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听完了通译的翻译,刘成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你们此行来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希望与我国通商;第二是希望我方不再向蒙古人出售火器,是吗?”
“是的总兵大人,就这两个要求,希望您能够应允!”
“这样吧,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要求,答案是不行!”刘成的声音不大,但一字一顿,语音铿锵有力,仿佛金石之声:“得到火器的准格尔人乃是我大明的藩属,乃是我大明的守边之人,他们得到火器是用来抵抗外来的强盗,你说这些火器打死了你们的人,那么请问这些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入侵的蒙古人打死的,还是在入侵别人的土地中被打死的呢?如果是前者你可以提出要求,可如果是后者,难道保卫自己的边疆不是蒙古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吗?”
洛巴诺夫没想到刘成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将蒙古人称之为大明的藩属,心知与刘成争辩那些蒙古人到底是否是明国的藩属根本毫无意义,毕竟他是在做生意的,而非划分疆界的外交谈判,他灵机一动,赶忙答道:“自然是前者,我们的人都是在堡垒和商站里被打死的。”
“这不能说明什么!“刘成笑道:“我说的是土地而非堡垒与商站,谁又知道你们是不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修建的堡垒与商站呢?”
“既然如此,那这一天暂且放在一边吧,那是否可以通商呢?“洛巴诺夫听到这里,已经知道想要刘成应允对蒙古各部的火器禁止令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也并非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毕竟大明与俄罗斯两国现在的实际控制区之间还隔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游牧民部落联盟,除了刘成这个来自几百年后的穿越者之外,谁也不会考虑相互威胁这么遥远的问题。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一条商路,作为俄罗斯著名的商人家族的一员,洛巴诺夫自然知道茶叶、丝绸、瓷器以及香料都是极为利润丰厚的商品,但俄罗斯是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当时俄罗斯还没有赢得对奥斯曼土耳其支持下的克里木汗和瑞典的战争,没有打通通往波罗的海与黑海的通道),只能对这一获利丰厚的贸易垂涎三尺,若是能够打通一条通往神话中的丝绸之国、瓷器之国、茶叶之国的陆上商路,仅凭这一点,洛巴诺夫。斯特罗加诺夫就可以被沙皇陛下封为贵族。
“如果俄罗斯人愿意遵守大明的法律,以商人而非强盗的身份来到大明,本官自然是应允的。“说到这里,刘成脸色一冷:“不过在此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洛巴诺夫先生回答我!”
洛巴诺夫听对方并没有一口拒绝,心中一松,笑道:“总兵大人,您请问!”
“第一,你们主要想要购买什么货物呢?又有什么货物可以出售呢?”
“我们想要购买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尤其是茶叶,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我们出售的商品主要有毛皮、琥珀、药材、金沙、宝石、蜂蜜,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出售奴隶!”
“这很好,不过请恕我直言,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假如商路打开的话,贵方出售给大明的货物的价值将会远小于大明出售给贵方的价值,请问其中的差值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支付呢?”
洛巴诺夫顿时被刘成问住了,作为一个老练的商人,他立即听出了刘成的言下之意。刘成尖锐的指出了隐藏在双方贸易中的一个隐患:由于在古代陆上交通条件恶劣,所以在古代陆上长途贸易中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必须是体积重量小,价值利润高的,否则就划不来,这类商品通常是给权贵使用的奢侈品。但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这类商品的市场容量通常很小,但古代中国却是一个特例,茶叶、丝绸、瓷器虽然价格昂贵,但实际上却是日用品;而俄方能够拿得出手的商品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富有者才消费的起,无论其单价多高,但其总量却远远小于他们所需的商品,更不要说有皮草、宝石、金沙与琥珀出售的又不只俄罗斯一家,可大明的商品却只有一家。这种贸易条件下无论俄罗斯商人怎么精明能干,其结果必然是进口量远远超出出口量,用现代国际贸易的术语来讲就是“入超”了。假如在现代社会,某个国家在与他国的国家不断出现入超,那这个国家可以通过贬值汇率,即降低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率来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让双方的贸易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但十七世纪的中国唯一接受的通货是贵金属,俄罗斯人必须用金银来支付其间的差额,这样的生意做上一年两年也还罢了,如果长时间做下去,早晚会因为贵金属大量流失而失血而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西方盛行一种叫做“重商主义“的经济学派,即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那么该国就越为强大,所以国家应该想方设法多出口,少进口,让金银留在本国国内以提高国力。显然,重商主义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学说,施行的必然结果是各国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与贸易权而不断爆发战争。
“总兵大人,您的智慧与远见让我十分钦佩。的确正如您所说的,假如像这样下去,我国将会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这一贸易也无法长时间施行下去。那么您有什么高见呢?”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刘成笑道:“要解决这一麻烦有两个办法,第一:找到几种大明需要的商品,增加向大明的出口量,让双方购买的商品重新恢复平衡。”刘成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从翻译口中听到刘成答案的洛巴诺夫脸色变得暗淡起来,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他很清楚本国的手工业水平,他在进入大明的疆域后将其暗自与明国人的衣食起居比较,心知要找出几种明国人愿意掏银子的商品难如登天。其实不要说十七世纪的俄罗斯,就算是两百年后工业革命前夕的大英帝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也是入超连连,最后不得不找出鸦片这一贱招才搞定。
第五十四章
旧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代替金银!”
