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913

  于是趁着酒兴,他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当时参加宴会的有很多人,章惇似乎也在,还有苏轼,以及他的几个学生,黄庭坚?秦观?
  忽然,他想到了黄庭坚,顿时全都想起来了。
  没错,就是黄庭坚,要不然他的这篇文章传播并不广泛,怎么可能会被考生抄录下来。看着眼前的考卷,誊录糊名背后,难不成是李逵?
  这厮竟敢如此大胆,冒写他的文章,还想要在自己主考的省试之中,打自己的冷箭。
  奸贼!
  李清臣咬着牙恶狠狠道:“此卷高束,待所有士子卷子录用之后,将此卷糊名拆开,申斥考生品行,此后不许参加省试。”
  “大人,这不会太过了吧?”
  “考生用主考文章答题,且不说其用心险恶之极,老夫的清誉也将受损。岂能让他平安度过,非要治罪与他,不许此人今后再参加省试。”
  “大人高见!”
  ……
  终于找到了两个仇人后辈中的一个,李清臣有种神清气爽的通透之感,从脚底往上窜,让他离开阅卷房的时候,脚步也轻快了很多。
  原先他还以为考卷被打乱了,李逵的考卷被放到了其他阅卷房,真要是十个阅卷房都走一遍,几千分考卷都要他一一阅过,即便是他精力充沛,这巨大的压力如泰山压顶袭来,让他喘不过起来。
  他如今的年纪也不小了,精力大不入从前。
  真要是耗在‘报仇’这种小事上,恐怕真有些力不从心。
  可惜,让范冲这小子给跑了。
  在天字阅卷房内,他最终还是失望了,没有找出范冲的卷子。但即便如此,至少也不算是徒劳无功,让这小子溜掉,等到殿试的时候,再找他麻烦。
  说起来,省试主考官,真要是到了殿试的时候,就不是他主考了。
  当然也不是皇帝。
  几百人的卷子,真要是让皇帝去阅卷,皇帝恐怕也承受不住。殿试,就是大宋朝堂上最顶尖力量的较量,章惇、范纯仁、苏辙等副相争夺话语权的战场,而那时候,他应该也是其中之一,但恐怕却不能成为一言堂的存在了。
  阅卷,加上准备誊写糊名,总共耗费了七八日。
  这天,十个阅卷考官,加上他这个主考,汇聚贡院最大的大厅之中,开始选拔本次省试的前二十。
  按照习惯,前十,前二十的名次,才有排名的价值,真要是太低的名次,基本上都是按照先后排名。
  “王大人推举此卷为第二十,诸位可有异议?”
  “善,拆糊名。”
  “考生京东东路沂州士子李逵。”
  王大人说完,李清臣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李逵的卷子不是被他找出来了吗?怎么可能又冒出个李逵出来?
  保康门,李宅。
  李云神色傲然的对李逵自信道:“二哥,小瞧不起人了,上兵伐谋,这次我用计谋获得贡士资格,如同探囊取物,明日放榜,必有我李云一席之地。”
第352章
宝藏男孩
  贡院,所有的考官都噤如寒蝉,他们都感觉到了李清臣周身散发出来的寒意。那种被仇人愚弄的感觉,似乎要撕裂一切的怒火。
  “李逵二十名?”
  李清臣几乎是咬着牙低吼出来的声音,他是主考官。在场的考官也知道李清臣对李逵很有成见。但问题是,李逵中贡士的文章,李清臣也是看过的,并且点头了的。要是改名次,就是打自己的嘴脸。
  这要是反悔将李逵的名次移出贡士的名单,那么他们这一科绝对是大宋科举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
  黜落?
  地字房的考官偷偷瞥了一眼同僚,后者也是不敢开口,等待李清臣的反应。
  而李清臣在怒火在胸口快憋出病之前,吐出一口气,道:“可!”
  李逵就李逵,他不信自己堂堂大宋高官,就没办法制住李逵这条苏门的小杂鱼了。
  蛊惑皇帝有什么用?
  真要是朝堂之上的争论,如今的皇帝可根本就不是朝堂诸公的对手。再说了,皇帝对保守派的反感已经是众人皆知的态度,即便这次放过了李逵,让这小子中了进士之后,李逵至少在这六年内蹦哒不起来。按照大宋的官场制度,新晋进士在担任六年的职官之后,没有大过错,有三位以上中高官职的官员做保,可以获得一次比较大的晋升。
  在此之前的话,一般就是教授,县丞,县令这几个官职里面转悠。
  李清臣如今不管吏部,但是他在吏部绝对说得上话,到时候真不待见这家伙,干脆让他去个远些的地方待着,别让李逵在京城碍眼就行了。
  想到这里,李清臣终于表现出了正常的心态,对副手张商英点头道:“继续。”
  “第十九名,太学生马昱淮南路江宁府人。”
  ……
  “第六名,荆州士子毕渐,籍两湖路荆州潜江人。”
  ……
  突然,张商英脸色又变了一下,停顿了起来,这让已经有点不耐烦的李清臣沉声道:“念!”
