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624

“咱家与陆大人倒是见过!”李芳暗自松了口气,笑道:“那这件事情就交给咱家与陆大人吧!”
陆炳此时也明白了过来,既然南京城里其他人都没有见过裕王,那是真是假还不是任凭自己与李芳说?想到这里,他先前的怒气已经烟消云散了,笑道:“不错,我确实见过几次裕王,这件事情便交给我和李公公吧!”
正当南京城中的人们为了城外的裕王殿下真假苦恼时,北京城也得到了南方传来的惊人消息,正忙于处置嘉靖丧事和景王朱载圳登基的徐阶不得不立刻召集内阁和司礼监的同僚们会商应对之策。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的!”徐阶放下手中的塘报:“现在看来,那位周可成布局可谓深远,多年以前他就在裕王身边布下了闲子,否则也没办法南边北边一起发动,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呀!”
“学生当初在江南不察周贼的奸滑,养虎为患,待会就向圣上上书请罪!”坐在次辅位置的胡宗宪脸色铁青,他站起身来,取下头顶的纱帽放在一旁,向宝座方向躬身跪拜。屋里的人都知道他当初在南方平定倭乱时就曾经借用周可成之力,在奏疏里也没少替对方说好话。御史台的都老爷们的记性可是好得很,估计明天就会有一堆弹章堆过来,胡宗宪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
“胡大人,你起来吧,现在不是追究谁的过错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过难关的时候!要说失察,我徐某人第一个就有失察之过?要是也告罪请辞,那圣上用谁去治理朝政?去督军讨贼?”徐阶的目光转向黄锦和李春芳:“黄公公,李大人你们说是不是呀?”
“徐相公说的是!”黄锦笑道:“胡大人,你不要有顾虑,圣上那边自然有咱家去说,就算是有弹章上来,圣上也会驳回的!”
“是呀!”李春芳笑道:“胡大人,眼下朝中在南方督军打过仗的就你一个,你把事情丢给我们几个倒是清闲了,那我和徐大人、黄公公岂不是抓瞎了?你觉得是我还是徐大人去南方督军更好呢?”
得到了两个同僚的赞同,徐阶笑了起来:“胡大人,你不要担心,咱们这几个只要是一条心,大明的天下就乱不了!周可成他就算是条龙,上了大明的岸也得盘着!”
看到徐阶等三人表了态,胡宗宪的脸上也多了点笑容,他低声道:“只是这样一来,胡某恐怕无法服众!”
“以次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出京督师,我倒要看看哪个不服的!”徐阶笑道:“胡大人,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周可成是个劲敌,你是怕你在南边打仗,京城里有人在背后捅你的屁股是吧?你放心,有我们几个在京城里,就没人敢乱动,你在南边放心打仗,要钱、要粮、要兵,我们都不会少了你的,如何?”
听徐阶开出这样一张大支票来,胡宗宪心里也跃跃欲试起来,虽然这些年来周可成与他的关系愈发密切,但毕竟这才是大明呀?他咬了咬牙,道:“既然如此,那学生只好一试了!”
“好,胡大人愿意出马,平贼之事已经成了一半!”黄锦笑道:“照咱家看,南直隶、两浙、福建这几个省的兵权都要交给胡大人,不然恐怕指挥起来不得力!”
“黄公公,照在下看还要加上两湖、两广和江西,最好再加上四川?”
“两湖、两广、江西、四川?”黄锦皱起了眉头,他看了一眼徐阶:“胡大人,为何要这么多?广东也还罢了也靠着海,两湖、江西、四川为何你也要!”
“江西、两湖、四川都挨着长江,兰芳社的舟师十分厉害,一旦打起来恐怕这些地方也会被牵扯进去!”胡宗宪答道:“而且多一个省就多一分力量,周可成这些年在海外领地广阔,不可以海贼视之!”
徐阶与黄锦交换了一下眼色,都陷入了沉吟,胡宗宪这个条件可谓是狮子大开口,大明的疆域有两京十三省,如果应允了他的要求,等于是一下子把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南直隶都划入了他的管辖范围,这未免有点尾大不掉了。即便两人一个是当朝首辅,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是权倾朝野,也不敢答应胡宗宪的这个条件。
“胡大人,江西、两湖、四川和两广这几个省眼下毕竟还没有遭到战火,恐怕圣上也无法应允你这个条件呀!”徐阶笑道:“这样吧,你先出京领军南下,我和黄公公、李大人想办法劝说圣上,尽量让你多统辖几个省的兵权,如何?”
