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913

  “叔父可是找小侄?”
  “居安啊,你老实告诉我,你爹在哪里了?”
  “叔父,你知道的,我爹已经被贬谪去了浙江路。”蔡攸哭丧着脸,他三品大员公子的身份丢了,如今在太学之中,也经常有人瞧不上他。
  要是以前,谁敢如此?
  笃定兄长蔡京还没有离京的蔡卞,没想到侄子对他矢口否认,他心头的火气一下子冲了上来,满面怒容,指着蔡攸怒道:“竖子,尔敢哄骗于我!我听闻你在太学数次考试末尾,老夫倒要问问太学祭酒,为何你这样的学生还让你留在上舍?”
  太学生蔡攸心里苦啊!
  他早就不想在太学里耗费岁月,想靠着老爹的恩荫出仕。当然,荫补官没多大的前途,但他也不在乎。可惜老爹不允许啊!说什么老蔡家丢不起这个人,非要让他中进士。可他有高中进士的命吗?
  加上蔡卞平日里从来没有对小辈发过火,如今却指着他破口大骂,顿时吓呆了蔡攸,就见他磕磕巴巴道:“叔父,小侄并非诓骗叔父,而是父亲再三嘱咐,让小侄不要对叔父吐露行踪。”
  “你可知你父亲留在哪里?”
  “就在城外的驿站,只是小侄愚钝,恐怕也猜不到父亲心中所想。”
  蔡攸一副受气包的倒霉相,蔡卞看他如此,也就省了继续盘问的心思,立刻在书房里手书一份私信,交给蔡攸道:“你把这份信给你父亲,告诉他,如今不走,日后恐怕想要走也走不了了。”
  蔡攸无奈,刚刚出卖了了老爹,就被叔叔蔡卞拉了徭役,只能颓丧地去给老爹蔡京传信,料想这次恐怕少不了一场怒骂。
  果然,在城外,蔡京看到蔡攸出现的那一刻,顿时气地冷哼一声,低声嘀咕:“竖子不足以谋!”
  里外都不讨好的蔡攸根本就不敢回嘴,只好低头不做声。蔡京倒是干脆,吩咐仆人套上马车,连信都不看直接了当的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蔡攸道:“回去告诉你叔父,老夫不会给他碍眼,好让他做官。”
  显然蔡京心头也不顺,熟知兄弟性格的他看到蔡攸的那一刻,就不是不看信也能猜到蔡卞给他信中说的话是什么。
  他如今是代罪之身,说话也硬气不起来,只能欺负一下自家的儿子。
  蔡攸看着老爹的车驾越来越远,心头百般无奈:“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他多半猜到了老爹为何会如此反应,肯定在京城投靠了人,然后多半是仇家,让叔叔不高兴了。任何丢人的事,他都认为自家老爹做得出来。
  再说青塘城外。
  困在青塘的阿里骨多次派遣信使,想要和李逵代表的大宋讲和。
  可是信使是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带来的消息却让阿里骨颇为无奈。
  除非出城投降,其他的任何条件,李逵一盖不答应。
  尤其是李逵这几日接连等到了高俅、种建中的五千兵马援军,紧接着,河州的兵马也将在一两日内赶来。
  宋军在青塘城外的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了两万,此时的李逵说话的底气顿时硬了很多。
  之前他带着三千人马,在青塘城外,确实担忧万一被僧人鼓动起来的草原部族得反叛。所以,他一直将兵营安扎在不容易被埋伏的湖边。如今他实力暴涨,已经不用如此小心谨慎的提防了。
  这日,河州知州游师雄带兵一万,押运粮草抵达青塘城外。
  李逵听闻消息,等人一到就设宴迎接,相比李逵,游师雄可是边塞的老臣,对河湟之地也非常熟悉,他就是猜不透,李逵是如何用几千人马就困住了有数万人马的阿里骨?
  困惑之余,终于见到了本尊,游师雄忍不住问:“人杰,你用什么手段让这么多青塘部族叛乱?”
  李逵淡淡一笑道:“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他们追随信仰而来!”
  这话没错,河湟之地如今正是草原放牧牛羊的时候,部落之间的人口大量在草原上散落,只要有心,总能聚集不少人。和尚出马,无往不利。
  可话虽如此,架不住游师雄不相信,河湟之地的寺院都不好打交道,游师雄还以为李逵故意藏着掖着,有点不太舒服,看向李逵的目光也多了一丝警惕,心说:“这小子看着忠厚老实,实则是个滑头!”
