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913

  原本以为,凭借他手中的双鞭,还有自己勇冠三军的实力,这绍圣元年甲戌科的武状元非他莫属。
  只要得到了武状元,他就能在皇帝面前有了印象。
  选官的时候,就有机会进入殿前直司门下,而不用去马步都指挥司门下做官。前者可以在京城做官,后者就要出京城了。
  就呼延灼家族的底蕴,已经无法运作他进入京城的核心禁军之中做官。武状元,是他唯一的机会。至于说去各地马步军司下做官,升官慢且不说,做到五品官,已经到头了。在地方上,顶天了做到都统制,在军州也就是都虞侯的官职。
  说起来,刘葆晟就是这样的经历。
  做到了都虞侯,上头的都指挥使他只能眼热,但没份。
  呼延灼是有野心的人,如今年纪也轻,心里头还想着光大门楣的心思,将呼延家族拉进大宋的高级将门之中。
  但一个李云,却让他的谋划都失算了。
  心中空落落的呼延灼只能将满腔的怒火撒到了李云的头上。再说了,武举第二名不服气武状元,私下里要求比武,附和武人的习惯。这在京城就算是让皇帝听说了,也不会降罪与他。
  李逵出门去衙门,如今他在太史局坐衙。也算是在皇城之内,有了个办公的地方。
  他看到堵在门口的呼延灼,热情道:“呼延将军,来啦!”
  呼延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来,还有一大帮子看热闹的主。都是闲的没事做,过来看武状元和武举第二名了解恩怨情仇的懒汉。
  说白了,就是来看大戏来的。
  见李逵出门,街头的闲汉浪荡子,也知道李逵可不是他们能得罪的人,急忙躬身道:“李直秘辛苦。”
  “为陛下分忧,乃我分内之事。”李逵悲天悯人的说着,这话连他自己都不信。随后笑盈盈地对着呼延灼。
  后者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对李逵行礼道:“李直秘叨扰了。”
  李逵摆摆手道:“要不去家里坐坐?”
  “不用了。”
  李逵家里四五十个壮汉,都不是易于之辈,还有个拿着槟铁棍的大汉,就连他对上,也是心中没底的厉害角色。
  呼延灼哪里敢进李逵家门?
  看前面黑洞洞……唉,不对,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和李家人过不去。
  他是来找李云报仇的,和李家人,没有关系。
  要是李家人冲出来,也该他逃了。
  可奇怪的是,李家人并没有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也不把呼延灼当回事,还管饭。你说气人不气人?
  更气人的是,李家人还管看热闹的饭。
  这也是李逵安排的,李逵扭头对阮小二道:“今日吃什么?”
  “卷饼,羊肉,胡瓜丝,脆瓜等佐料,加上家里的大酱,美的很。”阮小二吸着口水对李逵回应道。
  李逵点头道:“告诉府里,给诸位朋友准备三十套卷饼。”随即抱拳对看热闹的闲汉道:“李某俸禄微博,只能聊表心意,还请诸位海涵。”
  李逵坏就坏在这上头,他仅仅是管一顿午饭的花销,就把呼延灼放在了三是双眼睛之下。
  闲汉们感激道:“李直秘如话让我等脸红,谢李直秘赏饭。”
  照例,呼延灼也会分到一套卷饼,味道真不错。普通人吃了,也能有六七分饱。但他是武将,一套卷饼怎么够?
  来个七八套,才差不多。
  吃下去,反而更饿。
  可是来了好几天,要是灰溜溜的回去,他岂不是成了京城大街小巷的笑柄?
  周围的闲汉可不单单是闲汉,而且还是京城小道消息的传播者。只要一天功夫,京城内外,都能听到呼延灼的丑事。
  继续下去,要丢脸。
  不继续下去,半途而废,也要丢脸。
  甚至京城的闲汉们大清早都来他的住处叫人,像是赶羊似的让他去李逵家门口站着。一来,能混一顿吃食,还不错,有肉有汤,直秘老爷厚爱高义。
  当然三十人份的午饭肯定是不够的,但闲汉们也有办法,一三五,二四六,错开了来。这样大伙都能吃上美食,还能看到热闹。至于说呼延灼想不来?
  这可不成?
  京城不少人都将这事当做个乐子,都等着听呢?其中还不缺地位超然的权贵们。
  在武举演武场上,李云可是欺负了不少权贵子弟,这帮人自己出手肯定是没希望的,有呼延灼出马,省去了他们的麻烦。
  晌午。
  李庆带着人给外头分食物,真材实料的羊肉卷饼,还有羊汤顺食,闲汉们吃的美了。但呼延灼低头盯着手中的卷饼,如鲠在喉,他心头后悔不已,自己吃猪油蒙了心了,没事去找文官的晦气。刷计谋,更本就不是李逵的对手。
  此时此刻,呼延灼还能想不明白,这些都是李逵的安排,就是让他呼延灼活在众目睽睽之下,然后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直到有一天,李逵让他走,他才能灰溜溜的离开。
  而且他还会他成为京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活在很多年后,给家族丢人现眼。
  想到此处,呼延灼恨得就想给自己抽个巴掌,他凭什么认为来李逵家堵门,就能让李逵这位殿试探花郎对他无可奈何?
