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1157

  却在已被逐段突破的防线内,继续制造重重障碍,吃饱喝足的他们各据工事,又筑起一段又一段的堤坝,奋力阻拦潮水般冲进过防线的南军,然后成片成团的相互纠缠厮杀着,倒在冰雪之中,被冻成一组组雕塑,然后又被更多的人踩踏和跨过。
  急忙忙赶到崇政坊附近,亲临指挥的张叔夜,也失去平日的镇静自如和指挥若定的风度从容,他几乎是对着负责长夏门一线防守的萧德善,派来请救兵的人咆哮道:
  “传话萧都知,须得给我死撑住了,哪怕他那里的人打光了。”
  “在本阵完成包抄侧击之后,他便是国朝的头号功勋,不然就给我死在阵地上……”
  此时此刻,张叔夜的眼睛因为长久的殚精竭力和缺少休息,已经深深凹陷在眼眶中间但仍不时闪出精光,好像在积郁厚重的云层深处,时时闪出焃焃的闪电一样。
  他已经深刻地感觉到兵员和人力上的枯竭,经过河南道到都亟道内外的一系列战役,当几万、十几万将士战死阵没在,鲜血成渠、白骨满野的战场和城墙上。
  现在到了这关键的一战,需要一个战兵顶十个、百个用的时候,他却发现留在手中的可战之士已经为数不多了。
  他必须殚精竭虑的判断着敌人真正的事态和动向,然后把这些宝贵而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来。
  他甚至把脑筋动到大内里,存留的军民身上去,让他们都过来助守,身上负一块门板,权作盾牌,在清理出来的天街中往来传送军需物资,或是在北面往来调集的扮演某种疑兵。
  好在这一刻,大内终于又给他派来新的支持,上万名仓促组织起来的民夫,在张叔夜的调配下,高张旗鼓虚张声势的接管了北面的防线,而令他可以解放出更多兵力来。
  而对于奋战在归德坊外城墙之下,且战且走的新军左锋统领谭国臣来说,就是掩藏在满身浴血披沥之下,某种深深的疲惫和绝望的情绪了。
  抛弃所有行动不便的伤员和最后一点辎重,各军选择一段方向自行突围的最后决定,也意味着以殿前军为首的核心战力,放弃了最后的组织和协调上的努力,而自顾无暇了。
  既没有外援,也缺少配合的突围,无疑是一场豪赌,因此,虽然突围的过程虽然只是几个时辰的事情,但战事到了这个地步,双方战士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疲乏不堪。
  几乎都把希望寄托于后援,但是后援的希望又是那么渺茫,似乎这个时候,只有出现奇迹才能把他们从相互纠缠的死局中拯救出来。
  虽然到了这一步双方都不缺乏勇气,也不怕一死,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消筋蚀骨的激战后,在作战意志上实在是乏善可陈了。
  这时候,张叔夜好容易拼凑出来的,最后一支残缺不全生力军,起了最后一击的作用,它彻底打垮南军苦苦支撑的次序,令僵持了许久的战局一下子雌雄立决,而溃决不可收拾。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面对面的厮杀,只剩下争先恐后踩踏着尸体和伤员的大溃逃。
  所幸大多数敌人,都被实力最强的殿前军所吸引了。
  现在谭国臣只剩得一条路,就是收拾残兵败将,夺路逃归,但就是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困难的了。
  因为最近通往城外的长夏门只有一个,成千上万的夺路而逃的溃兵,早已经将其堵得严严实实的水泄不通,几乎每向前一步,都有无数人被推倒,踩踏在脚下。
  前有阻路后有追敌的情形下,他们已经放弃了最后一点理智和冷静,几乎是本能的挥刀斩向身前任何敢于阻挡自己的事物。在凄厉惨烈的震天叫喊声中,仅有的逃生通道,已经便做了血肉横飞的修罗场。
  更多的南兵不得不沿着城墙,向着东西两端奔逃而去,寻找其他的出口和转机。
  但在逃脱中,他们同样要受到四方八面的堵截和追赶。谭国臣的战马被北军射倒,将他倒撞在地上,差一点做俘虏,幸得那些亲兵拼死返身将他抢出来,才保住一条性命。
  在混战中,他们迎头汇合了另一支败退下来的残兵,这才知道,同处城南的定鼎门和厚载门的留守兵马,都已经弃守而逃重新插上北军的旗帜。
  至于其他方向的各道城门命运虽不可知,但是想必北军不会放过这个,乘胜急速去抢占各道城门,切断退路的机会。
  最后,在多次遇敌之后,他们还是放弃了反身越过洛水,前往北城寻找可能友军的打算和努力。
  在一名亲兵的建议下,转而就近从一条慢道抢上城头。
  选了一个北军尚未顾及的偏僻处所,先把各人身上的铁甲、兜鍪都脱卸了,再连同兵器,一起丢下城去,然后用几根绳索接连起来系在城堞上,一个个缒城而下。
  这时天色近墨,他们的心里又慌张,一经缒到地面,仿佛已抬到一条性命。而丢下城脚的鍪甲武器,落进灌木丛中,一时找寻不到的,也就不及细找。趁着黑夜掩护,匆匆落荒逃走。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逃回到位于伊水边上的城外大营,从哪里获得某种后援和帮助。
  ……
  而在洛都的另一端,某种交易还在按部就帮的继续着。
