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校对)第1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513

  自己这不仅是人长得帅,居然还是个战略天才,过些年就会被称作站撸教父。
  人生就是如此的无奈。
  人穷志短,无奈的林冬只能灰溜溜的跑去参加综艺《郭嘉宝藏》,这个节目性质比较特殊,没那么商业化,所以给的钱不多,但多多少少也能赚一些。
  郭嘉宝藏这边已经等候林冬多天。
  不然的话,年前应该就可以播出了。
  但是他们觉得一切都很值得,第一期能够请来林冬,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很多综艺或者其他什么活动,都想请林冬。
  能不能带来多少收视率和关注度这个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向郭嘉爸爸表明一种态度。
  奈何林冬现在根本不参加这些。
  去年看在黄三石的份上参加了《向往的生活》,看在撒明灯的份上参加了《明星大侦探》,然后就是咱们这个《郭嘉宝藏》。
  没有谁会认为林冬是为了钱参加节目。
  但林冬真的是为了吃饭。
  为了早上的几十个包子。
  总制片、总导演丁蕾和解说员张国起,一大早上就等在了电梯门口。
  张国起见过林冬好些次,彼此之间也有交流,体会不到体质内人对林冬的重视。
  他已经好些年没有如此低姿态的迎接一个人了。
  而丁蕾其实也不简单。
  她是盛京人,和林冬算是老乡。
  中传毕业后进入华视。
  担任包括《非常8-1》等大型电视栏目编导、节目制作人。
  2012年,作为最早加盟春晚创作团队的成员,丁蕾成为华视春晚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撰稿,在变革的尝试中,龙年春晚更是以7.7亿观众收看的成绩,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此之后,丁蕾继续担任2013、2014年两届华视春晚总撰稿和兼任2014年马年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三届华视春晚的成功也让这位电视文艺幕后工作者受到世人的瞩目。
  同时,丁蕾还是著名诗人、书法家。
  这一次,《郭嘉宝藏》的总导演和总制片重担落到了她的肩上。
  本来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奈何第一期就决定请林冬担任国宝守护人。
  其实,就算是林冬应该也没太大问题,林冬并不难缠,在业内口碑一直很好。
  然而,自从节目官宣林冬出演后。
  丁蕾收到了各方面的叮嘱,甚至包括她那已经退休的父亲——她的父亲是著名诗人、书法家、社会公益活动家,各种头衔十多个。
  这些人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爱护,全都叮嘱她要好好的待林冬。
  弄得她都怀疑自己要改嫁给林冬似得。
  “张老师,您这是,让我受宠若惊啊,丁导是吧,幸会幸会。”林冬一从电梯出来,迎头就是这阵仗,也有点不适应。
  咱不是说好了要低调吗?
  你们这样一迎,鬼都知道我不可能只是一个演员。
  万一装不下去了。
  我只能无可奈何的去当猫厂总裁,亲自管理朕的江山。
  全球的资本都要恨死你们。
  “林冬老师好。”丁蕾矜持的表达了欢迎。
  “正好有空,就来看看你变帅了没有……更何况,你这都是我老板了,来迎一下可不得给我多加点工资嘛。”张国起非常的风趣幽默,人格魅力那自然是没的说。
  他名下有很多公司。
  但是他的经纪合约还是签在了中友传媒。
  此外,2013年的时候,中友传媒花费2.52亿元收购的张国起旗下公司——之江常升。
  当时,中友以2.52亿元股权转让价款,收购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浙江常升70%的股权。
  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就是张国起。
  收购的当时,这家公司才成立三个月。
  有没有猫腻谁知道呢。
  现在猫厂正在接盘中友传媒,这些被中友收购的股权也都自动归属到猫厂的名下。
  张国起说林冬是他老板,倒也不是无的放矢。
  只是加工资也就算了。
  这老小子有钱着呢。
  “说什么老板,我还不得在你这里混饭吃啊,记得把我谈好的出场费给结了,你们华视的节目,出了名的能拖。”林冬非常认真的说道。
  然而,大家都笑了。
  林老板真的很幽默,比自以为很幽默的张国起都要幽默。
  当然,该给的钱还是会给的。
  而且林冬都这么说了,那自然是立刻打款,任何流程都可以抛到一边。
  几个人很快就入录制现场。
  现场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不是林冬来的太晚,而是这边的人不敢怠慢。
  那些和丁蕾打电话的人,有的人就说了,节目做的干脆利索一些,不要过多地占用人家林冬的时间。
  给人家林冬稍微省出点时间管理一下公司,都会让科技发展有飞跃性的突破。
  弄的好像浪费一点林冬的时间,就成了千古罪人一样。
  所以丁蕾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了林冬方便。
  几个人走进去之后,立刻有专门的人过来给林冬讲解这个节目,流程是什么,需要林冬做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加华视的节目就是这么好。
  伺候的跟大爷似得。
第1334章
我要守护锅宝
  任何节目做出来,都会安排一个比较高大上的理念。
《郭嘉宝藏》这个节目也不例外。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文物作为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郭嘉宝藏》正是通过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使其物质文化基因在传播中得以传承。
  最近几年,娱乐性质的综艺大行其道。
  但是文化类的综艺也开始崭露头角,找到了适合它们的生存方式。
  从《华夏诗词大会2》《见字如面》领跑当年春节档,到之后《朗读者》迅速升温、抢占话题,文化综艺进入1.0时代。
  随后经过大量的“复制粘贴”,诸如《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阶段的诗词、汉字与成语依旧是绝对主角,节目的表现形式无外乎就是竞技与朗诵。
  既有热度,也有口碑,而且还能寓教于乐。
  何乐而不为呢。
  这不比做那些动不动就要求被整改,一天到晚被人喷的垃圾综艺好吗?
  就连猫厂,在林冬的要求下,也开始将重心往更有焦郁意义的文化类综艺上面迁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