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46

  “也是合该这厮自身不当,居然敢在四下传讲的梁山聚义传里,用什么天王晁盖横死曾头市,来影射已故补天大将军和黄王的旧事。”
  “黄王或许大人大量而别有考量,但是侧近的那些黄门兄弟们就未必里的坐得安稳了,稍加提点和示意就自然成了推波助澜之势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谲3
  岭南道,罗州石城县境内,一处关市面前,已经是人头传动。
  “你不能杀我。”
  “我乃XX的叔父。”
  “饶了我吧,我只是被他们逼得。”
  “秃贼,安敢牂害我河南老兄弟。”
  “我要面见尚总管服罪。”
  随着斩首的方头大刀的落下,数个首级齐齐滚落而从断头的腔子喷出一股又一股的血水来,在石板上热气腾腾的流淌成一片。
  就算是被变相的流放和驱逐出来,也并不意味着周淮安就不能整事情了;即使他在现在的位置上已经没法再闹出什么大新闻了,那就在地方搞一些积少成多的局部改变吧。
  因此,在沿途义军的住房地和据点当中,被查抄出来堆成小山的财货和哭哭啼啼的女人面前,周淮安亦在现身说法到。
  “看吧,这还是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天补平均,为世上活不下去的穷苦人讨公道的义军么”“他们这个样子,就和之前那些把大伙儿逼的家破人亡、走脱无路的吸血虫子,和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衣冠禽兽,又有什么差别呢。”
  “不把这些地方上的蛀虫给铲除干净,最后就会被他们想方设法的使坏和捣乱,把原本好的事情给变得更坏,……乃至一步步为他们所诱,而变成不分好歹为虎作伥的坏水。”
  “这才几个月光景呢,你们想要变成这样子么;所以都给我动起来吧,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愿天补平均,世上清平。”
  “铲平狗大户,灭尽血虫子”人群一片挥臂而动的呼喝声,然后变成一股股四散入乡野之中的源流。
  当然了,这些事情也让周淮安充分认清了一个现实,就是这些义军虽然大多数最初都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加入到这只不造反就没有活路的队伍中来,但是也由此混进来许多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和异己分子,其中不乏凶狠、残暴,戾气十足的反人类或是天然反社会体质份子。
  只是在没有引发的诱因之前,还厮蛰伏在为穷苦人讨活路的“天补平均”旗号下。但是因为自己这个乱入的蝴蝶闪了几下翅膀之后,义军在岭南盘踞了更多时间之后,就开始在地方上原形毕露的状况四出了。
  所以他在带队除外巡游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批就处理一批,顺便还一次为借口清算那些乡里残留的宗族大户势力,还能发动一下群众分润点好处什么的。虽然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也埋下了将来介入和后续推进的契机。
  其实,在这几个月的广府任上,他的一大收获除了那些工匠和专业人才之外,就是这些从港市和官私仓库里逐一搜检和发现的,各种形形色色来自域外的物种了。
  像是来自海南的寮棉(海岛棉),其实在岭南一些地方已经有所种植了,只是尚未推广和被重视起来;与之近似的还有天竺棉和波斯棉的种子,都是后世可以在沿海地区种植成活的作物。此外还有甜菜、萝卜、甘蔗、油菜、蓖麻、花生、剑麻、胡椒、芭蕉、木棉等澄,潜在的再加工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都有所不同程度的尝试当中。
  而根据循州方面的而消息,在义军开辟出来的大小十几处屯田区内,来自占城的速生稻种“百日熟”,已经开始收割第一茬了;而在现实田地里的见证下,当地的乡民也因此动了心思,而以积攒下来的山货和土产来向义军的游商,求取置换成相应的稻种和新式铁具。
  却是开始有人打算用这东西,逐步取代产量低而相对耐贫瘠而咸水稻和旱稻;作为民间备荒救急的新选择。不过据周淮安所知,近现代的高产农业的背后,其实是离不开大量密集化的人力(机械化)劳动和化合肥料的追加投入;因此只有在义军军士体制编管下的屯田区内,才有可能实现人工(畜力)集群化效率更高的集体劳动;因此,下一步他还让人专门操船出海,道近岸的那些岛屿上去挖长年积累下来的“鸟粪石”,这也是一种在大自然环境中天然形成的上好复合肥,只要粉碎之后就和可以那些连同禽畜粪便一起收集发酵的绿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来作为特定高产作物品种的追肥。
