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406

  很快,我找到了地方,屋顶早已塌方,令我不舒服的是这里面有人来过的痕迹,羊粪便早已结硬,角落人的粪便也有,还有一些酒瓶子,或许因为干燥,早已没了味道,一些生命力极强的杂草在这被围起来的土房子间喘息着生命。
  我关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这土房子本身,我扶着断墙残垣,掏出鬼王铲,一铲子下去,一大块土块被我铲了下来,我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单层,而是双层的土房子,两层泥砖中间夹杂着麦秆的混合泥,我小心翼翼地扣下了一块麦秆,吹掉上面的灰,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嘴里。
  古时候的麦秆和新麦秆味道有本质的差别,西境干燥且热,这样的东西保存上千年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要通过其中腐败的味道感受其中年代的味道。
  很快,泥腥味儿过去之后,是一种很新的感觉,这麦秆在唾液的混合下,依然是麦秆,一股若有若无的地碱味道通过舌尖传递到了大脑,我慢慢地将麦秆混合物推到了舌苔上,一股子的酸苦味儿传来。我急忙将嘴里的东西吐掉,这倒塌的屋子是新的,准确地说连五十年都不到。
  如果是老的,这味道应该是腐败味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碱应该一点点地从土里翻到土的表面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墙皮会起卷,里面有一层如同白絮状的东西。
  我正要转身离开,神火手电无意间照到了破屋的另一侧,我突然发现有一面墙中间的填充物的颜色与周围的都不同,似乎要浅一些。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细看之下,还真是颜色不同。之前没去那里,是因为堆了很多的羊粪蛋,不想踩上。
  我换了一角度,挪到了那一边,神火手电照上去,却又不明显了,我揉揉眼睛,继续看,还是不明显,我掏出鬼王铲,用力地插进砖缝儿里,用力一撬,土砖的龟裂扬起了一层的灰土,手电光所照之处全是灰尘。
  我的目光却是死死地盯着土砖之间。一个全新的发现让我有些纳闷,这面墙属于外墙,却不是双层土砖,而是单层,朝外的一面墙是一层层地用泥和麦秆儿混合搅拌贴上去的,只这泥巴够瓷实。
  我手里拿起了一根指甲盖长短的麦秆儿,轻轻一捻,便成了和土一样的渣滓,我又找了一截插在泥土间的,我没有用手再去拿,只是吹了吹,便伸过脑袋张开嘴将一截麦秆儿含进嘴里,其实,我这么做十分冒险,毕竟羊和人都在这里造过,万一某只羊大力喷
尿,那是完全有可能将尿喷进墙体里的,这下雨都不见得能冲刷干净。我可不想一口下去品出个腥臊味儿。
  这.....是一种古老的味道,唾液碰触之下,几秒便粉碎成了渣滓,过滤掉泥味儿,一点点淡淡的糊味儿被我捕捉到,接着是一股强烈的腐败味儿。我的心头一颤,这是两百年左右的味道。
  我以为自己品错了,再探之下,确定这就是两百年左右的味道,我吐掉了嘴里的渣滓,漱了漱口,开始打量起了这一片大约三十平米的断墙残垣,只不过,周围太黑了,一时半会儿很不好看,我也担心一脚踩着粑粑。
  不过,这个答案我很快就有了,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这屋子从两百年前就有人住,这一面是土砖,另一面是泥和麦秆儿混合物的墙是内墙,而且并不经常被触碰到,随着前人走,后人来,其他的墙倒了重新扩建,唯独里面的那面墙一直存在。
  于是,过了很多年,一直到国家基建狂魔诞生,在刀郎乡完成了基础建设,牧民们不再是游牧,成了定居,慢慢地介入了旅游产业,牧民不再靠放牧为生,这个土房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没人修缮就造成了某一个大雪后,整个屋顶倒塌,还在放牧的牧民将屋顶的木头拿去烧了,剩下的只有这断墙残垣。
  人也不会在意到还有一面土墙在历经两百年的风云变幻中尚存人间。
第231章
难寻的盗洞
  这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问题,按照两百年的历史,这附近一定有墓穴。
  我将神火手电照向了四周的黑暗处,很快,我又发现了一段已经完全埋在黄沙下的断墙残垣,沙暴将它掩埋,换句话说,这附近在若干年前应该是一处不小的村落。
  可问题来了,鹌鹑是怎么发现的呢?
  我慢慢地走了回去,我问乔丽潘说道:“在三十年前到二十五年前,刀郎乡是一个什么模样?”