  毕竟,曾经作为洛都留守,陵候张德坤的身份,在一众俘虏中并不算是什么秘密,更不用说作为靠近核心而掌握的成员,他还掌握着不少北朝权臣一族的秘辛,而且按照过往的各种风评,他也一点儿都不像那种,为国为民不惜己身的人物。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到成为他在价值上的某种保证,拥有继续为自己争取到更好交换条件的资格。
  哪怕是当年他的手下,或许曾经千里迢迢追捕过我的行迹,也曾出于个人的立场和好奇心,探寻过我的前程往事。
  “这么说,他们都死的死,逃的逃……”
  我沉吟了一下,消化着这些不知真假的“故人”消息。
  “如今几无存一了……”
  面对这个结果,我却不觉得心中有多少悲伤的感觉。或者说,从他们与我分道扬镳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主动划清了界限,再没有多少牵扯和关系了。
  “除了随足下南逃之外,还是几个被寻获回来……”
  张德坤微微摇头道。
  “只是严刑考逼之下,都不免瘐死狱中了……”
  轻描淡写听着这些话语,“我”当初残留的种种悲愤与不甘,随着得偿所愿的踏入这座都城,也在逐渐的消退而去。
  只是随着北朝已经穷途末路如斯,而我们也被扑朔迷离的局势僵持在这里,早已经没有大仇得雪的冲动,或是遗憾得以伸张的某种快意和报偿。
  剩下的只是现实利益的考虑和计较。
  不过,在我的心底还是有着那么最后一点点牵挂,就是当初那些女人的下落,那些一度被我当做私人所有物,而不惜拼命带出去的女人们。
  眼前,就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我看着他的眼神,顿时变得尖锐起来。
第458章
归亡(二)
  虽然城外的伊水大营,距离不算太远,但被满地的霜雪覆盖之后,对谭国臣一行人,却是一个艰难跋涉的漫长历程。
  然而,经历了冻伤和再次减员的他们,最终还是大失所望的看着眼前的遍地废墟。
  虽然对于城外大营,一直未能及时直援和呼应,早应该有心理准备,但是亲眼所见之后,还是不免心沉谷底。
  眼前只剩下满地的放火焚烧过的残断,被翻找得乱七八糟的大小废物堆,以及反复被踩踏过的痕迹,一直延伸向远方。显然,就连那些不知名的敌人,也最终放弃了这里。
  而在岸边的河水里,还漂浮着好些被砸碎又重新冻起来的残渣,在更远的地方,一些疑似人体的东西,就这么半沉浮的冻在冰面上。
  再想想下决定突围之前,来自那些殿前军的奇怪反应,只怕他们在最后一次取得联系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卯端了吧。
  “走……”
  谭国臣裹紧身上的大氅,用沙哑疲惫的声线道。
  “既然已经没得指望了……”
  “那我们就自己闯出一条活路来……”
  在他的带领下,找出几个还未被彻底烧毁的帐篷,将残余帐布还没有被雪水浸湿的部分,割下一大块,裹在身上作为保暖的措施。
  只是悲愤与绝望,已经笼罩在这只小小的部队身上,就如百年前,他们曾经折戟在关内的那些前人一般。
  ……
  而在洛都北郭,含嘉城中的驻地,却是暖融融的,充斥着炊食开伙的香味。
  “今个主菜是萝卜干炖羊杂碎……”
  “外加锅贴饼子管饱,罐肉汤管够。”
  “需要出夜勤的还有烤薯和豆包可拿。”
  “连夜供给汤水……”
  “早到早有啊……”
  一名火头官嗓门洪亮的敲着锅子唱报道,他的声音虽然还没能传出多远,很快就聚集了不由自主抽动鼻翼或是流着口水的攒动人头。
  如今名为北面招讨军的序列,已经放弃了距离过远的上东门,收缩兵力将本阵营地转移到了含嘉城附近的另一座遒献门。
  这样只要控制较少的一段外郭城墙和坊区,就可以保持一个基本的防区了。因此,除了日常的作战和勤务外,可以抽调出足够的人力来,对含嘉城里的仓储,抓紧时间蚂蚁搬家。
  按照惯例,如今的北面讨击军名下,也有数万人马,因此按照重要性和承担的军事勤务,被分为三个次序:第一序组要由主战各营和六个直属团队构成的部队核心,也承担着主要攻击性任务,以讨击副使辛稼轩为常值官;
  第二序由各只辅军大队,以及编制、战力较为完整的友军构成,以前军统制王贵为常值官,主要负责在第一序打开局面之后,后续占领、肃清、战线维持等防卫性勤务居多;
  第三序则人数最多最杂,以十几只散兵团为基础,外加那些大量收拢而来的友军残余,以负责营造、输送、清理战地和打扫战场等劳役性的勤务居多。
  这三序人马,外加上少量直接对我负责的斥候游哨捉生猎兵等小部队,堪堪也有近四万人。
  光是每天人吃马嚼的就要消耗一千多石粮食和其他副食,以及各种冬日所需的燃料、衣被、油脂、伤病药物等配给,才能保证最基本应敌的战斗力或是相应的活动范围。
  这还是在守势的日常状态下,如果要主动发起攻势的话,这个消耗比例只会随着参与部队的增加,而迅速翻倍起来。
  毕竟,任何部队规模一旦上万之后,组织动员的效能和周期,都是一件相对庞杂而琐碎的事情。
  这也是我在当初的状况下,对于杨可世的突进,有些措手不及的缘故,铺开之后的战线变动和调整,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大雪封堵街道的低温气候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