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是我,汪岁星呀!”
“岁星兄!”孙传庭吃了一惊,赶忙打开院门:“岁星兄,你什么时候来京师了,怎么不先通知我一声?”
院外站着一个四十出头的文士,却是孙传庭的好友汪乔年,此人乃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与明末大多数士大夫不同的是,汪乔年平日里清苦自励,恶衣菲食,出外为官时,只携二仆,不纳妾自奉。以文武双全自诩,休沐辄驰骑,习弓刀击刺,寝处风露中以磨炼。孙、汪二人在明末士大夫的奢靡柔弱风尚之中属于异类,因此在京中为官时结为好友,崇祯二年时汪乔年外放为青州知府,因考绩优异而升迁,后因父亲去世而辞官回乡服丧。
“因为一件大事所以来京!”汪乔年笑道,旋即他发现孙传庭的身上有着酒气,笑道:“白谷兄,有朋友在吗?”
孙传庭闻言一愣,旋即意识到汪乔年是发现自己身上的酒气,脸色微红:“没有,有些烦闷便喝两杯!”
“这可不像你呀!”汪乔年笑道:“白谷兄,我可是记得当初你说过,男子汉大丈夫当以澄清天下为志,岂可以沉浸于区区杯中物之中?”
听到好友这般说,孙传庭不禁有些尴尬,他强笑道:“岁星兄说的是,不过今日你来,便破一次戒也无妨的!”说罢他便把住汪乔年的右臂,往屋内走去。
汪乔年进得屋来,只见桌子上摆放着几样凉菜,一只锡酒壶,一只杯子,杯中还有半杯残酒,显然孙传庭已经喝了有一会儿了,眉头微皱。他想了想,决定还是先不劝说好友,而是先说另外一件事情。他笑着坐了下来:“白谷兄,你知道我这次来京师是为了何事?”
孙传庭拿了一只新酒杯,放在好友面前,一边替其倒酒一边笑道:“想必是三年之期已完,为起复为官的事情吧?”
“白谷兄说笑了!”汪乔年笑道:“我这两年在老家守丧时,听石斋先生讲学,颇有退隐林泉之志,功名之心已经淡了,岂会为了这些来京师?”
“那是为了何事?”
“与诸位士子上书言事,请圣天子启用名臣督领诸镇,早日平定东虏!”
“什么?”孙传庭闻言一愣:“传星兄,这等军国大事,岂有诸士子上书言事的道理?你这不是瞎胡闹吗?”
“白谷兄莫急,且听我说!”汪乔年笑道:“自从万历末年以来,东虏起兵作乱,我大明便无宁日。王师与虏交战,败多胜少,损兵折将,究其原因,督抚不和,上下不一乃是首罪。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嗯!可这与上书言事有何关系?”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眼下我大明如今内患已除,虏酋新丧,加征新税后,士饱马腾,是否是讨伐东虏的大好时机?”
“这个——”孙传庭皱了皱眉头,他此时已经猜出了七八分,的确正如汪乔年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崇祯十年的战略形势可以说比当初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更对大明有利。李自成请求招安后,内地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后金的统治阶层新败之余,自相残杀;刘成完成了迂回之后,大明实际上已经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后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战略形势的改善是建立在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压榨基础上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的,如果拖延下去,有利的形势很可能会发生不利变化,那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以为朝廷当设立一重臣,督领宣大、关宁诸镇大军,速战速决,早日平定东虏,停征新税与民休息!白谷兄,你怎么看?”
“我们?”孙传庭品味着好友的话语,显然这件事情并不像汪乔年说的那么单纯,否则为何他这个时候来自己这里?在他的身后肯定还隐藏着一个集团在策划着这一切,自己贸然表态或者拒绝都是不合适的。想到这里,孙传庭笑了笑:“听起来倒也有道理,只是是否已经有了人选?”
“若论兵事,我如何能及得上白谷兄,这次来便是要请教兄台的!”
“说实话,朝中大臣中实在没有很合适的人选,如果硬要挑的话,恐怕也只有卢九台(卢象升)了,只是他勇烈有余,韬略还尚有不足!”
汪乔年突然笑道:“白谷兄,宣大总督吕伯奇如何呢?”
“吕伯奇?”孙传庭失声道,他心中突然闪过归化城外那一排排铁骑,冰冷的大炮,还有那个好像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的刘镇台,想到这里,他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为何选他?”
“功绩呀!卢九台虽然也有不少胜绩,可打的基本是流贼,而吕大人就不同了,从流贼到鞑虏,还有东虏,样样都不缺,分量可比卢九台重多了!何况他麾下的刘成乃是当世名将,两人交情深厚,相得益彰,定能平定东虏!”
