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913

  高武阳反驳道:“爹,我们高家窝在颍州,只能是个不入流的家族。要去大地方,才能得到更大的机会。您老的想法,过时了。”
  “你……好好,还敢顶嘴,反了天了?”
  “去祠堂,当着你爷爷的面,我今日就算是舍你这个不孝子,也要请出家法来好好惩戒于你!”
  “爹,你就不想知道我们被苏轼给阴了?”
  高武阳心头忐忑不已,只好用苏轼来转移高孝立的注意力。
  果然,高孝立中计了,放下手中的柳条,不确定道:“我和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如此害我?再说了,苏轼就算是想要对付我,但他也没有理由。”
  堂堂龙图阁学士,凭什么,对一个小地方的大户念念不忘?
  高孝立想不出来,他有什么资格让苏轼怀恨在心。这个现状让人沮丧,但确实真切的存在。他不过是小地方的小人物,高家的光芒照耀不到他的身上。
  见老爹终于放下手中的柳条,高武阳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老爹终于听进去了,他也不需要跟着丢脸了。
  摒退左右之后,高武阳这才对高孝立道:“爹啊!你以为我是那种不谙世事的浪荡子?”
  “你不是吗?”
  高孝立真没看出来,自家的儿子,他能不了解?随他,身体好。他也不敢腆着脸说自己好色,但是身体好是真的,毕竟从小打熬力气,比不过李云李逵这对兄弟,但在庄子里,寻常武师也不是他儿子的对手。
  高武阳有点气馁,同时心头还挺委屈,努嘴道:“这些艺伎,舞女,您老以为都是在京城街头随便挑选的吗?”
  “这也有讲?”高孝立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去了一趟京城,学会了故布疑阵,来哄骗自己。可是,没想到的是,高武阳真没有。
  他被自己的叔叔赶出来之后,顿时心慌了。
  在京城,谁知道颍州高家是什么货色,连衙门里的小官都不给他面子。是个人都似乎信心满满的能欺负他。
  但是高武阳也不是傻子,他从高家两位当家人的反应中看到了危机。但是不明白危机从何而来,于是无奈之下,只能用笨办法应对,用钱财开道。
  还真别说,让他知道了原因。
  “父亲,您老不知道,这些艺伎和舞女当然不值十万贯……”
  “什么,你说十万贯?”高孝立听到这话,差点背过气去,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让我死了算了。
  可是高武阳却得意道:“父亲,你还真别说,这钱花的值当。孩儿把钱撒出去之后,人还没有进家门,消息就来了。这些艺伎、舞女虽然颇有姿色,但肯定不值这个价。孩儿之所以花这么多的钱,是用来买消息了。”
  高孝立脸色惨白,但是也明白了自己家的儿子不算草包,总算做了一件靠谱的事。只不过,十万贯,实在太多了。
  高武阳继续道:“卖主的背后可大有来头,曹家,雍王,还有其他几位都有份子。儿子就是因为花了这个钱,才从中书省中拿到了苏轼给中书省的奏章副本。说完,他还真拿出了一份奏章副本,正儿八经的官体字,是存档用的标准格式。”
  说话间,他指着一行小字道:“父亲请看这句——高氏父子,获利最巨。”
  “岂有此理,这不就是用刀子扎我的心吗?”
  高武阳在边上煽风点火道:“读书人下黑手,都是看不到的地方,黑着呢!”
  “可是……这和你两位叔父有什么关系。按理说,这等小事,恐怕还不至于让他们将你赶走。连送入家门的钱都不要。”高孝立狐疑道:“蹊跷,实在蹊跷。难道是……”
  高武阳见自己老爹愣住了,还所有所思的样子,还以为高孝立猜到了结果,好奇道:“父亲,到底是什么?”
  “不太可能啊!不对劲,很不对劲。”高孝立随即脸色变幻一阵,表情肉痛到如同切了命根子一般。
  良久,才不甘心道:“看来高家要破财了。此时需要尽快平息,要不然真要出大乱子了。”
  “父亲,到底是什么人?”
  “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这群人是疯子,一旦被他们盯上,总没好果子吃。唉,苏轼这个丧门星,无端地招惹他们干什么?连带着把我也给坑进去了。”高孝立想明白之后,一阵后怕,随后去了后宅,看着一群肥环瘦燕的美女,面露桃花,对自己儿子道:“人我带回去了,你还年轻,亏空了身体,是一辈子的事。为父老了,还能替你遮风挡雨,这份罪就让为父替你受了吧!”
  “父亲,多少也给孩儿留几个,孩儿宅子都买下了。”高武阳追在高孝立的屁股后头,出了宅子,语气中带着哭腔。
第223章
老夫要举荐你!
  范纯仁在颍州原本并没有多住的打算。
  解决了贾道全的案子,就准备离开颍州,回到京城复命。
  对他来说,颍州连京西北路的重要城池都算不上,地位更无法和河南府和许州相提并论。他堂堂一国宰相,怎么可能将目光放在颍州这个弹丸之地?
  大宋的州府有两百七十多个,就算是颍州的百姓遭遇了灭顶之灾,又能祸害多少人?
