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他总觉得这事已经变味了,从货场被烧之后,他就觉得颍州地面上的平静似乎要被彻底打破。但随着他和高孝立的接触之后,才发现,高孝立并不愿意打破原有的格局。颍州地面上的大户,也不是善男信女,他们也会帮着官府打压新崛起的大户。
至于高孝立为何对李逵的态度大大改观?
他虽然对苏轼不敢怠慢,但是李逵不过是苏轼的徒孙,这关系就差远了。
就算是历千斤告诉他,李逵武力冠绝,曾经就两个人站在街头敢堵一百多皇城司的番子,而且战绩斐然,以摧枯拉朽的战绩,让历千斤彻底吓破胆。但这些和高孝立有什么关系?
他是皇亲国戚,李逵武力再凶悍,难不成他就要害怕?
大宋的武人,不值钱。
李逵就算是天下无敌,在高孝立面前也不过是个打手而已。
可是李逵还有一个身份,就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了,原来李逵和刘家的关系很近。有多近?很可能会成为刘家的女婿。而且李逵的话可以直接影响到刘葆晟的决定,甚至用秦文广的话来说,李逵说话,比他老丈人好用。因为刘葆晟虽然是长辈,但是他不是那种才智过人的长者。
但是刘葆晟有一个优点,他相信的人,从来不去怀疑。
而刘家的女儿在宫里受宠,对于大宋很多官员来说是秘密,但是对外戚身份的高家来说,并不是秘密。
官家不喜欢高家老祖宗选定的皇后,这对于高家来说也不是秘密。
一旦官家亲政之后,高家如果想要继续富贵下去,就少不了官家的心思。而刘家,显然是最得官家心意的人选。
李逵背靠刘家,还有文坛大宗师的靠山,高孝立觉得他这个有点远的外戚,对上李逵不见得能占便宜。至少,做不成朋友,也不能成为敌人。事前有什么说什么,是最起码的条件。再说了,高孝立和秦文广的关系,难道就只有父辈的交情吗?
人死灯灭,俩家父辈都不在了,谈何情比金坚?
要没有秦文广的妻妹在宫中受宠,高孝立对秦文广的热情,至少会下降七八分。
整整一夜,李逵等人才算清了贾道全的交易对象,将近100顷土地,已经卖给了颍州境内十二家大户,还有两家准备在颍州安家的商人。
这么一来,贾道全将一半多的地产都卖掉了。留给高孝立能够分润的好处几乎短了一半。最气人的是,高孝立忙活一场,竟然最后替别人做了嫁衣,血亏。
气地他眼珠子都红了,口中絮叨着:“贾道全,好胆!”
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李云又一次被安排了跑腿的活,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李云这一走,直到第二天晌午才带着邱掌柜抵达了高家庄。
主要还是邱掌柜骑不了马,只能选择速度较慢的车,这才耽搁了不少时间。
舟车劳顿之下,邱掌柜有点萎靡不振,但还是强撑了精神去见了李逵和高孝立,一见面,俩人都焦急的询问:“贾道全可有钱存入钱庄?”
邱掌柜愣了愣,摇头道:“没有,不仅没有,钱庄还支出了一笔款子,替州衙低价买下了他名下60顷土地。”
“什么时候交易的?”李逵心头猛地紧张起来。
邱掌柜不敢迟疑道:“昨日,就在昨日!”
“不好,这厮要跑!”李逵没想到贾道全竟然将名下所有的土地都卖掉,显然他已经没有存着让高孝立从他身上吸血的打算。
而高孝立气地脸色羞红,他发现自己竟然被贾道全给骗了!
此时此刻,要是贾道全出现在他面前,他能扑过去,咬死他!
第193章
干票大的再走
“弃官而逃,他咋想的?”就算是李逵分析的有根有据,可是高孝立还是觉得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大声的惊叫起来。
怪不得高孝立惊叫,大宋的官僚体系极其稳定,稳定的原因只有一个,朝廷不单把官员笼络住了,还把官员的子孙都笼络住了。条件就是子孙免税。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的大户,大部分都是官宦人家,很少家中没出过官吏,却能成为大户的人家。
丢弃官职,甚至官员的福利逃跑。这在大宋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蠢事。高孝立听到李逵判断贾道全等人要跑,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可能。
“那么你告诉我,贾道全把所有的田产都变卖之后,他在颍州,除了不能变卖的官职之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面对李逵的质问,高孝立支支吾吾,确实难以说出有利的证词。似乎贾道全只有一个女儿……想到这里,高孝立似乎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他只有一个女儿。但是这官身他能说不要就不要了,万一过两年生儿子了呢?”
“辛苦大半辈子,就只有一个女儿。如果他的妻妾之中给他添丁了,才是最大的悲剧。”李逵觉得妻妾成群的壮汉,就只有一个女儿,本来就很奇怪。于是用他的聪明才智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面对李逵的大眼珠子的威慑之下,高孝立有点胆寒起来。
心中一个劲的喊道:“不会的,不可能。”
好不容易守住心神,才略带怀疑道:“我还是不相信贾道全他们会放弃官职,毕竟给钱就能消除灾祸,何必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李逵埋怨道:“因为你的胃口太大了,他们怕喂不饱你!”