汪乔年越说越是起劲,可是孙传庭却是沉吟不语。与其他京官与士大夫不同,他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过刘成所拥有的庞大资源:草原上一群群数不清的牛马、成千上万彪悍善战的骑士、堆积如山的甲仗与火器,而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只听命于刘成一人,甚至朝廷都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当时他得知额哲暴死之后,立即上书朝廷,要求将此事追查到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可是这份上书却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样。经过这件事情,孙传庭已经明白朝廷实际上已经拿刘成没有什么办法了,自己以前所读的兵书、韬略在这个男人面前,已经是一钱不值了。
汪乔年也不是傻子,看到孙传庭这般沉默不语,明白对方并不赞同自己的人选,便低声问道:“白谷兄,你觉得不合适吗?”
“岁星兄,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再三斟酌一番比较好吧!”孙传庭低声道:“吕伯奇与刘成交情深厚,反过来说刘成与吕伯奇也是交情不浅吧!让吕大人督领宣大、关宁两镇,就等于让刘成提督这两镇兵马,你觉得合适吗?”
汪乔年听了一愣,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如从冰峰滚落的雪球,汪乔年所说的上书言事,举荐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二镇,讨伐东虏之事开始运行起来。一开始还只是在京师的官员之间流传,然后就是士子之间,最后就连市井之间也开始流传了。自从万历年间以来,大明对东虏可谓是每战必败,不但丢失了辽东之地,就连京师也两次被兵,这是自从土木堡之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大明从上到下都怀着这样一种念头——尽快平定东虏,恢复太平年间的好日子。
军机处。
“混账、误国庸才!”杨嗣昌愤怒将一份奏疏丢在地上,不解恨的他甚至在上面踩了两脚,以发泄胸中的怒气。
“先生!”陈新甲被杨嗣昌突兀的行动吓了一跳,赶忙将奏疏从杨嗣昌的脚下抢了出来,这可是要给天子看的,要是崇祯在上面看到脚印,这可是不得了的罪过了。
“你抢什么!写出这种混账玩意的哪里还有人心!”杨嗣昌激愤的从几案上又抢过一本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两脚:“请以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两镇?这与把这两镇交在刘成手上有什么区别?难道他们不知道额哲是死在谁手上?要是刘成调转马头,他们用什么抵挡?用他们的道德文章吗?”
“先生,想必这些人是平定东虏心切吧!”
“才怪!”杨嗣昌冷笑了一声:“你看看这些人都是南直隶的、浙江的、江西的、福建的。东虏平不平定与他们何干,他们在乎的是早日把我赶下这个位置。吕伯奇统领两镇去打东虏,打赢了吕伯奇立下盖世大功,自然要入阁当首辅,把我赶下台;打输了我是兵部尚书加东哥大学士,更是要下台。反正那吕伯奇连个进士都不是,在首辅位置上也坐不了几天,只要能把我杨文弱赶走了,别挡了他们的仕途,大明的天下值几文钱?”
“这个——”陈新甲听到这里,额头上已经满是汗珠,正如杨嗣昌所说的,那股隐藏在背后的势力打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无论如何最后杨嗣昌都得滚蛋,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可乘了。这办法倒是巧妙的很,就是阴损了些。
“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然不能同意!”杨嗣昌走到书案旁,拿起一张事先裁好的纸条,用朱笔在上面书写起来,书写完毕之后夹在那份奏疏里:“反正我杨文弱的名声也坏不到哪里去了,拼着这条性命不要,也不能把大明的天下毁在这些家伙手里。”
看着杨嗣昌坚定地眼神,陈新甲也不禁钦佩不已。明代中后期中枢政治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现象,那就是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即御史、谏官这些品阶并不高的官员却能拥有远远高于他们品阶的影响力,结果就是行政效率的低下。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皇帝设立谏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衡相权,以免其威胁到君主的地位。但明代自朱元璋之后便没有了宰相,其后的首辅实际上不过是天子的高级顾问而已,如果这个首辅没有通过朋党、师生等关系控制都察院,在遭到谏官的围攻下,是非常脆弱的。大明上一个像杨嗣昌这样敢于硬顶的首辅大臣是张居正!
