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913

  至于李逵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也不会担心。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谁也不傻。
  通报之后,索封迎了出来,热络的招呼李逵,一边对李逵道:“人杰,情况不太妙,章相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他老人家在正堂等你,你去吧。”
  有了索封的通气,李逵也开始琢磨起来,难道章惇要打压他?
  “天章阁待制李逵求见!”
  “进来吧!”
  章惇放下公文,抬头看向李逵的那一刻,目光宛如雄鹰,突然冷冷道:“人杰,你要韬光养晦?”
  李逵冷不丁的愣了愣,却像是没事人似的坐在了章惇面前。后者眉头高高的挑起,如今的章惇,能够如此不把他当回事的官员,在大宋可不多见。
  李逵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但绝对是官职最小的一个。
  说到韬光养晦,李逵真有这个心思。
  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在朝堂上混迹,说不定还不让他岳父刘葆晟呢?
  刘葆晟即便不过是个凑数的帝国一品大员,但好在没人会和刘葆晟过不去。该给的面子,从来不会落下。
  可李逵不一样了,他有功劳,也有很好的官场出身。但李逵苏门的印记是无法磨灭的,当然,苏门也不见得都是君子,小人也不少,比如说苏轼很看中的温益,就是蛇鼠一窝的货色,给点好处就能背叛的小人。他即便不站在苏辙一方,也只能中立。
  至于章惇的质问,李逵却呵呵笑起来,轻声问章惇:“人活一辈子,到底求什么?”
  “求问心无愧,求事事洞达。”章惇还是冷着脸,似乎是个没得感情的泥人。
  李逵却瞥了一眼边上的仆从,努嘴道:“什么眼神啊!倒茶去!”
  喝上了都事堂的茶水,李逵这才开口说起来:“以前,家里穷,就想着顿顿吃肉是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后来发现打猎很简单,吃肉也不难。然后琢磨着应该读点书,谋求个功名,至少不能随便来个巡检就拉去修城墙吧?”
  李逵的话,是没一个有进步想法的大宋年轻人都有的想法。
  但根子不太好看,主要是李逵这厮读书为了逃避徭役,这要是在乡下地方说说,也就罢了。可这是都事堂,大宋最为尊贵的衙门,比白虎堂之类的凶险多了。
  李逵继续道:“后来遇到了我老师周公,他被小子的才学所动,收录为门下弟子。”
  “等等,周元收你为弟子,不是被你骗了吗?他经常后悔,别以为老夫和你师祖少了通信,就不知道。”章惇终于绷不住了,脸上带着得意的笑。
  李逵老脸一红,轻笑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子终于有了进入官场的可能。当时小子就想,要是以后做官了,有花不完的钱,就多娶几个女人,过神仙般的生活。可是做官的愿望实现了,花不完的钱也有了,多娶几个女人也不难,可整日不着家,还被一脚踹到西北,我琢磨肯定有地方不对劲。”
  “后来小子发现,是下官面相太正派,让人误会下官是个想要一心为朝廷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能臣。可大宋的能人多了去了,我又算老几?”李逵装出后悔的样子,苦笑道:“直到如今,章相,我悟了,我要多给其他人机会,不能光想着立功。”
  扑哧。
  在边上的章授听着都笑了起来,李逵这厮,嘴里就没一句真话。
  章惇也被气乐了,指着李逵道:“人杰,你的字是老夫起的,今后你想要清闲,老夫不答应。”
  李逵顿时头大,连混日子都不给机会,这也太难了。拱手问:“章相,你不会要有大动作吧?”
  章惇冷笑道:“攻辽算不算?”
第648章
输定的战争
  “章相,打辽国好啊!怎么打?我李逵豁出去了,只要你章相一声令下,就是刀山火海,风里来雨里去,全凭您老人家一句话的事!”
  听到打辽国,李逵顿时表现出一副要和辽人死磕的样子,不像是作假,可章惇却听的心头一阵的冷颤。
  他要是知道怎么打,还用问李逵?
  不是说不知道,而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是否能够奏效,这才是致命的问题。
  人的名树的影,李逵已经用西夏和青塘几十万条人命宣誓了他就是大宋的第一统帅,别说章惇,就算是章楶来了,也得靠边站。可问题是,李逵这厮什么也不说,就光说都听都事堂的,都事堂怎么说,他就怎么打?
  章惇也是统领过军队的人,他还评定过五溪叛乱。
  可实际上,五溪就是两湖大山里的部落,实力比山贼强不了多少,只要找到了五溪主力的巢穴,大宋的禁军过去就能痛扁蛮族勇士,甚至连波澜都不会起。
  可西夏和辽国就不一样了,西夏极限动员五十万大军,辽国极限动员百万大军。
  这能和灭蛮族几千毫无章法的莽夫能相提并论?
  “哼,你小子滑头。老夫要是知道如何面对辽国百万大军,我还能用你?”章惇心里想着,嘴上却根本就不松口,随即用眼色让儿子章授将都事堂指定的战略拿出来给了李逵,努嘴道:“喏,都在这里了,你先看看。”
  章惇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却非常紧张,仿佛学渣面对老师拷问学问的时候,那种手心冒汗,腿肚子打颤的心虚。
  李逵还真看的挺认真,可是看到八门金锁阵,太乙阵,这种他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阵法,一双大眼珠子白的多,黑的少,都快翻上天了。
  章惇紧张问:“人杰,你看如何?”
  “章相准备动用多少军队?”李逵问。
  章惇沉吟道:“打辽国,没有四十万大军不行。稳妥起见的话,准备五十万大军。这等于是国战了,就是不知道此战是否能奏效。”
  “准备三十万副棺材吧,应该够了!”
