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35

  丁齐想了想道:“我还真没听说过这么一本书。”
  叶行:“也不一定是书,其实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只是知道它有可能收藏在境湖大学图书馆。”
  丁齐:“境湖大学有几百万册藏书,这些年的很多校友、归国人士、化名人也捐献了不少,其也有很多古卷。有很多到现在都没有修复整理呢,想找可不容易。”
  叶行:“那要麻烦丁老师了,我特意给你准备好了设备,你可以用它拍下来。不论你能不能确定是我们要找的《方外图志》,只要是有嫌疑的古卷,你拍下来保存,我可以再找专家来辨认。”
  说着话他递过来一样东西,是台超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只有名片大小,厚度不到一厘米,非常地小巧,可以很方便地揣在兜里随身携带。它还有伸缩光学镜头,配了照明射灯,特别适合近距离拍摄各种件资料。
  丁齐拿过相机研究了一会儿,抬头道:“叶总,你是早有预谋吧?”这话问得好突然,叶行的笑容有点发僵,一时不好回答,屋里的气氛也僵住了。
  丁齐又不傻,当初叶行聘请他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不要辞去图书馆的工作,他觉得很怪。涂至和卢芳都认识叶行,而且叶行都向他们推荐了丁齐,所以丁齐昨天晚才会去找叶行询问。
  今天又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再结合种种迹象,丁齐已然反应过来,这些都是套路!叶行早设计好了,是想利用他去一步步调查所谓的方外之地。
  假如换一个人,算意识到了,也可能只会在心里琢磨、给对方留点面子,而丁齐则是立刻当场挑明了,这也让叶行感觉很尴尬。
  叶行不说话,丁齐也没有移开视线,这么看着他。过了一会儿,叶行才干笑道:“丁老师,有些内情您并不是很清楚。想当初田相龙曾找过江湖高人给田琦看病,是通过我介绍的门路,所以我也知道一些情况。
  田琦说过,他去过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现在您已经知道了。他是精神病嘛,说的话也没人当回事。
  至于涂至,他父亲其实也找高人给他看过,时间还在田琦之前,也是通过我介绍的门路,所以我也听说了他的情况,但当时并没有留意。可是后来又听说了田琦的情况,不可能不留心了。
  田琦死在你眼前,他最后见过的人是你,而当时你又把他催眠了。我是几个月前才打听到境湖大学图书馆有一批张锦麟捐赠的珍本古卷,而您又恰好到了图书馆工作。我不去找您又找谁呢?您是我的线索!
  但是您不要多心,算没有这些事,博慈医疗也会聘请您,您的确是我们所急缺的专家。”
  丁齐颇有些无语,涂至的父母认识刘丰那样的专家,还要去找什么所谓的江湖高人,但转念一想倒也正常,身为国企领导的卢芳,既来找他这样正规的心理医生,同时也不去找了阅江寺的高僧吗?在普通人眼,不论是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行。
  丁齐淡淡笑道:“叶总啊,你的门路还挺广啊!”
  叶行也陪笑道:“江湖人嘛,是路子多点、人脉多点,办法也多点,要不然我一天到晚怎会那么忙?”
