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913

  任何怀疑,反对的话,此时此刻赵煦都听不进去,赵煦一开口就给这次临时的朝议拟订了基调,无条件支持李逵,无条件支持安焘,无条件支持秦凤路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青塘城。既然李逵和安焘将消息传到了京城,显然单靠秦凤路的实力,想要破青塘城有难度。
  不过,他也知道,就章惇手里得到的消息,还不足以让章惇完全相信,干脆也不藏着掖着,坦诚相对,对郝随道:“去,将安焘和李逵的奏折拿来,给诸位爱卿过目。”
  章惇明知道这对他很不利,但看了周折之后,还是倒吸一口冷气,李逵这厮带着三千人竟敢去攻打拥有一万五千人得兰州。
  还让他打下来了,有没有这么扯淡?
  另外,草原上的寺庙被他说服之后,杀青塘贵族,扶持草原奴隶,还真让李逵拉起了几万大军,围困住了青塘城。
  但是距离攻破青塘城还远远不够,李逵需要援军。
  看到这里,章惇顿时有了计较,躬身先恭维了一阵皇帝,哄小孩般道:“恭喜陛下将入不世之功业。”
  赵煦得意地笑起来,摆摆手道:“青塘未破,不敢言功。”
  他琢磨着,中兴之主的头衔要从他太爷爷手上落到自己的脑袋上,不由得意起来。
  可章惇接下来一句话,让他如坠冰窟:“陛下,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原押运粮草武器,非两月不能办到。”
  “这怎么可能?”赵煦觉得章惇在忽悠他,转而看向了李清臣,问:“李卿,要是全力押送,是否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运送到前线?”
  李清臣吃亏就吃亏在他很自负,同时也很骄傲,明知道章惇挖坑让他跳,但他就是不想睁着眼说瞎话,故意哄骗皇帝,反而会实话实说。
  李清臣道:“陛下两个月是最快的时间,要是路上耽搁,京城去青塘,两个半月是要的。好在物资可以从京兆府起运,应该能快一点。但是军队要从中原征调,西军已经无法抽调兵力。”
  不就是军队吗?
  赵煦不作思考,道:“西北无兵可派,就让京营去。”
  邢恕紧接着提醒皇帝:“陛下,户部也拿不出足够的钱。”
  “没钱,没人,谈何增援?”
  赵煦顿时傻眼了起来,他认为自己被针对了。看向邢恕的眼神越来越冷,这家伙竟然敢阻扰自己成为大宋明君,其心可诛!
第606章
貌似忠厚
  自从章惇拜相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户部尚书都是蔡京。
  当然,蔡京的手段做户部尚书绝对足够。自从他上任之后,朝廷用钱的地方从来没有缺少过。
  章惇其实对蔡京很满意,可这家伙犯错了,如今走了背运。而且还是被老御史出身的安焘整下去的,想要捞上岸,恐怕不容易。
  户部尚书如今由蔡卞兼顾。
  术业有专攻,蔡卞管理户部的手段,肯定是不如蔡京的。这段日子,他仅仅是盘点账目就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可即便是这样,他什么时候给邢恕说过,户部管理的国库空虚了?
  尤其是邢恕还是刑部尚书,这家伙手伸的也太长了一些吧?
  刑部尚书说户部没钱,你扯呢?
  赵煦就瞥一眼的功夫,就觉察到了这里面的问题。藏在龙袍衣袂下的拳头紧了紧,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愤怒的样子,表情反而像是被邢恕的奏请给吓住了,迫切而紧张。
  “蔡执政,你暂管户部,可有话说?”
  蔡卞对于邢恕的横生枝节颇为恼火,他这个尚书左仆射无形之间被邢恕这家伙摆了一道。如今的朝臣,谁也不敢小瞧了皇帝,装傻,充楞,甚至一些没有底线的手段着实让大臣们头痛。明知道不好糊弄,却还当着面给皇帝添堵,这不是害人吗?
  蔡卞躬身道:“户部确实没有多余的款项可用,不过马上就要收夏税了,府库应该会充盈不少,不会贻误边军将士的军饷粮草之费。至于其他,臣以为等年前盘算盈余之后,再做打算。”
  邢恕却站出来反对道:“蔡执政,此言差矣,大宋如今和青塘大战在即,此乃我大宋兴盛之战,不可以盖而论之,以举国之力,雷霆之势,平西北三千里之地,震慑宵小边塞,靖平四海之内。蔡执政以尚书左仆射坐镇户部本来没有什么,可是蔡执政公务繁忙,又加之西北战事,户部从中斡旋,恐力不怠,恕以为非干练之人,不能胜任户部尚书。”
  蔡卞狐疑的扭头看了一眼慷慨激昂的邢恕,心头百思不得其解:这家伙吃什么药了?
  邢恕要举荐户部尚书?
  你也配?
  在六部之中,户部尚书的地位肯定要比邢恕尚书高了不知道多少。自从元丰改制之后,户部尚书收三司使之权,在六部之中,足以和吏部尚书平起平坐。你一个刑部尚书,竟然敢举荐户部尚书,这不是小妾给男主人介绍正妻吗?
  蔡卞觉得邢恕脑子肯定又哪儿不对劲了,他决定看一会儿笑话。
  边上的新任吏部尚书许将仰头看着垂拱殿的房梁,脚后跟挪动了几下,将他和邢恕保持了一个相当安全的距离之后,继续发呆。
  邢恕却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紧上前一步,双手持着笏板,对皇帝道:“臣以为,户部在蔡京主持下,我大宋从没有财资不足之时,足见其能。如今我大宋重开熙河,寻常府库已难以满足,唯有蔡尚书归朝,才能转运府库,为前线将士准备足够的物资。”
  邢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蔡京?