“也好,那学生就先回家准备行装了!”胡宗宪也没指望徐阶他们能够答应自己的条件,他起身向众人告辞。待到他出了文渊阁,李春芳叹了口气:“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南直隶,六个布政使司加南直隶,这个胡汝贞还真敢开口呀!”
“是呀!”黄锦也开口了:“徐相公,咱家可是看在您的面子上才松口的,这一下子拿出半个大明来了,我可把丑话说在前面了,这么大的事情咱家可是没胆子在陛下那边开口的,就算咱家开了口,万岁爷也不会听!”
面对两个同僚的反对,徐阶也有些焦头烂额,他苦笑了一声:“二位,我这也不是没答应他吗?说实话,之前我也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条件来呀!”
“您是没答应,可也没有反对呀?”黄锦反驳道:“别忘了,你还答应他让我和李大人说要想办法劝说圣上的,反正我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是呀,就算圣上答应了,这六科给事中那边也很难过!”李春芳摇头道:“这明显是乱命嘛!”
第三百五十九章
制衡
“黄公公所言甚是!”李春芳笑道:“湖广、江西、四川靠着长江会遭到兰芳贼的舟师波及,那山东、北直隶还靠着海呢,会不会受到波及?要不要把也纳入他的管辖之下?那还要我们几个干嘛?干脆大伙儿都回家,朝廷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好了!”
“这个——!”徐阶顿时哑然,黄锦和李春芳的反驳非常有力,之所以大明三百年里无论天子的才具如何平庸大权都没有旁落,就是因为在废除了宰相之后,将权力予以巧妙的划分,使其相互制衡,无法威胁到天子。但这样一来也限制了帝国进行总体战的能力,因为除了开国几任之外,其他历任天子实际上不具备领军出征的能力,而人臣的能够使用力量的份额是有上限的。幸好自从也先死去后,草原上一直没有雄主,明帝国没有遇到与其体量相称的敌人,这个问题也就没有暴露出来,而这次裕王南逃,兰芳社起事,原有的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那湖广、江西、四川这三个布政司先暂且不提!南直隶、两浙、福建和两广先答应他,其他的见机行事,如何?”徐阶考虑了片刻,向黄锦和李春芳问道。
“也好!”黄锦与李春芳交换了一下眼色,点了点头。
当徐阶回到家,天已经黑了,今天在文渊阁里的那番折腾让他觉得精疲力竭,其实黄锦和李春芳两人都算得上是识大体、公忠体国的了,但面对的情况之错综复杂让三人无法像过去一样那么容易达成共识,徐阶也不禁暗自感叹这首辅的位置不好坐“老爷,张大人今天中午来访?”管家一边递过热毛巾,一边低声道:“小人让他在花厅等候!”
“张大人?哪个张大人?预先有送拜帖来吗?”徐阶一边擦脸一边问道。
“便是张太岳,没有送拜帖,就径直上门来了!”
“张太岳?他不是去留都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徐阶双手一抖,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留都已经被周可成攻下来了?他是逃回来的?”
“小人不知道!不过看张大人满脸风尘之色,应该是刚刚回来的,路上还吃了不少苦头!”
“你让他去书房等我!”徐阶把毛巾丢给管家:“去和夫人说一声,今天晚饭我就不去后宅了,让她不必等我,再让厨房送些鸡粥和点心去书房来。若是有外人来访,就说今晚我有事,不见外客!”
“是,老爷!”
“学生参见先生!”当徐阶走进书房时,张居正赶忙站起身来,向其敛衽下拜。
“罢了!”徐阶上前一步,扶住张居正的手臂,阻止其跪下去,他上下打量了下对方,果然两颊凹陷,满脸风霜,看上去好似老了十几岁一般。
“太岳你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吧,来坐下说话!”徐阶指了指椅子:“你怎么从南边回来了?”
