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913

  也就是说,枢密院的事,政事堂无权干涉。
  这也是章惇和李清臣之间矛盾的开始。李清臣极力排斥章惇,而章惇心里实在是痒痒的很,他要是站在朝堂上,对一帮文臣质问:“你们谁比老夫更懂打仗?”
  无胆匪类,一个都没有。
  可明明是最懂军队作战的人,却被排除出了军略议论之中,这份憋屈,只有章惇自己才知道了。
  于是他一肚子的想法只能憋着,甚至在外的宴会之上,章惇经常抱怨,宰相没有管辖军队的权力,是不完整的。
  要是平常,章惇开口问,李清臣肯定要怼回去。
  不过,这时候,李清臣也很懵圈。铁鹞子很厉害,大宋和西夏打了五十年,根本就没有限制铁鹞子的兵种出现。
  按道理,铁鹞子不会损失如此之大。
  可战报之中,却真实记录了铁鹞子的副统领讹其满,也应该是进攻鄜延路的西夏大军的铁鹞子主将,却在阵前被斩杀了。
  这么想,都透着古怪。
  章惇问:“枢密院指定了作战阵图没有,要是有拿出来,或许可能看出端倪来。”这也是章惇想到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大宋作战,很多战争的作战阵图都是枢密院拟订的。要是有作战的阵法图,章惇觉得凭借自己国人的军事才华,应该能够推断出一些端倪出来。
  可是李清臣却不屑的冷笑道:“枢密院还没有给几千人作战指定过阵图,这事我做不出来。再说,枢密院越权指挥,有悖于置将法的推行。”
  一句话,李清臣将章惇给怼回去了。
  皇帝赵煦也想知道原因,他问:“那李卿有所其他发现没有?”
  李清臣叹气道:“臣估计可能是火炮的原因。”
  “火炮?”
  章惇没听说过,回头看向工部尚书,对方无奈摇摇头:“工部没有督造过火炮这样的武器。”
  “那么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章惇快疯了,这份捷报是认真的吗?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细节都没有说?
  皇帝赵煦想了想,却表示肯定道:“苏卿的密报之中也谈到过火炮,战前在肤施督造了上百门,被京营带着去了战场。主将程知节……可能知人善用,将这种从未出现的武器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果。”
  “程知节能力不足,空有一腔热情,不足以成事。”章惇目空一切的怪癖,对看不上的人是百般奚落,程知节这样的废物,怎么可能入他的眼。
  要是平常,刘葆晟这位太师也就是来朝堂上装装样子而已,但是章惇一开口就将他女婿当成了废物,这让他怎么能忍得住。刘葆晟气愤地开口道:“陛下,我女婿为大宋立过功,为大宋流过血,忠心报国,却让章相构陷成庸才。试问,庸才能在西北力王狂澜,击败西夏大军?”
  章惇冷哼道:“是否是你女婿的功劳,还两说呢!”
  可刘葆晟笃定的很,不是老二,就是老五。李逵可是和程知节在一起,没道理让外人得了便宜。
  就连苏辙都没有对火炮上心,因为在他看来,士气,才是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大法宝。武器都是次要的,即便像是神臂弓,在野战之中能够发挥的效果也有限。神臂弓这样的武器,只有在守城之战之中,才会发挥巨大的效果。
  “没听说过!”
  “我也没听说过。”
  不得已,李清臣看向了正在打瞌睡的苏颂。
  “老相公!”
  “苏卿!”
  ……
  苏颂费力的睁开眼,看了一眼李清臣,感谢道:“邦直,退朝了吗?”
  说完打着哈欠抱歉道:“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
  “老相公,我想问火炮这种武器你听说过吗?”李清臣对苏颂也是满是无奈,这位上朝就是装样子,而且后台是皇帝。有皇帝护着他,谁也奈何不了他。
  苏颂眨巴了一阵眼皮子,恍然道:“好像李逵这小子说过一嘴,具体是什么,老夫忘记了。”
  李逵?
  怎么又是李逵?
  邢恕听到苏颂提起李逵,心头没来由的一跳,李逵大闹向太后寿宴,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被贬谪出京。所有的好处都让他邢恕得了,有道是理亏才心虚,他也没打算将得到的好处给李逵分润一些。因为心虚,让他不得不忌惮起来李逵这个官场新人。
  听到苏颂说起李逵,总觉得事情变得不简单起来。
  反倒是李清臣见邢恕的样子,心中大快人心,玩笑道:“如果火炮真能克制铁鹞子,称其为大宋护国神器也不为过。”
第477章
误伤队友
  “听说没有,据传言,禁军在鄜延路打了一场大胜仗。”
  “什么传言,那是真的。我告诉你,我二姑家的老三就在京营里担任卒长,军中早就传开了,西夏人浮尸遍野,出战的是精英的猛虎营,好汉子,不鸣则已,一战就扬我天朝神威,斩杀无数。此战能如此大胜,听说是工部出的一种新武器立了大功,叫什么火炮来着。”
  “这我也听说了,这火炮可厉害了,一出来,遮天蔽日,空中乌云密布,降下神雷攻击,党项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就被轰杀成灰灰!”
