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157

  而我所在的主力则继续长驱驰入,直指被博罗会所属势力窃据的辽东城周边。这也是我预期的主战场和决定性的战略重点所在。
第1078章
立新(三)
  辽东南部槟州,鹤野城(今鞍山市附近)。
  当地有双山如鞍,自东汉以降便是冶铁业兴盛之所,而山前尽多沃野良田而一马平川,素以富饶足食称世。
  因此,自古称既有鹤野之城,安得辽南之地,即得兵杖之利,又有养兵足口之便;也是北上辽城郡的重要枢纽和据要之所。
  沿着辽河支流东线一路北上的征东大军,最终还是在这里的旷野之间,遭遇到了大队聚集起来负隅顽抗的敌人。
  只见的鼓号声交错,而厮杀吼叫声喧天震响,空中的箭雨如飞与地面上层叠错杂在一起的血色战线,构成了原野当中最醒目的一道风景。
  而在我的咫尺镜里,看到的则是在狂涛怒浪的敌势冲击下,始终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的淮军,那条以铅灰色为主要基调的战列线。在缜密的鼓点与抑扬顿挫的节拍当中,他们冒着迎面交集的箭矢和投掷物,前后交替装填和排射着滚动前进。
  哪怕最前面敌的排队列里,时不时有人被打中或又是受伤倒地,但都没能丝毫影响到整体,其他人依旧是不紧不慢的填补上前,装弹蹲伏瞄准射击,手中火器和间次频率稳妥就像是流水线输出的产品一般。
  又像是滚动的车轴和轮毂一般的,将面前所遇到的一切敌人给摧垮碾碎过去。随着他们一轮紧接一轮的排击和集射,迎面呈现出各种冲击之势的敌人,整列整片里倒下的尸体就像是翻倒的骨牌一样的连绵不绝,喷溅而起的血污和红雾,甚至在短时之内形成了一条弥散不去的长长带状霭气。
  火焰绽放的轰鸣,金属撕扯割裂肢体的惨号,冲锋陷阵的怒吼和垂死挣扎的哀嚎,无数战场中的声响交集在一起,就像是雨打芭蕉,又像是珠盘溅落一般的,抑扬顿挫奏响了一曲曲参差跌宕的死亡旋律和血雨腥风的奏鸣曲。
  随着接敌的淮军将士们逐渐进入状态和上风,他们是配合的如此默契,装填速度也比想象和预期迅猛快速的多,听起来竟似没有缝隙和间歇一般的。
  就像是海浪冲溃堤坝或又是洪水肆虐人间;奔腾的弹雨和人浪,急速冲刷着迎击军马的阵地,让他们的士气和一只就像是水流滚卷过沙岸一般的土崩瓦解而去。
  随着怒吼炮车上喷射出来大片密密匝匝的散弹,在残破不堪的阵列中掀刮过一片片残肢碎体构成的血雨腥风,像是最暴虐和残酷的烈风,将最后一点阻隔和妨碍给彻底的撕扯开来。
  一旦被他们近身就是连片雪亮的铳刺如潮如浪的戳杀过来,不断有垂死挣扎或是拼死反抗的人体被戳穿挑飞,甩出大蓬血雨又抛投踩踏在地面上。
  就像是给驱赶着无奈哀鸣颓然撞挂上荆棘刺墙的鸟兽一般,被碰撞的头破血流却又无处可逃的,几面合围压缩剩余存身空间的越来越小。
  当垂死挣扎的敌群已经变得越来越单薄之后,甚至还有建制干脆放弃了容易误伤的抵近排射,而用连片成排铳刺突击的战场语言,来阐述什么叫做刀刀入肉的道理。
  就算是顺势分裂成了许多个战斗队列之后,他们依旧像是已经陷入冷酷而沉静当中的杀戮机械一般,将视野中所能够见到成群成片的敌人,给摧垮和扫荡、掀翻在地上直到没有人能够再站立起来;
  最后,当高升的太阳斜过了中天之后,战场之中就只剩下倒在地上的尸体,以及跪在田垄和泥土里的俘虏和降兵了。
  根据侦查,我们遭遇的乃是附近数家势力,仓促联合起来迎战的杂七杂八上万人马。而只有大概数百人逃进了,被团团围困起来的鹤野城。
  “真是一群战五渣……”
  在后方观战了大半天,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亲手指挥的我,听取了敌我伤亡的对比之后,最终吐出这么一句。
  不过,总算是再次闻见了战场硝烟的味道;之前在夷州打得顺风顺水赢的有些太快了,所以我基本连上战场瞅上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敌人就被击败或是跑路了。所以那一阵子,我更多是扮演某种鼓舞士气和坐镇安抚地方,类似整体精神支柱和善后帷幄的角色。