  他担忧的是政治影响,担心颍州的事被人利用。
  不过来了颍州之后,范纯仁不急着走了,颍州根本就不像是刚刚遭受兵变的地方。毕竟死的最多的两个庄子的庄户,贾家庄和高家庄,还有高家庄周围的几个村子。叛军的破坏连汝阴县的地盘都没有出去过,更谈不上劫掠整个州治了。
  所以,百姓仅仅是紧张了几日,等到贾道全的贼兵被覆灭之后,就不再惊慌。
  反倒是如今,颍州的粮价平稳,货物充足。码头上,到处都是等待卸货的船队。城内的商队也是将大小客栈都住满了。市面上,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让范纯仁啧啧称奇。
  苏轼难道真的成能吏了?
  不可能啊!
  大家伙都是朋友,本事都差不多,在执政上都是弱项,比不上改革派的能力强。就像是一群差生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学霸,那股之酸涩的味道,让年过花甲的范纯仁都嫉妒的眼红。说好了一起做糊涂官,而你却要成仙,还有没有一点共进退的觉悟了?
  不过,很快,范纯仁就发现,苏轼还是那个苏轼。
  出口成章的本事没有丢,但说到做官,却只能算是个门外汉。
  具体事务,基本上比他强不了多少。
  按理说,范纯仁的老爹是范仲淹,能力就不用说了,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也不为过。范纯仁是跟着范仲淹病故之后,才出来做官的。范仲淹对儿子耳听心授这么多年,不该对执政两眼一抹黑啊!可真实情况是,大宋的问题都摆在明面上,谁也不敢动。
  就算是范纯仁如今是宰相,也不敢动。
  冗兵,冗官。
  这两座大山,改革派是敢动,但是动了就是踢大家伙的命根子,谁也坐不住。冗兵就更不要说了,大宋的禁军八十万,厢军虽然这些年没有增加太多,但也有六十万。一百多万的军队,裁军是根本就不敢的。万一引起兵变,大宋的根基都要被动摇了。
  除去这些,恐怕就是黄河治理。
  属于老天爷要翻脸就翻脸的狠角色,谁也那她没办法。但也是大宋最能折腾的政务,大宋的官员基本上各个都是治水能手,连苏轼也是其中之一。别说苏轼了,宫里头的太监都学治水了,再玩不转,岂不是丢脸?
  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治水能将城市治理繁荣了,这不是玄学。
  范纯仁在颍州看了一圈之后,发现他错了。颍州在京西北路是什么地位就不用说,连蔡州似乎都比颍州强一些。
  可就这么一个不被重视的小地方,却从一个不被关注的城邑,变成了如今这副样子,隐隐有通商大衢的样子,不怪范纯仁会惊讶。
  一问之下,范纯仁才明白,都是李逵的功劳。
  苏轼不是那种喜欢揽功的人,再说了,李逵是他徒孙,李逵的功劳不就是他的功劳吗?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交易所,钱庄,甚至现代核算方式,苏轼都不拿手。
  于是,李逵就变成了带路党,给范纯仁介绍颍州出现的来个新事物。第一站就去了交易所。
  几人都是便服,但是作为交易所的掌柜亢金早就知道了范相要来,亲自迎了出来。周围的人也看出来了,中间那个老汉身份不一般。
  “范……相。”
  “不用如此,就叫范掌柜,入乡随俗嘛!”
  范纯仁一脸和气,眼神好奇的东张西望起来。交易所内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事务,对他来说,闻所未闻。
  亢金暗暗叫苦,他这个掌柜的,是真的掌柜的,管几十号人,一日之间往来的交易额度也就是几万贯。但是范纯仁的掌柜身份就不一样,他老人家管的可是大宋。天下亿兆黎明百姓都归他管啊!这一声‘范掌柜’卡在喉咙里,很说什么也喊不出来。
  “老伯,我带你去吧!”
  李逵对亢金暗暗摇头,这厮不上台面啊!遇到个宰相就腿肚子发软,口中发干,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利索,要是遇到了皇帝,岂不是要翻白眼,晕死过去?
  范纯仁从善如流道:“也好。”
  “老伯,请看。这是油料交易的院子,主要交易,桐油,茶油和香油。”李逵指着有点略显空挡院子道。
  范纯仁有点好奇,刚才路过的那个院子,人山人海,可是如今这个院子却冷清的让人感觉有点荒凉。忍不住好奇道:“为何这个院子如此荒凉?”
  “老伯,你不知道,半个月之前,你在门口,压根就挤不进这个院子,墙头上都是人。”李逵笑道:“只不过,如今当年的茶油和桐油交割的差不多了,所以才看着冷清了下来。想要看到当时的盛况,只要您老回忆一下刚才路过的院子就知道了。”
  “那个院子呢?交易什么货物?”范纯仁搓着手问。
  李逵道:“粮食。”
  粮食?
  范纯仁有点担心,颍州这些年的隐疾,大半都是粮食造成的。如今的颍州有这么多的粮食可以供交易吗?
  李逵解释道:“粮食因为受到产粮存储的限制,就算是在同一个地区,也会出现拨动。以前,粮食交易,又缺乏期货交易,只有现货。但是粮食需要堆放的场地,需要粮仓储存,给交易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有了交易所的交易,就不一样了。我可以买三个月的粮食,用商定的价格,这样一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粮价拨动,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官府也容易监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