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913

  连李逵也没有料到,大宋的黄土高原竟然还有树,虽然稀稀拉拉不成片,但真的是树。
  对着舆图运气之后,李逵收好了舆图,自信满满道:“快到了!”
  但心中却慌地一逼,他竟然迷路了。后世陕北开车都走过好几趟,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地方,如今却被一张只有几个小山头的舆图给难住了,他能丢得起这个脸?更气人的是,北宋和西夏五十年的战争,把西北彻底打成了一片狼藉,路上竟然连个问路都没有。
第430章
误入战场
  “全队休息!”
  “全队休息!”
  士兵们严谨的传递着口令,不张扬,同时也并没有刻意的压抑,在各自的什长,两长,小校的命令下,开始准备补充体力的食物。李逵虽说在粮草上没有办法改变整个大宋的军队,但是改变一支数量只有一千多人的军队,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士兵口粮已经被他做成了便于携带的炒米,用干粮袋绑在身上,行军的时候也能吃饭,行动上的便利不言而喻。
  实际上,李逵根本就没有权力统帅这支军队。
  但名义上的统帅是郝随,具体率领军队的将领是高俅和李云。
  和李逵一样,高俅和李云都没有指挥军队的经验,甚至连军队中的声望都还没有树立。反倒是李逵这个外人,因为一次意外而获得了士卒的惧怕。
  没错,就是惧怕。
  指挥军队不见得一定要士卒们的敬重,士兵害怕将军,一样能够让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提拔到让人惊叹的高度。
  至于郝随的心思就更好理解了,只要李逵不嚷嚷着要回京,他可以毫无原则的支持李逵在西北各处浪。
  什么赶不上上任的时间啦!
  什么文官带着军队在各地乱窜啦!
  这些对郝随和李逵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皇帝的监军在军队里,任何错误都是正确的。
  而郝随最大的心愿就是,李逵玩累了,告诉他一声,行军真的太折腾人了,他的身子骨有点顶不住了。
  尤其是最近,郝随发现李逵喊停军队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度担心李逵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他哪里知道李逵迷路了。
  李逵也没脸说他竟然会迷路。原本,他以为自己手握舆司的舆图,还有彭虎这个老西军的指挥跟在军队中,说什么也不可能在黄土高原这种地方迷路。可让他措手不及的是,蒙山丘陵小王子,竟然在平地上迷路了。
  山里都难不住李逵,竟然在高原上带着上千人兜了个大圈子,然后自己有点懵圈。
  李逵喊停行军,因为他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了,和有向导的军队不一样,李逵的军队彻底成了睁眼瞎,他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瞅一眼地图,然后再瞅一眼彭虎,吓得彭虎蜷缩着如同受气包。而边上的郝随也是心力交瘁,埋怨彭虎道:“你一个秦凤路的指挥,说什么陕西六路都熟的话,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公公,咱也不想啊!”彭虎哪里料得到李逵真的头铁不要向导,彭虎也是有苦难以说出口。他在秦凤路也能遇到西夏人,但对于宋人来说,环庆路和鄜延路才是正面和西夏交战的边塞。
  李逵仗着自己拥有最详细的舆图,还有彭虎这个西北通,就上路了。
  可没想到,半道上就出问题了。
  西北的地貌和后世截然不同,山林的破坏很严重,但并没有后世的荒凉。黄土的地貌不同于山地,没有高山作为参照物,一道道土梁子看起来都差不多,沿河走也不太靠谱,因为总有一些地方不适合沿着河岸行军。这直接导致,能够在山林中不迷路的李逵,看着一道道模样都差不多的土梁子,总是感觉有种在原地绕圈的慌乱。
  走着走着,李逵发现他好像带着人出现在了肤施以北,这让李逵很恐慌。
  粮食只够两天的量了,能不能回到阳泉真是个大问题。
  好在士卒根本就不敢质疑李逵,而且这些从京城来的禁军,对于西北也根本就不熟悉,差不多和李逵一样,两眼抓瞎。
  郝随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走到了李逵边上,一屁股坐下之后,将手中的水壶递到了李逵面前,低声问:“人杰,我们的粮食不多了,最近的城池是哪座,你知道吗?”
  李逵闻听,闹了大红脸,原来郝随也看出来了李逵迷路的窘境。但是他不说,不仅郝随不说,连高俅和李云都选择了闭嘴。
  这让李逵很气恼,你们一个个都看出来,为何不提醒我?
  李逵接过水壶给自己灌了一口之后,对阮小二道:“去把高俅和李云找来。”
  很快,两个人风尘仆仆的走到李逵面前,高俅看着狼狈,但精神奕奕,李云同样如此,不过比高俅多一些的稳重。
  不同于李逵,李逵练兵或许不过是一时兴起,高俅和李逵才是真正的带兵将领,军队没有练出战斗之前,他们都提着心担忧。毕竟,他们的军队人数不多,但目的地都是西北鄜延路的延安府。谁也说不准,哪天战争就爆发了。
  京城的禁军放到一个个士卒身上来看,都要强于大宋任何地区的禁军。
  但是要想训练这支从京城来的禁军,难度在大宋却是最大的。见识过开封繁华的士卒,寻常的主将根本就无法降伏这帮皇城根下长的京城士卒。也就是李逵,因为文官的光环,还有不讲理的脾气,才让这支军队在短时间内凝聚成一股绳,成为一支可以投入战场的军队。
  但说起来,即便是李逵,耗费在这支军队上的时间也有三个月之久。是否真的能经受住战场的考验,他也不知道。
  “二哥。”
  “人杰!”