  当然了感叹归感叹,打的太轻松,意犹未尽,敌人能不能再给力一点之类的念头,也就在头脑中闪一闪而已;
  身为统筹全局的上位者,我早已经过了那种觉得敌人不够给力而要瞎折腾的中二年纪;相反巴不得敌人越是简单或是战五渣,这样才能以更少的代价和牺牲,获取到我想要的胜果;或者说能够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而用在其他更有用的地方。
  要是能够在这安东之地,遇到让我军遇到陷入苦战或是僵持的,所谓棋逢对手的敌人和势力;那才是对我这么多年军队建设和工业基础积累,最大的嘲讽和笑话呢。
  等打下鹤野城之后,附近的土地将被马上分配和安置下去,大概等我们开拔之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春耕的事宜了。
  所谓的自古耕战立国,既要能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亦要有经略治理的种田手段,才能够将所获得土地人口等战利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转化成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补充和后勤支持的资源。
  这就完全可以体现出传统封建社会农业国家,与初步接触工业化而出现原始国家资本倾向的近代政权,之间的巨大区别与鸿沟了。
  ……
  而在更北端的腹地辽东城内,已经是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气氛,不断的有大队小股的人马,频繁的出入和往来在其间。
  在淮军的土崩瓦解一般的额突然攻势治下,原本声势浩大的诸侯自治会盟活动,也像是被戳破的水泡一般的,迅速呈现出某种土崩瓦解偃旗息鼓之势;
  那些已经抵达辽城的各方势力,就像是上了沉船的老鼠一般的,争相跳帮四散而去不复回头;而那些尚没有来的地方势力,也迅速断绝了音讯和往来,各般不闻不问的兀自整军聚兵,就好像是从来就没有接受过邀请一般的。
  作为现任辽东守捉使兼城内总兵官的骆秉声,则陷入了某种恍惚和混乱,以及深深的绝望当中。
  因为,来势汹汹的对方不但重建了安东守捉军,又打出来各路罗氏藩兵的旗号;还已用数千颗堆积成京观的人头来公然宣称,绝不轻易饶恕任何背叛罗氏宗家,或是在罗氏危难之时乘机自立的势力和个人;
  因此,也在实质上完全断绝了他们首鼠两端,以骑墙之势作价待沽的机会和可能性了。
  故而,他作为辽东城中为数不多既是知兵善战,又在当初曾经见识并协同过淮军作战的极少数个人,他可谓是对这个局势和将来悲观至极,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坐困愁城了。
  要说他原本是上代老藩主亲卫出身,有着相当稳定而令人羡慕的前程;后来被继任先藩主罗湛基所提拔为军前大将,而参与了对罗氏宿敌薛藩的辽西攻略;又在罗湛基不幸亡故的半路政变当中,直接投靠了养子出身的代藩主罗允孝,成为罗允孝讨伐在后方本家,发起叛乱的家老罗湛荣的先锋统军;
  然后又在被派往新城夺取兵权之后,被家中另一位潜隐在当地的实权大老罗湛容暴起发难,监禁起来之后劝诱为手下,然后就此坐视了代藩主罗允孝,在送祭前藩主灵柩时被罗湛容一党突袭杀死的山陵之变。
  然而那罗湛容得势之后,却没有能够挽回后来的风云突变;失去藩主而群龙无首的辽东城,却被外来助战的远宗——那位淮军总帅所抢先据有;而令明明已经占据了大势和的罗湛容,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好无寸进;最后还是不得不输款城下,付出了一笔极大的代价,才将对方给礼送出境的。
  然后,被逐渐交出权柄而靠边站的他,却又再次鬼迷心窍的接过了来自博罗会的善意和援力,最终成为了架空和推翻僭称藩主罗湛容的重要成员;又经过一连串随波逐流的变化之后,最后将世代统治了安东数百年的诸侯之首罗氏一族,从实质意义上上彻底推翻和消灭掉了。