“兰芳贼起事,声称先帝驾崩,要起兵靖难,扶助裕王继位,苏松常三州已陷,兵临留都城下,舟师横行大江,安庆九江等地亦有波及!”张居正低声道:“李公公觉得情况不妙,让我离开返京,将南边的情况禀报当朝诸公,所以我就回来了!徐先生,裕王当真南下了吗?”
“嗯!”徐阶点了点头:“周可成着实厉害,这步棋下的我们措手不及呀!我这刚刚从文渊阁回来,和黄公公、李大人他们为了胡汝贞出兵的事情争的焦头烂额呢?”
“这有什么好争的?”张居正讶异的问道:“兰芳贼船坚炮利,府库充盈,在江南根基深厚,在海外多有领地藩国,又有裕王作为旗帜招揽人心,这是本朝开国以来未有之大患,自当称其羽翼未丰,将其剿灭呀?”
“出兵剿灭这件事情倒是没有疑义!”徐阶叹了口气:“大家争执的是给胡汝贞多大的权限,胡汝贞除了南直隶、两浙、福建这三个省之外,还要湖广、江西、四川和两广,黄公公和李大人觉得太多了,说实话,我也觉得有点多了!”
“学生倒觉得胡汝贞晓得贼人的内情,有先见之明!”张居正沉声道:“学生在南京时,贼人的舟师就已经有零星炮击九江、安庆了。据学生所知,兰芳贼的舟师其实绝大多数都在海外,停在金山卫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眼下只有这么一点船他们的行踪就已经到了九江、安庆,那等到其主力赶来,四川、湖广、江西临近长江的州县又怎么不会受到波及呢?”
“想不到你竟然也站在胡汝贞一边?”徐阶叹道。
“先生,不是学生站在胡汝贞一边,而是学生去了南方以后才知道周贼之可怕!”张居正叹道:“您知道吗,周贼起事之后,苏松常三州不战而下,而且士民应贼者云集,数日之间贼人便募集数千人众,皆铳炮甲仗齐全,所以周贼才敢引兵直入大江,直扑留都城下。而且来了南方之后我才知晓贼人舟师之厉害,不光是船坚炮利,而且大江之上日行数百里,数日之间,便直抵国之肺腑,根本无从措手呀!”
“太岳,若是按你的说法,贼人兵将应该不多啦?”徐阶问道。
“舟师有多少不知道,但留都城外至多不过四五千人,其中可战之贼充其量居半。否则他们也不会只攻下外郭的观音门便不动了,只是掘壕坚守!”
“只有这么点人马周可成就敢起事?”徐阶皱起了眉头:“他难道是疯了?”
“周贼的人马当然不止这么点,只不过都在海外罢了!”张居正答道:“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学生在路上也想过了,他在赌,赌朝廷的兵马比他的兵马来的慢!”
第三百六十章
船民
“慢?怎么会慢?九边的兵马晚些正常,两浙那边刚刚平定倭乱,还是有一些兵的,怎么会比他海外的兵晚?”
“先生您这就不明白了!”张居正苦笑道:“您想想换了您是杭州的官儿,江面上出现几条兰芳贼的船炮击码头,派上岸几个兵晃一晃。您是先派兵渡江打金山卫还是先守好自家城池呢?说到底,守土有责呀!”
听到这里,徐阶神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他思忖了半响后问道:“太岳,若是照你这么说,只要兰芳贼的船在岸边晃一下,那些沿江沿海的州郡就必须坚守,可东南州郡里既不沿海也不沿江的也没有几个呀?那这仗岂不是没法打了?”
“徐先生,所以学生在返京的路上想过了:朝廷若想打赢这一仗,就应该越快越好,以大军南下,渡江将金山卫拿下来,在镇江、镇海等沿海岛屿城镇严加设防,不让贼船入江,这样至少沿江的城镇就安全了,漕运也通畅了,然后再做打算,若是时间拖延,等到周贼海外的援兵到了,以江南为根基,截断漕运,沿江流窜,那这仗就真的没法打了!”
“明白了!”徐阶点了点头:“老夫明日就和黄公公,李大人好生商议,把胡宗宪南下的事情定下来!”