  乔丽潘是知道一些的,她说道:“之前这里全是土房子,而且家家户户挨着的并不近,大概也就是现在的刀郎乡里面还算有些人气,从古代来讲,毕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过路点。”
  我又问道:“按理来说,这刀郎乡的历史可要从元朝就开始了,甚至还早,这附近公墓是最初的公墓吗?”
  乔丽潘摇摇头,说道:“不是!以前这里不过是牧区,找个山头也就埋了,不过,这里我也不清楚,主要还是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我猜很多东西都掩埋在了黄沙下,你要找的地方也可能在黄沙下。”
  “不可能,就在附近,这一点,我确定。”我话音未落,万金油在不远处喊我,说道,“银大少,你快来!我有发现了。”
  我们急忙赶了过去,他在一片黄土地上,那里什么都没有,他指着地面说道:“银大少,你看地上的痕迹。”
  我低头一看,一片很深的车辙,旁边还隐约可以看出几个脚印,我说道:“这很正常吧,毕竟刀郎乡是........”
  我顿住了,我想说的是旅游大乡,四处来往的人肯定很多,指不定有那么几个驴友跑到这里拍照发朋友圈,细想却不是那么回事儿,我问道:“乔丽潘,这里经常有人来吗?”
  “不会呀!如果要进沙漠,从这里走是不被允许的,有专门的沙漠公路,谁都不希望车陷在沙子里,最后人出不来,也就是你们跑十几公里外,鸟不拉屎的地方。”乔丽潘笑盈盈地说道。
  那就只有一个结果,这是范柔娇他们的车,我的心一动,让万金油给我打着灯,我细细地查看起了车辙,车开到这里,朝后倒了一下,再调头,转弯离开了现场。
  万金油四处查看了一下,说道:“奇了怪了!一点痕迹都没有!”
  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我说道:“他们将周围的痕迹全部抹去了。”
  我朝着车最初停的方向朝前走,我猜测如果车停下的地方正前方就该是墓穴的所在地,他们能抹去足迹,这事儿白天干不了,只能晚上干,所以,车灯就是夜晚最好的照明装置,手电反而成了鸡肋。
  我低着头在地面上看着,亮晶晶的沙子在手电的反光下有些夺目,也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就在车辙前六七米的地方,我首先发现了清晰地扫痕,他们应该用的是家里常用的那种很细密的塑料扫把,一旁的地面上还有一些小的土块儿,我捡起一看,土块的棱角很分明,这是铁铲破土之后挖出的泥块。
  问题来了,盗洞在哪里?
  如果说墓穴就在这里,那就是我平生所见处理最好的盗洞。这样的对手可就有点可怕了。
  突然,我也不知道我走到了哪里,我的脚下一软,一个深深的脚印被我踩了出来,我低头一看,地面和周围没什么两样儿,细看才发现了异样,地表被一层细沙覆盖,但用手轻轻抹去,我看到了细沙下才冒出头的小草苗儿,这草苗儿已经蔫吧了,这是被人后面掩盖上去的沙。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副画面,一群盗墓贼盗墓之后,进行了回填,回填之后并不算完,其中一个人跑到了沙丘旁边,装了一桶子的砂砾跑了回来,他将砂砾倒在了盗洞之上,几个人开始有序地用扫把清理路面,砂砾覆盖之下,很快将盗洞和足迹填满,扫把挥舞之下,所有的痕迹消失。
  这些工作大概花了半个小时,当一切做完,一众人上了车,倒车,转向离开了这里。
  我继续用手将上面的砂砾拨开,也就在这时,我知道了鹌鹑是怎么发现这里有一座坟的,这下面的土层与周围并不相同,虽说也是黄土,但这黄土更加地细腻,也就是说是被筛过的,而在这周围的黄土里还有一些拇指大小的石头。
  至于为什么没有黄土堆,在其他地方或许不正常,但在沙漠周围就很正常了,首先,这里还没有被黄沙吞噬,黄土依然是黄土,但风卷沙是存在的,而且三十年前的风沙一定比现在还要大,西境的天气是风沙过后,必有雨。
  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的古人将黄土筛细以便建一个坟包,算是尽心尽力地对逝去之人做好最后一件事儿,接着,环境变化了,原来的草原消失,风沙开始大了起来,风卷沙让细腻的黄土开始松软。大雨之后,没有小石子儿固化的黄土开始顺着滂沱的大雨从土包子的顶部流下,日积月累,羊群的踩踏,鸟儿的停留让土包子一点点地矮了下去。