高孝立人都傻了,他们好像根本就不在谈论子氏的问题好不好?
人过中年,却没有继承人,官职也就失去了延续的可能。
李逵体会不到这种心态,甚至连李云都觉得这厮肯定要跑。反倒是邱掌柜等人露出凝重的表情,在大宋,做官和不做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阶级,一旦官员弃官,那么对他来说,朝廷给予的一切好处都将被收回去。比如说自己这辈子的免税,免徭役,后代也不能继承这些福利等等。
不同于其他朝代,只有官员活的的时候能够享受,大宋的这种对官员的福利制度,是延续到官员子孙。可以说,一旦做官了,获得了朝廷的恩典,就脱离了百姓,成为官宦阶级。和贵族没有两样,唯独官职不能继承。但是大宋朝廷也会针对官员的品级,给予子孙一定数量的恩荫。
比如说,苏轼,他的两个儿子获得了恩荫。
这是子子孙孙,只要中间没有断代,就能一直享受的福利,会将整个家族推高到普通人只能仰望的高度。
大宋的官员即便是被贬谪,也很少会放弃做官的身份,回去做个平头老百姓。这是无法想象的,除非有种人,官宦世家,建宁章家,寿州吕氏,都是一等一的豪门。家中进士就不说了,三鼎甲都出好几个的,比如说章家,状元就有两个,进士每一科都有族人斩获。中了进士,不做官的反倒是寻常。
生活在大宋的人,几乎每一个都是官迷。
甚至大宋百姓对当官有着一种近乎癫狂的执念。
做官!
做官!
不做官的人生是不美满的。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执念是因为,大宋的官员福利,一部分是可以当成遗产一样被下一代继承。比如说,田产免税,免徭役。任何朝代的官僚福利,和大宋相比,都是渣渣。甚至大宋有些人会因为想要免除徭役和田税,想出乱认祖宗的事,时常发生。
主要原因就是,大宋的纳税制度简直让人没法活。
表面上来看,大宋的田税是十五税一,但是大宋把征税简直玩成花了。
折粮,折钱,折盐……
关键就在一个折字,市价60文的粮食,官府征收折算成钱,就变成了30文计算,而丝绸、麻布之类的税收,会折算成盐茶之类的发放。朝廷一进一出,就先要赚一倍的利,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税收,可百姓对此却只能苦苦支撑。还有丁税,更是无法避免的大税。说大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不为过。
而官员,继承官员免税的官宦子弟,却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
他们拥有除了商税之外大部分的免税待遇。
大宋的冗官就是这么来的。要说大宋的官员,也就几万人,怎么可能成为拖垮大宋朝政的两大弊政?
贾家庄。
贾道全,孙卓,刘安,三人也算是曾经颍州有头有脸的人,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眼看就要收手的时候,出了这么个纰漏,导致三人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
放弃官身,对于他们这个阶级来说,将是无比痛苦的一段经历。
孙卓大口吞咽着酒,口中却苦涩无比。愤恨道:“我不甘心,爷们说什么也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走了,高孝立!狗贼,不得好死!”
表面上看,他们的绝境是因为高孝立的勒索引起的,但要不是他们自己作奸犯科,也不会沦落到这步田地。
贾道全没有看孙卓,而是看向了刘安,问:“贤弟,你想好了吗?”
“大哥,我做不了寨主,也没有想过……”刘安想了想,目光坚定道:“我还是想带着家眷去泉州,日后……日后可能去做海商吧!”
“海商?”孙卓扭头怔怔的看着刘安,要是以前,他会很没底线的嘲讽一番,然后告诉刘安:“你做不了!”
可是相比海商,山贼更不是他愿意选择的道路。
因为没办法了,才背井离乡。但毕竟他们是官宦子弟出身,这辈子恐怕都没有想过和朝廷站在对立面。做海商,虽说是搏命。但大海之上的生意,利润要比在陆地上丰厚的多。作为三人之中,本钱最少的孙卓,心动了。
他手中的钱,招兵买马就别想了。
但是做海商,勉强还能凑出一条船的本钱。
想到这里,孙卓也认同道:“大哥,我也想好了,做海商!”
贾道全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厌恶,但他没有发作。反而堆起满脸的笑容,对孙卓和刘安道:“也好,泉州是个好去处。海商利厚,风险也大,你们要小心一些。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件大事要做。”
“什么大事?”刘安不解道,他们除了逃命,还有什么事算得上大事?
贾道全蛊惑道:“我们被逼无奈离开颍州,难道你们心里就没有丝毫愤恨之意?这一切都是拜一人所赐,都已经准备走了,难道我们还要忍气吞声不成?”
贾道全咬牙道:“我们不好过,也不让高孝立不好过,要不然这口气我绝对忍不下。”
“大哥,我们听你的!”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不同于孙卓和刘安,贾道全为了将自己彻底变成颍州一霸,甚至不惜耗费多年组建了一支庄丁,其实就是私人武装。足足有八百人,这些人拖累着只能让他选择山贼的勾当,而无法去做海商,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帮人到海上,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