第八十八章
联姻
十余支蜡烛将屋子里照的通明,一名歌姬坐在屋角,一边谈着琵琶,一边唱着小曲。侯方域与几名士子围坐在桌旁,正饮酒酬答。这时一名书童从外间进来,在侯方域身旁附耳低语了几句。旁边的士子们侧耳细听,只能听到“宫中”、“拒绝”等字眼,反倒让人的心痒痒的。
“好!”侯方域击掌恨道:“我就知道杨贼会如此,此人贪恋权势,自有其取死之道!”
“侯公子!”一名士子不解的问道:“可是那杨文弱毕竟是首辅大臣,圣上也站在他一边,我们就算再怎么抨击他,他只要厚着脸皮,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呀!”
“你们放心!”侯方域冷笑道:“杨贼的所作所为都在本公子的意料之中,从明天开始就照计划行事,我已经有了后着,哼,杨文弱呀杨文弱,你敬酒不吃吃罚酒!本来还想给你个体面下场,可惜你不识抬举!”
果然次日,杨嗣昌就遭遇到雨点般的弹章,主要是指责他嫉贤妒能,揽权误国。依照明代的政治潜规则,遭到弹劾的大臣必须暂时停止理政,闭门思过,以表明自己诚惶诚恐,直到天子做出决断。但杨嗣昌却毫不理会弹章,每日里继续去军机处当值,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是激怒了攻击者,几天后的弹章已经变成了十桩大罪了。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身在旋涡之中的吕伯奇却一直保留着暧昧的沉默,这就让旁观者们更是觉得背后黑幕重重了。
十天后,这种诡异的沉默终于被打破了,身为宣大总督的吕伯奇向朝廷上书,要求截留朝邑兵工厂还没有交付的军械,用于编练两个步营,理由是内地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再组建新军已经没有必要,而在白格尔河之战后,宣大镇的明军已经与后金直接接触,下一步的战事会更加激烈,需要的军队也更多。除此之外,吕伯奇还要求朝廷在今年八月份前提供二十万石的军粮,用于对东虏的秋季攻势。这份奏疏对于杨嗣昌来说不啻于是一记晴天霹雳,他很清楚吕伯奇不过是刘成的传声筒罢了,这个节骨眼上出来这份奏疏其实就是刘成给出的要价单——如果你不答应上面两个条件,那就别怪我跳槽到对面去了。
“可恶!”杨嗣昌恨恨的将奏疏往几案上一拍:“这群愚夫,为了争权夺利竟然与刘成勾结起来了,置大明的江山社稷于不顾,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吗?”
“与虎谋皮?”陈新甲闻言一愣,迟疑的问道:“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吕大人这份奏疏背后有人?”
“不错!”杨嗣昌稍微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士子百官前脚上书言事请以吕伯奇督领关宁、宣大二镇,讨伐东虏。他吕伯奇后脚便上书请添置军器军粮以备今年秋天讨伐东虏。这两者之间没有一点关系鬼才相信。可笑这些愚夫以为自己借刘成之力来掀翻我,却没想到自己已经被刘成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为向我索价的筹码,哎!”说到这里,杨嗣昌长叹了一声:“值此末世却生出这样一个妖孽,难道天命真的已经不在我朝了吗?”
“先生小心隔墙有耳!”陈新甲见状,赶忙低声劝道:“先生,事情真的像你想的那么严重吗?若是您不允,那刘成又能如何?”
“我非答应不可!”杨嗣昌苦笑道:“若是我不答应,就等于是在圣上面前坐实了那些人弹劾我嫉贤妒能,揽权误国的罪状。你想想,上次他们上书请以吕伯奇兼领关宁、宣大二镇,我以国之重镇,不可至于一人之下,不然便坏了祖宗家法的理由驳回去了。这次那吕伯奇上书要添加军器粮食,准备今年秋天乘胜讨伐东虏。我再驳回去,你说圣上会怎么想?百官会怎么想?天下士子百姓会怎么想?俗话说三人成虎,就算圣上信我,百官信我,可天下士子百姓皆以为我杨文弱是个嫉贤妒能的误国奸臣,你说我在这个首辅之位上还坐得下去吗?”说到这里,杨嗣昌叹道:“刘成呀刘成,你这一招接一招,下得都是连环套,就算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悬崖,我也得睁着眼睛往里面跳呀!”
“先生,情况也许不像你想的这么糟吧?”陈新甲见杨嗣昌这幅模样,便安慰道:“那刘成所请的两件事情也许是真的为了讨伐东虏呀!”