  “胡说八道,要是神雷降世,党项人被轰杀成灰灰,哪里来的浮尸遍野?”
  “那你说是咋样的?”
  “我听崇福宫的道长说,这火炮是个法宝,样子就像是个螺号,非神武之人不能吹响,但要是吹响了,就能摄人魂魄,党项人就是被摄了魂魄之后,才死伤无数的。”
  “你们这帮傻子,既然是个螺号,为什么要有火?”
  ……
  在京城,大街小巷之上,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对于火炮的传言。比如说,天下不出的神器,只有在传说里才有的威力。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表示:“火炮就是火药用来发动的武器,这是工部这些年制作出来的秘密武器。”
  “少胡说八道。工部制作出来的秘密武器,你们以为我等憨傻好蒙骗不成?突火枪就是工部弄出来的武器。这玩意,过年的时候,禁军之中还拿出来在上元夜当烟火玩,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杀人。前线的将士都嫌弃使用,怎么可能用这玩意将党项人杀的尸横遍野?”
  ……
  自从李清臣玩笑的说,火炮将成为大宋护国神器之后,才两天时间,开封府东京城内就已经传出了各种各样火炮的版本。
  最离奇的莫过于上古神器摄魂法螺的说法。
  当然,神雷法器的支持者也非常多。
  汴梁城内,甚至以为支持各自的说法,但这些街头的讨论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故意在散布谣言,而且这种谣言对其他人都无所谓,唯独对李清臣很不利。
  李清臣在主政枢府之后,就获得西北大胜。这场胜利对于其他朝堂重臣来说,都是一笔厚重到可以吃一辈子的功劳。可这份功劳却被李清臣给稀里糊涂的吃了,这能让人高兴?至于说西北大胜,细节上可能会和邸报,奏折上有些许的出入。但功劳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东西。
  之所以李清臣会如此被记恨,原因是这场大胜来的太突然,但对大宋来说,也太重要了。
  神宗中期,大宋对西夏一直保持着进攻的态势,而且节节胜利,似乎西夏已经在大宋的军威之下,苟延残喘,没有几年盼头了。
  可是一场灵州大败,将大宋占的便宜都还了回去不说,还将西北好不容易积攒的十万精兵输的干干净净,逃回来的军队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另外加上厢军和民夫,大宋在灵州之战之中损失超过三十万人。
  消息传到了京城,神宗皇帝听闻噩耗,哭晕在了大殿之上。
  甚至有人猜测,正因为这场大败,倒是了神宗皇帝抑郁患病,最后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要知道,神宗皇帝身子骨不算很好,但也不差。大宋的皇帝,身体好不好,就看他们能不能生儿子,神宗皇帝可是有十几个儿子的。只不过养不大的比较多,但成年的也不少。赵煦排行老六,他上头还有个兄长建在,不过是因为腿有病,被排除在皇位继承者之列。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不仅让皇帝郁郁寡终,就连大宋也被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云。
  关键是十万精锐,这是西军之中最能打的军队,这十万人的损失,彻底导致大宋在西北的战略由进攻改为防御,甚至已经无力再向西夏进攻了。而且,这个局面之后延续了二十年。
  这也是元祐年间朝堂上谈西夏色变的原因。
  大宋将一口藐视西夏小国寡民的大国之气给输掉了,想要让保守派回到主战的立场上,绝对没有可能。当时西军损失很大,很多区域已经无兵可守,无兵可派,只能选择保守的防御战略。神宗皇帝的末期,因为对外战争的接连失利,导致国内新法推行越来越艰难,可以说神宗是在接连的失败之中,才走上了油灯枯竭的末路。
  如果元祐年间,司马光接到的是神宗巅峰时期的西军,肯定不会选择和西夏议和。
  当然,议和肯定是错误的,当时西军没有进攻能力,自保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这也是司马光被诟病的原因。
  赵煦年幼登基,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大宋进入了蛰伏期。这很不对小皇帝的胃口,但大权旁落的局面下,他不乐意也没有办法。积压的怒气被积累之后,终于在亲政第一年爆发了。赵煦选择了绍圣这个年号,就是要追追随神宗皇帝的丰功伟绩。
  可实际上,神宗皇帝也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而已。
  但西北一场大胜,顿时让赵煦发现,他真的天运之子。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不久之后,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李清臣的政敌怎么可能看着他不劳而获的获取皇帝的信任,获得破天的功劳?
  当然,就算是皇帝也明白,李清臣的功劳多半是运气好。
  可别忘了,要是上位者没有能力挖掘真正的旷世之才,在未知的情况下选择的话,肯定会选运气好的那个。
  无疑,李清臣就是皇帝的副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