  这土包子是有一个临界点的,比如被冲刷下去一半的时候,接触面积增大,上下大约半米的土包子可能会在几年之内被雨水夷为平地,甚至我怀疑在过去的几十年前,一场大暴雨后,直接将顶部的土包子冲垮成了几块,也就是这场暴雨,加速了土包子的消弭。
  在三十年前,可能地面上还有一个略高于地面的平土堆,鹌鹑走过这里,立刻从圆形的轮廓上看出了端倪。
  我继续用手将被我踩下去的坑洞扩开,盗洞找到了。
  我却并没有着急挖开,我关了手电,走到了万金油和乔丽潘的身边,说道:“刚才我观察了周围,死去的胡杨林,沙丘和我们来路的地方有一个土坡儿,那里都可以藏人,我担心被人盯上,一会儿关了手电,一人一个方向开始跑,一定要确定周围没有人,因为他们将盗洞隐藏了起来,一旦他们拍照,那就等于我们挖了这个墓。安全以后回到这里来。”
  万金油点点头,乔丽潘笑了笑,说道:“不愧是鬼王,做事儿滴水不漏。”
  手电关闭的刹那,我们已经朝着三个方向冲了出去。
第232章
范柔娇的手段
  我的方向是沙漠,我根本不看脚下,就当沙漠里有人,我抄起了鬼王铲,听觉在这一刻爆发到了极致,四周安静极了,风在沙漠里会发出细微的声音,如果有人,这种声音会变调。
  这是我婶婶给我说的,她是沙漠里长大的,她教我的时候,告诉我,沙漠的死亡气息在于不藏任何生气,但凡有生气的地方必然有破绽,比如,羊在百米之外,顺风便可闻到羊味儿;有水的地方,周围的燥热会略微降低;人在沙漠里,再如何不动,只要有风,便可通过不同于吹在沙子上的气流判定有没有人。
  我的前方是一片沙海,我尽量屏气凝神,调整呼吸为的就是感知到黑暗中有没有人趴在沙丘上,我相信,当周围没有光的时候,人会紧张,会下意识地四处看,这轻微的挪动会带动砂砾的下落,下落就会有声音。
  四周很安静,当我跑到了一处我认为最好的埋伏地,发现沙丘很饱满,没有任何足迹,我放下了心。一边学着猫头鹰叫了一声一边走回到了集合地。
  很快,两人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都没有任何发现,我放下心来,掏出了鬼王铲,开始将被填埋的盗洞一点点地扒开,这盗洞很奇怪,既不是直打盗洞,也不是斜打盗洞,而是在墓穴的边缘处,打了一个“之”字型的盗洞,起初,我以为是我挖错了,或者他们直打盗洞的时候,塌方了,后来,我才发现是我错了,真的是打了一个曲里拐弯的盗洞。
  这手法看似像没挖过坟之人的手段,但细想却可见其高明之处,第一,这样的盗洞很难被发现,填埋也只用在“之”字的第一次拐弯的地方堆土,下方的空间会在一次下雨之后灌满了水,要不了两年,这里就会塌陷,下面什么证据都不会存在。
  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怀疑范柔娇根本不知道墓穴下面有多深才能到墓室,她为了隐藏自己来过的痕迹,干脆打“之”字型的盗洞,以一米为一个界定,如果下一个一米出现了墓室,那是怎么挖都不会错过墓室。
  第三,上下取宝,不会借助任何绳索,就算出了好东西,有人在外面使坏,通过“之”字型的上下连接也不会让人死在下面,从这点上说,范柔娇很可能也亲自下了墓穴。
  第四,方便于空气的流通,如果两个人下去,也不会因为呼吸让下面的氧气消耗殆尽。
  我挖着挖着,看到了更加不可思议的盗洞,如果把这个“之”字看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平面图,那么第一个“之”是横向的,第二个“之”是纵向的,这可以理解为简易的旋转楼梯,这就大大降低了连续的“之”字造成塌方的风险。
  我不禁有点想笑,真不愧是学院派,这种学院派和实践派结合的方式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很快,我便挖到了没土的地方,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足够我半蹲着的空间,一座土墙出现在了眼前,土墙是用烧制过的黄土砖堆成,可见当年是就地取材,这种土砖应该是先做成砖坯子,至少放进温度很高的窑子里烧,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结晶,但毕竟温度达不到,土砖的里面还是黄土。
  而且,这土砖与土砖之间的闭合应该是用黄土加了煮烂的小米水,以增加土砖之间的粘性。