“另外一种东西代替金银?”洛巴诺夫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难道你们明国人愿意接受?”
“洛巴诺夫先生,你和我都是商人,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两国之间贸易的量越大,越多,商人挣得就越多?”
“不!”洛巴诺夫摇了摇头:“不是这样的,假如买的东西太多,不得不亏价出售,不但不会赚的更多,反而会亏本。”
“正是,假若无论多少东西都能卖的出去呢?”
“那自然是最好!”洛巴诺夫说到这里,哑然失笑道:“不过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自然有!若是没有金银,只要他有土地财产,借给他便是,又岂会卖不出去?”
“借给他?”洛巴诺夫只觉得眼前仿佛有一道闪光扫过,看到了许多黑暗中未曾见过的东西,但这道闪光转瞬即逝,那些自己从未曾见过,甚至连想都么有想过的东西又消失在黑暗中,他下意识的将目光转向刘成,眼中满是期盼恳求之意。
刘成却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笑了笑,站起身来道:“天色不早了,今天便到这里吧,列位在我这里先好生歇息几日,贸易的事情我们下次再谈!”
洛巴诺夫只得送刘成出了门,刘成刚刚出了门,便低声对赵文德说:“莫要让这些俄罗斯人到处乱跑,还有,那个装了条木腿的替我好生留意下,有什么情况立即通知我!”
“是,大人!”赵文德虽然不明白刘成为何对那个跛腿汉子这么留意,但他跟随刘成已久,知道他往往在不经意间便留下后手,自己只需认真照办就是。
刘成跳上战马却没有走,反而俯下身体对赵文德说:“建生,这次回来你就不要再去准格尔人那里了,我这里要借助你的大才,做一番大事业!”
“大事业?”赵文德笑道:“破林丹汗七万之众,枭单于之首,俘其妻妾,献俘于京师,勒石燕然、卫公破突厥也不过如此,千百载后自然有后人传诵大人的功业!大人您还要做什么?”
“那是功业?而非事业!”
“那又有何区别?”赵文德不解的问道。
“建生,我问你窦宪勒石记功的燕然山在何处?”
“这个——”赵文德顿时哑然,他思忖了一会答道:“窦宪大将军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义从、南匈奴名王出塞三千余里,于稽落山大破北匈奴,追击直至私渠比鞮海,生俘牲畜百万,畏汉之威德来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遂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文,勒石记功,纪汉威德。不过稽落山、私渠比鞮海、燕然山的具体所在,今日叫什么名字就不知道了,想必是极北之地。”
“建生你倒是好记性,连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字也能记得清楚。”
“大人谬赞了!“赵文德笑道:“范蔚宗虽然人品不佳,但才华绝世,如此佳文,一经过目,便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那也是你,我是肯定记不住的!”刘成拍了拍赵文德的肩膀,他这亲昵的举动让赵文德有点尴尬,但很快就将其掩饰过去。
“这么说吧,若论武功,窦大将军我是不敢比的,他是越过瀚海,出塞三千余里与北匈奴决一死战,我是鞑子破了边墙,围攻宁夏府城,我出兵救援里应外合破贼。两者的难易程度不可以道里记。后世史家但凡有点良心的,就绝不会将我与窦大将军相提并论。但将帅者,国之司命也,天子以倾国之众相授,考虑的就不能仅仅是自己的武功了。窦大将军以倾国之兵,空国而出,出塞三千余里,破北匈奴,可是这燕然山、稽落山、私渠比鞮海今天在哪个地方连像建生你这么博闻强识之人都不知道,想必当时东汉也无法将其控制吧?”
“不错,土地贫瘠,气候苦寒,得其地无法耕织,得其民无法驱使,而使中国疲敝。且北匈奴虽去,鲜卑复起,终世为汉之大患,可谓去一贼复来一贼!”此时赵文德已经明白了刘成的意思,低声道:“大人您莫非想要复秦汉之旧疆?”