  “第五名,太学生苏过,籍四川路眉州眉山人。”
  果然,李清臣听到苏过的名字的时候,脸色如同锅底般黑地可怕。但是他还保持着仪态,反而怒极而笑了起来:“子瞻生了个好儿子啊!说起来,本官和子瞻也是莫逆之交,按理说应该给苏过这个子侄关照,拔到第三。”
  第五和第三有什么区别?
  不大。
  反正,张商英觉得李清臣肯定是气糊涂了。当然,这也不能怪李清臣,有些事能做,但不能说出来。打压苏门,在朝堂上能说也能做,但在朝廷的抡才大典上,他只能做,不能说。这算是打落了门牙往肚里咽的苦果,他就算是不愿意,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商英心头飘过一丝忧虑,心说:“接下来不会出幺蛾子了吧?”
  说起来,赵煦亲政之后,变法派的官员一个个从各地被召回京城,高官厚禄毫不吝啬。似乎大宋自熙宁变法之后,变法之风将再一次席卷整个大宋。
  但变法派之间也不是一团和气,章惇实力最强,而且蔡卞和蔡京这对兄弟跟着章惇,其他人也暂时威胁不到章惇的相位。
  其次就是李清臣了,省试主考,这是皇帝对他信赖的表现。殿试之前,李清臣必然会升迁到副相的官位。
  但空缺的官职之中,似乎只有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丞的官位可以让他去选择。但是这两个官位,他都看不上。
  最后就是曾布,曾布是个性格乖张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想。
  但曾家底蕴深厚,是一方豪强,能够成为变法派中一方山头也是有原因的,至少张商英这样未担任过高官的变法新贵绝对不敢招惹。投靠李清臣并不丢人。再说了,他可没有皇帝的赏识,也没有底蕴深厚的家族可以依靠,宦海三十年,连后辈蔡京等人都比他混的好得多,只能在三派人之中站队。李清臣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个变法派的大佬,吕惠卿。
  这位比较倒霉,曾经是变法派的二当家,却被章惇、曾布、李清臣三人联手摁死在了西北,根本就不给他回到朝堂的机会。
  怕什么,来什么。
  张商英又念了几个名字,轮到第一名的时候,彻底傻眼了。李清臣对保守派中的官员,有个人恩怨的不多,但唯独一个人绕不过去。
  这人曾经用一句话将李清臣弄得狼狈不堪,可以说这位是李清臣在保守派中唯一有私人恩怨的仇人。可让他紧张不已的是,除去了糊名卷子,士子的名字跃然纸上,竟是李清臣仇人的儿子,这让他这个附庸李清臣的手下怎么办?
  李清臣是个有城府的人,但也被接二连三的意外撩拨地心火旺盛。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被苏辙和黄庭坚两个家伙联手给阴了。什么苏辙不待见苏轼的几个徒孙,这都是假象。原来故意演戏给自己看。只有他自己还蒙在鼓里,说不定此时此刻,苏辙和苏轼这对奸诈的兄弟,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呢?
  见张商英愣在边上,他似乎明白了张商英的为难。
  总不会是那小子吧?
  李清臣一把夺过卷子,看了一眼糊名揭开的地方,身形踉跄几步,眼前顿时一黑。好不容易扶着书案才没有跌倒。咬着后槽牙一字一句的道:“绍圣元年省试第一名,太学生范冲,籍四川路成都府华阳县。”
  说完,李清臣整个人都被气地发抖起来。
  张商英小声道:“大人,誊名吗?”
  “为什么不?”李清臣傲然的回头怒视张商英,开口道:“本官虽是今科主考,但朝廷抡才大典,怎能私心作祟?”
  张商英撇撇嘴,心说:“您高兴就好。”
  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更改了。前二十名的卷子,李清臣作为主考官,他要是不圈阅,不点头认同,怎么会拆糊名?
  可以说,这二十个人都是李清臣亲自点头的今科士子中的佼佼者。将是李清臣这一科主考,最得意的学生。但这二十人之中,李清臣至少想要亲手掐死三个人。但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真要是优秀的卷子,都已经认同了对方拔贡的身份,还黜落,最后灰头土脸的肯定是他。
  李清臣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这几个人的名次改变,但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连他都不屑去做。
  挥手让张商英带着誊写好的榜单准备张贴事宜,自己却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了官衙之中,眼神死死的盯着那份用他的文章应试的卷子,忍不住拆开了糊名之后,李清车气地猛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他早该想到的,李云,也就这货会干的出来这种没品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