  但是,原本就是崩解离析的偌大罗藩领有,却并没有因此得以统一起来,或是有所恢复平静和秩序;而且是更加助长和刺激了那些分家,世臣和代官们,争相自立和相互攻战的分离趋势;然后是接踵而至的额天灾人祸和流离失所。
  而作为政变者们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比罗湛容在任时更加缩水的权势和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说,除了维持在辽东郡和北方新城郡大部的统治权之外,他们已经无法在对任何人和地方发号施令了。
  因此,现在淮镇打着吊民伐罪,为先两代藩主复仇和光复罗氏基业的由头,再次杀回来了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早就该如此的如释重负。
  可以说,他是一步接一步的走错,才变成现今这个局面,已经完全没有其他的退路和可能性了;
  而且如果他在表面上呈现出某种软弱和动摇的话,说不定那些本就是有些惊异犹疑不定的部下,就会把他绑起来或是砍了脑袋,送出去作为乞活饶命的投名状之类。
  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博罗会这些势力,搞起暗杀和算计的权谋控制手段来,固然是无孔不入的让人畏惧,但是战场应敌的军略和指挥手段上,就根本是外行得一塌糊涂的上不得台面了。
  所以最后这些对阵和拒敌的策略,还得从那位博罗会放在台面上的牵线傀儡,重新落到自己的身上。这算不算是某种命运的轮回和捉弄呢。
第1079章
立新(四)
  当前军派出充作先驱的藩兵稍作尝试的冲击,被城头聚集的弓手攒射之下,给击退了数次损失数百之后,淮军本阵当中也基本完成了相应攻坚准备。
  作为东征进程当中第一座遇到拼死抵抗的坚城大邑,相应的准备工作也是郑重其事的很费了一番手尾才完成。
  因此,当第二天天色发白之后,城上守军所能见到的,就是在城外空心大方阵的拱卫下,层次分明的炮车,分作数列汇聚与郊野之中。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一部重炮营里的十二寸径的臼炮,然后是十寸径和八寸径的长管攻城炮,紧接着就是三部野炮营的六寸径和四寸径的长管野战炮、山炮和骑炮,依次击发开来。
  唯一没有动静的,就是那些配属在那些主战营序里,专门发射散弹的转轮大铳和碗口小炮,装满弹药而排成线列的它们,正在后方和侧翼充当警戒的角色。
  霎那间铺天盖地的大小上百枚炮子铁球,划出或长或短或曲或直的弹道,而劈头盖脑轰击在人头潺动的城壕上。就像是山崩地裂又像是突泉迸起的震耳欲聋土石崩碎喷溅之后。
  夯土包砖的城壕霎那间就像是凭空矮了一截,又像是被无形的巨口给狠狠啃掉一大块边缘般;那些密集挽弓待命的守军和他们赖以藏身的城垛一起都不见了踪影,而只剩下了一大截光秃秃露出墙芯土坯的城段。
  霎那间整座城池彻底失声了,然后就被城下更大的欢呼和士气大振的喧闹声给压倒了过去,扛着长梯推着云梯和楼车的白兵和藩军们,士气高昂的奔涌上前堆架住墙头,而将后队高举旗帜的选锋兵和选登勇士,给一鼓作气送上了城墙……
  然后更多的掷弹手贴着城墙,将手中的爆弹和火油弹,接二连三的抛投过城墙,而在内里炸响出一片火光烟云和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在没有什么悬念了。
  城内五位僭称的藩主外加十一位城主当日授首,其中大半数因为身处或是靠近正攻的那段城墙,就连囫囵的尸体都找不到了,城中守军兼作武装人员共计杀获六千有余,还有上千各色的关系人等,就此成为了淮军的阶下囚。
  这鹤野城一下,附近无险可守的唐马寨,河祥、墉平、香河等等,分布在浑河与太子河下游之间的数十各市镇、城寨和邑落,就此纷纷举起了白旗,送出了犒赏和劳军的牛马猪羊,甚至还有女人。
  战斗结束之后,自然就进入打扫战场和清理战利品的时间了。虽然地方上在闹饥荒而大多数民众人人面有菜色,但是作为这些自立地方势力的首领们,却还是在这个冬天前收刮和积存了不少东西。