  丁齐:“叶总,其实你不必绕这么大弯子,当初直接说行。”
  和丁齐这种人打交道,最好的方式是有什么事直接说出来,别玩什么心眼,其实玩也没多大用处。丁齐是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他的习惯是面对问题,打开他人的内心的世界寻找真相与根源,甚至是直接触及内心深处的种种隐秘。
  叶行反问道:“丁老师,如果我一开始说出这样一件事,您会相信吗,又有什么人会相信呢?……其实城建集团的卢总,也是我前不久才认识的,在酒桌听说了她的事,当即吃了一惊,赶紧想办法把她推荐到您这儿来了。”
  这倒是个合理的解释,算当初叶行对他说了这件事,丁齐也未必能信,弄不好还会怀疑叶行也是个神经病。但丁齐一直看着叶行的眼睛,心还有另一种推断。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便在寻找钉子。叶行一直在寻找方外世界的线索,而他所知的两条线索恰恰都和丁齐有关。田琦死于丁齐手里,丁齐事后又恰好到了图书馆工作,很难让叶行不怀疑丁齐也是“同道人”、也在寻找同样的东西。
  叶行将丁齐聘请到博慈医疗,并将涂至和卢芳先后介绍到他这里“看病”,是一种观察和试探。假如丁齐也知道某些内情,并在寻找同一个地方,那么等于丁齐在明、叶行在暗,叶行可以利用丁齐找到他想要的线索,打的是一手好算盘。
  丁齐见到卢芳后,直接跑去找叶行问了。叶行这才明白丁齐原先并不知情,话已经说开了,所以才有了后一步的打算。丁齐并不知道古卷的事,叶行又希望通过他找到那部古卷,所以才告诉了他这些。
  丁齐想到这些,看着叶行又问道:“多谢叶总告诉我实情!可是您的江湖套路太深,我心里有点打怵。假如还有什么没说的,您现在都告诉我吧,我别不知不觉又被您给利用了。”
  对于丁齐而言,这番话其实也是一种反应测试。叶行尴尬地摆手道:“您这话说的!我当初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说出来也怕您不相信。现在既然您相信了,那好办了。我只是想找到那个地方,而丁老师您也想,我们有了合作的基础,对不对?”
  丁齐已大致心有数,便没有多说什么,收起相机道:“好的,我确实很感兴趣,一起合作吧,看看能不能找到。”
第031章
该涨工资了
  博物馆的藏品,并不是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放在展台的。很多博物馆,都有大量未经整理、鉴定、修复,甚至是不知来历的收藏品,长年堆放在库房,而且这样的藏品可能每年还在持续地增加。
  想将它们都清理修复并鉴定完毕、达到展出条件,还需要漫长而繁重的工作过程。有些东西自从进了博物馆,只是馆藏品而已,恐怕永远都难见天日。
  其实图书馆也一样,有很多藏书是不对外提供借阅和查询服务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本没整理好,连图书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书。这些藏书往往来自于其它部门的移交以及社会捐赠。
  如接受社会捐赠的书籍,在正规的图书馆,是不可能直接放到书架供人借阅的。首先要进行版本鉴定,看看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然后还要鉴定其类别,置入磁条或芯片,编写目录索引,分门别类入库架。
  有一些书籍献,可能不适合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借阅和查询,只适合做为内部资料保存。有很多破损的献,还要判断其是否有修复的可能与馆藏价值,如果有的话,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复。
  修复工作也是需要成本和时间的,有馆藏价值的献假如暂时修复不了,只能先内部收藏,而且有可能永远被内部收藏了。
  规模越大,接受社会捐赠越多的图书馆,这方面的工作越繁重。处理捐赠来的书籍献,处理图书馆直接外购的书籍要麻烦多了。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境湖大学图书馆号称有一百六十万册藏书,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仅仅是可公开借阅、提供目录索引的藏书量已有近五百万册,可想而知有了多大的增长量。而实际的馆藏总量,早已突破了六百万册。
  所以图书馆的工作看似清闲,但整理社会捐赠馆藏书籍献工作,向来是人手不足的,大量的捐赠书籍都还堆放在库房里。图书馆缺人,可以提供给在校生勤工俭学的机会,丁齐读本科的时候在图书馆打过工。
  但是重要献的整理、鉴定、修复、保存、架工作,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一般人干不了。它既没什么油水又非常枯燥,甚至是默默无闻,所以很多人又不愿意干。