“你还是不明白!”杨嗣昌叹道:“我大明两百余年来之所以无藩镇之祸,无非是有两招:一曰大小相制;二制其粮饷。而刘成所领兵将,多为胡虏,即便是汉军也是其在西北与流贼、套虏百战之余。这些人的生死富贵操于刘成一人之手,这大小相制的招式是已经失效了。而饷银的话朝廷这些年发给他的定饷不过步卒九千余人,骑卒四千余骑,其余由其自己通过盐茶易马之数补足,这一招又失效了。剩下唯一能够羁縻的了他的唯有粮食了,俗话说军无积蓄必亡,他所据的漠南之地,良驹骏马、筋角锐士应有尽有,可只要粮食不足,他行事就必然有许多顾忌。可要是一下子得了二十万石军粮,以一人一日五升推算,这就是十万人四十日的口粮,哪怕他只省下一半来,也足够他打到黄河边了。还有那些甲仗军器,我也知道那洪阳号的甲仗十分犀利,于是我打算先用这些甲仗建立新军,待到新军建成,便可以此为后盾,将其收归朝廷所有。却不想刘成却抢先一步,要将还没有交付截留下来,这一出一进,消长可就大了!”
听了杨嗣昌这番叙述,陈新甲脸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当初杨嗣昌与刘成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一个在朝,一个在野,配合的无比默契,两人都扶摇直上,可就在那个时候,杨嗣昌就已经有了留下了克制刘成的暗棋;而刘成也不亚于杨嗣昌,竟然就这么不动声色的把这一招招暗棋化解了。这“当面叫哥哥,腰里掏家伙”的本事可都是练得炉火纯青了。杨嗣昌看出了陈新甲的心思,冷哼了一声:“刘成这种人就和利刃一般,好用是好用,但拔刀出鞘就要想着怎么把他插回鞘去,不然早晚会伤者自己!”
“那先生打算怎么办?”
“这一局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只有让与他了!”杨嗣昌叹了口气:“哎,若是不朝廷党争,我又怎么会这般束手束足呢?”
崇祯十年的夏天,刘成为义子阿布奈定下了亲事,新娘是固始汗的孙女。显然刘成这么做是为了加强自己、准格尔巴图尔汗、固始汗这一铁三角的联盟,这几年来在刘成大力的支援下,固始汗接连击败却图汗、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已经完全控制了青海到藏北的大片草场;巴图尔汗也不断击败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控制了南至天山、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直抵乌拉尔河的广袤土地,迫使俄罗斯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在中亚地区的霸权。对于刘成来说,巩固与这两位盟友的盟友不但可以确保自己西面的安全,将全部力量投入与后金的战争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确保茶马丝绸贸易线路的畅通,刘成可以获取大量的战马、富有战争经验的武士,以补充战争的损耗,这对于他未来的征服计划是不可或缺的。即使不考虑以上那些因素,仅仅联姻本身也是极为有利可图的,可以成为蒙古大汗的岳父让固始汗兴奋不已,仅仅送来的嫁妆就有马万匹,骆驼四千头,牛羊杂畜十万,满眼望去布满山谷,实在是气势逼人。看到这一景象的胡汉百姓都不禁咋舌,纷纷议论道:“即便是菩萨下凡嫁给大汗,也不过这个阵势了吧!”
刘成这边操办着义子的喜事,而在辽东则上演着骨肉相残的惨剧。随着夏天的来临,雪融后翻浆的路面变得干燥、坚硬起来,巴布泰兄弟的拖延战术终于到了尽头。多尔衮终于迫使济尔哈朗和代善同意用武力解决问题——秋高马肥之时刘成肯定会挥师东向,如果再此之前不能将各部重新统一起来,女真各部就只有死路一条。而大量的情报已经无可辩驳证明了一点——巴布泰兄弟统领的正蓝旗已经上了另外一条船了。
六月,多尔衮率领两白、正红、镶蓝以及一部分汉军前往赫图阿拉附近狩猎,教练士卒,囤积军粮,这里本是努尔哈赤1603年所兴建的都城,直到1621年迁往辽阳前,这里都是后金的都城。在出征讨伐前来到这个富有象征性意义的地方,多尔衮的企图可谓不问可知。这次的田猎规模很大,光是战士就有近两万人,他们将东、西、南三面建起长围,而北面则有河流阻隔,将猎物困在其中。
打猎的方式是非常古老的,首先是由老弱和包衣拿着火把和长矛,上山大声吆喝拍打,惊吓猎物,将其驱赶到平地上来,然后再由猎手们射杀。被射杀的猎物被迅速拖到一旁,剥下兽皮,将肉腌制以备军用,剥下的兽皮堆积在一起,仿佛秋天收获的谷堆。
多尔衮骑在一匹青鬃马上,站在一处高地上,在他的下方是一个约莫有百步见方的圈子。一头猛虎正在圈中,惊恐的看着四周,发出愤怒的咆哮声。这头山中之王是刚刚被数十名骑士用弓箭驱赶进这里的。依照女真人的风俗,只有单独杀死一头猛兽的人才能获得“巴图鲁”的称号。每当战前行猎时,都会将猛兽驱赶进圈子里,挑选勇士与其相斗,能杀死猛兽的人不但能获得“巴图鲁”的美名,而且会被贵人挑选到身边作护军,获得青云直上的机会。
“谁能杀死这头老虎,便是我的戈什哈!”多尔衮对一旁的数十名女真武士高声道,这些武士相互交换着眼色,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眼神。终于一个二十出头的汉子上前一步,向多尔衮拜了一拜:“贝勒爷,我愿意试一试!”