第607章
欺负老头子
  皇帝久居深宫之中,一旦想要发动战争,几乎九成九都是受人蛊惑。
  另外一成,自然是感觉到了屈辱。
  可赵煦登基至今,还没有一个外邦敢趁着觐见大宋皇帝的时候,让大宋皇帝难堪。可赵煦却一直对河湟之地心中渴望,那么这团烈火,肯定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人故意点燃了起来。
  之前点燃神宗皇帝这团烈火的人是王韶。
  没有王韶的《平戎策》,神宗皇帝也不会窥视和大宋交好的青塘部落,想着用武力吞并。当然也不可能有大宋熙河开边的创举。
  可以说点燃神宗开疆拓土之心的是王韶。
  而点燃赵煦心头这团烈火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游师雄,没有他的《安边策》,即便赵煦天天巴望着有一天能做到和他父皇一样的功勋,也不会在刚登基就盯上了叛乱脱离大宋的河湟之地。
  按照收服边疆的手段,大臣献策之后,肯定会派遣到地方上来探查,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身居高位的,或者官职清贵的一上任会委以重任,比如说宣抚使。王韶就是这等身份来的秦凤路。但游师雄差点,他官职太小,一下子抬举到秦凤路军中一把手,有点过分,只能先做个知州。
  游师雄进献《安边策》之后不久,就被那排在了和河湟之地接壤的秦凤路河州担任知州。
  可他比其王韶,还是差了太多。
  首先,他是个真文官。
  为什么说是真文官呢?
  他做不了王韶那样,披上战甲冲锋陷阵,也没有斩杀敌酋的本事。同时,王韶有王安石作为后盾,支持要强过章惇。章惇当然不比王安石的执行力差,可是他却不得不要在内耗和外斗之中,消耗太多的精力。
  以至于,游师雄想要获得足够的支持,也无法做到。
  另外最关键的是,王韶是进士及第,殿试前三甲的成绩。而游师雄是殿试榜尾的小透明。自然不被重视。
  他进入河州之后,仅仅做了训练厢军。但这些士兵战力如何,他也没法保证。如今,他带着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赶到了青塘城下,仿佛是在做梦。同时他也说不清楚,这是好梦还是噩梦。
  按照他的计划,三年之后大宋转守为攻,五年之内攻打青塘城。
  忽然间三年计划被废,五年之期也一跃而过,让他颇不适应。
  原先他想着比不过王韶,但唃厮啰也不是当年的唃厮啰,他只要假以时日,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他还得给西夏让路。
  毕竟,大宋这五十年,最大的敌人是西夏,而不是盘踞在河湟之地的青塘唃厮啰国。
  可没想到,他谋划多年,刚着手准备,却还是被人抢先了。
  就像是个盯着姑娘很久的大龄汉子,谋划了如何请媒人,如何下聘礼,如何娶进门,还等他行动,望眼欲穿之际,竟然发现他看中的姑娘被人抢先睡了。
  尤其是对方的年纪,比他孙子年纪都大不了几岁,气人不气人?
  更气人的是,官场上和他平级。
  陛下还终究喜欢少年郎啊!
  带着心头的无奈,游师雄迎上了李逵:“李知州,入秦凤路不到三月,就统帅数万大军围困青塘城,实乃大宋之栋梁啊!”
  “老前辈劳苦功高,非下官微薄之功可能比。”游师雄的名头李逵当然听说过,他在皇城做官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位不少事。这位是王韶收复河湟之地之时的部下,是王韶留在秦凤路的种子。
  说不上敬佩,但地方官有地方官的优点,没有京城官员非黑即白的龌蹉。
  刚到营地,游师雄就表现出急切的心态,想要看军队。
  李逵带他去了飞廉军的驻地,战马雄壮,士兵英武,就连食物都在大宋军中也是一等一的奢靡,顿顿有肉。再想想自己带来的人马,游师雄悲从中来,他带来的厢军简直就是叫花子啊!
  “游前辈。”毕竟年纪摆在面前,加上和李逵一样都是知州,李逵干脆叫一声官场前辈总没错的。
  毕竟游师雄要比他早三十年中进士。好在游师雄没有倚老卖老的脾气,还算好相处。
  不过,对于收复河湟之地,他要比李逵显得急切的多的多。李逵不在意,那是因为他知道河湟之地不过是大宋身上的疥癣之疾,再闹腾也成不了肘腋之患。毕竟河湟之地就是一片出不去的狭长地带,只有少数地区能种植农作物,无法和西夏的河套相提并论。
  但对游师雄来说,这是他毕生的信念。
  他在王韶麾下,一步步鉴证了大宋政权占领了河湟之地,再眼睁睁的看着河湟之地丢失。
  这等心痛,寻常人无法理解。
  游师雄对接风宴并不在意,他更紧张的是破城,什么时候破城,如何破城?
  关键是,他还能到时候分一份功劳吗?
  按照游师雄的打算,大宋先对付西夏,这是没办法的事,这些年西夏和大宋接连在环庆路和鄜延路大战,西北两个最为重要的军镇,木波镇和金明寨,年年修,年年毁。
  此时,大宋根本就没心思搭理青塘人。
  可李逵去了一趟西夏,心气正高的西夏皇帝死了,太后也死了,随后西夏蔫了……
  大宋失去了西夏这个目标,腾出手的大宋君臣立刻将视线放在了青塘。
  之后还有蔡京故意哄骗了青塘人,引起战争。
  打仗好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