  我的眼前土砖被一块一块地取下,朝上面的土砖并不好取下,于是,盗墓贼直接将它杂成两瓣,以保证不会造成整体塌方。这手法对专业人士来说有些笨拙,属于出力不讨好形的。如果要保证不塌方,完全可以使用钢钎撑住,离开时,再抽掉钢钎。
  我沉吟片刻,我突然对范柔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很谨慎小心,如果加了钢钎,离开的时候必须要取走钢钎,很可能导致顶部塌方,留下钢钎,那就是盗墓的证据;她很爱护部下,挖盗洞的人打到了墓室边缘,她宁可花点时间,将土砖砸成两截,也要保证下面不塌方;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挖到墓室边缘,并不着急打开,而是将周围扩开,确定了一个完美能够进入墓室的地方,再下手,仿佛在做一件有意思的行为艺术。
  范柔娇的手法与蛐蛐的手法简直是云泥之别,一个回填后还要把战场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个是挖开强行取宝,挖不开就炸开,怪不得爆破男雷辉会被安排在蛐蛐那边,范柔娇怕是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她宁可挖一个“之”字型的盗洞,也不会用炸药炸一个“糖葫芦”的盗洞。
  这就是高手与入阶者之间的区别,说实话,范柔娇也不能算做高手行列,只不过这开盗洞的方式很有些个人个性的标签,不走寻常路。
  而且,范柔娇留了后手,她为了保证墓穴能够在暴雨来临后灌满水,先将挖出来的土砖填在了“之”字型盗洞的拐角处,再在上面培土,雨水渗下很快会灌满墓室,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点在于,这墓室边缘的土砖已经被挪开,等于力的平衡被打破,我可能随意地触碰任何一块土砖,直接会导致整个墓室的塌方。
  在历史上,这样的后手机关多不胜数,我师傅耗子哥曾经给我说过一个墓,他那会儿还会和几个信得过的道上的人一起挖墓,他们也是挖开了一个清代的墓穴,没想到挖到墓室的边缘就发现里面已经塌方了。这对一个盗墓贼来说,是很晦气的事儿,被人捷足先登不说,出力不讨好才是关键。
  耗子哥没有放弃,他顺着倒塌的地方摸了进去,却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他发现了两个盗洞,一个盗洞直接打到了主墓室,另一个盗洞是从另一侧打到了主墓室,而后来的盗墓贼刚刚打开主墓室的墓砖,还没跳下去,便引起了塌方,人掉进墓室的同时,被墓砖给砸死了。
  耗子哥认为第一个盗墓贼在盗墓之后,将一块关键的支撑砖给抽松了,一旦再有盗墓贼下来,不论他怎么挪动墓砖,都会触碰这块关键的墓砖,这块墓砖掉落立刻会引起连锁反应。
  耗子哥还真就在塌方的墓砖中找到了那块关键的墓砖,这墓砖按照行话说是最后十块被填放的墓砖,在古代叫“十全十美牌”。
第233章
不一样的盗墓贼
  这“十全十美牌”第一块是最关键的。
  大家可能认为的古代墓穴应该是一层一层地往上落墓砖,最后几块砖应该是封顶的砖,其实不然,古人建一半的时候会从侧面一层层地码,最后的几块却是在中间,至于为什么,专家也大都是猜测,有的说就像盖被子,为的是让风水之气通畅;有的说是有钱人为了给自己死后留下一个升仙口;也有的说是露个顶子,一旁祭拜的人见不到亡故之人最后一面,会更加伤心,所以,通过侧面封口,可以寄托哀思。
  不过,在我看来,这墓砖其实就是一种防止盗墓的手段,尤其是圆顶的墓室,一块墓砖被挪动很可能会触发连锁反应,导致塌方,所以,很多的盗墓贼在了解了这样的墓室后,有了很多心得,看似最不坚固的墓室底部是最坚固的,越往上挖才越容易塌方,因为古人为了支撑的更加结实,墓室底部的墓砖会采用最好最结实的墓砖,即便是挪开了,其他墓砖还可以分掉上方土层的压力。
  话说回来,我看着眼前这个盗洞,盗墓贼只取走了七块墓砖,分别是最下层两块,上一层的三块,再上一层的两块,这个结构却是最脆弱的,按理来说只用取走最下面的三块,上一层的三块,再上一层的一块,说白了,等于是开了一个门,而这个盗墓贼却是开了一个圆,这就很容易导致塌方。而且身材高大的人,或者胖人还可能被下面的墓砖绊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