  要知道当地的稻禾五六月就能收割一次,然后到了十月份左右又能够再收割一次,而在两者之间,又可以广种甘薯(非地瓜)、豆、麻、荠、瓜菜等作物来作为过度。只是对于复耕和地力的要求,就需要有足够追加肥力的补充了。
  而在潮州境内,因为大片的水沼河流的存在,所以重点推行的是鹅和鸭子,连同截留河流支系为鱼塘、稻田的混合养殖,而在山地上则是鼓励在果树和桑林之下,用大小篱笆围栏来养兔子;都是当地专门挑选出来的,生长周期较短而耐粗饲料的品种,就算是分摊到家家户户去的喂养成本也不算高。只需要定期割草和一些农产品中的下脚料而已。
  这样虽然有所增加了日常的劳作量和生产步骤,但也相对的提高了相应农副产品的利用比例和转化效率。
  这样又在屯田区内,催生了培植苜蓿等适宜饲料草种的专门分工和从业人群。主要是为了集体饲养和繁育牛马驴骡等大畜的需要,在日常驻留状态下,除了骑乘用的军马和驮马以外,其他的牲畜都已经被统一登记之后,分区安排到地方的生产活动当中去了。
  目前虽然还没办法做到大批量的禽肉供应,但是作为副产品的鹅蛋和鸭蛋,已经开始隔三差五出现在了怒风营士卒们,日常供应的食谱当中了,甚至被当做一种喜闻乐见的竞赛奖励和赌注。而战兵和驻队的区别,也就体现在了整个水煮还是出现在羹汤里的蛋花而已。
  至于头目和将官们的花样,则是经过配料腌制成咸蛋、茶叶蛋和松花蛋之类的做法。用王蟠让人口述后寄过来的信件里说,就是他现在恢复的很好,一顿可以连吃七八个卵子云云。
  因为岭外地处土薄蒸热而卑湿多雨,所以岭南乡间的大多数建筑都是阑干式发展而来的竹木结构楼居为主,虽然在人工和用料上比较简单,但也有不抗大风和容易走水的诸多问题。
  所以,在义军驻留期间作用这几个月建筑了一批夹板土楼,作为这些屯田区里的集体宿舍;就是用传统河泥、沙子、红土加上少许白垩,研磨混蒸而成灌注进夹板而形成四方土墙;再在里面夹住横梁垫上数层木板为楼层隔绝潮瘴,上覆茅草和盖压薄瓦为遮风挡雨。
  成楼一栋则可聚数十、居百人,算是一种取材方便而工艺简单,只要堆积人力就可以完成的综合性建筑方案。
  也因为天气的缘故,当地人大都穿的是老树根削制而成相对透风透气耐磨的木屐;这也是潮循两州的一大宗出产,目前在怒风营两州十县的治下,至少有上两三千千人从业其中而月产十数万双,大部分都行销道外地去。
  而在铲除了当地沿海村镇里的渔霸、船头、坊主等,传统垄断把持性质的剥削上层之后,由义军派人设置的渔社和当地命中自发形成捕捞队,再次形成了当地沿海的生产、供销的二元结构。
  渔社通过分期租售给抄没的船只和其他生产工具,来间接鼓励和辅助当地的渔业生产;而当地的捕捞队则用出海的鱼货抵充完租费,再将剩余售卖给渔社,与换取各种所需的米布油盐酱茶酒的日用物资。
  在这个过程当中甚至不直接产生货币的流动,只是根据渔社出具凭单就可以完成基本以物易物的流程。也可以说是变相把持和控制了沿海的经济命脉了。
  来自广州的工匠组,正在潮州沿海进行施工前的预制勘探,以求证将当地天然形成的多条沙堤,给改造连接成可以隔绝和阻挡海潮泛滥倒灌内河的防堤;同时节流来自上游的淡水而分如支流。
  这样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但可以冲淡冲散那些长期海水倒灌形成低洼淤积的盐碱沼泽,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几条河流支系的灌溉范围,这对粮食产量和适宜耕地面积的加成,亦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从大格局上来说岭南不是什么合格的争霸之基业;但是从局部的细节上说,岭南地方还是又相当程度的潜力可挖掘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到了数百年后的南宋期间。因为大量岭外移民的涌入和水利设施的建设齐备,岭南地区甚至变成了粮食出口的重要产地,而供给临近的福建路十余州有余,广米还能输送到临安去补充国库。
  因此,在潮循方面不断有按部就班的消息传来的同时,周淮安也在整天炸、爆、烧、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地换着法子来折腾各种收罗来的食材。
  只是这种忙碌兼带充实的日常,偶尔还有些许的杂音翻陈。当周淮安的一行进入市镇当中,而见到那些哭哭啼啼的被押解过街的女眷们。
  “她们会不会太可怜”小挂件终于忍不住发问道。