  章惇脑袋微微一偏,却发现官帽幞头上的帽翅很碍眼。北宋的官帽有很长的帽翅,据说是太祖赵匡胤设计的样式。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带着这种官帽站在朝堂上,官员之间交头接耳的机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章惇仅仅是微微扭头的过程,就让坐在龙椅上的赵煦看得一清二楚。
  但眼下的焦点并非在宰相章惇身上,而是在邢恕的身上。
  举荐蔡京?
  这个举动说起来有点冒险,但实际上,蔡京贪腐的罪证不明。他最多是挪用,如果挪用获利之后落在自己的口袋里,必然是道德败坏。可蔡京是亏地连裤子都快当掉了,怎么可能还有贪腐的证据?
  此刻,蔡卞的心情是最差的。
  蔡京是他兄长,他们从一起读书,一起赶考,一起做官……直到他们成婚的时候,蔡卞被王安石赏识,娶了王安石的女儿,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但蔡氏兄弟的名头,多少年过去了,一直都是被放在一起看待的。二蔡,虽不如二苏出名,但也绝对不差。
  可做弟弟的蔡卞清楚,兄长蔡京的人品确实很有问题,就算是蔡卞也坚信他哥有在秦凤路捞一笔的打算。就是最后结果有点不尽如意,没成功而已。
  此时,蔡京已经被贬谪,邢恕还在朝堂上举荐,最大的可能是蔡京会不会和邢恕和曾布之间有私下的协议?
  别以为他这个兄长做不出来,蔡卞坚信,他哥绝对不会有什么气节和信义之类的底线。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兄长竟然为了做官,连变节的事都做得出来。竟然转眼就投靠了和章惇已经公开矛盾的曾布、邢恕之流,这不是打他蔡卞的脸吗?
  大臣刘安世看不顺眼了,蔡京这等小人,怎能让他反身?要是让他继续在京城,岂不是他和苏辙百忙活了吗?
  他当即站出来,义愤填膺道:“仁主用贤,非小人不足以才,实乃仁者磊落不藏私。陛下,臣以为蔡京自辩难以圆其说,如今让他回到朝堂,有负陛下之明。”
  皇帝赵煦干脆不说话,用蔡京就是眼瞎?
  他还能说什么,只好等章惇出面吵起来,然后大家都成一锅粥。可秦凤路的粮草怎么办?援军,怎么办?
  不得已,他只能耳畔嗡嗡的都是吵架的声音,朝堂上的老头子,火气一个比一个爆。无聊间,他看到了许将。期盼他能够有点眼力见,帮自己解围:“许爱卿,可有要说的?”
  许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忙否认道:“陛下,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此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胜任,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正要扬眉吐气的时候,却被不开眼的家伙堵住了性子,赵煦有火却难以宣泄,甚至连发火的机会都找不到,只好装作担忧道:“位高年老居多,位卑不不足以擅任。陛下需慎重对待!”
  这话说了和没说没有啥区别。
  他是朝堂上的中间派。
  状元出身的许将文采斐然,曾经在翰林院供职,倒霉就倒霉在文采好上头,神宗后期,加上元祐年间,朝堂上的官员走马灯似的换。而几乎大部分的贬谪文书都是出自他的手段。朝廷贬谪官员,必然要指出官员的错处,而出自他手的文书,每一份都有入木三分的深刻,得罪官员无数。之后痛定思痛,决定做墙头草。
  如今年纪上来了,发现墙头草也不好做,干脆做中间派。
  虽说许将无心参与朝堂的争夺,但是他的话给皇帝赵煦提了醒,变法派的实力太强,不如……
  皇帝赵煦沉吟之后,询问许将:“吕大防如今在何处?”
  “禹州知州任上。”许将是吏部尚书,怎么可能不清楚吕大防的官职?毕竟是前宰相,任何一任吏部尚书都得谨慎对待。
  “调他入京,担任户部尚书如何?”皇帝问。
  “这个……”许将发现自己好像又掉入了坑中。他的运气似乎在中状元的那一天都用光了,之后一直不怎么好。皇帝摆明了要插钉子,吕大防可是保守派的巨擘。虽说吕大防不比刘挚头铁,被皇帝赵煦记恨。
  吕大防做事勤恳,为人也不张扬,赵煦对他印象还不错。
  可问题是,吕大防可是保守派的核心大人物,苏辙让他死赖在朝堂上,变法派已经很难容忍了。要是吕大防来了,岂不是闹翻天?
  再加上他和皇帝一对一答,似乎君臣之中保持一种特殊的默契,让人不免怀疑他是否早就和皇帝私下里通过气。
  如今的殿前押班,皇帝身边的宦官郝随,经历过被朝堂大臣的出卖后的落魄,吃一堑长一智,嘴巴可严实着呢。就连章惇想要从郝随口中套话,也难以得逞。章惇失去了从皇帝身边人打探消息的渠道,自然会多想。
  可让许将说吕大防不能胜任户部尚书的官职,毕竟吕大防为官几十年,什么官没做过?
  连宰相都做过的吕大防出任户部尚书,不敢说大材小用,但也是绰绰有余。
  许将面对皇帝的询问,只能硬着头皮道:“吕大防之才足以胜任户部堂官。”
  没等章惇等人反应过来,赵煦当即拍板道:“传旨,命吕大防进京,履户部尚书之职。”
  一场莫名其妙的乱斗之后,搅屎棍邢恕再次什么也没得到,找曾布去商量对策去了。而章惇这边失去了户部的控制,肯定要暴跳如雷。至于皇帝,再次将元祐老臣招入朝堂,显然别有用意。
  散朝之后,蔡卞匆匆赶到家中,立刻让人去满世界找侄子蔡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