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913

  可要是章授不肯亲自递送辞呈,他越俎代庖当然也能做到,可是李逵那头怎么解释?
  这才让他犯难了。
  章授还在苦苦哀求:“父亲,孩儿从今日起戒酒,今后要是再饮酒误事,不用父亲出面,孩子自当辞去官职。”
  话到这个份上,章惇要是继续强硬的要求儿子辞去官职,恐怕他们父子真的要有隔阂了。章惇无奈的叹口气道:“也罢,明日起,早早去上官门前请示,你可明白?”
  “孩儿明白!”
  翌日,章授一脸憔悴的出现在太师府。
  其实他已经去过一趟保康门李府,可惜李逵没回来。反正两家住的也近,而且他已经准备离开京城,回老家省亲。出发的日子也定好了。搬来搬去一个是麻烦;二来,也让妻子和岳父岳母多亲近几日。
  他听到管事来禀告,章授在门口等着,还以为听错了。问:“怎么回事?”
  “姑爷,小人问了,可是章三爷他不肯说,非要当面和你说。”管事也很无奈,毕竟章惇家的老三,在京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身为太师府的管事,自然认识章授。
  “章三叔啊,你这是唱的哪出戏?”
  李逵打着哈欠,来到大门口见到了章授。后者表情僵硬地苦笑着,对着李逵作揖到底,道:“李大人,卑职昨日饮酒误了大人的事,还请大人责罚。”
  “章三叔,你我还见外?不是说好了,你叫我字吗?”
  章授固执道:“尊卑有度,礼不能废。”
  别说李逵被吓了一跳,连太师府的管事都被吓得不轻。堂堂宰相公子,竟然是来给自家姑爷认错,这事闹的可不小!
  还以为出大事了,赶紧准备去后宅禀告太师他老人家。被李逵拦住道:“没事,不用通知岳父了。算了,我和章三叔出门溜溜。”
  说完,李逵拉着章授就出门而去。
  反正距离自家也近,干脆邀请章授去家里坐坐。
  坐定之后,李逵才问章授:“章三叔,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让小子摸不着头脑?”
  “那个……我要是说了,你可得宽宥我?”章授像是犯了错的孩子似的,陪着小心道。
  李逵满口答应道:“咱还用这一套?章三叔你尽管说,到底招惹了谁?这偌大的京城,别说王公大臣咱们惹不起,但凡身上没有官身的,官职比咱们小的,只有咱爷们欺负他的份,满京城没人能欺负到咱们头上的道理。”
  章授感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听听,这才是人话啊!
  多中听,多温暖?
  哪里像他老爹,动不动就骂他。
  章授只好将昨日荒废了一日,被蔡攸拉着去喝酒听小曲的事说了。李逵听后,毫不在意道:“就这事?”
  “这事不大?万一要是让人杰的谋划落空了,我这罪过可就大了。”章授陪着小心道。
  李逵撇嘴道:“多大个事。蔡攸知道就让他知道,反正蔡京迟早要知道。他要是不来京城,哼哼,除非他辞官,我有的是办法治他。至于做事?章三叔,我啥时候说过咱们衙门要开始处理公务了?我还在假中,明日就要离京城回老家省亲,衙门正常开衙,怎么着也得年后……不行,年后太赶了,三月吧,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是做事的好时候。要是三叔在京城呆腻了的话,不如去沂州耍耍。”
  面对李逵的诱惑,章授艰难的吞了吞唾沫。
  为什么一样都是做官,李逵能做的如此洒脱,而他爹却恨不得住在官衙?
  这就是差距,此时此刻,章授才感受到了温暖,来自官场的温暖。
  章授突然想起来,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公文,双手递给李逵道:“大人,都事堂的批文已经下来了,公文也用过印,圣旨过两天就能下来。”
  “我瞅瞅,新官衙叫什么名字?”李逵带着开宝箱的心情,翻开册页,随后却目光呆滞地落到了折子上,良久才问章授:“就叫这个名?”
  “是啊!就叫兵事调查统计局。你看,咱们衙门和枢密院有往来,叫兵事应当吧?”
  “应该!”
  李逵认同道。
  “调查二字源于咱们衙门的职责,调查河北几路的禁军战力,这是大事。得署上。”
  “行吧!那么统计呢?”李逵好像记得这个词根本就不是来自于华夏,而是来源于西方。
  章授正色道:“统筹而谋算,岂不就是统计二字吗?”
  “官家也知道了?”李逵追问。
  章授不好意思道:“这折子是我交给家父,都事堂过审,内省御览,官家当然已经知道了。”
  李逵有点无辜的盯着房梁,已经改过一次,要是再改,恐怕章惇和皇帝都要不高兴。只好长叹一口气,对章授道:“算了,你以后也别称我为大人了,叫我局座吧!”
  章授感觉了一下,竖起大拇指欣喜道:“局座,好称谓,够威风。”
第659章
王舜臣
  汴梁城外,李逵站在岸上,举起酒盏对送别的喷朋友告别。
  “诸位,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还请止步。来年春光烂漫之时,我等再聚!”