  丁齐从叶行那里回来后,在琢磨想什么办法能接触到图书馆的这一类献?他只是一个临时工,照说正式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接触馆藏的珍本古卷。不料实际情况他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他只是主动找馆长说了一句,馆长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馆长名叫赵春铃,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原先是外语系教授,是退休后返聘到图书馆的,负责指导外资料管理。前两年随着央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原图书馆的馆长也被拍苍蝇拍进去了,暂时无人接手主持图书馆的工作,校领导让她来总体负责。
  赵馆长当即对丁齐说:“你愿意干这个活,真是太好了!现在的学校啊,一天到晚对外宣传藏书多少多少册、接受了多少多少捐赠、新修了多少多少馆室。图书馆是大学的一个脸面,说出去好听得很。
  但是在学校内部呢?简直都成了教工家属安置基地。典型的清水衙门,只有采购有点油水,不必等外面的人监督,内部有那么多眼睛盯着,一任馆长不被拍进去了吗?愿意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图个清闲没压力的正式工作,有出息、有想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没想到一句话引发了赵馆长这么多牢骚,所谓“教工家属安置基地”的说法,丁齐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些教工家属没工作或者暂时不好业,找关系求到校领导那里,基本只能安排到图书馆一类的校属服务机构。
  有人是想找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而已,重点是大学教职员工的正式编制,还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只是想做个过渡,等有了更好的机会会换个岗位离开。
  丁齐笑着提醒道:“赵馆长,我只是个临时工。”
  赵馆长却误会他的意思了,有些惋惜地说道:“你的事情我清楚,年轻人遇到点挫折也别气馁。我现在没法给你解决正式编制,但可以给你涨工资。以前是一个月一千五吧?哪够生活的?我给你涨到三千!虽然也不算多,但我也这么大的权限了,再多得报领导批准。”
  丁齐赶紧解释道:“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想加工资。只是想问问,临时工也能接触馆藏珍贵献吗?”
  赵馆长又笑了:“小丁啊,你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因为这些活实在是缺人干啊,给你涨工资是应该的。我也不给你工作进度压力,不规定你每个月必须要整理出来多少部献,你只要愿意认真去做行。
  临时工?那要看怎么说了,说你是外聘专家也行啊!有很多献的鉴定和修复工作,必须要从外面聘请专家。我的权限,每个人每个月才能给三千块辛苦费。如今真正能干这种活的,别说三千块,是三万块也请不到啊!”
  丁齐补充道:“献修复方面,我并不擅长。”
  赵馆长:“我知道你不是干修复专业的。你只需要负责鉴定整理,能分类架入库的架入库,需要制作索引内部收藏的内部收藏,破损献先鉴定出是什么类别、有没有修复价值。库房里堆积如山了,整理出来的速度还没有新收进来速度的快。”
  丁齐又说道:“我不是外专业的,所以申请先整理献,重点是社会捐赠的珍本古卷。”
  赵馆长:“是这个工作最缺人,外资料还好办,可以找外语系的学生来帮忙,但是搞古籍考证可查外语字典和搜索引擎难多了。需要整理的献多得是,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先挑重点的做,按照规定的流程来可以。
  校领导给图书馆指示,都是搞改革创新,我们几乎所有的人员精力和新增拨款,都用在以最新的科技手段保存与检索献资料了。这的确是好事,但是基础工作还是得有人做啊……”
  这么轻松搞定了计划,而且还有意外之喜,工资原先翻了一番,丁齐内心非常感谢这位赵馆长。赵馆长年纪不小但精神头很好,估计这些年也有很多事情看不惯,和丁齐聊了半个多小时、发了各种牢骚。
  丁齐像一位心理咨询师,他也确实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很耐心地陪着她聊,不时插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与疏导。赵馆长非常高兴,最后说道:“小丁啊,好好工作,有什么事来找我!”