“建生知我!”刘成点了点头:“河套背山临河,土地平旷,一岁所耕,足资十年,此乃天赐我之资粮。今若取之,收察哈尔、土默特、准格尔、叶尔羌、和硕特之劲果为前驱,以大明之精兵为后继,女真不足定也!”
“大人为我大明做百年之计,建生敢不尽心竭力?“赵文德躬身拜了一拜,抬头问道:“那吕大人还有胡监军知道此事吗?”
“还没有!”刘成笑着摇了摇头:“如今朝廷上各结朋党,相互攻讦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做事的人?这件事情咱们只能做,不能说,不然事情做不成倒也罢了,自家性命恐怕都保不住!”
赵文德听到这里,想起自己旧主杨鹤的遭遇,神色黯然,叹了口气道:“大人所言甚是,这件事情的确必须保密。”
“嗯,将这伙俄罗斯人打发了,你就回来,把这摊子事接过去!”
“是,大人!”
东北,沈阳。
冬天沈阳城的天空呈现出一种铅灰色,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下雪。皇太极抬头看了看天,这让他有些不安,因为这会耽搁修建城墙的工程。外面传来锯子和铁锤的声响,那是工匠们正在日夜赶工修建新的衙门。在大明朝,沈阳城的正式名称是“沈阳中卫”,顾名思义这是一座军事要塞,里面的居民也多半为士兵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为军队服务的工匠、商人。坚固的城墙绵延九里十步,高达两丈五尺,但在金国与明国的长期战争中,除去北门外,城墙几乎被完全毁坏。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以便于统治以广袤肥沃的辽河平原。但努尔哈赤并没有投入多少资源到重修城墙上,这位一生几乎都在马背上度过的戎马汉子更相信手中那支身经百战的军队,而非高耸的城墙,沈阳城的重建实际上是在皇太极登基后才开始,自从他继位之后,每年秋收完毕,他都会大量征发沈阳周边的百姓参加劳役,就连八旗的属民也不例外,将沈阳城建设成一座配得上正在勃勃崛起的后金国的都城。在满洲贵族的宴会上,皇太极时常听到有人在低声抱怨,说先汗在的时候绝不会这么使唤旗民,连窝冬的日子都要被拉出来挖土,再说城墙有用吗?汉人修了那么长的城墙,难道挡住了咱们?对于这些抱怨,皇太极抱着一种鄙夷不屑的态度,他们难道忘记了面对明人的城墙和红夷大炮时,他们流了多少血吗?
“陛下!”一个阴沉的声音说:“范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皇太极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看了看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脸上不禁泛起一丝苦笑。作为一个新兴的,官僚机构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国家统治者,皇太极可没有崇祯皇帝那么幸运,手下有那么多人才替他分担庶务,许多原本应该属于官僚处理的事情都必须由他自己处理,他必须身兼天子、统帅、宰相几个职务,也难怪他五十出头就去世了。
“微臣参见陛下!“范文程一进门跪下磕了一个头,低声道:“扎鲁特部那边有急信传来,林丹汗死了!”
“林丹汗死了?”皇太极不由得吃了一惊,他站起身来,问道:“范先生你起来说话,他怎么死的?”
“谢陛下!”范文程磕了个头,站起身来,低声道:“据信使说是被明军杀的,林丹汗所部遇到雪灾,将士多死,便领兵进攻明国的宁夏镇,初战得胜攻破边墙,但围攻宁夏府城不下,明国的援兵赶到后,里应外合大败,自己也死在明军手中。”
“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皇太极的神色颇为紧张。
“是个察哈尔部的小头目,他的姐姐是阿苏特部王爷的小福晋,被打败后就投奔自己姐姐了。”
“就是说他没有亲眼确认林丹汗死还是没死啦?”皇太极问道。
“嗯,不过应该很快就有其他消息传来,加以比较分析就可以了。”
“不行,这件事情我要切实的消息!”皇太极摆了摆手,沉声道:“范先生,你挑几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那边,不要我们女真人,太显眼了,要蒙古人或者汉人,我要确定林丹汗是死是活,明白了吗?”
“遵旨,陛下!”范文程跪下磕了个头,他此时在文馆任职,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个翻译汉文书籍与记注本朝得失的文职地方,但实际上在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主要来自降人的情报人员,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但效率很高的情报收集与分析机构,颇得皇太极信任。他偷偷看了看皇太极的脸色,看出对方心底隐藏的喜悦,打着胆子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了!”
“明国乃是我之大敌,林丹汗又未必死了,有什么可喜的?”
“请恕微臣直言,林丹汗才是我国之死敌,明国倒未必是我国之死敌!”