  “人杰,来年桃浪滔滔,三月牧风之节,我等在汴水边上等你归来!”
  范冲有点嫌弃的挪动了脚步,他想和马昱站的远一些,免得被这家伙的傻气给溅一身。
  话说起来也奇怪,马昱这家伙做官不追求上进,可是这货竟然在衙门里挺受欢迎。反倒是他,兢兢业业,却总是被人嫌弃,连范冲都说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老爹范祖禹当年的仇人太多,以至于他要父债子偿?
  看到李逵登船之后,船头离开了码头,渐渐的往南而去。对于大宋的水运来说,五丈河永远是非常憋屈的一条河。因为这条河总有那么几个月,把肚皮露出来,嘲讽着世人对大自然的一无所知。
  好吧,五丈河在冬天最寒冷的一个多月里,河里基本上没水。大部分地方,都尴尬的露出平坦的河床。
  这是因为五丈河所有的水源都来自于大河,也就是黄河。大河封冻之后,就没有补充活水的地方了。其次就是,五丈河淤塞严重,每年冬天都是疏浚河道的大工程。
  不同于五丈河,汴河的水源一部分也来自于大河,但同时,蔡河也能给汴河带来充沛的水源,即便是封冻,也不过是一层很薄的冰层,用些外力加持也能行船。
  李逵选择南下,就是绕去应天府,然后进入沂水回沂州。
  虽说路程远了些,但相比坐车,坐船要舒服的多。
  “大人,等一等!”
  船行不到二十里,汴梁的城墙还能看到,但河岸边上已是冬日的田园风光。没有了京城的嘈杂,多的是冬日里大地的蛰伏和平静。
  李逵就站在船头上,看到一行十五六骑,如同离弓的箭矢一样,飞快的冲到了河岸边上。马背上的骑士不像是普通的家丁奴仆,而像是禁军,李逵大为不解,他不记得自己在京城还有禁军朋友。他虽说认识的将军也不少,可都在西北窝着呢。
  李逵也是艺高人胆大,根本就不惧这么几个人偷袭,标枪似的站在船头,吩咐船家:“靠岸。”
  “大人,这些人来历不明,万一对大人不利,小老二就算是全家问罪,也担不起啊!”船老大看着对方马背上的武器,忧心忡忡道。
  没等李逵开口,三叔公从船舱里低头迈腿出来,傲然道:“我就不信有人敢劫我沂水李家,真要是遇到好手,是龙也得老朽盘着,是虎也得给老朽趴着。”
  三叔公终于敢回老家了,他得到敕命那天就想要回老家,找李云的爷爷李利德的晦气。可惜,李逵要办婚事,他作为长辈,总不能离开吧?好不容易等了一个多月,这才动身,此时他故乡心切。
  要是再不当官,他很可能会死在了京城。
  这叫啥,客死他乡。
  还是无颜见家乡父老的一事无成。
  可如今不一样了,三叔公阔气了,回到老家,甚至知县老爷面到他都要行礼。这等待遇,在京城根本就享受不到,他迫切的想要去沂水县走走,最好在县衙门口来一场和知县老爷的偶遇,就再好不过了。
  带头的骑士有点不知所措,仿佛他被当成打劫的了。
  他忍不住摸了摸脸庞,他除了老点,也没长成凶神恶煞啊!即便说老,也只是针对李逵,他如今的年纪也就是四十不到,相比李逵是老了一些,但要比起其他人,算年轻多了。至于说面相,他可比李逵的面相心善的多了。
  从马上跳下来,为首的骑士躬身对李逵施礼道:“卑职殿前副指挥使,兰州统制王舜臣,奉命来护送大人省亲。”
  说是省亲,其实更多的是衣锦还乡。
  做官了,真到老态龙钟的年纪归乡,还真的要如同贺知章告老回乡后的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到时候,就算是衣锦还乡,也没有炫耀的对象了,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就在王舜臣准备提醒一下李逵,李逵想起来了这人是谁,对船家道:“接木板,让他上船。”
  “李大人,卑职奉命前来护送大人。”王舜臣说完,对身后的亲卫下令:“尔等去前方上船。”
  李逵将人让进了船舱内,也没有让座的意思,直接问:“可有字?”
  “卑职字圣振。”
  “坐吧。”李逵煮茶招待王舜臣,开始煮茶。煮茶用的是竹炭红炉绿壶,颇为雅致。但是手艺差了点,毕竟李逵喜欢牛饮,虽在苏轼门下受过王姨娘的栽培,可惜志不在此,学了个稀疏平常。好不容易将一碗中药色的茶汤递给了王舜臣,才开口:“凑合喝吧,本官不善煮茶。”
  “卑职何德何能,哪敢受大人如此恩惠。”
  王舜臣真的是来巴结李逵的,不说别的,就凭借李逵能够让他呵快融入青塘军中,就值得他投靠。毕竟,军中将领,在殿前司的时候,他们倒是无所谓,毕竟在京城,大量的武将都没有带兵的权力。一旦下到军队之中,真要想有所作为,兵权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