  真正进了库房,才会清楚想要找到东西有多难。这可不像在电脑里输入关键字得到检索结果,然后到相应的书架取下来可以,因为根本没有记录。说到窃取献资料,很多现代人或许会联想到黑客入侵,可是这种事,再黑的黑客也不好使。
  算是摸进来偷东西,也得知道自己要偷的是什么东西、放在哪里。
  根据图书馆接受捐赠的记录,张锦麟当年捐赠的书籍献约一万册,其外书籍一千多册。这些都是约数,因为还没有详细清理完毕,只是做了最简单的分类,其还有线装古书及古卷三百余册,保存在图书馆的302库房。
  丁齐的工作是从302库房开始的,这里总计有近十万册藏书,绝大多数都是线装或轴装古卷。
  通常的清理工作,如普通出版物,首先要确定版本以及版权信息。一般而言,普通作品的版权期限,是自作品创作发布时起至作者逝世后五十年。丁齐的工作基本不涉及这个问题,但也要稍加留意,可能有些民国时代的书籍,作者逝世还不到五十年。
  对于这样的书籍,制作电子版档以及影像资料保存,并提供内部查询当然没问题,但不可以公开向外发布,因为图书馆不是出版社,它能提供的只是借阅与查询服务。来到图书馆的人,怎么知道自己想借阅或查询什么资料呢,这需要编制内容简介和索引。
  有一些书籍是没有入库价值的,如原先已有较多数量的馆藏,且保存质量很差。算是古卷,有时也没有必要特意制作电子版影像资料。如这个库房里有很多版本的《论语》,有清代的也有民国的,大多是翻刻四库全书的版本,有很多是成套的书却缺了册。
  这些线装古书,清理登记完毕之后做为版本保存可以,有些书籍本身可能是物,但其内容到处都有,一般人也用不着这儿来查。
  丁齐戴着手套和口罩,将心理医生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故纸堆。戴口罩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保护古籍,而且有时气味确实很不好闻。有些书已经发霉了,打开时不小心会破碎,带着虫蛀的痕迹与腐烂的气息,甚至不能用手直接翻页,而要用竹镊子夹。
  这倒不是因为馆藏条件不够好,图书馆的条件早年可能很简陋,但这些年已经很讲究了,这里的光源、温度、湿度都符合规定。有些古卷经历的年代过于久远,送来之前保存质量不佳或者已经损毁严重了。
  对于这样的古籍,其实翻阅一次等于破坏一次,无论你再小心,细微的新增损毁也是不可逆的。如果有保存价值,整理的同时应该用现代设备将其记录下来,如将书页制作成图片资料保存,这是很枯燥且必须细致耐心的工作。
  如果是珍贵献,有修复的必要,还要专门登记收藏,由图书馆再行安排修复工作,没有修复之前最好不要再去碰了。
  丁齐开始这项工作的第二天,叶行打来了电话,问他有没有找到东西,语气很着急。丁齐说他正在找,已经开始清理工作了,并介绍了张锦麟捐赠的珍本古卷情况。
  叶行在电话那边叫道:“只有三百多册,你花了两天还没找着!柜子里翻一下,一会儿工夫不翻出来了吗?”
  丁齐解释道:“不是你那么想当然,没有登记资料,我得一册一册的整理,我的手只要动了,得把动的古籍整理完。这可不是像在菜市场里挑菜,可以随便乱翻,整理每一卷都是需要时间的!”
  叶行惊讶道:“你还真去整理古籍了?直接找东西不行了!”
  丁齐很郑重地答道:“我是申请了整理馆藏珍本古卷的工作,才有机会去找你想要的东西。我已经用了速度最快的方式了,首先是清理张锦麟当年捐赠的珍本古卷,而且是从看图册一类的古籍开始清理的。
  没有打开之前,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打开之后必须完成工作,我是来整理馆藏的,不是来破坏古籍的!你说要找的古卷是《方外图志》,我没有发现哪卷古册的外面写着‘方外图志’,你又不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我只能一卷卷去整理。”
  他将叶行噎得没话说了,叶行也只好鼓励了他几句,希望他尽快查找,然后挂了电话。丁齐的态度很明确,这是他的工作,得认真负责,他利用这份工作去找方外图志,那也得先把工作做好了才行。
  在这个前提下,他确实已经用了理论最快的方式,第一步直接找张锦麟捐赠的珍本古卷,而且从看像是图册类的古籍开始。他并没有发现哪本古籍外面写着方外图志这几个字,没办法直接下手,也许那部古卷的名字并不叫方外图志。
  丁齐还有另一个想法,如果这里有很多珍本古卷都是当年赤山寺的收藏,而赤山寺的历代住持确实在保守那个秘密,那可能在别的古卷也会发现某些线索。
  丁齐并没有将叶行给他的那个相机带进库房,甚至都没有带回自己的公寓,而是留在博慈医疗给他的那套“宿舍”。难得又去了一次宿舍,和“五朵金花”打了个照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