盘和大地图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具体到相应区域和城邑的户口多寡、土地产出和山林矿产等资源,驻军的基本分布与调动情形,道路交通、通讯和工矿场能的布局等等。这些实时的一手数据能够在上面最快体现出来。
  然后再配合参事、参谋、筹划科等部门进行例行或是针对性的推演和判研,乃至模拟各种大小作战方案,或是组织协调大规模经济调配活动的预案、对策和手段。
  因此,周淮安决定将这里定为每旬一次的高层(军政)联席会议,以及每隔月末大都督府各部门扩大会议的唯一场所,也是方便各方面进行比较直观的交流和协调。
  今天正是高层联席会在这里联署办公的第一天。因此周淮安端坐在便于观察沙盘的高台上,左右首分别环列着以朱存为代表的太平八军官长,和樊绰为首的都督府诸曹主官们。
  而在高台的边沿上,则是威严正襟站在相应阶梯上,一丝不苟而声音洪亮宣读最新报表的诸位当值虞候,以及正闷声不响在沙盘上同步作业的参谋们。
  因此一时间,偌大的厅堂之内只有宣读报告的声音朗朗;以及在沙盘上作业所发出的细碎响动声;只有念到相应部门或是军事序列之后,才会有人站起来接受周淮安的询问或是主动报告后续进度,乃至讨论更加具体的细节问题。
  “九月秋收前的广府粮价为,斗米三十五钱,新谷二十八钱,陈谷二十三钱,薯蓣每石六十九钱。”
  “其中留司常平仓已收入新谷六万八千九百七十石,前后放出和粜价陈谷八万四千六百五十三石;”“其中糟损严重转为饲料加工的八千又六十五石;就地转为压缩口粮、罐头产品加工的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三石,其余用以平抑崇州、高州等地物价涨幅……支援雷州和雅州风灾的赈济所用六千八百又九石。”
  “根据各方转运量及市价数据推断,洪州及袁州已经出现米荒的征兆。”
  “从潮汕的常平仓调拨五万石旧谷,从韶关转运往虔州备用,同时从镇反会中派出调查组,就地摸底当地的三支队工作情况。”
  周淮安偶尔也会直接指示道。
  “近日潭州和桂州两地的帛布价格飞涨,核计科和筹划科怀疑有人居中囤积居奇,炒作市面。商曹请求调拨宣州贮存的绢丝以为打击和平抑之,并由商椎科进行幕后调查。”
  “准了……此事由相应部门协调出个章程来,就立马执行下去。”
  周淮安应承道。
  “位于金州(今湖北十堰市)境内行事的三支队一部,相继在安康县和石泉县之间的方山关附近九堡十三弯,遭到成建制武装的埋伏和袭击。”
  “在损失了大部分的骡马辎重和器材后,得以退回到安康城中待援;目前在金州西城待机的第一军钟(翼)郎将,已率骑步两营自出发前往探查和接应。”
  “难道是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兵马主动出击了么,还是邻近洋州的官军所为,或是由他们所扶持的地方土团。”
  暂代第四军的左郎将曹师雄,忍不住开口道。
  “某以为山西节度使牛勖此人本是京师商贾出身,以重贿内官而得以跻身神策军中;如今虽为一方节镇却是既无勇略也少军谋,自此令山西军马主动出击可能性不大。”
  又有宣州戍防使王崇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传令钟自轩,务必尽快探明消息,特批采用十二组的加急飞鸽传信,并在西城、平利、上庸、竹山、房陵、谷城一线建立临时的快马传驿线路。”
  周淮安在此决定到。
  “必要时,准许主动收缩和放弃金州大部所在,只要却白守住州城西城所在的要冲节点即可。”
  然后他又在心中暗自叹息,强行吞下山南东道的七州地盘后,也再度摊薄了太平军控制力和可用之兵,以至于眼下居然有些捉襟见肘了。
  “大都督,是否需要再度扩军……比如在各个军序下增设一个补充营或是暂编营。”
  在场的第六军左郎将张居言亦是请示道。
  “某以为,短期内不能再有计划外的扩军,不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盘规划又要大调整了。”
  然而襄州长史、判民曹事的樊绰却是主动反对道。
  “那就稍微增强地方上的武装屯垦力量,优先以缴获的武器进行初步武装化;再将桂阳监方面的防戍力量,调集一半过来全做山南地方上的支撑把。”
  周淮安当下折中道。
  “有义军东面行营都虞侯朱三,已经夺回了被抢的器械,并希望我军派人前往接管鲁阳关所在。”
  “这个朱老三倒是花头的很……依靠我放提供的协力和情报还不够,这还想拉上一个垫背替他分担压力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