  请骂我吧,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谲4
  “可怜,那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了。”
  周淮安不由嘴角一挑心道,你还总算是问出来了么。
  “从和她们一样的一小撮人当中看,当然是可怜了。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恶事,就遭遇这种不测。”
  “但是从广大走投无路的劳苦大众中去看,却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语气一转,又做耐心十足的继续解释道。
  “当他们的父兄之辈,为了维护高高在上的体面和规矩、王法,贪得无厌的逼着贫户百姓卖儿卖女来供纳,又敲骨吸髓榨走此等身上最后一丝血肉的时候;又可曾怜悯过这些水生火热走投无路的众多黎庶么。”
  “在彼辈肉食者的眼中,广大劳苦百姓自当时那些俯首木纳,任他们予取予求任意宰割的猪羊一般,又怎可有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呢”“但是人终究不是畜生,就算是畜生要被在杀了也会拼力的反抗,更无论是万物之灵、生灵之长的人了。”
  “正所谓是古人有云,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自然就有古时陈胜、吴广的‘将相王侯宁有种乎’,也有张角之流的‘苍天已死、岁在甲子’,亦有本朝太宗的‘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直说。”
  “现今,便就到了这李唐天下偿还亿兆子民的舟覆之时了。”
  当然了这么一段大道理说到这里,已经其实不完全是讲给她们听的,同样也是给周淮安的感应当中,刚刚在车外聚集过来的一干部属们听取的。
  “所以你不要觉得她们有什么可怜;至少我没有为了个人的私欲而烧尽她家房子,夺走可以看见的一切”“也没有在不择手段逼死了顶梁柱的男人之后,再他们妻子儿女尽数贩卖为奴,来假惺惺的张表自己实在行善积德而免于他们饿死”“我不过是让他们为罪有应得的世代累累血债,付出应有的代价而已。”
  “这些女子或许手中没有父兄们一般的恶行和斑斑血泪;但是她们所受用的锦衣玉食,所享有的荣华富贵,乃至高雅闲淡的生平日常,难道不是建立在无数贫苦人的累累尸骨和血泪成河之上么。”。
  “没有这些父兄靠盘剥聚敛的身家和资财,她们凭什么可以锦衣玉食、终日无忧的赏玩游宴涉猎而不用操心世事。”
  “难道她们吃的珍馐美味不是靠人从地里种出来,从山海间历经艰险所获取的;身上穿的绫罗绸缎不是无数贫寒之家,一丝一毫一针一线纺出来的。”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又天生就合该她们所改拥有和享用的么,”“我不过是粉碎了她们虚假的安逸,而尽数打下高高在上云霄来,获得与广大普罗大众一起想办法自食其力的机会而已。”
  “所以话说回来,这一切都是看你坐在那一边的屁股问题而已……等你有家不能回也不敢回,只能在路边扒着树皮吃土而奄奄待毙的时候,再来考虑这种可怜不可怜问题比较好。”
  “就算是在佛门的道理当中,慷他人之慨来满足自己的一时道德成就感;与真正不计荣辱毁誉的舍生取义,便是言行不一假慈悲与不惜此身真爱世人的大善大缘,最大的区别所在。”
  说到这里,周淮安别有意味的看了身边的三个女人道。
  “却不知道你们又是站在什么立场和角度上呢。”
  “当然是郎君站在那边,奴奴就在那边了。”
  正在身后揉肩的小侍女青萝,毫不犹豫的贴紧道。
  “一切尽管有郎君做主好了。”
  好吧,这个回答周淮安还算满意,算是不枉她名中取名自寄生植物“女萝”的蕴意。
  “太……太……太宗的语录?。”
  然后,他就见到了正趴在大腿上充作抱枕的小挂件菖蒲,抬起来小脸上满是匪夷所思式的表情和瞪得格外大的乌黑眼眸。
  “这不是重点吧。”
  周淮安有些无趣的敲敲她的额头道,这不管大小女人的脑回路果然是不一样的生物么。
  亏自己还给她们说了这么一大堆,居然关心的重点根本不在这里。难道不该是关注下诸如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必然导致改天换地的举世变革的现状么。
  “不就是一些起居录里的言谈么,什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你……你……又怎会知晓本朝太宗的起居言谈。”
  似乎在这一刻,这小东西又变成某种震惊之极而被吓到的表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