“这倒是新鲜了!”皇太极笑了起来:“自从我父汗以七大恨誓师伐明以来,明军死于我大金的名臣大将数十,两国死伤的将士更是数以十万计,怎么说明国非我死敌,林丹汗反是我国死敌,范先生你说来我听听?”
“大汗,您觉得明能灭我否?”
皇太极笑道:“明之疆土广袤,百姓亿兆,但其上下离心,将帅不习武事,诸般积弊,积重难返,纵然有一二雄杰之士也难成事,自大凌河一战便可得知。反观我大金已得关外之地,兼且得蒙古诸部羽翼,士卒精炼,将帅皆身经百战之人,明要灭我大金只怕须得天助。”
“那我大金要灭明国呢?”
皇太极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明国虽然积弊甚深,然其立国两百余年,恩泽甚深,百姓众多,士民殷富,天下莫及,今虽有弊,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非其自相攻伐,外人岂可得入?纵然能破其国,恐怕也不是我能够看得到的了!”
“陛下所言甚是,既然我不能灭彼,彼也不能亡我,那又何必自相攻伐,徒伤士卒呢?岂无二三才智之士,化干戈为玉帛,两国为好,岂不美哉?”
“呵呵,范先生说笑了,大明皇帝视我等为蛮夷之徒,又岂会与我等和谈?”
“陛下,宋朝初年,契丹与宋何尝无仇怨,两国交兵数十年,就连宋太宗都大股中创,伤重而死。可是两国最后还不是结为檀渊之盟,边境百年无干戈之事?明国与我之仇,还能大过宋与契丹之仇?”
“范先生所言甚是,但愿明国天子能审时度势,承认关外之地乃我大金所有,开口通商,互通有无,两国幸甚!百姓幸甚!”皇太极点了点头,笑道:“如此说来,明国的确非我大金之死敌,但为何你说林丹汗乃是我之死敌呢?”
“陛下,我国之形势,以辽地为腹心,朝鲜、蒙古为双翼,这天下事宛如手谈,若无蒙古,则局促一隅,纵然棋力过人,也难有胜机?林丹汗乃孛儿只斤血脉、达延汗苗裔,于蒙古人乃是正统。我大金以异族统领蒙古,只要林丹汗一日不死,便能一日与我大金争长短,岂能说他不是我大金的死敌?”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这番话,不由得连连点头。范文程这番话虽不过寥寥数语,却将后金、蒙古、大明三方的战略关系剖析的分明。如果对古代东亚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随着中原地区经济中心的向东移动,草原霸主的发祥地也在逐渐向东移动,自唐朝以后,长白山脉两麓成为了产生草原霸主的摇篮,鲜卑、契丹、女真、金都是发源于该地,然后以此向西征服草原上的诸多部落,然后入主中原的。究其原因,长白山脉两麓的平原虽然位于关外,但山顶的融雪汇成的河流和东太平洋上空吹来的雨云给予两侧的平原足够的用水,使得农业生产成为可能,而向西通过山脉的谷道,居住又可以进入广袤的草原,从而以那儿为发源地的民族可以拥有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双重优势,既有农耕民族带来的手工业与稳固的官僚体系国家,又有游牧民族的强大机动与动员优势,在鲜卑、契丹、金、女真这几个民族身上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与草原控制的好坏,对于这些政权来说也是关乎到生死存亡,北魏之于慕容鲜卑建立的燕国、柔然与六镇之于北魏;蒙古之于金都是鲜明的例子;究其原因,草原对于这些政权来说不但是易于扩张的方向,还是军事威力的来源(战马的来源)。无法打进山海关内对于皇太极来说不过是少些子女玉帛,过几年苦日子,丢了蒙古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第五十五章
降罪
“范先生,林丹汗的事情你一定要派得力的人手去,得到切实的消息。我估计明国丢了大凌河之后,这一两年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了。秋天秋高马肥之时,我大金将西征,将漠南诸部纳入囊中!”
“微臣遵旨!”
北京,乾清宫,暖阁。
“胡公公,请随某家来!”王承恩低声对胡可鉴道:“皇爷在暖阁呢!”
“皇爷?”胡可鉴咽了一口唾沫,紧张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距离登上御马监总管的宝座只剩下最后一步,即面见天子,他反倒有些情怯了起来。与外廷的官员不同,内宫的二十四监虽然位高权重,但身份却只是天子的家奴,无论是升是降,都可以凭天子的自己的喜好行事,不会受到习俗与外廷官员的限制,无怪乎历朝历代天子对于任用太监乐此不疲。
“王公公,待会面见皇爷的时候,若在下有些不到的地方,还请您多多提点呀!”说到这里,胡可鉴恭敬的向王承恩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