  所以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拷打,很容易就按图索骥的抄出来许多财帛和粮食物资,其中就包括了存在鹤野城里的上万石大米,没错,就是大米。
  毕竟,这里也是辽东乃至整个安东都护府内,少数适宜种植稻米并且拥有相当不错的水稻产量的传统地区了。就算在后世那些被高价卖到南方去的“东北大米”当中,也是有所一席之地的。
  当地最有名的稻米,就是珍珠粳和细白灿两种了,前者是前朝宫内省指定的土贡之一,后者则是民间外销卖的最多的品种。
  所以战后休整的部队,一下子都得以吃上香气馥郁的大米饭和蒸干腊,非执勤的序列则还有几口当地稻米酿造的米酒来解乏。
  我甚至听士兵委员会的渠道反馈说,有许多作为随军杂役的倭人,抱着淋上大酱搭着酱萝卜的饭团,正在边感动流泪边祈祷着,这辈子在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白米饭了云云。
  在短暂停留的期间,就地处决和清理掉一批中上层头目,作为对抵抗者杀鸡儆猴的榜样和范例,反正我不再需要姑息养奸的继续留用他们,来作为维持基层的统治力量;再把那些粮食拿出大半就地散发出去,赈济一下地方上那些饥肠辘辘的民众。
  一方面是最近容易见效的收买人心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乘机宣扬他们的困苦,就是这些的上层人物仗着武力横征暴敛造成的结果,淮军乃是来拨乱反正的私货;以此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照之下的人心背向结果。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后都将按照这个模版进行处理,确保尽快的将占领区给稳定下来而建立起最基本的额统治秩序;反正我的淮军素来军纪森严又待遇优厚,根本看不上抢劫这些底层民众所获得那点东西。反而在日常接触当中,用公平买卖之类的小恩小惠,更容易获得有限的好感和认同。
  不过在战场之外,有些脏活和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是得人来做的;于是当初召集的那批罗氏旧属和藩兵,就得以真正派上用场了;
  毕竟,作为家破人亡的罗氏旧部,为了家国仇恨热血上脑,就此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而不以为异的事情了;
  事后如果被揭出来,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训斥和约束,然后找几个罪大恶极的俘虏,做替身砍了脑袋算是明典正刑的公开交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军的参军杜士仪又搜括地方隐匿人口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另一种更好的办法和手段,就是用缴获的粮食来当成做成饭食,而当场请这些地方百姓饱餐上一顿,于是许多人一边吃饭一边掉眼泪,然后乘机被淮军安插进去的托给鼓动起来,当场数落和揭发那些自立首领们的种种罪行和劣迹。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绝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残酷和悲剧的事情宗室层出不穷的;然后就是公开诛除首恶,而流放附从者到淮地的矿山盐场去赎罪的例行戏码。
  然后就在一片发动起来痛打落水狗的声讨当中,变相得完成了人心认同上简单粗暴的易位。
  但是就算有缴获的粮食和物资作为补充,但是打败敌人容易,要想妥善组织和安置这些新获地区的人口资源,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来作为维持局面的软性手段和辅助措施;毕竟人一肚子饿得发慌就不可能再安分下去,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