  李逵砸吧了一阵嘴,还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章惇胡子都气地快飞起来了,可还是忍住胸口的怒气,问:“能胜吗?”
  “死了一半多,还谈什么胜不胜的,根本就没有意义。能输的体面些就已经很不错了。”李逵不是针对章惇,而是都事堂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他们会打仗吗?连决战的排兵布阵都指定好了,要武将做什么,干脆你章惇直接去指挥不就成了?
  几十万人,双方一百多万人马的厮杀,宋辽边境上百城池的争夺。偏师从哪儿出击,如何隐秘,如何袭扰,如何决战。
  这些问题要是靠着推算都能得出来,岂不是人人都成帅才了?
  章惇捂着胸口,好一阵没缓过来。倒是章授忍不住用衣袂掩着偷笑,被他看到了,立刻被抓了现行,指着儿子怒骂:“蠢才,给我滚出去!”
  章惇就是这么直接,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他被人评价为轻慢的原因之一。儿子章授败退,章惇斜靠着,缓了好一阵这才有了点神色。倒不是他对李逵宽容,喜欢到无边无际了。他主要是已经受过打击了,李逵并非是第一个看过他攻辽大略的人,第一个是章惇的族兄章楶。
  章楶年纪比章惇大,是兄长,而且还是长房家的当家人,就连科举,都是状元,你说气不气人?他别看官不比章惇大,但根本就不用给章惇丝毫的面子。开口就告诉章惇:“用你的策略,大宋亡国不远了。”
  但是章惇头铁,不甘心,问章楶:“那么让你全权指挥宋辽几十万人马,结果会如何?”
  “最多死二十万,大宋不输。”章楶很谨慎,他很清楚辽国不是西夏,这是一个幅员比大宋都大几十倍,军队数量不少于大宋的帝国。就大宋的这点家底,要是和辽国死磕,还真的很难预料。
  死二十万大军,还没有打赢的希望,章惇肯定不甘心。于是问:“大宋还有谁能担当此任?”
  “李逵!”章楶想也没想,理所当然的说到一个人。他回忆道:“李逵进攻天马行空,从来没有章法,却屡屡建功;但防守四平八稳,非常谨慎。他要是去统帅大军,兴许只要死十万人。”
  这是看不起人呐?
  章惇可不这么想,要是李逵死十万人马就能和辽国战平,要是再多死十万人呢?岂不是能胜了?章惇所求不多,只要燕云十六州就行。
  而且章楶还是个毒舌,他对人好起来,真的是没说的,比亲兄弟还亲。可是对亲戚,不仅一点面子都不给,反而句句诛心。临走的时候,还提了提章惇小时候的外号:“大目啊,宋辽之战,关系国运,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章惇,章大目,就是眼珠子大,却无光。
  章惇不信邪,招来李逵再问。
  当然直接问肯定是不行的,他还得试探李逵的态度。李逵真要是跟着保守派走,即便有能力,章惇也不会用。这也是为什么有了之前问李逵志向的话,可李逵呢?
  一通胡说八道,根本就是答非所问。
  章惇做大佬也不是头一次,投靠的人多了去了,形形色色的都见过,滑不溜秋的也不少。李逵两头都不想下注的想法,立刻被他看透了。
  这才有了后来询问他攻打辽国的策略。
  只不过,李逵这厮也长了一张毒舌,比章楶一点也不差。让章惇准备三十万副棺材,直接把章惇说的没了脾气。反倒是李逵开始审视自己的能力,听章惇告诉他,章楶说只要死十万人马,就能和辽国大战不输大宋的国威。也就是说,五五开。大宋死十万,辽国也不见得就能死八万。
  章楶可以这么说,反正没影子的事,他怎么说都可以。
  但李逵可不敢这么想。他的能力自己很清楚,骑兵指挥三万人,对手不强的话,能胜。这是在西夏就印证过的结果,不用解释。但当时西夏的情况是支持梁家的兵马,士气低落,且在边境输了一场大战。这样的情况下取的胜利,和打顺风仗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无法判断李逵的真正实力。
  真正硬碰硬的一战反而是李逵在兰州城外的骑兵对战。三千对一万五,大宋骑兵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对付青塘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轻骑。用碾压的结果,取的了胜利。这场战斗,只能说李逵在战术上的素养已经达到了一流武将的程度。
  但这种才能,对指挥几十万人马一点用都没有。
  但让李逵去指挥几十万人,他扪心自问,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军队数量多了,不仅仅战术要改变,战略上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法。宋辽边境,延绵一千多里,牵扯到两千万人口,一百多个城池。这样的战争,根本就不是冲杀能够解决的。需要在后方,不断的调动资源,筹备谋划,给出诱饵,互相试探,最后还是决战。尤其是大战筹备,试探,僵持,几十万人马的大战,不是打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
  一年,两年都有可能。漫长的作战试探期内,任何失误都可能被放大,最后成为溃败大堤的蚁穴,变成一场人间惨剧。神宗事情的永乐城大败,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宋军一开始接连胜利,西夏节节败退,可就是被西夏抓住了一次战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大战,最终却以超过二十万的伤亡结束。此战之后,神宗皇帝闻战色变,甚至不久之后,病故,多半也和此战的惨败有关。
  而且最终决战还可能是骑兵占据主导。
  骑兵作战,李逵懂得真心不是太多。
  尤其是大规模的作战,看的还是主将的勇气。可是真要是十万人,二十万人的大战,主将的勇气其实也不起作用。李逵充其量就是能够指挥三万以下的骑兵大战,而且胜率能保持在六七成。之所以没有破金身,他归结于运气。
  可几十万人的大战,运气还有用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