  两人知道李逵为了帮他们做了很多,看向李逵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这让李逵想要和盘托出自己迷路的事实,有点难以说出口。正在李逵张口准备说出让他羞臊不已的事实的时候的,斥候回来了,带来了一个让李逵惊喜,高俅和李云都有点紧张,郝随却吓得脸色骤变的消息。
  “大人,将军。我们发现了被袭击的运粮队。”
  李逵站在了斥候的面前,脸色铁青的问:“运粮队,是大宋的运粮队?”
  “大人,是肤施的运粮队。就在土梁背后。”这个事实一下子打乱了李逵的想法,而且他担心起来自己不会把这一千多人带到了西夏和大宋的边境了吧?别看延安府是大宋和西夏的边境。但实际上,延安府很大,差不多占据了小半个黄土高原,这么大的面积,即便是隶属在延安府的阳泉县,近二十多年没有遭受过西夏人的攻击。
  毕竟,大宋和西夏的边境上十几个堡垒一样的寨子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防线。
  可突然出现的袭击,让李逵由不得怀疑,他是否带着人到了西夏的边境?
  运粮队都是有通关文牒的,还有各地的标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旗帜,木牌。恰恰这支运粮队被袭击之后,这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
  李逵也不敢耽搁,叫来了郝随一起去查看。翻过了土梁,下到了一条小路上,李逵终于看到了被杀的大宋百姓惨状。几乎所有人的头皮都被割了,尸体流出的血已经发黑干硬,有着丰富边塞经验的彭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低声对李逵道:“是西夏人干的,死了有两天了。粮草已经被掠夺,牲口也被劫掠,是否有人活着,需要让斥候尽快在周围寻找。我担心的是,附近是否还有西夏人出没。”
  这话顿时吓住了郝随,这位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惨状的宦官,用白巾捂着口鼻,脸色蜡黄,脸上就写了两个大字,难受。
  郝随的不适是显而易见的,但他跟担心的是,万一……周围有西夏人,那么他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之前在蓝田,郝随由着李逵乱来,主要是他不在乎。
  而李逵也有乱来的理由,大宋的军队对于武器的使用,有种近乎疯狂的滥用。大宋军队的枪就有五六种,刀八种,各种的弩和弓也分门别类,一支上万人的军队,至少有三是多种武器。这在李逵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武器太杂,导致后勤压力难以为继的战争例子数不胜数,李逵自然不能忽视。
  既然来了西北,首要的防备对象就是西夏骑兵。
  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就是林立的长枪,弓弩,这是步兵在平原上和骑兵作战唯一的选择。
  而大宋工艺精湛的军械司恨不得将十八般武器都送到军队军中的做法,很让人费解。好在李逵精简之后,武器变得简单起来。
  长枪。
  火铳。
  弓弩。
  还有就是随身防备的短刀。
  这样的装备维护起来简单,对于战阵协同不太数量的军队来说,可以很快的上手。
  但是对郝随来说,李逵是把大宋军队的优势个废掉了,在平日里也无所谓,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他的亲军。可要是遇到了西夏骑兵就难说了。
  郝随拉着李逵偷偷躲开了众人,低声道:“人杰,是非之地,还是快点离开为妙。”
  李逵也知道在战场上等不得,但是他也有点头大,要是他知道路,还能是个事吗?问题是他带着人乱窜,很可能送到西夏军队面前。
  要是物资充裕的时候,他或许并不是太担心。但如今粮食快要消耗一空了,真要是遇上了西夏军队也跑不了。
  李逵颔首道:“公公放心,有李逵在,保公公无忧。”
  郝随吃惊的张嘴看向了李逵,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他之前的意思可不是说这些。
  而李逵下令:“所有的斥候沿途搜寻,一旦遇到了西夏军队,立刻禀告。同时,寻找当地人带来作向导。”
  到了这时候才想到了向导的作用,这让彭虎有点暗暗为李逵着急,这位真的会打仗吗?
  不同于李云等人,彭虎接触的文官很多。大部分都是在西北做官的文官,大部分文官对战争其实很陌生,但总能找到书上一知半解的词语,给他们壮行色。实际上,真要是上了战场,没有几个文官不拉稀的。
  李逵或许不会。
  但也仅仅是或许。
  不到一个时辰,斥候带来了好消息。一支躲在了山坳里的运粮队躲过了被西夏人袭击的厄运。甚至还将运送的粮食给保存了下来。这让李逵非常惊喜,更让他惊喜的是运粮队的粮食也在,一下子解决了他军粮快告罄的危机。
  但也有坏消息,比如郝随就吓得面如土色:“什么,我们在金明寨的北方,怎么跑到这里来的?”
  郝随的惊叫引来了李逵的不满,这个责任谁都负不起,只能是李逵背着。
  但是现在不是说责任的时候,李逵告诉郝随:“公公,我们现在首要考虑的事是如何冲破西夏人的防线,回到后方去。而不是纠缠是否走错了路。”
  郝随颓然道:“人杰,都说了,金明寨如今被西夏人围困住了,想要去肤施只能从金明寨穿过,要是按照原路返回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如今金明寨周围都是西夏军队,我们怎么可能回去。要不……我们按照原路回到蓝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