南京观音门外,营地。
从营地里飘来的饭香,比林平水闻过的任何一种香气都要诱人,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船靠在岸边,跳上岸出神的看着不远处营地升起的缕缕炊烟。
作为一个船民,林平水是在渔船上出生、长大的,不光是他,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以及更早的祖先都是在渔船上长大了,他们在岸上没有寸土,依水而生。不但不被允许科举,而且不允许上岸定居,不允许与岸上居民通婚,不许上学,甚至不允许穿鞋子,长衫。听父辈说他们祖上乃是张士诚的旧部,被朱元璋击败后,被贬为贱民;也有人说他们其实是陈友谅的旧部,所以被贬为贱民。林平水倒是不在乎祖上是跟随张士诚还是陈友谅,只是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够上岸,住上南京城里那些漂亮的大房子,对于林平水的梦想,长辈和同伴们都报之嘲笑,正如某个叔伯说的:“咱们船民想上岸,除非这天变了!”
时光流逝,一日复一日,林平水每天打鱼摆渡,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除了偶尔去岸上售卖渔获,他也很少去岸上,但对城里的渴望却一直没有改变。直到有一天一支庞大的船队来到南京城外的下关,隆隆的炮声响起,震动着高耸的城墙,看着这一切,林平水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天是不是要变了?”
“你,就是你!盯着咱们营地看什么?想做贼吗?”一个响亮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林平水转过身,看到一条划子靠了过来,船首站着一个跨刀汉子,正瞪着自己喊话。
“没!”林平水赶忙摆手:“小人就是看看!”
“看看?有什么好看的?”那划子靠了过来,跨刀汉子跳上岸,上下打量了下林平水,问道:“你是不是官军的奸细?”
“不,不!我不是奸细!”林平水赶忙否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虽然没读过书,但从长辈的言谈中也听说过奸细抓住是要砍头的:“我是附近的船民,路过了就上岸看看!”
那跨刀汉子笑了笑:“你是船民?过兵打仗的,你们最近日子不好过吧?”
“嗯!”林平水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没人坐船过江,大家怕被抓去了,都不敢去打鱼,打了鱼也没地方卖,家里吃的粥已经稀得可以见底了!”
“没饭吃?那简单?”跨刀汉子笑了起来:“你有力气吗?能吃苦吗?”
“能!船家人哪有不能吃苦的!”林平水下意识的挺起了胸脯:“你问这个干吗?”
“我这里有活干,码头装卸货物泊船,每天三顿饭吃到饱,三天打一次牙祭,每天六十文铜钱,就是活计重了点,要吃苦,你要不要干?”
“三顿吃到饱?还有六十文铜钱?”林平水吓了一跳:“您该不是骗我吧?”
“老子一口唾沫一个钉,还会骗你一个没鞋穿的船户?”那跨刀汉子笑了起来:“来,来,先让你吃个饱,然后再干活,免得让你说老子欺负你!”说话间他就抓着林平水的手臂,扯进营地,走到帐篷旁喊道:“老王头,有现成的吃食吗?”
帐篷被掀开了,露出一个独眼的老汉来,他瞥了那跨刀汉子一眼:“这么早肚子就饿了?饭都没熟呢?只有中午的剩饭,你要不要?”
“不是我,是他!”那跨刀汉子指了指身后的林平水,他回头对林平水道:“你来的时候不对,就将就一下吧!剩饭虽然是冷的,用汤水泡泡丢点咸菜进去,也不难吃!”
“不要紧,在船上也都是吃冷饭的!”林平水赶忙应道。说话间,那老王头已经拿了一钵剩饭,一副碗筷出来,又回帐篷里去了。林平水给自己盛了一碗就飞快的扒饭起来,那老王头拿着咸菜和热水出来,看林平水狼吞虎咽的样子,皱着眉头问道:“刘头,你从哪里找来个饿死鬼,拿公家的剩饭做好事呀?”
“是附近的船民,咱们打仗就苦了他们!”那跨刀汉子笑道:“也不是做好事,主要是上头交代下来,中左所和淡水的船就要到了,要多准备几个装卸的人手,我这不是正愁着吗?”
“这倒是!”老王头看了看正蹲在地上扒饭的林平水,点了点头:“瘦是瘦了点,不过骨架不小,能吃就能干,是个干活的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