“好,取酒来!”多尔衮击掌笑道,他从身旁的侍卫手中接过酒杯,对那汉子道:“先喝了酒,再去杀了这头老虎,你便是我的戈什哈!”
那汉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将头上的辫子在脖子上一绕,便跳上自己的战马,提了长枪便策马进了圈子。那猛虎看到这个陌生的敌人,吼叫了一声,向后退了两步,两条后腿的肌肉隆了起来。
那女真汉子自小在山林长大,对老虎的习性十分了解,知道若是自己上前进逼,那猛虎没有退路,必然会猛扑上来,自己虽然在马上手中还有武器,也未必能挡得住那一下。于是他便策马绕到猛虎的侧后方,用长枪刺老虎的背与后股。那老虎吃痛,调转过头来,他又驱马绕开了,如是者再三,那老虎接连被刺,虽然入肉都不深,但也流出血来。圈外围观的女真武士见他这般取巧,纷纷起哄:“哪有只敢从背后刺虎的巴图鲁,你若是胆小就快退下,让我们来!”
众人正起哄间,突然那老虎大吼了一声,如闪电般一个转身,腾空窜了起来。那女真汉子策马想要故技重施,却不想已经来不及了,被那老虎一掌打落马下。那老虎此时已经发了性子,不去继续进攻那落地汉子,却把爬到战马背上,一口咬住马脖子,将其拖倒在地撕咬起来。
围观的女真武士见状大吃一惊,纷纷引弓布矢,想要将那老虎射死救人。多尔衮却举起右臂喝道:“且慢,不许放箭,他既然入了圈中,就必须独自杀虎。老虎凶猛,难道还凶猛得过刘成和正蓝旗的叛贼吗?这里可以射虎救他,那在战场上谁来救他?”
第八十九章
西撤
慌乱间那汉子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幸喜那老虎可能是饿得紧了,被马的血刺激了食欲,大口撕咬起马肉来。那汉子捡起折断的半截短枪,扑了上去,用尽全身力气一枪扎了下去。只听到一声巨吼,断枪从老虎的后腿穿过,刺入马尸,几乎将老虎与马钉在了一起。那老虎吃痛,一边剧吼,一边掌握舞爪,奋力挣扎,可是后腿伤重,起不得身体。就这样过了片刻,那老虎流血渐多,气力渐衰,就连吼声也渐渐小了。那女真汉子见状拔出短刀,扑了上去,将全身的重量压在老虎上,一手摁住虎脖子,一手短刀在虎颈乱捅乱刺。他的手臂脸上与老虎的脖子头部都是鲜血,远远看去也不知道是谁的血。
那老虎一开始还奋力挣扎,可随着喉咙被刺穿,血越流越多,最后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力量。那汉子这才敢站起身来,只见其浑身上下满是鲜血、尘土和老虎的鬃毛,粘合在一起,宛若一头猛虎。
多尔衮十分高兴,跳入圈子中,一把抓住那汉子满是虎血的手臂道:“我们女真人称猛虎为塔丝哈,你既然杀了猛虎,那以后就叫这个名字吧!”
“多谢和硕贝勒赐名!”塔丝哈跪下向多尔衮磕了个头,多尔衮对身后的侍卫喝道:“来人,把我那匹黑马给塔丝哈牵来,再拿一件衣服来,今后他便是我的人了!”
宁古塔。
“什么?多尔衮和多铎在赫图阿拉附近围猎?有两万人马?”阿巴泰听到部下的禀告,脸色微变。一旁的巴布泰低声道:“传令下去加紧打探,若有消息尽快禀告!”
“是,大人!”
“七哥!”待到部下出了门,巴布泰神色凝重:“看这架势多尔衮要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