第388章
妖道,哪里走?
  “人杰,你来看看这摆臂如何?”
  李逵刚进入皇城,拐弯才是太史局,却没想到还没进太史局就被早就等候的苏颂给拦住了。
  李逵看着苏颂身后仆人手中托着的摆臂,通体打磨成镜面,都可以照出人影子来了。让他吃惊的是,部分还鎏金了。这让李逵琢磨不透了,不就是做个模型吗?为何如此兴师动众?
  “老大人,这摆臂花了不少钱吧?”
  李逵比划着对苏颂解释道:“咱们不过是做个模型,能走时最好,万一走时不准,也不打紧。即便能用,也准备送给户部,没必要做成怎么好。”
  苏颂却沉着脸道:“人杰,你这得过且过的性子真要改一改。朝廷的事,怎么可能是小事呢?钱花了,要花在让人看得见的地方,在看不见的地方使傻力气,岂不是空有苦劳没有了功劳?”
  对于苏颂的训斥,李逵不仅不恼,还感激不已。
  显然,老头是给李逵灌输的是为官之道。做官应该怎么做,这可是一个宰相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心得体会,就算是一点干货都没有,也是长者对后辈的拳拳之心。李逵躬身谢道:“谢老大人提醒。”
  哈哈哈——
  苏颂畅快的笑着,捋着下巴上的胡须,得意道:“这也是老夫的一点微末的体会,人杰你深受皇恩,用不了老夫当年的手段。如今只要这自鸣钟在大宋惊骇世人,即便是朝堂上对你有微词的朝臣,也该没有了声音。”
  “做官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但人杰还需要多考虑,何人能得罪,何人尽量不要去得罪,还有什么人可以被拉拢。不过,人杰是聪明人,老夫兴许也是多虑了。”
  “老大人说的是。小子年少轻狂,少不了惹人记恨,大功面前,还需要老大人提携。”李逵点头赞同道:“只等自鸣钟成型之后,还请老大人拟定奏章。”
  苏颂这才满意颔首,他提醒李逵的目的达成了。吃独食,虽然一时爽,却免不了会遭遇更多的暗箭伤人。有好处,不如多拉拢一些人,让其能够分享功劳的同时,成就一方势力,退可以自保,进可以锐取。
  想起自己的往事,苏颂感慨万千。
  人上了岁数,免不了就话多,喜欢回忆往事,尤其是年轻时候的事。
  苏颂早年做官的时候,虽有长辈提携,但自己却没有什么施政的水平。他的政绩一直是最差的一小撮官员之一,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兢兢业业无大错。
  要是在寻常的时代,也不算差。
  可是仁宗、英宗、神宗,可能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德才兼备的名臣。他夹在中间,还能以稳重为升官的机会,确实很不容易。
  元祐之后,可以说是苏颂最风光的时候。
  但长期以来谨小慎微的做事风格,让他即便在保守派遍布朝堂,他也没有放下长期养成的官场习惯,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就算是年幼的皇帝,上头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他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的时候,苏颂也经常请示皇帝。长此以往,皇帝赵煦对苏颂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苏颂不经意间,就在小皇帝赵煦的心底深处埋藏了一句话:“满朝文武,就苏颂一个好人!”
  老爷子原本是迟暮之年的年纪,整个人都给人浑浑噩噩的样子,却没曾想开始设计制作自鸣钟之后,仿佛老树开新枝,整个人都焕然一新起来。
  不仅步履如飞,精力充沛。而且有越活越年轻的趋势,这让想要把苏颂吊打的诸多变法派心头妒火中烧,恨不得跑过来踹老头一脚,直接把苏颂给踹死。
  原先,苏颂早该凉了,变法派泡制了一系列的手段,却抵不过皇帝的一句话。都把人贬出京城了,按照变法派的心思,最多三个月,就该把老头贬去岭南。就苏颂这年纪,在路上风餐露宿的半年时间,就能把老爷子不着痕迹的超度了。
  如今能够发挥余热,对于苏颂这样痴迷机械的老人来说,完全是当做毕生的追求去做。
  太史局工坊内,韩公廉盯着工匠们,将一件件零件打磨抛光零件记录,准备组装。立在边上的自鸣钟的样子,早就让工匠制作出来了。就等着装配之后,测试走时。
  “老相公,李直秘。”
  韩公廉精通数律,加上苏颂精通机械,俩人合作也不是第一次,工坊进度确实超乎李逵的想象。他估摸着,最多不超过一周时间,自鸣钟就能装配完成。
  苏颂问韩公廉:“多久可装配完成?”
  “启禀老相公,李直秘,最多五天。要不是李直秘建议将一天十二时辰对半分,我等还为加工齿轮而困扰。”多日来紧锁的眉头让韩公廉坐立不安,被长达十二个时辰的计时困扰。但自鸣钟不过是个比一人都要矮些的落地钟,齿轮不能像是水运仪象台那样做到直径五六米之大,可以弥补精度不足带来的难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